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72912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半导体结构,本说发明特别是关于一种包括静电放电 (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保护兀件的半导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静电放电可能导致敏感电子元件的毁坏。因此,静电放电保护元件往往会提供在 半导体结构中。高压电子元件,例如延伸漏极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Extended Drain MOSFET,EDM0SFET)、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Lateral Double-diffused MOSFET,LDM0SFET)及应用表面电场降低(Reduced Surface Field, RESURF)技术的元件等等,可作为静电放电保护元件。
[0003] 高压电子元件的静电放电保护效能一般与元件的总宽度及表面/横向标准 (rule)有关。然而,受限于高压电子元件的低导通电阻的要求,表面/横向标准不能够增 加。
[0004] 尽管要求低导通电阻,但低导通电阻会在静电放电过程中使得电流集中于表面或 漏极侧。高电流及密集的电场会导致表面接面的物理性毁损。
[0005] 高崩溃电压是高压电子元件的另一项要求,其总是高于运作电压。此外,静电放电 保护元件的驱动电压一般远高于崩溃电压。因此,在静电放电过程中,被保护的元件可能在 保护元件打开前就已经毁坏。所以,需要降低静电放电保护元件的驱动电压。

【发明内容】

[0006] 在本发明中,提出一种包括改良的静电放电保护元件的半导体结构。
[0007] 根据一些实施例,半导体结构包括一基板、一第一阱、一第一重掺杂区、一第二重 掺杂区、一第二阱、一栅介电质及一栅电极。第一阱形成于基板中。第一阱具有一第一掺杂 类型。第一重掺杂区形成于第一阱中。第一重掺杂区具有一第二掺杂类型。第二重掺杂区 形成于基板中并与第一阱分离。第二重掺杂区具有第二掺杂类型。第二阱形成于基板中第 二重掺杂区下。第二阱具有第二掺杂类型。栅介电质形成于基板上介于第一重掺杂区及第 二重掺杂区之间,并至少局部地形成于第一阱上。栅介电质至少在横跨延伸自接近第二重 掺杂区的一侧的一部分具有一实质上均一的厚度。栅电极形成于栅介电质上。
[0008]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 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根据一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10] 图2为根据一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11] 图3-图4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范例的半导体结构的特征的曲线图。
[0012] 图5为示出根据一比较例的半导体结构的特征的曲线图。
[0013] 图6为根据一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14] 图7为根据一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15] 图8为根据一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16] 图9为根据一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17] 图10为根据一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18] 【符号说明】
[0019] 100、100' :静电放电保护元件
[0020] 102 :基板
[0021] 104、204、304 :第一阱
[0022] 106、306 :第一重掺杂区
[0023] 108、308 :第二重掺杂区
[0024] 110、310:第二阱
[0025] 112、212:栅介电质
[0026] 112s:栅介电质的一侧
[0027] 114、314:栅电极
[0028] 116:第一掺杂区
[0029] 118、318 :第二掺杂区
[0030] 120、320 :第三重掺杂区
[0031] 122、322 :深阱
[0032] 124 :源极接触点
[0033] 126 :漏极接触点
[0034] 128 :栅极接触点
[0035] 130 :场氧化物
[0036] 232 :埋藏层
[0037] d :距离
[0038] t、tl、t2: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现在将说明包括静电放电保护元件的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为了清楚起见, 可能放大或省略图式中的一些元件。在可能的情况下,类似的元件是以类似的元件符号加 以指示。
[0040] 请参照图1,其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的示意图。取自图1中的A-A'线 的横截面可具有如图2所示的形态。
[0041] 此一半导体结构包括一静电放电保护兀件100及一基板102。基板102可为娃基 板或绝缘层上覆娃(SiliconOn Insulator, SOI)基板等等,并选择性地包括形成于其上的 层。基板102可由外延或非外延方法制造而成。基板102可具有p型掺杂类型或η型掺杂 类型。在此,基板102例如具有ρ型掺杂类型。
[0042] 在图2中,将静电放电保护元件100示例性地绘示成具有EDM0SFET形态。然而,本 实施例并不受限于此,举例来说,静电放电保护元件100可具有LDM0SFET形态。静电放电 保护元件100包括一第一阱104、一第一重掺杂区106、一第二重掺杂区108、一第二阱110、 一栅介电质112及一栅电极114。第一讲104形成于基板102中。第一讲104具有一第一 掺杂类型。第一重掺杂区106形成于第一阱104中。第一重掺杂区106具有一第二掺杂类 型。第二重掺杂区108形成于基板102中并与第一阱104分离。第二重掺杂区108具有第 二掺杂类型。在一些范例中,第一重掺杂区106连接至源极,第二重掺杂区108连接至漏极。 第二重掺杂区108的边缘至栅极的距离d可用于调整静电放电保护元件100的崩溃电压及 驱动电压,例如在18V至50V的范围内调整崩溃电压。更具体地说,距离d的减少可使得崩 溃电压及驱动电压减小。第二阱110形成于基板102中第二重掺杂区108下。第二阱110 具有第二掺杂类型。第二阱110的设置使得电流向下而远离表面。如此一来,可增进静电 放电保护效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掺杂类型可为P型掺杂类型,第二掺杂类型可为η型掺 杂类型。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掺杂类型可为η型掺杂类型,第二掺杂类型可为ρ型 掺杂类型。
[0043] 栅介电质112形成于基板102上,介于第一重掺杂区106及第二重掺杂区108之 间,并至少局部地形成于第一阱104上。是形成栅介电质112使得其至少在横跨延伸自接 近第二重掺杂区108的一侧112s的一部分具有一实质上均一的厚度t。在本实施例中,栅 介电质112是横跨整个栅介电质112具有实质上均一的厚度t。在一些范例中,厚度t约为 2G0 A至〗.〇〇〇 A。在本实施例中,可使用形成于基板1〇2上的介电层如氧化层作为栅介 电质112,取代在传统的EDM0SFET中广为使用的场氧化物栅介电质。如此一来,栅介电质的 厚度大幅度地降低,例如从约3000 A降低至约20?)_、?.000人。因此,能够增进静电放电保 护效能。栅电极114形成于栅介电质112上。
[0044] 静电放电保护元件100还可包括一第一掺杂区116,形成于第一阱104中,相邻 于第一重掺杂区106。第一掺杂区116具有第一掺杂类型。第一掺杂区116可为场掺杂 (field implan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