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极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08005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极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太阳能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电极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片设计。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太阳能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池的转换效率不到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银浆的改进似乎到了尽头。纵观近三年电极设计,电池的正面电极设计多在栅线的更细、栅线的更密上着手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低遮光面积,增加光吸收率,从而提高电流、开压的一种新型电极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片。
[0004]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极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片,包括电池片正面、晶体硅片和电池片背面,所述电池片正面设有等间距均匀分布的第一细栅线、连接第一细栅线的平行副栅线、连接平行副栅线等距离分布的第二细栅线,以及垂直于副栅线的主栅线。
[0005]具体地,所述第一细栅线局部或全部穿透SiNx形成欧姆接触,所述第二细栅线、副栅线、主栅线不穿透SiNx与娃基体接触。
[0006]具体地,所述主栅线、副栅线、第二细栅线材质为非腐蚀SiNx特性的银浆、铜、镍或银铜镍的结合体。
[0007]具体地,所述副栅线高度为5-30 μ m,宽度为80-300 μ m。
[0008]具体地,所述第一细栅线高度为5-30 μ m,宽度为20-80 μ m。
[0009]具体地,所述第二细栅线高度为5-30 μ m,宽度为80-300 μ m。
[0010]具体地,所述第一细栅线形成方式为丝网印刷或喷墨打印。
[0011]具体地,所述主栅线、副栅线和第二细栅线形成方式为丝网印刷、喷墨打印、热焊或电镀。
[0012]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电极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片结构,通过新的电极结构,降低银浆对SiNx烧穿面积,提高前表面钝化效果,从而达到提高开压的目的;同时降低银浆的印刷成本;还可以有效降低遮光面积增加光吸收率,提高电流;从而提高电池片整体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次印刷电极图形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次印刷电极图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0018]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电极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片,包括主栅线、副栅线、第一细栅线和第二细栅线,所述主栅线为一条,与若干个相互平行的副栅线中心点垂直交叉;所述每条副栅线与若干个相互平行的第一细栅线中心点或端部垂直交叉,第一细栅线在相邻副栅线中间处设有空隙,且相邻副栅线上的第一细栅线错开设置;所述相邻副栅线间交替垂直设有两条和四条第二细栅线;所述第二细栅线长度与相邻副栅线间的宽度相等。
[0019]第一细栅线局部或全部穿透SiNx形成欧姆接触,所述第二细栅线、副栅线、主栅线不穿透SiNx与娃基体接触;主栅线、副栅线、第二细栅线材质为非腐蚀SiNx特性的银楽、铜、镍或银铜镍的结合体。第一细栅线印刷方式主要为丝网印刷与喷墨打印;主栅线、副栅线和第二细栅线印刷方式为丝网印刷、喷墨打印、热焊或电镀等方式,其中丝网方式最易于实现量产目的。
[0020]所述副栅线高度为5-30 μ m,宽度为80-300 μ m ;所述第一细栅线高度为5-30 μ m,宽度为20-80 μ m ;所述第二细栅线高度为5-30 μ m,宽度为80-300 μ m。第一细栅线与硅基体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降低接触电阻;主栅线、副栅线、第二细栅线仅起到导电收集电流作用,不与硅基体形成欧姆接触。
[0021]所述太阳能电池片通过两次印刷将不同的电极图形印到电池片正面,使用非烧穿性浆料PVD2A将太阳能电池片印刷成如图3所示的电极图形,烘干;将烘干后的太阳能电池片使用烧穿性浆料硕禾590B再次印刷上如图4所示的电极图形,使太阳能电池片上形成细密的栅线,印刷完后烧结。
【主权项】
1.一种新型电极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片,包括电池片正面、晶体硅片和电池片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片正面设有等间距均匀分布的第一细栅线、连接第一细栅线的平行副栅线、连接平行副栅线等距离分布的第二细栅线,以及垂直于副栅线的主栅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极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细栅线局部或全部穿透SiNx形成欧姆接触,所述第二细栅线、副栅线、主栅线不穿透SiNx与娃基体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极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栅线、副栅线、第二细栅线材质为非腐蚀SiNx特性的银浆、铜、镍或银铜镍的结合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极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栅线高度为5-30 μ m,宽度为80-300 μ 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极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细栅线高度为5-30 μ m,宽度为20-80 μ 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极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细栅线高度为5-30 μ m,宽度为80-300 μ 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极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细栅线形成方式为丝网印刷或喷墨打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极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栅线、副栅线和第二细栅线形成方式为丝网印刷、喷墨打印、热焊或电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极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片,包括电池片正面、晶体硅片和电池片背面,所述电池片正面设有等间距均匀分布的第一细栅线、连接第一细栅线的平行副栅线、连接平行副栅线等距离分布的第二细栅线,以及垂直于副栅线的主栅线;通过新电极设计降低遮光面积,增加光吸收率;减少SiNx烧穿面积,提高前表面钝化效果,从而提高电流、开压,提高电池片的整体转换效率。
【IPC分类】H01L31-0224
【公开号】CN204315584
【申请号】CN201520004861
【发明人】於龙, 周兴强, 徐东升, 吴而义, 李华, 范琼, 刘林华
【申请人】无锡德鑫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