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50000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方便制造和安装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2008年年底,USB协会发布了 3.0版本的USB标准,该种USB 3.0连接器是在现有的USB 2.0连接器的基础上增加设置了两对差分信号端子及一根接地端子,以用于提高原有USB连接器的传输速率。该种USB 3.0连接器的讯号传输速率可达到5G每秒,并且可同时插接USB 2.0及USB 3.0对接连接器。但是,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即使USB 3.0连接器的传输速率也逐渐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于2014年,USB协会发布了 Type C版本的USB标准,USB Type C相较先前的USB 3.0连接器传输速度得以进一步提升,然而,其结构相较USB 3.0连接器也更加复杂,且安装较为麻烦。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制造和安装的电连接器。
[0005]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端子组件,具有若干第一端子和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子周围的第一本体,所述第一端子具有固定于第一本体内的第一固定部、自第一固定部一端向前延伸出第一本体的第一接触部和自第一固定部另一端延伸出第一本体的第一焊接部;第二端子组件,具有若干第二端子和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周围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二端子具有固定于第二本体内的第二固定部、自第二固定部向前延伸出第二本体的第二接触部和自第二固定部另一端延伸出第二本体的第二焊接部;中央接地单元,具有固定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的中央接地片和延伸至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旁侧的锁扣臂;外壳,自前向后安装至第一端子组件和第二端子组件上,并且环绕设置于第一端子组件和第二端子组件外围;对接组件,具有绝缘罩和固定于绝缘罩上下侧的内接地片,所述绝缘罩于外壳前端向后安装于外壳内,并且形成有收容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对接空间,所述内接地片形成有突伸入对接空间的内抵接弹片和向外突伸的外抵接弹片,所述外抵接弹片和所述外壳相抵持。
[000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中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呈一排镶埋固定于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中,所述第一焊接部沿水平方向向后延伸,第二焊接部垂直于第一焊接部方向延伸并位于第一焊接部前侧。
[000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第一焊接部沿横向成一排设置,所述第二焊接部于前后方向上排列有两排,并且前后两排第二焊接部交错设置。
[000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绝缘罩前端向外突设有突缘,所述突缘的后端面向后抵持所述外壳的前端缘。
[000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具有与所述对接组件相配合的前侧部,所述前侧部两侧分别形成有楔形块,所述绝缘罩内侧形成有与所述楔形块相扣持的扣持槽。
[00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设有相互配合定位的定位块和凹槽,所述第二本体还具有朝向第一本体方向突伸的定位柱,所述中央接地片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相配合的定位孔;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射出成型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上、并将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固定在一起的绝缘块。
[00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绝缘罩包括相互扣合设置的第一绝缘罩和第二绝缘罩,所述内接地片包括固定于第一绝缘罩上的第一内接地片和固定于第二绝缘罩上的第二内接地片,所述对接空间形成于第一绝缘罩和第二绝缘罩之间,所述内抵接弹片位于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前方。
[00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第一内接地片和第二内接地片分别镶埋固定于第一绝缘罩和第二绝缘罩上,所述第一绝缘罩和第二绝缘罩上分别形成有若干上下贯穿、并与第一接触部或第二接触部相对应的长槽。
[00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中央接地单元还具有自所述中央接地片向下弯折延伸的接地脚,所述外壳具有位于前侧的环形部、自环形部向后延伸的屏蔽部和自屏蔽部向下延伸的焊脚,所述接地脚和焊脚沿横向相邻设置。
[00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中央接地单元还具有自所述中央接地片两侧分别向外延伸的弹臂,所述弹臂与外壳的内壁面相抵接。
[0015]本发明通过将对接组件与端子组件分开设置,并且以外壳为基准时,使端子组件自外壳后侧向前装入,对接组件自外壳前端向后安装入,由此可使得端子组件中的第一端子的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端子的第二焊接部可沿不同方向延伸设置,或者向下弯折延伸时即使超出外壳的环形部也可方便安装。又,将第一、第二端子和第一、第二本体,内接地片和绝缘罩分别先组成组件,然后再进行相互组装,该种制造方式使得各部分结构设计较为简单,对应的模具设计也较为简单且容易制造。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与一电路板相配合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与电路板分开时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0019]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部分分解图。
[0020]图5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21]图6是图5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0022]图7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另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0024]请参图1至图6所示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100为USB Type C连接器,用以焊接至一电路板900上,并且包括端子组件1、环绕设置于端子组件外围的外壳3、自外壳3前端向后安装于外壳3内侧的对接组件2。
[0025]其中,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端子组件1包括沿上下方向相互叠加设置的第一端子组件4、第二端子组件5、位于第一端子组件4和第二端子组件5之间的中央接地单元6以及固定连接第一端子组件4、第二端子组件5和中央接地单元6的绝缘块7。当然,也可不设置所述绝缘块7,仅通过于第一端子组件4和第二端子组件5之间设置相互扣持的其他扣持结构,例如卡勾和卡槽(未图示),也可将第一端子组件4、第二端子组件5和中央接地单元6固定于一起。
[0026]所述第一端子组件4具有若干第一端子41和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子41周围的第一本体42。所述第一端子41具有固定于第一本体42内的第一固定部410、自第一固定部410一端向前延伸出第一本体42的第一接触部411和自第一固定部410另一端延伸出第一本体42的第一焊接部412。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41呈一排镶埋固定于所述第一本体42中,所述第一接触部411成一排突设于第一本体42前方,所述第一焊接部412经第一固定部410后端向下弯折延伸后再沿水平方向向后延伸而成,以便于采用表面焊接方式焊接至电路板900上。所述第一焊接部412沿横向成一排设置。
[0027]所述第二端子组件5具有若干第二端子51和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51周围的第二本体52。所述第二端子51具有固定于第二本体52内的第二固定部510、自第二固定部510一端向前延伸出第二本体52的第二接触部511和自第二固定部510另一端延伸出第二本体52的第二焊接部512。所述第二端子51也呈一排镶埋固定于所述第二本体52中,所述第二接触部511成一排突设于第二本体52前方,第二焊接部512垂直于第一焊接部412并自第二本体52后侧下方延伸出,并且位于第一焊接部412前侧。所述第二焊接部512于前后方向上排列有两排,并且前后两排第二焊接部512交错设置。
[0028]所述第一本体42和第二本体52分别具有位于后侧的主体部421和与主体部421相连接并且位于前侧的前侧部422。所述前侧部422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均小于主体部421,并且在所述前侧部422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外突设形成有楔形块4221。所述第一本体42的前侧部422和第二本体52的前侧部422的相对面前端还分别设有供所述第一本体42和第二本体52相互配合定位的定位块4222和凹槽4223。
[0029]所述第一本体42的主体部421上形成有上下贯穿、以供模具(未图示)定位第一端子41的第一让位槽4211 ;在第一让位槽4211两侧还分别形成有一自背离第二本体52的外表面凹陷的凹陷部4212。所述第二本体52的主体部421朝向第一本体42的一侧也凹陷形成有第二让位槽5211,同时还突设有用以定位中央接地单元6的定位柱5222。所述定位柱5222间隔设置有一对,该对定位柱5222的形状不同,以防止中央接地单元6安装错误;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定位柱5222为圆型,另一定位柱5222为矩型。另,在第二端子51的第二焊接部512位置处,所述第二本体52的主体部421背离第一本体42的下侧表面还凹陷形成有用以安装电路板900的安装部5212,在安装部5212前方向下突设有一对沿横向间隔分布的凸块5213。
[0030]所述中央接地单元6具有固定于第一本体42和第二本体52之间的中央接地片61和延伸至第一接触部411和第二接触部511两侧的锁扣臂62。所述中央接地片61设有与所述定位柱5222相配合的一对定位孔611以及位于定位孔611之间的长条形开口 612。所述第一让位槽4211和第二让位槽5211在开口 612处上下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央接地单元6还具有自所述中央接地片61向下弯折延伸的接地脚63,以插入固定至电路板900上。所述接地脚63与锁扣臂62前后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本体42的主体部421和第二本体52的主体部421的后端两侧分别形成有缺口 4213,所述接地脚63自所述缺口 4213处向后延伸后向下垂直延伸而成。
[0031]所述绝缘块7射出成型于第一本体42、第二本体52和中央接地单元6上,并镶埋于第一让位槽4211、第二让位槽5211和开口 612中,从而将第一本体42和第二本体52稳固固定于一起。
[0032]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所述外壳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