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绝缘本体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807561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二电源触头16与第四电源触头24位于同一所述复合端子3上,第二接地触头17与第四接地触头25位于同一所述复合端子3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第二电源端子62、67也可以为单一端子4。
[007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触头包括第一排触头及第二排触头,所述第一排触头依次包括第一接地触头11、第一电源触头12、信号发送触头13、信号接收触头14、第一侦测触头15、第二电源触头16及第二接地触头17,所述第二排触头依次包括第三接地触头21、第三电源触头22、第二侦测触头23、第四电源触头24及第四接地触头25,所述第一接地触头11与所述第三接地触头21上下相对并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61上,所述第一电源触头12与所述第三电源触头22上下相对并位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62上,所述第二接地触头17与所述第四接地触头25上下相对并位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68上,所述第二电源触头16与所述第四电源触头24上下相对并位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67上,所述第一侦测触头15与第二侦测触头23在左右方向上分布于信号发送触头13、信号接收触头14两侧。S卩,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I为USB2.0的端子组,其接口框架与USB3.1Type-C的接口框架相同,如此设置,在提高兼容性的同时,仅保留USB2.0端子组,可减少其他导电端子(未图示)的制造成本,从而符合电连接器高兼容性及低成本的趋势。
[0073]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排触头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接地触头11与第一电源触头12之间空置两个触头的间隙,所述第一电源触头12与信号发射触头之间空置一个触头的间隙,所述第二电源触头16和第二接地触头17之间空置两个触头的间隙;所述第二排触头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三接地触头21与第三电源触头22之间空置两个触头的间隙,所述第二侦测触头23与第四电源触头24之间空置三个触头的间隙,所述第四电源触头24和第四接地触头25之间空置两个触头的间隙。所述间隙为除USB2.0端子组外的USB3.1Type-C其他端子的空置位,如此设置,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I位置精确,可更加适用于USB3.1Type-C的接口框架。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触头为弹性凸起状。如此设置,所述弹性凸起状的触头可与对接连接器的平板状触头实现较好的电性连接。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端子组I为一种适用于USB3.1Type-C接口框架的母口连接器端子组,具体的,从前向后看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1:所述第一排触头从左向右依次为第一接地触头11、第一电源触头12、信号发送触头13、信号接收触头14、第一侦测触头15、第二电源触头16及第二接地触头17,所述第二排触头从左向右依次为第三接地触头21、第三电源触头22、第二侦测触头23、第四电源触头24及第四接地触头25。在其他实施方中,所述触头也可以为平直状或其他形状,使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I为一种适用于USB3.1Type-C接口框架的公口连接器端子组,具体的,从前向后看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1:所述第一排触头从右向左依次为第一接地触头11、第一电源触头12、信号发送触头13、信号接收触头14、第一侦测触头15、第二电源触头16及第二接地触头17,所述第二排触头从右向左依次为第三接地触头21、第三电源触头22、第二侦测触头23、第四电源触头24及第四接地触头25。
[0074]请参图8至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地触头11、第一电源触头12、第二电源触头16及第二接地触头17分别位于各自复合端子3的头部31前端;所述第三接地触头21、第三电源触头22、第四电源触头24及第四接地触头25分别位于各自复合端子3的下料部321前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地触头11、第一电源触头12、第二电源触头16及第二接地触头17可分别位于各自复合端子3的下料部321前端;所述第三接地触头21、第三电源触头22、第四电源触头24及第四接地触头25分别位于各自复合端子3的头部31前端。
[0075]所述下料部321自主体部320侧边或中部下料弯折而成。如此设置,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0076]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I包括单一端子4,所述非上下相对的触头位于所述单一端子4上,所述单一端子4包括头部41和连接头部41的尾部42,所述触头位于所述头部41前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发送触头13、信号接收触头14、第一侦测触头15及第二侦测触头23为所述单一端子4,如此设置,结构简单,利于降低端子制造成本。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发送触头13、信号接收触头14及第一侦测触头15为平直状的所述单一端子4。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侦测触头23可为平直状的单一端子4。
[0077]所述单一端子4包括弯曲状单一端子4,所述弯曲状单一端子4包括头部41和连接头部41的尾部42,所述头部41包括自尾部42向上或向下弯折延伸的竖直部411以及自竖直部411进一步向前延伸的水平部412,所述触头位于所述水平部412前端。如此设置,可保证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I具有上下两排触头组,且电连接器端子组I的尾部42均位于同一排,利于电连接器端子组I尾部42的焊接或连接。请参图8至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侦测触头23可为弯曲状单一端子4。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发送触头13、信号接收触头14及第一侦测触头15为所述弯曲状单一端子4。
[0078]所述头部41、31与尾部42、32之间设有向两侧突起的倒刺33。如此设置,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I可稳定固持于绝缘本体5上。
[0079]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I的尾部42、32呈沿左右方向紧密分布,且所述尾部42、32为平直状。如此设置,便于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I自前向后插接至绝缘本体5上,从而便于电连接器的组装。
[0080]请参图3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本体5包括用以收容电连接器端子组I头部的31、41的第一绝缘本体51、用以收容电连接器端子组I尾部的32、42的第二绝缘本体52以及用以将第一、第二绝缘本体51、52固持在一起的插接件53。所述第一、第二绝缘本体51、52及插接件53为分开成型后组装在一起。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本体5也可为一体成型。
[0081]所述第一绝缘本体51大致为扁筒状,设有顶面512、底面513以及两侧面514。所述第一绝缘本体51包括主体部511、前后贯穿所述主体部511的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收容腔516、位于收容腔516上下两侧并与收容腔516连通的用以收容电连接器端子组I头部31、41的两排端子收容槽517、自两侧面514向收容腔516内凹陷并沿主体部511前后方向延伸的用以扣持插接件53的两个扣持槽515。所述上排端子收容槽517向上贯穿顶面512,所述上排端子收容槽517向下贯穿底面513,用以提供电连接器端子组I头部31、41足够的上下活动空间,同时使所述第一绝缘本体51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较小的厚度,符合电连接器100小型化趋势。所述顶面512和底面513上贴覆有用以覆盖所述端子收容槽517的麦拉薄膜8,用以避免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I头部31、41与遮蔽壳体7发生电性搭接而造成短路等不良影响。
[0082]所述第二绝缘本体52包括大致为扁勺状并在上下方向上偏向于绝缘本体5 —侧的用以收容定位电连接器端子组I尾部32、42的收容盖521、位于收容盖521前端用以与第一绝缘本体51收容腔516后端相配合的插接部524以及位于收容盖521与插接部524之间用以供电连接器端子组I穿过的扁平状镂空槽527。如此,所述收容盖521和插接部524分别位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