一种漏电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51908发布日期:2020-09-25 18:28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漏电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漏电保护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漏电保护器。



背景技术:

漏电保护器,简称漏电开关,又叫漏电断路器,主要是用来在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以及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保护,具有过载和短路保护功能,可用来保护线路或电动机的过载和短路,亦可在正常情况下作为线路的不频繁转换启动之用。

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当多个漏电保护器同时安装于某一区域时,其中一个发生“断闸”的情况,工作人员通过肉眼不便于很快地找到,也有可能是保护器的外壳被灰尘污染,内部情况难以观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漏电保护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漏电保护器,包括外置盒体、用于打开或关闭盒体的盖体、位于盒体内的断路器以及位于盒体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的输入端位于断路器的开关底部,所述连杆机构的输出端连接铰链,所述铰链的一端连接于盖体的内侧;

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均铰接于盒体上的主臂、中臂以及末臂,所述主臂的一端固定连接输入端,所述主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臂连接中臂,所述中臂远离主臂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臂连接末臂,所述输出端为末臂远离中臂的一端。

上述的一种漏电保护器中,所述输入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按压头,所述按压头与主臂的连接部为向断路器一侧弯曲的弧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漏电保护器在发生“跳闸”情况时,通过连杆机构将盖体打开,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判断是哪一个漏电保护器发生情况,可以及时对其进行检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的连杆机构。

图中:1-盒体、2-盖体;3-断路器;4-连接部;5-主臂;6-第一铰接臂;7-中臂;8-第二铰接臂;9-末臂;10-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一种漏电保护器,参照图1所示:包括外置盒体1、用于打开或关闭盒体1的盖体2、位于盒体1内的断路器3以及位于盒体1的连杆机构。

参照图1以及图2所示,所述连杆机构的输入端位于断路器3的开关底部,所述连杆机构的输出端连接铰链10,所述铰链10的一端连接于盖体2的内侧;

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均铰接于盒体1上的主臂5、中臂7以及末臂9,如图1所示,图中所示的a处即是各个臂的铰接点。铰接以铰接轴的形式实现。

所述主臂5的一端固定连接输入端,所述主臂5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臂6连接中臂7(即第一铰接臂6的一端铰接主臂5,另一端铰接中臂7,铰接位置可参照图1或图2所示),所述中臂7远离主臂5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臂8连接末臂9(即第二铰接臂8的一端铰接中臂7,另一端铰接末臂9),所述输出端为末臂9远离中臂7的一端。

另外,所述输入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按压头,所述按压头与主臂5的连接部4为向断路器3一侧弯曲的弧形结构。因为开关在滑动时是呈弧形路径,所以将该部设置成弧形结构更有利于承接开关向下时的力。

工作原理,当电路出现故障(短路或过载时),开关31下行,触发按压头,在连杆机构的作用下(参照图2,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该连杆机构由两个四杆机构组成,该机构能够放大开关下压的力,轻轻一压就在连杆机构末端发生较大幅度的摆动),末臂9的末端通过铰链10将盖体2抬起。



技术特征:

1.一种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置盒体(1)、用于打开或关闭盒体(1)的盖体(2)、位于盒体(1)内的断路器(3)以及位于盒体(1)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的输入端位于断路器(3)的开关底部,所述连杆机构的输出端连接铰链(10),所述铰链(10)的一端连接于盖体(2)的内侧;

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均铰接于盒体(1)上的主臂(5)、中臂(7)以及末臂(9),所述主臂(5)的一端固定连接输入端,所述主臂(5)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臂(6)连接中臂(7),所述中臂(7)远离主臂(5)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臂(8)连接末臂(9),所述输出端为末臂(9)远离中臂(7)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按压头,所述按压头与主臂(5)的连接部(4)为向断路器(3)一侧弯曲的弧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漏电保护器,涉及漏电保护器技术领域,包括外置盒体、用于打开或关闭盒体的盖体、位于盒体内的断路器以及位于盒体的连杆机构,连杆机构的输入端位于断路器的开关底部,连杆机构的输出端连接铰链,铰链的一端连接于盖体的内侧;连杆机构包括均铰接于盒体上的主臂、中臂以及末臂,主臂的一端固定连接输入端,主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臂连接中臂,中臂远离主臂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臂连接末臂,输出端为末臂远离中臂的一端。本实用新型的漏电保护器在发生“跳闸”情况时,通过连杆机构将盖体打开,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判断是哪一个漏电保护器发生情况,可以及时对其进行检查。

技术研发人员:程保华;周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宝顺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06
技术公布日:2020.09.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