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932818阅读:来源:国知局
50的一端部51的周缘部53处并列连接,第二上侧夹线板71及第二下侧夹线板72在屏蔽部件50的另一端部52的周缘部53处并列连接。然后,如图16所示,使屏蔽部件50在多个电线40的下侧穿过,配置为多个电线40横穿于第一下侧夹线板62和第二下侧夹线板72的上方。
[0086]并且,在将屏蔽部件50中的未被各夹线板61、62、71、72压接的余长部分54(在图16的折弯线LI的附近)折弯而覆盖于多个电线40的上侧之后,在上侧夹线板61、71与下侧夹线板62、72之间(图16的折弯线L2的附近)将屏蔽部件50折弯而将第一上侧夹线板61和第二上侧夹线板71覆盖于多个电线40的上侧。
[0087]于是,如图17所示,在余长部分54向屏蔽部件50的内部折入的状态下,屏蔽部件50整体构成为筒状。由此,第一上侧夹线板61与第一下侧夹线板62被配置为相对状态,屏蔽部件50的一端部51的周缘部53整周地卷绕于多个电线40。另外,第二上侧夹线板71与第二下侧夹线板72被配置为相对状态,屏蔽部件50的另一端部52的周缘部53整周地卷绕于多个电线40。此时,各夹线板61、62、71、72组装于各屏蔽连接器20、30。这样,屏蔽部件50卷绕于多个电线40而后安装于各屏蔽连接器20、30。
[0088]另一方面,在将屏蔽部件50卷绕于多个电线40而将屏蔽部件50后安装于第一屏蔽连接器20及第二屏蔽连接器30的同时,将第二夹线板70固定于金属板90。关于其固定方法,使用图6及图7进行说明。在第二夹线板70被压接于屏蔽部件50的周缘部的时刻,屏蔽部件50为片状,第二上侧夹线板71与第二下侧夹线板72横向排列地配置。因此,使第二上侧夹线板71穿过多个电线40的背侧(图6中的纸面里侧),并且向金属板90进行安装。
[0089]接下来,如图6所示,向第二上侧夹线板71的横导入孔79A导入螺栓91的轴部91B,在到达横导入孔79A的里端部时,轴部91B配置于第一轴孔77。然后,当使第二上侧夹线板71以轴部91B为转动中心转动时,将另一方的螺栓91的轴部91B向纵导入孔79B导入,如图7所示,在到达纵导入孔79B的里端部时,另一方的轴部91B配置于另一方的第一轴孔77。另外,在进行上述作业时,由于金属板90和电线40而看不到第二上侧夹线板71的位置。但是,在将轴部91B配置于一方的第一轴孔77之后,通过转动第二上侧夹线板71来安装,因此容易对准,即便是看不见手的状态,也容易进行作业。
[0090]并且,在维持将第二上侧夹线板71配置于预定位置的状态下,将第二下侧夹线板72翻转而使其向多个电线40的表侧(图7中的纸面前侧)移动。这样,将屏蔽部件50构成为筒状,并相对于各螺栓91的轴部91B将第二下侧夹线板72的各第二轴孔78从前侧朝向里侧(沿轴部91B的轴向)嵌入。于是,如图6所示,通过脱离防止片76A防止第二上侧夹线板71的脱离,通过各定位片76B、76C将各第二夹线板71、72保持为定位状态。并且,向各轴部91B分别拧入螺母93,由此第二上侧夹线板71和第二下侧夹线板72—并紧固于金属板90,如图3所示,构成呈筒状的第二筒状部73,并且构成呈筒状的屏蔽部件50。
[0091]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电线40配置在第一屏蔽连接器20与第二屏蔽连接器30之间后,仅通过使呈片状的屏蔽部件50覆盖于电线40就能够对电动机与逆变器之间进行屏蔽。总之,能够在电动机与逆变器之间后安装片状的屏蔽部件50,因此无需如以往那样使电线40先穿过筒状的屏蔽部件。因此,即使在对设备之间进行连接的电线40较短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它们之间进行屏蔽。
[0092]另外,可以设为如下的结构:具备第一夹线板60,该第一夹线板60由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具有与屏蔽部件50连接的第一屏蔽部件连接部64且具有与构成电动机的外表面的壳体连接的第一壳体连接部,通过将第一壳体连接部65螺栓连接于壳体,屏蔽部件50经由第一夹线板60而被连接于壳体。
[0093]根据这样的结构,只要预先将第一屏蔽部件连接部64连接于屏蔽部件50,并将第一壳体连接部65螺栓连接于壳体即可,因此呈片状的屏蔽部件50的连接作业变得。由此,不需要将屏蔽部件50直接连接于壳体等烦杂的作业。
[0094]也可以设为如下的结构:具备第一上侧夹线板61及第一下侧夹线板62,在屏蔽部件50的周缘部53将第一上侧夹线板61及第一下侧夹线板62并列地连接之后,在第一上侧夹线板61及第一下侧夹线板62之间将屏蔽部件50折弯而将第一上侧夹线板61及第一下侧夹线板62相互组装。
[0095]根据这样的结构,将片状的屏蔽部件50构成为筒状而覆盖电线40的作业变得容易O
[0096]也可以设为如下的结构:在将第一上侧夹线板61及第一下侧夹线板62相互组装后的状态下,一对第一屏蔽部件连接部64以相对状态配置,屏蔽部件50整周地卷绕于电线40。
[0097]根据这样的结构,将片状的屏蔽部件50卷绕于电线40的作业变得容易。另外,能够提高屏蔽部件50的屏蔽性能。
[0098]也可以设为如下的结构:在将第一上侧夹线板61及第一下侧夹线板62相互组装后的状态下,将一对第一壳体连接部65以叠合的状态一并紧固于壳体。
[0099]根据这样的结构,对壳体的螺栓连接作业减少,因此将第一上侧夹线板61及第一下侧夹线板62与壳体连接的作业变得容易。
[0100]也可以设为如下的结构:第一屏蔽连接器20具备树脂制的第一外壳21和第一端子22,第一端子22与电线40的一端部连接且与第一外壳21—体成形,第二屏蔽连接器30具备树脂制的第二外壳31和第二端子32,第二端子32与电线40的另一端部连接且与第二外壳31一体成形。
[0101]在与电线40的两端部连接的第一及第二端子22、32分别一体地成形于第一及第二外壳21、31的线束10中,无法使电线40先穿过筒状的屏蔽部件50。其理由是,在将第一端子一体地成形于第一外壳之后,若将电线先穿过筒状的屏蔽部件,当想要将第二端子一体成形于第二外壳时,由于电线较短,因此屏蔽部件会成为干扰而无法进行树脂成形。另外,在将第一及第二端子一体地成形于第一及第二外壳之后,当想要将筒状的屏蔽部件后组装于电线时,第一及第二外壳会成为干扰而无法组装屏蔽部件。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将片状的屏蔽部件50后组装于电线40,因此在进行树脂成形时,屏蔽部件50不会成为干扰。
[010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将螺栓91的轴部91B从横导入孔79A及纵导入孔79B导入而从轴部91B的径向配置于第一轴孔77,因此能够在配置了电线40之后,后安装第二上侧夹线板71。
[0103]也可以设为如下的结构:在第二上侧夹线板71的两端分别具备第二壳体连接部76,并配置成一方的第二壳体连接部76的横导入孔79A的轴部91B的导入方向与另一方的第二壳体连接部76的纵导入孔79B的轴部91B的导入方向交叉,在一方的第二壳体连接部76的第一轴孔77中配置有轴部91B的状态下,在使另一方的第二壳体连接部76以该第一轴孔77为中心转动时,轴部91B能够进入另一方的第二壳体连接部76的纵导入孔79B。
[0104]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使另一方的第二壳体连接部76以一方的第二壳体连接部76的第一轴孔77为中心转动这样简单的作业,来进行第二上侧夹线板71的安装,因此即使在由于电线40而难以看见第二上侧夹线板71的环境下,也能够将第二上侧夹线板71可靠地安装于螺栓91的轴部91B。
[0105]也可以设为如下的结构:第二下侧夹线板72的第二壳体连接部76具备防止第二上侧夹线板71的脱离的脱离防止片76A。
[0106]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将第二下侧夹线板72安装于第二上侧夹线板71的状态下,能够通过脱离防止片76A防止第二上侧夹线板71脱离。
[0107]也可以设为如下的结构:具备用于将第二上侧夹线板71及第二下侧夹线板72安装于壳体的金属板90,第二下侧夹线板72的第二壳体连接部76具备对第二下侧夹线板72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片76B及第二定位片76C,金属板90具备与第二定位片76C卡止的切口部92B。
[0108]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使第二定位片76C卡止于切口部92B而对第二下侧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