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93041发布日期:2020-11-20 09:53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设备本身尺寸的限制,电子设备上多个天线之间的间距较近,若其工作频段或者其中一个天线的工作频段另一天线的工作频段的倍频出现重合,将导致其之间产生互耦,并发生能量交换,影响到各个天线的辐射效率。目前一种方法是使用包含有电感电容器件的调节电路进行调节,以改变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电流分布,提高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但由于上述的调节电路布设在pcb板上,需要占用pcb板上的某个固定区域,容易导致pcb板上的空间不足。同时由于其的加入,整个电路的插入损耗也会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包含有电感电容器件的调节电路增加天线隔离度导致主板空间不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中框;

主板,设置于中框框体内;

第一馈电端口,设置于所述中框上,将所述中框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第二馈电端口,设置于所述中框上,将所述中框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谐振器,设置于所述中框上,位于所述第一馈电端口和第二馈电端口之间,在谐振频率下,所述第一馈电端口和第二馈电端口间的电流,均流入所述谐振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第一馈电端口和第二馈电端口之间设置一与中框连接的谐振器,所述第一馈电端口和第二馈电端口的电流在经过所述谐振器时,均流入所述谐振器,减小了一馈电端口流向另一馈电端口的电流,避免了两馈电端口之间出现能量交换,从而提高了两馈电端口间的隔离度。同时上述谐振器可以仅与中框连接,其可以不与主板连接,这样就不会占用主板的空间,同时若其还与主板连接,也仅需要占用一个接口位置,不需要占用如调节电路一样的特定区域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的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实用新型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中框10、主板20、第一馈电端口30、第二馈电端口40以及谐振器50。

需要说明的是,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表、手环等,该中框10可以是一个闭环结构,例如手表的中框。主板20设置于中框10的框体内,第一馈电端口30和第二馈电端口40分别设置于中框10上,其可以位于中框的同一侧边框上,也可以位于中框相邻的两侧边框上,还可以位于中框相对的两侧边框上,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其位于中框相对的两侧边框上。第一馈电端口30和第二馈电端口40分别将中框10与主板20电连接。谐振器50的一端与中框10连接,并形成电连接关系,其位于第一馈电端口30和第二馈电端口40之间,在谐振频率下,第一馈电端口30进行馈电时,其电流在经过谐振器50时,即流向谐振器50,从而避免了其电流流向第二馈电端口40,减小了第一馈电端口30流向第二馈电端口40的电流,从而避免了第一馈电端口30和第二馈电端口40之间发生能量交换,提高了整个电子设备的隔离度,第二馈电端口40馈电时同理。基于第一馈电端口30和第二馈电端口40,该中框10可复用为天线。

其中,谐振器50可以是一种金属枝节,也可以是一种硬质电路板,也可以是一种柔性电路板,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谐振器50为一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可以为直板装,也可以呈弯折状,在本实施例中,其由中框的一侧向中框相对的一侧延伸出后,再向中框相邻的一侧弯折,以满足电子设备内部的空间排布需求,或者其他需求。也就是说柔性电路板可以复用成谐振器50,这样柔性电路板既可以作为某些功能电路,也可以具有谐振作用,还可以用于连接主板和功能元件等。

可以理解的,上述的谐振器50远离中框的一端还连接有一频率切换电路,其包括一切换开关80和多个匹配电路90,匹配电路90上串联有多个电容和电感器件,用于调节谐振器50的谐振频率,使得其能够在多个频段上提高所述电子设备天线的隔离度,当谐振器50为一电路板时,匹配电路90可以设置于其上,以节约主板上的空间。

可以理解的,上述的电子设备中还可以包括功能元件60,设置于中框10上,其可以是设置于中框10上的按键、数据传输接口、麦克风、扬声器以及红外传感器等器件,在本公开中,功能元件60为一侧边按键。功能元件60位于中框10上设置有谐振器50的一侧,与谐振器50电连接。谐振器50的一端与功能元件60电连接,另一端与主板20电连接,使主板上的控制机构能够控制功能元件60。

功能元件60以侧边按键为例,目前市场上的电子设备中,侧边按键均需要通过柔性电路板或者其他电连接线电连接与主板插口,其他诸如数据传输接口、麦克风、扬声器等元件同理,这就导致电子设备内靠近中框的地方设置有大量的电连接线,其不仅大量占用了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而且挤占了部分天线净空区,若处于轻薄化等设计的考虑,很有可能出现电子设备内部空间不足的情况。而在本实施例中,将功能元件60的电连接线与谐振器50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组件,例如一个柔性电路板。其中,谐振器50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电路连接线,用于将功能元件60与主板20电连接,谐振器50的另一侧表面或者其内部设有金属层,所述金属层用于实现谐振。谐振器50与中框10连接的一端同时也与功能元件60电连接,其另一端插接于主板上设置的相应的座子上,通过其上设置的电路连接线将功能元件60与主板20电连接,以便功能元件60能够与主板20实现信号传输,例如对于侧边按键,即可以实现侧边按键的各种功能(例如加减音量、唤醒屏幕等),同时,其内部或者表面的金属层也会在谐振频率下,与第一馈电端口30和第二馈电端口40产生谐振,避免第一馈电端口30的馈电电流流向第二馈电端口40以及避免第二馈电端口40的馈电电流流向第一馈电端口30,从而避免了第一馈电端口30和第二馈电端口40之间发生能量交换,提高了整个电子设备的隔离度。当然,还可以通过在柔性电路板上设置谐振电路的方式,从而可以使得柔性电路板具备某些功能电路和谐振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若上述的电子设备的馈电端口包括第一馈电端口30以及第二馈电端口40,则其还可以包括接地端70,其设置于第一馈电端口30背离谐振器50的一侧,使第一馈电端口30以及第二馈电端口40位于谐振器50与接地端70之间,当第一馈电端口30的电流流向于背离谐振器50的方向时,所述电流流经接地端70,并最终流向接地端70,从而在另一个方向上避免了其电流流向第二馈电端口40,减小了第一馈电端口30流向第二馈电端口40的电流,从而避免了第一馈电端口30和第二馈电端口40之间发生能量交换,提高了整个电子设备的隔离度,第二馈电端口40馈电时同理。

可以理解的,若上述的电子设备的馈电端口包括第一馈电端口30以及第二馈电端口40,则上述的谐振器50可以包括第一谐振器51和第二谐振器52,其分别位于第一馈电端口30的两侧。在谐振频率下,第一馈电端口30进行馈电时,其电流分别在中框中向相对的两个方向流出。所述电流在其中一侧流经第一谐振器51,并流向第一谐振器51。所述电流在另一侧流经第二谐振器52,并流向第二谐振器52,从而在两个方向上避免了其电流流向第二馈电端口40,减小了第一馈电端口30流向第二馈电端口40的电流,从而避免了第一馈电端口30和第二馈电端口40之间发生能量交换,提高了整个电子设备的隔离度,第二馈电端口40馈电时同理。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虽然只公开了两个馈电端口的方案,但基于本申请原理,增加更多的馈电点仍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