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改进的对准特性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5514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改进的对准特性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小了尺寸的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表面安装微型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具有用于把连接器组件的部件对准并保持在一起的的改进装置。
电子工业的发展趋势一直是减小电子器件的尺寸。许多电子器件依赖于形成在各种印刷电路板上的的电路。这些印刷电路板必须以一种方法连接在一起,该方法应有效并可靠地把一个电路板上的电路与另一个电路板上的电路相互连接起来。
为了实现平行平面上的两个电路板的连接以减小电子器件的尺寸,连接器工业已经开发出了表面安装连接器。一个典型的表面安装连接器使用一个插头型阳连接器部件,该阳连接器部件同一个相对的插座型即阴连接器部件相结合。两个连接器部件具有低的截面,允许电路板被紧靠地相互隔开。当连接器部件插接在一起时,连接器部件的配合端子在两个电路板之间形成电连接。
人们希望保持连接器部件的相互插接状态,为了满足该要求,已经开发出了锁定机构用于这样的连接器。使用隔开连接器部件的锁定机构可能会导致连接器的更复杂的结构和更大的尺寸。当锁定机构形成为连接器部件外壳的一部分时,由于该机构用塑料整体制造而浪费了在连接器上可以使用的空间。
在一些连接器应用中,连接器部分自身的尺寸极小,其在“微型”的范围内,则适当地对准这样小的连接器以进行配合就会是非常困难的。
把小的连接器夹持在一起也是困难的。在工业中具有小连接器的处理是利用摩擦力来把连接器夹持在一起。但是,这样的摩擦力并不总是能够可靠地阻止偶然的失配。而且,插入力不能过大而使插接这样的连接器中出现困难。因此,对于具有高机械集成度并需要足够强的拔出力和足够轻的插入力的板对板连接器,就存在可容易板对板对准连接器的需要。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克服了上述缺陷,并便于对用于插接无论多小的连接器尺寸的相应连接器部件进行对准。
为了实现上述和其他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而构成的并作为例子所述的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对连接器部件,每个部件具有一个绝缘的外壳和多个固定到外壳上并以等间隔排列在其上的端子。该连接器组件具有一个第一锁定或保持机构,其中,一个连接器部件的端子具有形成在其上的锁定部,适合于在适当位置上与形成在另一个连接器外壳上的一个或多个锁定爪相配合,以便于当两个连接器部件通过相互配合的这些端子而相互捅接在一起时使一个连接器部件的端子与另一个连接器部件的锁定爪相配合。由此把连接器部件进行固定和保持。
第一连接器部件即一个插头连接器具有多个端子,这些端子由导电金属板冲压形成以在每个端子上确定,本体部和接触部、锁定部和焊接端部都从被该本体部上伸出。端子的锁定部的触头被相互隔开以确定一个空间或锁定孔,在其中接受另一个连接器部件外壳的一部分。在这样的布置中,锁定和接触部相对。在进一步减小了连接器组件的水平或宽度尺寸的相同柱子上,锁定部能够以垂直方式于配合部重合地形成。插头连接器包括两对围绕一个基座的相对的侧壁。基座的外边缘和侧壁的内边缘确定出一个封闭的环形通道,它同由锁定部和基座的顶面所保护的端子的接触部相联。
第二连接器即插座连接器,包括两对相对的侧壁,该侧壁在插接过程中被接收到插头连接器的封闭环形通道中。一组凹进的锁定爪处于相对侧壁的外表面上。插头连接器的可以配合的锁定部和插座连接器的锁定爪一般同连接器组件的宽度方向轴线对准而排列。
插头连接器的相对侧壁和基座部都具有相同的高度并具有同平面的顶面。在插接过程中,插座连接器的端壁和侧壁的顶部边缘与插头连接器的的同平面顶面交叉地滑动,直到插座连接器的顶部边缘都同插头连接器的封闭环形通道的相对节进行对准为止。在对准中,允许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相互靠近移动,可以进行物理检测。插头和插座连接器相互靠近的连续移动将终结于连接器完全配合,每个连接器的端子的对应接触部相互电连接,在插头连接器中的端子的锁定部同插座连接器中的锁定爪相配合。插头连接器的同平面顶面有利于原来难于进行对准和插接的微型连接器的对准和插接。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封闭环形通道具有在插头连接器的相邻侧壁之间所限定的半圆拐角。插座连接器的相邻侧壁的拐角对应半圆有利于同插头连接器的封闭环形通道的对准和插接。
可以看出,本发明可靠地便于连接器的对准和插接。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容易对准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即至少一个用在这样的组件中的连接器具有两部件插入力和附加拔出力。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的目的、优点及特征将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而得到进一步说明。在这些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而构成的一个电连接器组件的装配前的截面图;图2是图1的组件的装配后的截面图;图3是图1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头连接器的平面图;图4是图3的插头连接器的沿4-4线所截的侧剖面图;图5是图4的插头连接器的沿5-5线所截的端剖面图;图6是图4中的插头连接器沿A-A线所截的截面图;图7是图1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的平面图;图8是图7的插座连接器的沿8-8线所截的侧剖面图;图9是图8的插座连接器的沿9-9线所截的端剖面图;图10是图8中的插头连接器沿B-B线所截的截面图;图11是本发明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的透视图。
下面参照附图,图1~1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而构成的电连接器组件1的一个实施例。可以看出,连接器组件1包括一对连接器部件2、3,用于把一个印刷电路板4与另一个印刷电路板5进行连接。插头连接器部件2被表示为固定在印刷电路板4上,而插座连接器部件3被表示为固定在另一个印刷电路板5上。
参照图3至6和图11,插头连接器2包括一个绝缘材料例如塑料的外壳6和多个沿着插头连接器部件2的长度L以等间距排列的导电端子7。该端子7以两种不同种类的组或阵列进行排列,并被固定到绝缘外壳6上。该插头外壳6具有一个长方形的中央部,即基座8。该中央基座8具有一个实际上平的即同平面顶面9,该同平面顶面9允许插头用真空挖掘和放置机构把连接器部件2装配到印刷电路板4上,同平面顶面9具有足够的板以防止端子7的顶部在同插座连接器部件3的插接中被压紧,其会使导电端子7变形。基座8由一组侧壁10a~10d围绕。这些侧壁10a~10d在外壳6的底部11和基座8上都具有相同高度。侧壁10a~10d的顶面12a~12d相互间以及与基座8的顶面9是同平面的。
基座8的顶面9的边缘9a~9d和侧壁10a~10d的内表面12e~12h共同确定了一个插接通道13,插座连接器3的部分嵌入其中。基座8的边缘9a和侧壁10a的内表面12e确定了插接通道13的一个节片13a,基座8的边缘9b和侧壁10b的内表面12f确定了插接通道13的一个节片13b,基座8的边缘9c和侧壁10c的内表面12g确定了插接通道13的一个节片13c,以及基座8的边缘9d和侧壁10d的内表面12h确定了插接通道13的一个节片13d。基座的边缘9a、9c被稍稍斜切以便于插接。多个端子接收槽14沿着延伸到外壳6的底部11的插接通道13的相对节片13a和13c以长度方向等间隔而形成。导电端子7从外壳6的底部11插入端子接收槽14中。
如图3所示的那样,在相邻侧壁10a~10d之间的拐角18a~18d是半圆的,而不是尖锐的,在现有结构中所使用的是有角度的拐角。这些半圆的拐角18a~18d允许侧壁10a~10d被制造得较薄而减小了在冲击负载下在外壳6的拐角上所产生的有害的应力集中的可能性,该冲击负载可以在例如容纳在连接器组件1的电子器件掉落时产生。而且,基座8的同平面顶面9的拐角22a~22d在相邻边缘9a~9d之间也是半圆的。因而,半圆的内和外拐角在插接通道13的节片13a~13d之间被确定。该内拐角18a~18d和该外拐角22a~22d最好具有0.2mm的半径。
为了进一步便于同插座连接器部件3的插接,侧壁12a~12d的内表面12e~12h的上部分别设有斜切的凸缘20a~20d。该斜切的凸缘也围绕着半圆的拐角18a~18d而伸出。
在插头连接器部件2中所使用的导电端子7以公知的方法由金属坯料形成。最好如图6所示的那样,每个端子包括一个水平基底或本体部24;一个接触部26,具有一个整体连接到基底部24的前端并从该前端伸出的L形的自由端;一个连接器锁定部30,从基底部24升起;一个外壳保持部32,从基底部24升起;和一个焊接尾翼34,从基底部24的后端水平伸出。
导电端子7的接触部26具有一个从该自由端伸出的接触头36,而导电端子7的锁定部30具有一个从该自由端伸出的锁定头38。接触头36和锁定头38按图6所示的那样相对并相互隔开以在其间确定出一个间隔空间即空穴42。接触部26设在基座8上的接触腔体27中。连接器锁定部30分别设在侧壁10a、10c的内表面12e、12g上的锁定腔体31中。外壳6沿着外壁10a具有形成在其上的多个端子安装孔44,每个端子安装孔44最好一对一地与每个端子接收槽14对齐,以便于容纳导电端子7的外壳保持部32。
每个端子7可以通过把外壳保持部32紧压入外壳6的端子安装孔44中而安装在外壳6上。该紧配合使外壳保持部32的保持倒钩33切入端子安装孔44的相对应的内壁,以把导电端子7保持在外壳6中的适当位置上。在适当位置上,每个导电端子7同相互面对的其接触部26和连接器锁定部30一起被固定地保持在外壳6中,并在其上确定出接收插座连接器部件3的一部分和相应的端子46的空穴42。导电端子7的焊接尾翼部34伸出到外壳6的外部以有效和可靠地安装到印刷电路板4的安装表面上。
下面参照图7~11,可以看到,插座连接器部件3包括一个塑料的绝缘外壳50和多个导电端子46,该端子46按两种组以等间隔布置在外壳50中。该长方形的外壳50被设计成与插头连接器部件2的外壳6相配合,其包括一个基板52和环绕的侧壁54a~54d。插座端子46通过例如插入铸造在外壳50中这样现有的方法而固定到插座外壳50的侧壁54a、54c上。在铸造中通过支撑该端子的一个铸造部件的一部分来在基板52上形成多个孔51。侧壁54a~54d分别具有内表面55a~55d、外表面56a~56d和顶表面57a~57d。侧壁54a~54d在基板52的上方具有相同高度并具有同平面顶面57a~57d。在相邻外表面56a~56d之间的外拐角58a~58d是半圆的以相应地同外壳6的半圆拐角18a~18d相配合,在相邻内表面55a~55d之间的内拐角58e~58h是半圆的以相应地接收插头连接器部件2的基座8的同平面顶面9的半圆拐角22a~22d。外拐角58a~58d最好具有0.25mm的半径,内拐角58e~58h最好具有0.1mm的半径。而且,为了进一步便于同插头连接器部件2相插接,侧壁54a~54d的外表面56a~56d的上部分别设有斜切凸缘56e~56h。
插座端子46最好通过冲压成型而由金属坯料形成。最好如图10所示的那样,每个端子46包括一个水平基部即本体部59、一个从基部59垂直伸出的接触部60和一个从接触部60垂直伸出的水平顶部61。端子46最好以与插头连接器部件2的导电端子7相同的间隔排列,每个端子46都被插入铸造到插座外壳50的各自侧壁54a、54c中。在该方向上,暴露的,端子46的接触部60的内表面分别与侧壁54a、54c的内表面55a、55c一样高,并且,暴露的,端子46的顶部61的顶面与侧壁54a、54c的内表面57a、57c一样高。接触部60和水平顶部61的其他表面被设在插座外壳50的侧壁54a、54c上。
最好如图7所示的那样,水平顶部61包括一个具有外边缘62a的三角形保持头62,该外边缘62a伸出到水平顶部61的边缘的外部,用于把接触部60固定在侧壁54a、54c上并防止端子46向内移动。三角形保持头62也具有一个斜切的凸缘62b,以便于通过同插头连接器部件2相插接的插头端子7的锁定头38来进行配合。
在顶部61和接触部60之间的一个交点64的内拐角包括一个半圆的凹槽66。在接触部60相对于接触部60弯曲之前,在插座端子46上形成该凹槽66。在外壳50中插入铸造端子46时,侧壁54a、54c的塑料填充到凹槽66中以形成一个突起68。凹槽66的最外部的边缘紧靠着突起68的最外部边缘以进一步防止端子46向内移动。交点64的外拐角也是半圆的,以便于通过同插头连接器部件2相插接的插头端子7的接触头36来进行配合。
一个焊接尾翼部70从基部59的后部水平伸出。焊接尾翼部70的底面位于外壳50的插座基板52下面,用于安装在印刷电路板5的一个表面上。
如图8所示的那样,外壳50的每个纵向侧壁54a、54c具有许多形成在外表面56a、56c上的凹槽74,当插头和插座连接器部件2、3相互插接在一起时,其趋向于配合即“抓住”插头连接器部件2的锁定部30的锁定头38。如图8和10所示的那样,每个这样的凹槽74都具有一个形成在其顶部的支撑部76即肩部76。该肩部76提供一个表面,以使锁定头38抓住并共同把连接器2、3保持在相互锁定的状态下。
如图1所示的那样,在插接过程中,容纳着插座连接器部件3的端子46的顶部61的暴露表面的侧壁54a~54d的顶表面57a~57d沿着插头连接器部件2的基座8的同平面顶面9和侧壁10a~10d的同平面顶面12a~12d滑动。在插座连接器部件3上的斜切凸缘56e~56h同斜切的凸缘20a~20d协同动作,半圆的拐角18a~18d与外拐角58a~58d协同动作,半圆的拐角22a~22d与插座连接器部件3的半圆的拐角58e~58h协同动作,以分别把插座连接器部件3的侧壁54a~54d引导到与插头连接器部件2的通道节片13a~13d相对应的对准处。
这些特征有助于不用看地把插头和插座连接器2、3插接在一起。插头连接器部件2的基座8上的顶平面9防止插座连接器部件3在偏斜的方向上同插头连接器部件2相插接。偏斜的插接会引起对导电端子7有害的冲击而使导电端子7变形而损害导电端子7。插头连接器部件2的横向通道节片13b、13d和插座连接器部件3的横向侧壁54a、54c防止插座连接器部件3的一个纵向侧壁54a或54c在插接过程中落入插头连接器部件2的错误的纵向通道节片13a或13c中。连接器组件1的侧壁54a~54d和插接通道13的封闭环形结构保证了插头连接器部件2和插座连接器部件3之间的平行移动。
在对准中,由于外壳6的侧壁54a同插接通道13的节片13c相配合而允许插头连接器部件2和插座连接器部件3相互靠近移动,侧壁54b同节片13b相配合,侧壁54c同节片13a相配合,侧壁54d同节片13d相配合。插座连接器部件3的侧壁54a~54d分别直接下降到插头连接器部件2的插接通道节片13a~13d中。
为了完成插接,插头连接器部件2同插座连接器部件3被压到一起。在插接过程中,插头端子7的接触头36沿着插座端子46的交点64的半圆的外拐角叉开以便于插接。插头端子7的接触部26通过其形状而稍稍进行预装载,该形状是接触头36伸出到插头连接器部件2的内部。该预装载使接触部26和接触头36摩擦地同端子46的接触部60相配合。
锁定部30的锁定头38支撑在插座连接器部件3的侧壁54a、54c的外表面56a、56c上,直到他们抓住凹槽74以紧靠在图2所示的确定在其上的肩部76上。端子锁定部30和凹槽74的相互配合可靠地把连接器2、3保持在一起。
可以从图2和图6看到导电端子7的锁定头38和接触头36相对于插头连接器部件2的外壳6的底部11以不同高度相互隔开。这错开了同插座连接器部件3相配合的次序。首先,插头连接器部件2的导电端子7的每个接触部26,特别是其接触头36同插座连接器部件3的端子46的交点64的相应的半圆的外拐角相配合。其次,插头连接器部件2的导电端子7的每个锁定部30,特别是锁定头38同插座连接器部件3的插座端子46的对应斜切凸缘62b相配合。这样,来执行“两级”插入动作。
该两级插入动作减轻了插入力。由于接触头36在与锁定头38同斜切凸缘62b相配合的不同的时间与交点64的外拐角相配合,最初的摩擦配合力就不会累积地作用而抵抗插入,由此而减轻了插入力。为了进一步减轻插入力,交点64的半圆的外拐角和插座端子46的斜切凸缘62b有利于接触头36和锁定头38分别紧靠在端子46的接触部60上和在插座凹槽74中向着他们的最终插接位置的移动。
图2表示插头连接器部件2和插座连接器部件3插接在一起。插头连接器部件2的导电端子7的焊接尾翼34被焊接在印刷电路板4上,而插座连接器部件3的端子46的焊接尾翼部70被焊接在印刷电路板5上。插头连接器部件2同插座连接器部件3的插接在印刷电路板4和5之间建立了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1保证了连接器2、3的可靠连接而不需要任何外部操作。插头连接器部件2的金属端子7在相对的插座连接器部件3上施加了一个摩擦保持力。插头连接器部件2的端子46的接触部60同凹槽74的直接配合的组合,同插头连接器部件2的接触部26与插座连接器部件3的端子46的接触部60的摩擦配合相配合,而增加了分离该连接器组件2、3所需要的拔出力。这样,通过该“两级”保持能力,而大大降低了连接器组件1的连接器组件2、3和相应的印刷电路板4、5的意外失配的可能性。
虽然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进行了表示和说明,但是,应当知道,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进行变化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2),用于同一个对应的相插接的电连接器(3)相配合,以便于在两个印刷电路板(4、5)之间建立连接,所述连接器(2)包括一个外壳(6),由电绝缘材料形成,具有同第二侧壁(10b)相邻的第一侧壁(10a),该第二侧壁(10b)同第三侧壁(10c)相邻,该第三侧壁(10c)同第四侧壁(10d)相邻;一个升起的基座(8),位于第一和第三侧壁(10a、10c)之间,所述外壳(6)的所述基座(8)的顶面(9)在所述侧壁(10a~10d)上部同顶面(12a~12d)具有同平面;一列导电端子(7),以隔开的次序沿着所述第一内边缘(12e)并在所述基座(8)的所述顶面(9)下面设在所述外壳(6)中,每个所述端子(7)包括一个用于把所述端子(7)以所述隔开次序保持在所述外壳(6)中适当位置上的保持部(32)和一个用于同设置在相插接的连接器(3)的对应部分上的相插接端子(46)相接触的接触部(26);和所述侧壁(10a)的第一内表面(12e),在第一内拐角(18a)同所述第一内表面(12e)相邻的所述侧壁(10b)的第二内表面(12f),在第二内拐角(18b)同所述第二内表面(12f)相邻的所述第三侧壁(10c)的第三内表面(12g),和在第三内拐角(18c)同所述第三侧壁(10c)的所述第三内表面(12c)的相邻的所述第四侧壁(10d)的第四内表面(12h),所述第四内表面(12h)在第四内拐角(18d)同所述第一内表面(12e)相邻,所述基座(8)的所述顶面(9)的外边缘(9a~9d)与所述侧壁(10a~10d)的所述第一内表面(12e)、所述第一内拐角(18a)、所述第二内表面(12f)、所述第二内拐角(18b)、所述第三内表面(12g)、所述第三内拐角(18c)、所述第四内表面(12h)和所述第四内拐角(18d)确定一个构成为封闭环形的插接通道(13),用于接收该所插接连接器(3)的对应结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2),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相邻侧壁(10a~10d)之间的所述内拐角(18a~18d)是半圆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2),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与所述第一侧壁(10a)的所述第一内表面(12e)相对的所述顶面的第一外边缘(9a);一个与所述顶面(9)的所述第一内拐角(18a)相对的所述顶面(9)的半圆的第一外拐角(22a);一个与所述第二侧壁(10b)的所述第二内表面(12f)相对的所述顶面(9)的第二外边缘(9b);一个与所述第二内拐角(18b)相对的所述顶面(9)的半圆的第二外拐角(22b);一个与所述第三侧壁(10c)的所述第三内表面(12g)相对的所述顶面(9)的第三外边缘(9c);一个与所述第三内拐角(18c)相对的所述顶面(9)的半圆的第三外拐角(22c);一个与所述第四侧壁(10d)的所述第四内表面(12h)相对的所述顶面(9)的第四外边缘(9d);和一个与所述第四内拐角(18d)相对的所述顶面的半圆的第四外拐角(22d),他们进一步确定了所述的插接通道(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2),其特征在于,插接通道(13)包括一个靠近所述第一侧壁(10a)的第一节片(13a);一个同所述第一节片(13a)接触并靠近所述第二侧壁(10b)的第二节片(13b);一个同所述第二节片(13b)接触并靠近所述第三侧壁(10c)的第三节片(13c);和一个同所述第三节片(13c)接触并靠近所述第四侧壁(10d)的第四节片(13d)。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7)包括一个与所述接触部(26)相对的配合部(30),用于把接收的所述相插接的电连接器(3)的一部分配合到所述插接通道(13)中,以把所述相插接的电连接器(3)的所述部分保持在所述插接通道(13)中的适当位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2),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端子(7)的所述接触部(26)和所述配合部(30)设在与所述插接通道(13)的相对侧上的所述连接器外壳(6)中,以共同配合插入到所述插接通道(13)中的相插接的电连接器(3)的上述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7)的所述接触部包括一个向所述插接通道(13)伸出的接触头(28),所述配合部(30)包括一个以与端子(7)的接触头(28)相对方向向所述插接通道(13)伸出的锁定头(32)。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头(28)和所述锁定头(32)设在离外壳(6)的底部(11)不同的高度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32)由所述接触部(26)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10a~10d)的所述内表面(12e~12h)的上部(20a~20d)向下倾斜。
11.一种电连接器(3),用于同一个对应的相插接的电连接器(2)相配合,以便于在两个印刷电路板(4、5)之间建立连接,所述连接器(3)包括一个外壳(50),具有第一侧壁(54a)、第二侧壁(54b)、第三侧壁(54c)和第四侧壁(54d),所述第一侧壁(54a)在半圆的第一外拐角(58a)靠近所述第二侧壁(54b),所述第二侧壁(54b)在半圆的第二外拐角(58b)靠近所述第三侧壁(54c),所述第三侧壁(54c)在半圆的第三外拐角(58c)靠近所述第四侧壁(54d),以及所述第四侧壁(54d)在半圆的第四外拐角(58d)靠近所述第一侧壁(54a);导电端子(46),沿着所述第一和第三侧壁(54a、54c)设置,每个所述端子(46)具有一个接触部(60)并部分地设在所述外壳(50)的一部分内而被连接到伸出所述外壳(50)的一个焊接尾端部(70)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3),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半圆的外拐角(58a~58d)相对的相邻侧壁(54a~54d)之间分别具有半圆的内拐角(58e~58h)。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3),其特征在于,上述端子(7)包括一个顶部(61),该顶部(61)在他们之间的交点(64)处从所述接触部(60)垂直伸出,并进入所述外壳(50)。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54a~54d)的所述内表面(55a~55d)的上部分别向下倾斜。
15.一种电连接器组件(1),用于把两个印刷电路板(4、5)连接在一起,该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相互配合的连接器(2、3),每个第一和第二连接器(2、3)包括各自的第一和第二外壳(6、50)和各自的第一和第二组导电端子(7、46),每个导电端子(7、46)具有一个没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外壳(6、50)的一部分内的接触部(26、60)、一个伸出所述外壳(6、50)的焊接尾端部(34、70)和一个连接所述接触和焊接尾端部(26、60、34、70)的本体部(24、59);所述第一外壳(6),由电绝缘材料形成,具有同第二侧壁(10b)相邻的第一侧壁(10a),该第二侧壁(1 0b)同第三侧壁(10c)相邻,该第三侧壁(10c)同第四侧壁(10d)相邻,一个升起的基座(8),位于第一和第三侧壁(10a、10c)之间,所述外壳(6)的所述基座(8)的顶面(9)在所述侧壁(10a~10d)上部同顶面(12a~12d)据有同平面,所述第一侧壁(10a)的第一内表面(12e),在第一内拐角(18a)同所述第一内表面(12e)相邻的所述第二侧壁(10b)的第二内表面(12f),在第二内拐角(18b)同所述第二内表面(12f)相邻的所述第三侧壁(10c)的第三内表面(12g),和在第三内拐角(18c)同所述第三侧壁(10c)的所述第三内表面(12c)的相邻的所述第四侧壁(10d)的第四内表面(12h),所述第四内表面(12h)在第四内拐角(18d)同所述第一内表面(12e)相邻,所述基座(8)的所述顶面(9)的外边缘(9a~9d)与所述侧壁(10a~10d)的所述第一内表面(12e)、所述第一内拐角(18a)、所述第二内表面(12f)、所述第二内拐角(18b)、所述第三内表面(12g)、所述第三内拐角(18c)、所述第四内表面(12h)和所述第四内拐角(18d)确定一个构成为封闭环形的插接通道(13),用于接收该所插接连接器(3)的对应结构部分;所述第二外壳(50),包括在半圆的第一外拐角(58a)靠近所述第二侧壁(54b)的第一侧壁(54a),在半圆的第二外拐角(58b)靠近所述第三侧壁(54c)的所述第二侧壁(54b),在半圆的第三外拐角(58c)靠近所述第四侧壁(54d)的所述第三侧壁(54c),以及在半圆的第四外拐角(58d)靠近所述第一侧壁(54a)的所述第四侧壁(54d),所述侧壁(54a~54d)构成为确定一个与所述第一外壳(6)的插接通道(13)的结构相对应的封闭环形,当所述第二外壳(50)的所述侧壁(54a~54d)同第一外壳(6)的插接通道(13)一起进行对准时,所述第二外壳(50)的所述侧壁(54a~54d)同第一外壳(6)的插接通道(13)相配合;以及所述第二组端子(46)的接触部(60)沿着所述第一和第三侧壁(54a、54c)设置,用于当第二外壳(50)的所述侧壁(54a~54d)同所述第一外壳(6)的所述插接通道(13)相配合时,同所述第一组端子(7)的各自端子相插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6)的所述相邻侧壁(10a~10d)之间的至少一个所述内拐角(18a~18d)是半圆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50)的所述相邻侧壁(54a~54d)之间的至少一个所述外拐角(58a~58d)是半圆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6)的所述侧壁(10a~10d)的所述内表面(12e~12h)的上部(20a~20d)向下倾斜。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50)的所述侧壁(54a~54d)的上部(56e~56h)向下倾斜。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8)的所述顶面(9)的外边缘(9a、9c)向下倾斜。
全文摘要
一种连接器组件,便于连接器部件的对准。组件中的一个插头连接器具有一个外壳,同一个顶面一起确定一个形成为封闭环形的插接通道。组件中的一个插座连接器具有形成为一个封闭环形的侧壁,该封闭环形在插接过程中被接收在插头连接器的插接通道中。插头连接器上的端子具有沿着插接通道设置的接触部,在插接中,该插接通道同沿着插座连接器的侧壁设置的端子的各个接触部相配合。
文档编号H01R13/631GK1173056SQ9711490
公开日1998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1996年6月21日
发明者伊藤朋章, 相原慎一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