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开关装置及其联动拆卸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19639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可逆开关装置及其联动拆卸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低压电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低压电器的电气开关。
【背景技术】
[0002]可逆开关装置,例如可逆接触器是用于控制电机的正反转。通常的可逆开关装置是由两台接触器通过连锁机构连接的产品。连锁机构可以是机械连锁或电气连锁。实际应用中,两台接触器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在电器柜里,安装方式有螺钉安装或导轨安装。100A以下的可逆开关装置大多采用导轨安装。
[0003]图1揭示了现有技术中的可逆开关装置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可逆开关装置包括两台接触器,第一接触器101和第二接触器111。两台接触器各自通过卡槽和滑块安装在导轨(图中未示出)上。具体而言,第一接触器101通过第一卡槽103和第一滑块105安装到导轨上。第二接触器111通过第二卡槽113和第二滑块115安装到导轨上。第一接触器101和第二接触器111是安装到同一根导轨上。第一接触器101和第二接触器111通过连锁机构102连接,连锁机构可以是机械连锁或者包含电气连锁的机械连锁。导轨安装方便快捷,但拆卸时却比较麻烦。两台接触器无法同时与导轨脱离,但由于两台接触器之间保持连锁,需要先拆卸一台,并在保持一台接触器与导轨脱离的状态下再拆卸另一台,才能将两台接触器都拆下,十分费时费劲。
[0004]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例,当需要将可逆开关装置的两台接触器从导轨上拆下时,会采取如下的步骤:先用螺丝刀伸进第一滑块105的第一操作孔106中,向下克服第一弹簧104的力,使第一滑块105向下移动并保持脱离导轨的状态。同时,再用螺丝刀伸进第二滑块115的第二操作孔116中,向下克服第二弹簧114的力,也使第二滑块115向下移动并脱离导轨。这是,两台接触器都与导轨脱离,可逆开关装置能才从导轨上拆卸下来。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能够对两台接触器同时拆卸的装置。
[0006]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可逆开关装置的联动拆卸装置,包括一连接片,连接片延伸至两台接触器的滑块,连接片上具有分别与两个滑块的操作孔接触的接触部件。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片上还具有联动操作孔。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片的接触部件是两个螺钉,两个螺钉分别与两个滑块的接触孔接触。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片的接触部件是两条弯折边,两条弯折边分别与两个滑块的接触孔接触。
[0010]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可逆开关装置,包括两台接触器,两台接触器各自通过卡槽和滑块安装在导轨上,两台接触器通过连锁机构连接,该可逆开关装置还包括联动拆卸装置,联动拆卸装置使得两台接触器能同时从导轨上被拆卸。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联动拆卸装置包括一连接片,连接片延伸至两台接触器的滑块,连接片上具有分别与两个滑块的操作孔接触的接触部件。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片上还具有联动操作孔。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片的接触部件是两个螺钉,两个螺钉分别与两个滑块的接触孔接触。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片的接触部件是两条弯折边,两条弯折边分别与两个滑块的接触孔接触。
[0015]本发明的可逆开关装置的联动拆卸装置同时作用于两台接触器的滑块,能够同时克服弹簧使得两台接触器同时与导轨脱离,从而达到同时拆卸两台接触器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6]本发明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0017]图1揭示了现有技术中的可逆开关装置的结构图。
[0018]图2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可逆开关装置的结构图。
[0019]图3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可逆开关装置的立体图。
[0020]图4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可逆开关装置的联动拆卸装置的结构图。
[0021]图5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可逆开关装置的联动拆卸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考图2和图3所示,图2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可逆开关装置的结构图,图3揭示了该实施例的立体图。该可逆开关装置包括两台接触器,第一接触器201和第二接触器211。两台接触器各自通过卡槽和滑块安装在导轨(图中未示出)上。具体而言,第一接触器201通过第一卡槽203和第一滑块205安装到导轨上。第二接触器211通过第二卡槽213和第二滑块215安装到导轨上。第一接触器201和第二接触器211是安装到同一根导轨上。第一接触器201和第二接触器211通过连锁机构202连接,连锁机构可以是机械连锁或者包含电气连锁的机械连锁。该可逆开关装置还包括联动拆卸装置207,联动拆卸装置207使得两台接触器能同时从导轨上被拆卸。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联动拆卸装置207包括一连接片,连接片207的长度使得连接片207能够延伸至两台接触器的滑块的位置,连接片207上具有分别与两个滑块的操作孔接触的接触部件。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片207的两端分别对准第一滑块205上的第一操作孔206和第二滑块215上的第二操作孔216。在连接片207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螺钉208和第二螺钉218。第一螺钉208对准第一操作孔206并与第一操作孔206接触,第二螺钉218对准第二操作孔并与第二操作孔216接触。连接片207上还具有联动操作孔209,联动操作孔209的位置对准两台接触器之间的间隙,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联动操作孔209的位置与连锁机构202的位置对齐。
[0023]在对图2和图3所示的可逆开关装置进行拆卸时,采取如下的步骤:使用螺丝刀伸进连接片207上的联动操作孔209,向下按压联动操作孔209,连接片207带动第一螺钉208和第二螺钉218同时作用于第一操作孔206和第二操作孔216。使得第一滑块205和第二滑块215同时向下分别克服第一弹簧204和第二弹簧214的力,第一滑块205和第二滑块215同时向下移动并与导轨脱离,两台接触器同时与导轨脱离,可逆开关装置被从导轨上拆卸下来。
[0024]虽然图2和图3是结合可逆开关装置进行的介绍,但本发明同时提出一种可逆开关装置的联动拆卸装置,包括一连接片,连接片延伸至两台接触器的滑块,连接片上具有分别与两个滑块的操作孔接触的接触部件。连接片上还具有联动操作孔。
[0025]图2和图3所示的连接片中,接触部件是两个螺钉,两个螺钉分别与两个滑块的接触孔接触。除了这种实现方式以外,接触部件还有其他的实现方式。图4和图5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可逆开关装置的联动拆卸装置的结构图以及安装示意图。在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可逆开关装置的联动拆卸装置包括一连接片307,连接片307延伸至两台接触器的滑块,连接片上具有分别与两个滑块的操作孔接触的接触部件。连接片上还具有联动操作孔309。与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连接片的接触部件是两条弯折边308和318,两条弯折边308和318分别位于连接片307的两端,且分别与两个滑块205和215的接触孔206和216接触。除了接触部件的实现方式以外,该实施例的联动拆卸装置的其他部分与前一个实施例相同。
[0026]本发明的可逆开关装置的联动拆卸装置同时作用于两台接触器的滑块,能够同时克服弹簧使得两台接触器同时与导轨脱离,从而达到同时拆卸两台接触器的目的。
[0027]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发明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可逆开关装置的联动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延伸至两台接触器的滑块,连接片上具有分别与两个滑块的操作孔接触的接触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逆开关装置的联动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上还具有联动操作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逆开关装置的联动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的接触部件是两个螺钉,两个螺钉分别与两个滑块的接触孔接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逆开关装置的联动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的接触部件是两条弯折边,两条弯折边分别与两个滑块的接触孔接触。
5.—种可逆开关装置,包括两台接触器,两台接触器各自通过卡槽和滑块安装在导轨上,两台接触器通过连锁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动拆卸装置,所述联动拆卸装置使得两台接触器能同时从导轨上被拆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逆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拆卸装置包括一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延伸至两台接触器的滑块,连接片上具有分别与两个滑块的操作孔接触的接触部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逆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上还具有联动操作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逆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的接触部件是两个螺钉,两个螺钉分别与两个滑块的接触孔接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逆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的接触部件是两条弯折边,两条弯折边分别与两个滑块的接触孔接触。
【专利摘要】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可逆开关装置的联动拆卸装置,包括一连接片,连接片延伸至两台接触器的滑块,连接片上具有分别与两个滑块的操作孔接触的接触部件。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可逆开关装置,包括两台接触器,两台接触器各自通过卡槽和滑块安装在导轨上,两台接触器通过连锁机构连接,该可逆开关装置还包括联动拆卸装置,联动拆卸装置使得两台接触器能同时从导轨上被拆卸。本发明的可逆开关装置的联动拆卸装置同时作用于两台接触器的滑块,能够同时克服弹簧使得两台接触器同时与导轨脱离,从而达到同时拆卸两台接触器的目的。
【IPC分类】H01H50-02
【公开号】CN104851746
【申请号】CN201510270618
【发明人】葛顺锋, 曾萍, 史亚闻, 熊伟
【申请人】上海电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