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模块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09289阅读:来源:国知局
材料构成,如图2所示,在与电路层12之间的接合面 上形成有由Ni、Au等构成的表面处理膜3a。
[0043]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功率模块1中,电路层12与半导体元件3焊锡接合,在电路层 12与半导体元件3之间形成有焊锡层20。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焊锡层20的厚度tl设定 在50ym以上200ym以下的范围内。
[0044] 如图4所示,该焊锡层20通过Sn-Cu-Ni系的焊锡材料30而形成,本实施方式中 使用Sn-0. 1~4质量%Cu-0. 01~1质量%Ni的焊锡材料30。
[0045] 在此,如图2所示,在电路层12的表面形成有金属间化合物层26,在该金属间化合 物层26上层压配置有焊锡层20。该金属间化合物层26设定为Cu和Sn的金属间化合物 (Cu3Sn)。另外,金属间化合物层26的厚度t2设定为0. 8ym以下。
[0046] 焊锡层20的组成为,作为主成分含有Sn,且含有0. 01质量%以上1. 0质量%以下 的Ni、0.1质量%以上5.0质量%以下的Cu。
[0047] 并且,如图2所示,在焊锡层20中的从电路层12表面至厚度30ym的区域A中,通 过EBSD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测定而测定的平均结晶粒径被设定为10 ym 以下、优选设定为〇.5 ym以上10 ym以下的范围内。
[0048]此外,在焊锡层20的内部,分散有由含有Cu、Ni、Sn的金属间化合物构成的析出物 粒子,特别是在焊锡层20中的从电路层12表面至厚度30ym的区域A中分散较多。在此, 本实施方式中,析出物粒子设为由化11,附)6511 5构成的金属间化合物。
[0049]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功率模块1构成为,在功率循环试验中在通电时间5秒、温度 差80°C的条件下负载10万次功率循环时的热阻上升率低于10%。
[0050] 详细而言,将作为半导体元件3的IGBT元件焊接于电路层12,并且接合由铝合金 构成的连接配线。并且,将对IGBT元件的通电调整为每10秒钟重复进行一次通电(ON)时 元件表面温度为140°C、非通电(OFF)时元件表面温度为60°C的循环,反复进行10万次该 功率循环之后,热阻上升率低于10%。
[0051] 以下,使用图3的流程图对本实施方式的功率模块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0052] 首先,对成为电路层12的铜板和绝缘基板11进行接合(电路层形成工序S01)。 在此,绝缘基板11与成为电路层12的铜板之间的接合通过所谓活性金属钎焊法实施。本 实施方式中,使用由Ag-27. 4质量%Cu-2. 0质量%Ti构成的活性钎料。
[0053] 在绝缘基板11的第一面经由活性钎料层压成为电路层12的铜板,在层压方向上 将绝缘基板11、铜板以lkgf/cm2以上35kgf/cm2以下(9. 8X104Pa以上343X104Pa以下) 的范围进行加压的状态下装入加热炉内进行加热,并接合成为电路层12的铜板和绝缘基 板11。在此,加热温度设定为850°C,加热时间设定为10分钟。
[0054] 接着,在绝缘基板11的第二面侧接合成为金属层13的铝板(金属层形成工序 S02)。将绝缘基板11和铝板经由钎料进行层压,并通过钎焊接合绝缘基板11和铝板。此 时,作为钎料,例如可使用厚度20~110ym的Al-Si系钎料箔,钎焊温度优选设定为600~ 620。。。
[0055] 由此,制造功率模块用基板10。
[0056] 接着,在金属层13的另一面侧接合散热器41 (散热器接合工序S03)。金属层13的 一个面与绝缘基板11的第二面接合。将金属层13与散热器41的顶板部42经由钎料进行 层压,通过钎焊接合金属层13和散热器41。此时,作为钎料,例如可使用厚度20~110ym 的Al-Si系钎料箔,钎焊温度优选设定为590°C~610°C。
[0057] 并且,在电路层12上接合半导体元件3(半导体元件接合工序S04)。如图4所述, 本实施方式中,在电路层12的表面形成厚度0. 2 ym以下的较薄的Ni镀膜31。
[0058] 接着,在该Ni镀膜31上,经由Sn-0. 1~4质量%Cu-0. 01~1质量%Ni的焊锡 材料30层压半导体元件3。
[0059] 在层压半导体元件3的状态下,装入还原炉内,并焊锡接合电路层12和半导体元 件3。此时,还原炉内被设定为氢气1~lOvol%的还原气氛,并设定为加热温度为280~ 330°C,保持时间为0. 5~2分钟。并且,冷却至室温的冷却速度设定在平均2~3°C/s的 范围内。
[0060] 由此,在电路层12与半导体元件3之间形成焊锡层20,制造出本实施方式的功率 模块1。
[0061] 此时,形成于电路层12的表面的Ni镀膜31中的Ni向焊锡材料30侧扩散,Ni镀 膜31消失。
[0062] 并且,电路层12的Cu朝向焊锡材料30侧扩散,由此,由含有Cu、Ni、Sn的金属间 化合物(本实施方式中为(Cu,Ni)6Sn5)构成的析出物粒子分散于焊锡层20的内部。并且, 焊锡层20的组成为,作为主成分含有Sn,且含有0. 01质量%以上1. 0质量%以下的Ni、0. 1 质量%以上5. 0质量%以下的Cu。
[0063] 如上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功率模块1中,形成于电路层12与半导体元件3之间的 焊锡层20中的从电路层12表面至厚度30ym的区域A中,平均结晶粒径被设定为10ym 以下、优选设定在〇. 5ym以上且10ym以下的范围内,因此即使从电路层12侧在焊锡层20 内产生裂纹,裂纹也不易沿晶界扩展,能够抑制焊锡层20的破坏。
[0064] 并且,半导体元件接合工程S04中,电路层12的Cu、Ni镀膜31的Ni朝向焊锡材 料30侧扩散,由此,焊锡层20的组成为,作为主成分含有Sn,且含有0. 01质量%以上1. 0 质量%以下的Ni、0.1质量%以上5.0质量%以下的Cu,从而在焊锡层20的内部,分散有由 含有Cu、Ni、Sn的金属间化合物(本实施方式中为(Cu,Ni)6Sn5)构成的析出物粒子,能够 实现焊锡层20的结晶粒径的微细化。
[0065]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功率模块1构成为,在功率循环试验中,负载10万次通电时间 5秒、温度差80°C的功率循环时,热阻上升率低于10 %,因此即使在负载功率循环时,焊锡 层20也不会提如被破坏,能够提尚功率循环的可靠性。
[0066]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在电路层12表面上形成厚度0.2ym以下的较薄的Ni镀膜 31,因此焊锡接合半导体元件3时,Ni镀膜31不会残存,且电路层12的Cu朝向焊锡材料 30侧的扩散不受抑制,在焊锡层20的内部,能够切实地使由(Cu,附)65115构成的析出物粒 子分散,能够实现结晶粒径的微细化。
[0067](第2实施方式)
[0068] 接着,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功率模块进行说明。另外,在与第1实 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0069] 图5中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功率模块101。该功率模块101具备在绝缘 基板(绝缘层)11的一个面(第一面)形成有电路层112的功率模块用基板110和搭载于 在电路层112上(图5中为上表面)的半导体元件3。
[0070] 功率模块用基板110具备:构成绝缘层的绝缘基板11 ;配设于该绝缘基板11的一 个面(为第一面,在图5中为上表面)的电路层112 ;及配设于绝缘基板11的另一面(为 第二面,图5中为下表面)的金属层13。
[0071] 如图5所示,电路层112具备形成于绝缘基板11的第一面的铝层112A和层压于 该铝层112A的一个面侧的铜层112B。铝层112A的另一面与绝缘基板11的第一面接合。
[0072] 在此,本实施方式中,铝层112A通过接合纯度为99. 99质量%以上的铝的轧制板 而形成。并且,铜层112B通过由无氧铜的轧制板构成的铜板在铝层112A的一个面侧固相 扩散接合而形成。
[0073] 该电路层112的一个面(图5中为上表面)设定为半导体元件3被接合的接合面。 在此,电路层112的厚度优选设定在0. 25mm以上6. 0mm以下的范围内。并且,铝层112A(铝 板)的厚度设定在〇. 2mm以上3mm以下的范围内,铜层112B的厚度设定在50ym以上3. 0mm 以下的范围内。
[0074] 在此,如图6所示,在铝层112A与铜层112B之间的界面形成有扩散层115。
[0075] 扩散层115通过铝层112A的A1原子和铜层112B的Cu原子相互扩散而形成。该 扩散层115中具有如下浓度梯度,即随着从铝层112A朝向铜层112B,铝原子的浓度逐渐变 低且铜原子的浓度逐渐变高。
[0076] 如图6所示,该扩散层115由A1和Cu所构成的金属间化合物构成,本实施方式中, 设定为多个金属间化合物沿接合界面层压的结构。在此,该扩散层115的厚度设定在1 ym 以上80 ym以下的范围内,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