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铝合金材料的全密封结构电池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63758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铝合金材料的全密封结构电池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锂离子电池密封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铝合金材料的全密封结构电池盖。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基于飞行器对蓄电池比能量要求的提高,空间用全密封锂离子电池外壳材料由不锈钢改为铝合金,大大降低了锂离子电池外壳重量,基于铝合金材料的电池盖的密封性亟待解决。
[0003]因此,业界需要一种基于铝合金材料的全密封结构电池盖。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铝合金材料的全密封结构电池盖,通过结构设计实现全密封(电池盖漏率小于1.33X 1-10Pa.m3/s)。
[0005]为了解决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铝合金材料的全密封结构电池盖,包括:铝合金电池盖、正极柱、负极柱、密封绝缘子、陶瓷垫圈、蝶形垫圈、螺母;正极柱、负极柱分别穿过陶瓷垫圈、密封绝缘子、蝶形垫圈和薄螺母固定在电池盖上。
[0006]进一步,电池盖中心设置有注液孔,注液孔与所述电池盖为一体加工,所述注液孔上设置有密封垫圈和密封螺钉。
[0007]进一步,所述电池盖靠近中心两侧设置正负极柱安装孔,安装孔与所述电池盖为一体加工。
[000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
[0009]由于将电池的注液孔和正负极柱安装孔设计成与电池盖一体加工,不需要焊接,正负极柱通过密封绝缘子、陶瓷垫圈、蝶形垫圈、薄螺母与所述电池盖连接为一体,保证了电池盖的漏率小于1.33 X 10_lclPa.m3/s。
【附图说明】
[001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铝合金材料的全密封电池盖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铝合金材料的全密封电池盖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见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
[001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铝合金材料的全密封电池盖,包括铝合金电池盖1,蝶形垫圈2,螺母3,正极柱4,负极柱5,陶瓷垫圈6,密封绝缘子7,所述正极柱4、负极柱5分别穿过陶瓷垫圈6、密封绝缘子7、蝶形垫圈2和螺母3固定在电池盖I上;固定完成后将电池盖放置在低温箱中冷却12h?24h,利用密封绝缘子的冷流动实现正负极柱和电池盖的密封,制成漏气率小于1.33 X 1-1OPa.m3/s的一种基于铝合金材料的全密封结构电池盖。
[0015]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0016]基于铝合金材料的全密封结构电池盖,其特点是:所述铝合金电池盖I中心设置有注液孔,注液孔与所述电池盖为一体加工,注液孔上设置有密封垫圈和密封螺钉。
[0017]基于铝合金材料的全密封结构电池盖,其特点是:所述电池盖靠近中心两侧设置正负极柱安装孔,安装孔与所述铝合金电池盖I为一体加工,所述正极柱4和负极柱5由密封绝缘子7、陶瓷垫圈6、蝶形垫圈2、螺母3与所述铝合金电池盖I连接为一体。
[001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
【主权项】
1.一种基于铝合金材料的全密封电池盖,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合金电池盖、正极柱、负极柱、密封绝缘子、陶瓷垫圈、蝶形垫圈、螺母; 所述正极柱、负极柱分别穿过陶瓷垫圈、密封绝缘子、蝶形垫圈和薄螺母固定在电池盖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铝合金材料的全密封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盖中心设置有注液孔,注液孔与所述电池盖为一体加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铝合金材料的全密封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孔上设置有密封垫圈和密封螺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铝合金材料的全密封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盖靠近中心两侧设置正负极柱安装孔,安装孔与所述电池盖为一体加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铝合金材料的全密封结构电池盖,包括:铝合金电池盖、正极柱、负极柱、密封绝缘子、陶瓷垫圈、蝶形垫圈、螺母;正极柱、负极柱分别穿过陶瓷垫圈、密封绝缘子、蝶形垫圈和薄螺母固定在电池盖上,电池盖中心设置有注液孔,注液孔与所述电池盖为一体加工,所述注液孔上设置有密封垫圈和密封螺钉,所述电池盖靠近中心两侧设置正负极柱安装孔,安装孔与所述电池盖为一体加工。由于将电池的注液孔和正负极柱安装孔设计成与电池盖一体加工,不需要焊接,正负极柱通过密封绝缘子、陶瓷垫圈、蝶形垫圈、薄螺母与所述电池盖连接为一体,保证了电池盖的漏率小于1.33×10-10Pa·m3/s。
【IPC分类】H01M2-36, H01M2-04
【公开号】CN204271150
【申请号】CN201420750155
【发明人】王晓锐, 张玉花, 潘延林, 任杰伟, 金仁淑, 顾梅嵘, 王琛
【申请人】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