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层共挤干式交联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01748发布日期:2022-08-20 01:48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层共挤干式交联机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交联机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三层共挤干式交联机组。


背景技术:

2.交联技术从诞生初期应用于低压电缆领域直至后来发展到中压、高压以至超高压领域,不同电压等级电缆的生产、不同交联方式交联生产线的配置都有所不同。35kv及以下交联电缆产品主要采用半干式工艺生产,即电缆绝缘线芯在氮气中交联,冷却时采用水冷,线芯冷却快,生产效率较高。
3.密封装置作为生产设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密封圈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都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随着设备的长期运行,电缆与密封圈之间长期摩擦,导致密封圈磨损严重,另外长期处于水压和气压作用下,管道的下密封端会出现严重漏水、漏气现象,导致氮气和水供应不足,现有方式在更换密封圈时由于打开密封装置,气体及水泄漏,导致交联管道中的电缆作废,直到气压和水压填充至设定的压力值,才能正常生产,造成了电缆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现有方式在更换密封圈时由于打开密封装置,气体及水泄漏,导致交联管道中的电缆作废,直到气压和水压填充至设定的压力值,才能正常生产,造成了电缆的浪费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三层共挤干式交联机组。
5.本技术提供一种三层共挤干式交联机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三层共挤干式交联机组,包括交联机组本体,所述交联机组本体内部固定连接有交联线尾端管道,所述交联线尾端管道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交联线尾端管道靠近所述密封圈的一端内腔中固定连接有环形气囊,所述环形气囊的其中一侧的所述交联线尾端管道上可拆卸连接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贯穿所述交联线尾端管道和所述环形气囊,所述充气管与所述环形气囊内部相连通,所述充气管位于所述环形气囊内部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球形堵头,所述充气管固定连接有所述球形堵头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充气孔,所述充气管位于所述环形气囊内部的一端上套设有橡胶管,所述橡胶管的内径小于所述充气管的直径,所述充气管位于所述交联线尾端管道外部的一端上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充气管可拆卸连接。
7.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交联线尾端管道上设置的密封圈由于长时间与电缆摩擦导致密封作用下降时,首先打开充气管上设置的密封盖,然后将外部气泵的输出端对准充气管,向充气管内部注入空气,空气在进入充气管内部后,由于受到球形堵头的封堵作用,空气在气压作用下进入充气孔内部,并挤压套设于充气孔和充气管外表面上的橡胶管,使橡胶管在气压作用下产生膨胀,从而使橡胶管内壁于充气管外壁之间产生间隙,空气通过该间隙进入环形气囊内部,使环形气囊膨胀,将电缆与交联线尾端管道内壁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此时用户即可对密封圈进行更换,尽量避免了现有方式在更换密封圈时由于打开密封装
置,气体及水泄漏,导致交联管道中的电缆作废,从而造成了电缆的浪费的问题。
8.可选的,所述密封圈的内侧设有垫片,所述垫片呈圆环状,所述垫片的孔径大于所述密封圈的孔径,所述垫片与所述交联线尾端管道的内壁固定连接。
9.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密封圈的内侧设置垫片,用于对密封圈进行支撑和保护作用,尽量避免电缆在移动过程中通过摩擦力作用带动密封圈产生位移,从而导致密封圈失去密封作用的问题。
10.可选的,所述充气管位于所述环形气囊内腔中的一端的中间段上设有凹槽,所述充气孔位于所述凹槽内部,所述充气孔贯穿所述充气管,所述充气孔与所述充气管内腔相连通。
1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充气管上开设凹槽,并将充气孔设置在凹槽内部,使充气孔的外表面与橡胶管的内壁之间留设有间隙,方便空气通过该间隙进入橡胶管内部,将橡胶管撑开。
12.可选的,所述橡胶管远离所述球形堵头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远离所述橡胶管的一侧与所述交联线尾端管道的内壁固定连接。
1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橡胶管远离球形堵头的一端设置橡胶垫,用于通过橡胶垫将橡胶管固定连接在交联线尾端管道的内壁上。
14.可选的,所述充气管的外表面上设有套管,所述套管与所述充气管相螺接,所述套管的外表面与所述交联线尾端管道固定连接。
15.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套管用于对充气管进行固定,将充气管与套管相螺接,方便用户通过螺动充气管,将充气管从套管内部取出,将环形气囊内腔中的空气放出。
16.可选的,所述套管靠近所述密封盖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交联线尾端管道的外壁相贴合,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螺钉,所述螺钉贯穿所述安装板,所述螺钉与所述交联线尾端管道的外壁相螺接。
17.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安装板用于增加套管与交联线尾端管道外壁之间的接触面,提高套管连接的稳定性,采用螺钉螺接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不仅安装稳固,而且方便用户进行安装和拆卸工作。
18.可选的,所述充气管位于所述交联线尾端管道外部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接头,所述接头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密封盖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接头相螺接。
19.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接头用于与密封盖相螺接,设置密封盖用于对充气管位于交联线尾端管道外壁的一端进行封堵,尽量避免外部环境中的灰尘和杂物进入充气管内部,造成充气管堵塞的问题。
20.可选的,所述接头的内腔中开设有用于与外部充气管道相螺接的内螺纹。
2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接头的内腔中开设内螺纹,使用户在进行充气时,可将外部的充气管道与接头相螺接,提高充气管道与接头连接处的气密性,从而提高充气效率。
22.综上所述,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23.本技术通过环形气囊、充气管、充气孔和橡胶管等结构间的配合设置,环形气囊安装在密封圈的内侧,当需要对密封圈进行更换时,可通过充气管向环形气囊内部充入空气,空气在通过充气孔进入环形气囊后,在气压作用下使环形气囊膨胀,将电缆与交联线尾端管道内壁之间的空隙进行密封,此时用户即可对密封圈进行更换,尽量避免了现有方式在
更换密封圈时由于打开密封装置,气体及水泄漏,导致交联管道中的电缆作废,从而造成了电缆的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局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技术充气管、套管、安装板和接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交联机组本体;2、交联线尾端管道;3、密封圈;4、垫片;5、环形气囊;6、充气管;7、球形堵头;8、凹槽;9、充气孔;10、橡胶管;11、橡胶垫;12、套管;13、安装板;14、螺钉;15、接头;16、外螺纹;17、内螺纹;18、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请参阅图1-3,一种三层共挤干式交联机组,包括对电缆进行交联作用的交联机组本体1,交联机组本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交联线尾端管道2。交联线尾端管道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具有密封作用的密封圈3。交联线尾端管道2靠近密封圈3的一端内腔中设有进行密封作用的环形气囊5,环形气囊5的外表面与交联线尾端管道2的内壁固定连接。
30.环形气囊5的其中一侧的交联线尾端管道2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向环形气囊5内部充气的充气管6,充气管6贯穿交联线尾端管道2和环形气囊5,充气管6与环形气囊5内部相连通。充气管6位于环形气囊5内部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球形堵头7,设置球形堵头7用于对充气管6位于换气囊5内部的一端进行封堵。
31.充气管6固定连接有球形堵头7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向环形气囊5内部进行充气的充气孔9,充气管6位于环形气囊5内部的一端上套设有橡胶管10,橡胶管10的内径小于充气管6的直径,使橡胶管10的内壁能够与充气管6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充气管6位于交联线尾端管道2外部的一端上设有密封盖18,密封盖18与充气管6可拆卸连接。
32.当交联线尾端管道2上设置的密封圈3由于长时间与电缆摩擦导致密封作用下降时,首先打开充气管6上设置的密封盖18,然后将外部气泵的输出端对准充气管6,向充气管6内部注入空气,空气在进入充气管6内部后,由于受到球形堵头7的封堵作用,空气在气压作用下进入充气孔9内部,并挤压套设于充气孔9和充气管6外表面上的橡胶管10,使橡胶管10在气压作用下产生膨胀,从而使橡胶管10内壁与充气管6外壁之间产生间隙,空气通过该间隙进入环形气囊5内部,使环形气囊5膨胀,将电缆与交联线尾端管道2内壁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此时用户即可对密封圈3进行更换,尽量避免了现有方式在更换密封圈时由于打开密封装置,气体及水泄漏,导致交联管道中的电缆作废,从而造成了电缆的浪费的问题。
33.参照图1,密封圈3的内侧设有垫片4,垫片4呈圆环状,垫片4的孔径大于密封圈3的孔径,垫片4与交联线尾端管道2的内壁固定连接,在密封圈3的内侧设置垫片4,用于对密封圈3进行支撑和保护作用,尽量避免电缆在移动过程中通过摩擦力作用带动密封圈3产生位移,从而导致密封圈3失去密封作用的问题。
34.参照图2和图3,充气管6位于环形气囊5内腔中的一端的中间段上设有凹槽8,充气孔9位于凹槽8内部,充气孔9贯穿充气管6,充气孔9与充气管6内腔相连通。在充气管6上开
设凹槽8,并将充气孔9设置在凹槽8内部,使充气管6的外表面与橡胶管10的内壁之间留设有间隙,方便空气通过该间隙进入橡胶管10内部,将橡胶管10撑开。
35.参照图2和3,橡胶管10远离球形堵头7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1,橡胶垫11远离橡胶管10的一侧与交联线尾端管道2的内壁固定连接。在橡胶管10远离球形堵头7的一端设置橡胶垫11,用于通过橡胶垫11将橡胶管10固定连接在交联线尾端管道2的内壁上。
36.参照图2和图3,充气管6的外表面上设有套管12,套管12与充气管6相螺接,套管12的外表面与交联线尾端管道2固定连接。设置套管12用于对充气管6进行固定,将充气管6与套管12相螺接,方便用户通过螺动充气管6,将充气管6从套管12内部取出,将环形气囊5内腔中的空气放出。
37.参照图3,套管12靠近密封盖18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3,安装板13与交联线尾端管道2的外壁相贴合,安装板13上设有螺钉14,螺钉14贯穿安装板13,螺钉14与交联线尾端管道2的外壁相螺接,设置安装板13用于增加套管12与交联线尾端管道2外壁之间的接触面,提高套管12连接的稳定性,采用螺钉14螺接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不仅安装稳固,而且方便用户进行安装和拆卸工作。
38.参照图2和图3,充气管6位于交联线尾端管道2外部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接头15,接头15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外螺纹16,密封盖18通过外螺纹16与接头15相螺接。设置接头15用于与密封盖18相螺接,设置密封盖18用于对充气管6位于交联线尾端管道2外壁的一端进行封堵,尽量避免外部环境中的灰尘和杂物进入充气管6内部,造成充气管6堵塞的问题。
39.参照图2,接头15的内腔中开设有用于与外部充气管道相螺接的内螺纹17,在接头15的内腔中开设内螺纹17,使用户在进行充气时,可将外部的充气管道与接头15相螺接,提高充气管道与接头15连接处的气密性,从而提高充气效率。
40.本技术的实施原理为:当交联线尾端管道2上设置的密封圈3由于长时间与电缆摩擦导致密封作用下降时,首先打开充气管6上设置的密封盖18,然后将外部气泵的输出端对准充气管6,向充气管6内部注入空气,空气在进入充气管6内部后,由于受到球形堵头7的封堵作用,空气在气压作用下进入充气孔9内部,并挤压套设于充气孔9和充气管6外表面上的橡胶管10,使橡胶管10在气压作用下产生膨胀,从而使橡胶管10内壁于充气管6外壁之间产生间隙,空气通过该间隙进入环形气囊5内部,使环形气囊5膨胀,将电缆与交联线尾端管道2内壁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此时用户即可对密封圈3进行更换,尽量避免了现有方式在更换密封圈时由于打开密封装置,气体及水泄漏,导致交联管道中的电缆作废,从而造成了电缆的浪费的问题。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