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2966发布日期:2021-07-27 13:54阅读:91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的电磁干扰,导致信号传输出错。人们对于连接器的信号传输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连接器的电磁屏蔽效果难以满足需求。因此,连接器的电磁屏蔽效果亟待提升,以满足高速信号传输的需要。在对电磁屏蔽的要求较高的场景下,通常会采用具有屏蔽层的传输线缆,线缆中的屏蔽层需要与连接器中的接地部件进行良好的电连接。现有的连接器对于屏蔽层和接地部件的连接方式稳定性较差,容易脱开,进而影响屏蔽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能够改善以上问题,实现良好的电磁屏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包括绝缘本体和接地件,所述接地件具有主体部和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绝缘本体具有沿所述电连接器的插拔方向延伸的容置空间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一端的穿孔,所述穿孔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所述主体部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穿设于所述穿孔中;线缆,与所述连接器本体连接,所述线缆具有屏蔽层;以及导电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屏蔽层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连接器本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具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穿设于所述穿孔并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第一连接钩,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第二连接钩,所述第一连接钩与所述第二连接钩搭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钩呈弯曲状且所述第二连接钩的端部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端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固定槽,所述第二连接端具有与所述固定槽对应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收容于所述固定槽内且与其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两个固定槽,两个所述固定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穿孔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端具有两个所述固定部,两个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宽度方向的两个侧边上。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和固定于所述第一本体插接方向一端上的第二本体,所述固定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穿孔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定位槽,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于所述定位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外壳,所述连接器本体和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二连接端具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外壳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为两个,两个所述凸起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宽度方向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呈环形且包覆所述屏蔽层,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屏蔽层铆压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线缆和导电连接件;连接器本体包括绝缘本体和接地件,接地件具有主体部和自主体部向外延伸的第一连接结构,绝缘本体具有沿电连接器的插拔方向延伸的容置空间以及设置于容置空间一端的穿孔,穿孔与容置空间连通,主体部设置于容置空间,第一连接结构穿设于穿孔中;线缆与连接器本体连接,并具有屏蔽层;导电连接件包括与屏蔽层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与连接器本体连接的第二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具有第二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穿设于穿孔中并与第一连接结构电连接。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电连接器的良好接地,提升电磁屏蔽效果,实现信号的稳定传输,同时也提高了连接器的耐用度。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本体和导电连接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连接端与第一连接端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绝缘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绝缘本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电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电连接件的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电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电连接件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器本体;11-绝缘本体;11a-第一本体;11b-第二本体;111-容置空间;112-穿孔;113-固定槽;114-定位槽;12-接地件;121-主体部;122-第一连接结构;13-端子;

2-线缆;21-屏蔽层;

3-导电连接件;31-第一连接端;311-连接臂;32-第二连接端;321-第二连接结构;321a-第一弯曲部;321b-第二弯曲部;322-固定部;33-凸起;

4-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图2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和爆炸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1、线缆2和导电连接件3。连接器本体1包括绝缘本体11和接地件12,绝缘本体11具有沿电连接器的插拔方向延伸的容置空间111。线缆2与连接器本体1连接,线缆2具有屏蔽层21,线缆2的屏蔽层21通常是围绕在线芯外侧的金属编织层,起到电磁屏蔽的作用,提高线缆2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连接器本体1还包括若干个端子13,端子13按照预定的排列方式固定于绝缘本体11并至少部分露出于容置空间111内,用于与对应的电连接器进行电连接。线缆2的线芯与对应的端子13进行电连接,用于传输电信号。

图3是连接器本体1和导电连接件3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是第二连接端32与第一连接端31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图3中的剖切平面平行于电连接器的插接方向并垂直于导电连接件3的宽度方向,图4是图3中的a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和图6是绝缘本体11的结构示意图,为展示方便的需要,图5和图6中未示出端子。参照图1-图6,绝缘本体11还具有设置于容置空间111一端的穿孔112,穿孔112垂直于容置空间111的延伸方向并与容置空间111连通。接地件12具有主体部121和自主体部121向外延伸的第一连接结构122,主体部121设置于容置空间111,第一连接结构122与主体部121相垂直并穿设于穿孔112中。当然,穿孔112和第一连接结构122相对于主体部121的夹角也可以设置为其他角度,例如60°、75°等等。

导电连接件3包括第一连接端31和第二连接端32,第一连接端31与线缆2的屏蔽层21连接,第二连接端32与连接器本体1连接。第二连接端32具有第二连接结构321,第二连接结构321穿设于穿孔112并与接地件12的第一连接结构122电连接。

参照图1-图6,在部分实施例中,绝缘本体11具有固定槽113,第二连接端32具有与固定槽113对应的固定部322,固定部322收容于固定槽113内且与其过盈配合,能够将第二连接端32比较稳固地固定在绝缘本体11一侧,防止导电连接件3从连接器本体1上脱开而影响连接器的接地效果。

绝缘本体11上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固定槽113,第二连接端32具有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固定部322,具体的数量可以综合考虑装配的便利程度和连接的稳定性进行选择。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绝缘本体11具有两个固定槽113,两个固定槽113分别设置于穿孔112宽度方向的两侧并对称设置,第二连接端32具有与两个固定槽113相对应的两个固定部322,两个固定部322分别设置于第二连接端32宽度方向的两个侧边上。通过两个间隔距离较大的固定部322和固定槽113连接,可以使第二连接端32与连接器本体1的连接较为牢固。

在部分实施例中,绝缘本体11包括第一本体11a和第二本体11b,第二本体11b与第一本体11a固定连接,优选的,第二本体部11b固定于第一本体部11a插接方向的一端。绝缘本体11中具有供端子13穿设和固定的通道,第二本体11b与第一本体11a连接后围绕形成完整的所述通道。当第二本体11b与第一本体11a分离时,所述通道的一部分开放而暴露在外,便于将端子13置入通道中,然后将第二本体11b与第一本体11a固定连接,从而将端子13固定在通道中。第一本体11a与第二本体11b之间可以通过插接、紧固件连接等便于拆装的方式进行连接。

在部分实施例中,固定槽113和穿孔112可以一个设置在第一本体11a上,另一个设置在第二本体11b上,例如,将固定槽113设置于第一本体11a,穿孔112设置于第二本体11b;或者,也可以将固定槽113设置于第二本体11b,将穿孔112设置于第一本体11a。通过将固定槽113和穿孔112设置在不同的部件上,使得第二连接端32在与绝缘本体11连接时也可以起到对第一本体11a和第二本体11b的辅助连接作用,能够使结构更加稳固。

绝缘本体11具有定位槽114,定位槽114的形状与第二连接端32的形状相匹配,例如,第二连接端32的边缘形成台阶状,定位槽114的边缘形成与第二连接端32的边缘对应的台阶状;或者,第二连接端32上具有定位孔,定位槽114上对应的位置具有与定位孔匹配的定位凸起33,等等。第二连接端32设置于定位槽114中,能够实现良好的定位。

图7-图10是导电连接件3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图4以及图7-图10,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31呈环形并包覆屏蔽层21,第一连接端31与屏蔽层21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通过铆压的方式连接。具体地,第一连接端31可以具有垂直于线缆2延伸方向的连接臂,在连接时,先使连接臂与线缆2的端部对齐,然后将连接臂弯折形成环状而环抱线缆2,并使连接臂与屏蔽层21固定连接,连接臂的具体长度可以与线缆2端部的外径相匹配。

第一连接结构122和第二连接结构321可以是任意形式的相对应的连接结构,例如第一连接结构122和第二连接结构321可以是对应的插板和插槽,或者,第一连接结构122和第二连接结构321可以是对应的磁吸连接结构,等等。

在部分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第一连接结构122为第一连接钩,第二连接结构321为第二连接钩,第一连接钩与第二连接钩通过搭接的方式连接,能够在线缆2被拉扯时起到防止导电连接件3与接地件12脱开的作用。第一连接钩和第二连接钩的具体结构和大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进行设计。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钩呈弯曲状且第二连接钩的端部朝向远离第一连接端31的方向延伸。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钩具有与第二连接端32的主体连接的第一弯曲部321a以及与第一弯曲部321a连接的第二弯曲部321b,第二弯曲部321b位于第二连接钩的自由端。第一弯曲部321a和第二弯曲部321b的弯折延伸方向相反,第二弯曲部321b向远离第一连接端31的方向弯折,也就是说,第一弯曲部321a和第二弯曲部321b为开口方向相反的两段弧形,第一弯曲部321a和第二弯曲部321b组合后基本形成为类似于“s”的形状。由此,第二连接钩与第一连接钩的接触面积较大,可以实现稳定的电连接,同时不容易在受到拉扯时脱开。

参照图1-图4以及图7-图10,电连接器还包括外壳4,连接器本体1和部分导电连接件3设置于外壳4内,导电连接件3具有凸起33,凸起33用于与外壳4连接,能够对外壳4起到止退的作用。凸起33的数量、形状和分布位置可以根据需要具体选择,优选地,可以设置多个凸起33,能够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例如,本实施例的导电连接件3包括两个凸起33,两个凸起33分别设置于第二连接端32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并间隔一定的距离。

凸起33可以通过冲压、焊接等方式制成。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电连接件3由导电金属片制成,导电连接件3上可以通过切割等方式形成“匚”型槽,“匚”型槽的开口方向背向第一连接端31(也即朝向电连接器插接的开口),使导电连接件3形成可弯折的舌状薄片,然后将所述舌状薄片向远离绝缘本体11的一侧弯折,形成所述凸起33。由此,凸起33可以对外壳4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防止外壳4从连接器的插接开口一侧脱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线缆和导电连接件;连接器本体包括绝缘本体和接地件,接地件具有主体部和自主体部向外延伸的第一连接结构,绝缘本体具有沿电连接器的插拔方向延伸的容置空间以及设置于容置空间一端的穿孔,穿孔与容置空间连通,主体部设置于容置空间,第一连接结构穿设于穿孔中;线缆与连接器本体连接,并具有屏蔽层;导电连接件包括与屏蔽层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与连接器本体连接的第二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具有第二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穿设于穿孔中并与第一连接结构电连接。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电连接器的良好接地,提升电磁屏蔽效果,实现信号的稳定传输,同时也提高了连接器的耐用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