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匀光型贴片式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53747发布日期:2020-12-29 09:56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匀光型贴片式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二极管,具体公开了一种匀光型贴片式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led又称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常见的发光器件,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采用固体半导体芯片作为发光材料,具有电光转化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亮度大、发热少的特点,led逐渐取代传统的灯泡成为主流照明光源。

现有技术中,贴片式发光二极管主要包括导电引脚、led芯片、壳体以及反射层,导电引脚设置在壳体中,led芯片与导电引脚导电相连,反射层设置在壳体的碗状凹腔表面,led芯片发光工作时,反射层能够有效收集其发出的光线,从而提高光能的利用率,但现有技术中贴片式发光二极管工作所形成的光斑亮度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匀光型贴片式发光二极管,能够有效对led芯片发出的光作匀光处理,最终所形成光斑的亮度均匀,整体结构密封牢固,加工方便。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匀光型贴片式发光二极管,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碗状凹腔,碗状凹腔上覆盖有反射层,壳体内设有第一导电引脚和第二导电引脚,碗状凹腔的底部设有led芯片,led芯片的底部电极焊接在第一导电引脚上,led芯片的顶部电极通过导电引线与第二导电引脚连接;

碗状凹腔中设有包覆led芯片的第一透明层,第一透明层的顶面为向上凸出的曲面结构,碗状凹腔中还设有包覆于第一透明层上的第二透明层,第一透明层和第二透明层之间设有荧光层,第一透明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二透明层的折射率。

进一步的,反射层为高光铝层。

进一步的,第一导电引脚靠近第二导电引脚的一侧设有第一卡位槽,第二导电引脚靠近第一导电引脚的一侧设有第二卡位槽。

进一步的,led芯片与第一导电引脚之间连接有导电银胶层。

进一步的,第一透明层的顶面边缘与碗状凹腔的底部边缘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透明层的顶部设有若干曲面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匀光型贴片式发光二极管,在led芯片的发光面外设置有折射率不同的第一透明层和第二透明层,能够有效对led芯片发出的光作匀光处理,配合碗状凹腔上的反射层,整体结构最终所形成光斑的亮度充足且均匀,第二透明层和第一透明层填充于碗状凹腔内,且荧光层被保护于第二透明层和第一透明层之间,整体结构密封牢固,防水性能好,加工时,第一透明层能够为第二透明层提供曲面基础,加工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壳体10、碗状凹腔11、反射层12、第一导电引脚20、第一卡位槽21、第二导电引脚30、第二卡位槽31、led芯片40、导电引线41、导电银胶42、第一透明层50、荧光层51、第二透明层60、曲面凹槽61。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图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匀光型贴片式发光二极管,包括绝缘的壳体10,壳体10上设有碗状凹腔11,碗状凹腔11上覆盖有反射层12,即碗状凹腔11的表面覆盖有反射层12,壳体10内设有第一导电引脚20和第二导电引脚30,碗状凹腔11的底部设有led芯片40,led芯片40的底部电极焊接在第一导电引脚20上,led芯片40的顶部电极通过导电引线41与第二导电引脚30连接;

碗状凹腔11中设有包覆led芯片40的第一透明层50,第一透明层50的顶面为向上凸出的曲面结构,第一透明层50的顶部可以为球面或非球面结构,碗状凹腔11中还设有包覆于第一透明层50上的第二透明层60,第二透明层60形成凹透镜结构,能够对来自led芯片40的光线实现匀光发散,在led芯片40外依次对第一透明层50和第二透明层60进行封装加工,加工操作方便,第一透明层50和第二透明层60之间设有荧光层51,第一透明层50的折射率小于第二透明层60的折射率,光线依次经过第一透明层50和第二透明层60能够形成发散的折射效果,从而形成亮度均匀的发光效果。

应用时,led芯片40正接通电后发光,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透明层50后到达荧光层51,荧光层51对光线实现增亮以及调色后,光线进入第二透明层60并向四周发散,能够有效对补充所形成光斑的边缘亮度,能够有效提高整体贴片式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果,发光亮度的均匀性高,此外,整体结构密封稳固,加工操作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层12为高光铝层,高光铝具有良好的光反射性能,且材料成本较低。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引脚20靠近第二导电引脚30的一侧设有第一卡位槽21,第二导电引脚30靠近第一导电引脚20的一侧设有第二卡位槽31,壳体10卡入第一卡位槽21和第二卡位槽31中,能够有效提高第一导电引脚20和第二导电引脚30分别与壳体10之间连接结构的牢固性。

在本实施例中,led芯片40与第一导电引脚20之间连接有导电银胶层42,导电银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以及粘结性能,能够有效提高led芯片40与第一导电引脚20之间机械连接结构以及电气连接结构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层50的顶面边缘与碗状凹腔11的底部边缘连接,从而确保荧光层51的边缘连接于碗状凹腔11的底部边缘,从而有效确保led芯片40发出的所有光线都能够经过荧光层51,确保荧光层51的调光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明层60的顶部设有若干曲面凹槽61,优选地,各个曲面凹槽61均匀分布在第二透明层60上,通过曲面凹槽61能够令第二透明层60的顶部形成大量具有负光焦度的微透镜单元,从而有效提高第二透明层60的匀光效果,优选地,曲面凹槽61为球面或非球面的凹槽结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匀光型贴片式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上设有碗状凹腔(11),所述碗状凹腔(11)上覆盖有反射层(12),所述壳体(10)内设有第一导电引脚(20)和第二导电引脚(30),所述碗状凹腔(11)的底部设有led芯片(40),所述led芯片(40)的底部电极焊接在第一导电引脚(20)上,所述led芯片(40)的顶部电极通过导电引线(41)与所述第二导电引脚(30)连接;

所述碗状凹腔(11)中设有包覆所述led芯片(40)的第一透明层(50),所述第一透明层(50)的顶面为向上凸出的曲面结构,所述碗状凹腔(11)中还设有包覆于所述第一透明层(50)上的第二透明层(60),所述第一透明层(50)和所述第二透明层(60)之间设有荧光层(51),所述第一透明层(50)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透明层(60)的折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匀光型贴片式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12)为高光铝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匀光型贴片式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引脚(20)靠近所述第二导电引脚(30)的一侧设有第一卡位槽(21),所述第二导电引脚(30)靠近所述第一导电引脚(20)的一侧设有第二卡位槽(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匀光型贴片式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led芯片(40)与所述第一导电引脚(20)之间连接有导电银胶层(4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匀光型贴片式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层(50)的顶面边缘与所述碗状凹腔(11)的底部边缘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匀光型贴片式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层(60)的顶部设有若干曲面凹槽(6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系提供一种匀光型贴片式发光二极管,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碗状凹腔,碗状凹腔上覆盖有反射层,壳体内设有第一导电引脚和第二导电引脚,碗状凹腔的底部设有LED芯片,LED芯片的底部电极焊接在第一导电引脚上,LED芯片的顶部电极通过导电引线与第二导电引脚连接;碗状凹腔中设有包覆LED芯片的第一透明层,第一透明层的顶面为向上凸出的曲面结构,碗状凹腔中还设有包覆于第一透明层上的第二透明层,第一透明层和第二透明层之间设有荧光层,第一透明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二透明层的折射率。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对LED芯片发出的光作匀光处理,最终所形成光斑的亮度均匀,整体结构密封牢固,加工操作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陈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伊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30
技术公布日:2020.1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