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形超薄宽带低可探测电磁超表面

文档序号:31540990发布日期:2022-09-16 23:5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共形超薄宽带低可探测电磁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表面为由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金属基底层、第一电介质层、频率选择层、第二电介质层、极化转换层构成的联合超表面,其中:所述频率选择层由宽带频率选择模块构成,宽带频率选择模块按照周期序列排列于第一电介质层上方;所述宽带频率选择模块的表面设计有金属图案层和集总电路;所述金属图案层包括变形方形环,变形方形环为将方环进行向内凹陷延展,包括s1和s2两种形式,两种变形的方环结构呈现嵌套分布,s2形式被s1形式嵌套包围;所述s1形式中,每条边以中点为对称点,沿各边向内凹陷两个锯齿形凹槽;所述s2形式中,方环的四个顶点向内凹陷;所述集总电路为在变形方形环内嵌套电阻元件r;所述极化转换层由极化转换模块构成;所述极化转换模块由“0状态”和“1状态”两种互补子阵模块按照周期序列排列构成;所述“0状态”和“1状态”为极化转换模块初始状态与其旋转90
°
后的旋转状态,两者互为互补子阵模块;所述互补子阵模块为反射相位相差180
°
的极化转换模块的两种状态形式,每种状态由n2个极化转换子模块构成,n2个子模块以n
×
n的排列方式阵列化,且两种状态阵列间隔排列;所述极化转换子模块的表面设计有金属图案层,金属图案层包括v字型金属贴片、方环型金属贴片和对称微带金属贴片;所述v字型金属贴片包括v1~v4四种形式,四种形式沿极化转换子模块对角线呈中心对称分布,且均为孔洞结构;所述v1形式中,单侧孔洞结构与极化转换子模块对角线的夹角为θ1;所述v2形式中,单侧孔洞结构与极化转换子模块对角线的夹角为θ2;所述v3形式为v2形式关于极化转换模块中心点的中心对称结构,其单侧孔洞结构与极化转换子模块对角线的夹角为θ3,θ3=θ2;所述v4形式为v1形式关于极化转换模块中心点的中心对称结构,其单侧孔洞结构与极化转换子模块对角线的夹角为θ4,θ4=θ1;所述方形环金属贴片搭载在极化转换子模块的中心,其对角线与极化转换子模块对角线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对称微带金属贴片为沿极化转换子模块对角线的两条微带线,两条微带线中间被方形环金属贴片截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形超薄宽带低可探测电磁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环金属贴片为三种方形环结构嵌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形超薄宽带低可探测电磁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图案层选用ito透明柔性金属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形超薄宽带低可探测电磁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介质层和第二电介质层选取柔性介质材料pet。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形超薄宽带低可探测电磁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元
件r嵌套在变形方形环每一条直线线段的中点。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形超薄宽带低可探测电磁超表面,所述超表面为由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金属基底层、第一电介质层、频率选择层、第二电介质层、极化转换层构成的联合超表面,其电磁散射特性由极化转换模块、宽带频率选择模块以及极化转换模块、宽带频率选择模块内基本单元的结构和排列方式决定。本发明的共形超薄宽带低可探测电磁超表面具有宽带低可探测的特性,对原材料的独特性要求低,可用材料局限性较小,适用于各种极端的复杂场景;子模块结构图案简单,仅包括一种联合超表面结构,且排列方式不做严格设置,有效减少了加工成本,有助于实际的工程应用。于实际的工程应用。于实际的工程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腊梅 缪吴霞 邹斌 刘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6.13
技术公布日:2022/9/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