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867814阅读:来源:国知局
所完整遮蔽。而于每个接地屏蔽片3中,所述片本体31是无破孔的构造,藉以于长度方向L上完整地遮蔽相邻的差分信号片2的固定段221。
[0060]每对差分信号片2的配合段222于长度方向L上受其相邻的接地屏蔽片3的屏蔽段32所完整遮蔽。而于每个接地屏蔽片3中(如图8),所述两屏蔽段32彼此相邻的内侧缘的相距最短处界定有一夹持口 321,而远离片本体31的该两屏蔽段32 —端部(如图8中的屏蔽段32顶端部)形成有夹持口 321并且各定义为一头部322。
[0061]其中,于垂直长度方向L的平面上(如图4A),每个接地屏蔽片3的屏蔽段32头部322的面积大于任一相邻的信号端子22部位(即信号端子22的配合段222头部2222)的面积。而于本实施例中,对应于垂直长度方向L的平面上,每个屏蔽段32头部322的面积大致两倍于任一相邻的信号端子22部位(即配合段222头部2222)的面积,但屏蔽段32头部322与配合段222头部2222两者的面积比例并不以此为限。再者,于垂直长度方向L的平面上,每个屏蔽段32的头部322以外的部位,其面积大致等同于任一相邻的信号端子22部位(即信号端子22配合段222的头部2222以外的部位)的面积。
[0062]藉此,透过上述接地屏蔽片3的屏蔽段32与相邻差分信号片2的配合段222的相对外型与面积设计,尤其是屏蔽段32头部322的面积大于相邻的配合段222头部2222的面积,使得接地屏蔽片3对应于差分信号片2的屏蔽效果能够有效地提升,并能舒缓差分信号片2的差分阻抗波动,进而具有优选的S参数(如:插入损失、反射损失、串扰)。
[0063]进一步地说,如图8所示,于每个接地屏蔽片3中,所述两头部322彼此相邻的内侧缘包含一导引侧缘323,并且上述两头部322的导引侧缘323—端(如图8中的导引侧缘323底端)界定出所述夹持口 321,而所述两头部322的导引侧缘323另一端(如图8中的导引侧缘323顶端)分别为上述两屏蔽段32的末端缘。而于长度方向L上,每个接地屏蔽片3的导引侧缘323与其相邻的信号端子22边缘彼此相互切齐(如图4A),藉以利于板卡经由接地屏蔽片3的导引侧缘323与其相邻的信号端子22边缘的导引,进而夹设于上述接地屏蔽片3的夹持口 321与差分信号片2的夹持口 2221。
[0064]如图9所示,所述每个延伸段33的相反两端分别角度地连接于片本体31与相对应的接地定位段34,并且延伸段33及其所相连的片本体31之间所形成的夹角θ3以及延伸段33及其所相连的接地定位段34之间所形成的夹角Θ4,两个夹角Θ3、Θ4大致呈内错角的配置(θ3= θ 4),藉以使每个接地定位段34位在垂直于长度方向L的平面能与片本体31彼此间隔且相互平行。
[0065]而于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这些延伸段33的长度皆大致相同且平行于长度方向L (亦即,上述夹角03、?4各大致呈90度直角),并且这些延伸段33皆位在片本体31的同一侧(如图9中的片本体31左下侧),以使任一接地屏蔽片3的这些接地定位段34皆大致位于相同的平面己上,但本创作并不以上述构造为限。
[0066]举例来说,任一接地屏蔽片3的所有接地定位段34亦可无须位于相同的平面上,但须符合每个接地定位段34位在垂直于长度方向L的平面能与片本体31彼此间隔且相互平行。如图10和图11所示,接地屏蔽片3中的任两相邻的接地定位段34位于相异且相互平行的两平面Ρ_3、Ρ41,而接地屏蔽片3中的任两远离的接地定位段34位于相同的平面P3上。
[0067]藉此,所述接地屏蔽片3透过延伸段33的弯折设计,而能使每个接地定位段34位在垂直于长度方向L的平面与片本体31彼此间隔且相互平行,藉以有效避免片本体31产生破孔,使得接地屏蔽片3对应于差分信号片2的屏蔽效果能够有效地提升,并能舒缓差分信号片2的差分阻抗波动,进而具有优选的S参数(如:插入损失、反射损失、串扰)。
[0068]此外,所述接地定位段34于本实施例中是以相同于上述定位段223的鱼眼构造为例,并且每个接地定位段34的位置同样适于供长度方向L穿透上述鱼眼构造的鱼眼孔341,亦即,接地定位段34的鱼眼孔341中心轴是平行于长度方向L。然而,本创作的接地定位段34并不以鱼眼构造为限。举例来说,接地定位段34亦可形成适用于表面贴装技术(SMT)的构造。
[0069]请参阅图3Α和图4Α所示,任两相邻的接地屏蔽片3的其中三个接地定位段34与位于上述两相邻接地屏蔽片3之间的该对差分信号片2的定位段223大致沿宽度方向W排成一列。并且宽度方向W上的任两相邻的接地定位段34间设有两个相互耦合的信号端子22定位段223。
[0070]进一步地说,当电连接器100采用图7所示的接地屏蔽片3时,任一接地屏蔽片3的三个接地定位段34与相邻的其中一对差分信号片2的定位段223沿宽度方向W排成一列(如图3Α)。当电连接器100采用图10所示的接地屏蔽片3时,任两相邻的接地屏蔽片3的其中一接地屏蔽片3的位于两外侧的接地定位段34与其中另一接地屏蔽片3的位于中央的接地定位段34,其与位在上述两相邻接地屏蔽片3之间的该对差分信号片2的定位段223大致沿宽度方向W排成一列(图略)。
[0071]请参阅图3Α和图3Β,所述三个串接件4分别装设于绝缘壳体I内,上述三个串接件4的其中两个串接件4(如图3Α中位于左侧与右侧的串接件4)分别位于每个差分信号片2的两信号端子22的相反两外侧,而所述三个串接件4的其中另一串接件4(如图3Α中位于中央的串接件4)则位于每个差分信号片2的两信号端子22之间,并且透过这些串接件4各自连接于这些接地屏蔽片3,以使这些接地屏蔽片3经由任一串接件4而能达成电性连通。藉此,使得电连接器100在降低串扰的方面能够具备有较好的效果,并能有效地解决相关的谐振问题。
[0072]更详细地说,所述串接件4于本实施例中为大致相同的构造,以下将就其中一个串接件4做一构造上的说明。所述串接件4呈长型片状且其长轴方向大致平行于长度方向L,串接件4的其中一长边缘凹设有数个间隔排列的数个凹口 41,并且相邻的两凹口 41的距离大致为相邻的两片本体31的距离。换个角度来看,所述串接件4大致呈梳型且具有数个梳齿部42,而任两相邻的梳齿部42则定义有上述一个凹口 41。所述任两相邻的梳齿部42对应于凹口 41处形成有彼此相向的两凸块421,并且彼此相向的任两凸块421的距离略小于接地屏蔽片3的片本体31厚度。
[0073]再者,所述串接件4以其凹口 41分别扣接于这些接地屏蔽片3的片本体31,以使串接件4与任一片本体31大致相互垂直,并且对应于每个凹口 41的两凸块421紧抵于位在凹口 41内的片本体31宽表面。换个角度来看,与串接件4相连接的这些接地屏蔽片3部位,其大致沿长度方向L排成一行。
[0074]需注意的是,于所述三个串接件4中,位于中央的该串接件4是以其凹口 41分别扣接于这些接地屏蔽片3邻近各自凹槽311槽底的片本体31部位,而其梳齿部42则是容置于每对差分信号片2的胶芯21凹槽213内(如图3E);并且该位于中央的串接件4未突伸出这些接地屏蔽片3的凹槽311槽口。
[0075]进一步地说,请参阅图3F所示,该三个串接件4及这些接地屏蔽片3的片本体31共同包围定义出一屏蔽网格构造,并且上述屏蔽网格构造包含有排成两列的数个屏蔽网格区域G。其中,所述屏蔽网格区域G的具体定义如下:在宽度方向W上受到两相邻串接件4所遮蔽并且同时在长度方向L上受到两相邻接地屏蔽片3的片本体31所遮蔽的区域则定义为一个屏蔽网格区域G。换言之,所述任一个屏蔽网格区域G于本实施例中是由两相邻串接件4及两相邻接地屏蔽片3的片本体31所共同包围形成。
[0076]再者,每个屏蔽网格区域G中容置有一对差分信号片2的其中一差分信号片2的信号端子22部分区块以及其中另一差分信号片2的相邻信号端子22部分区块(亦即,相耦合的两信号端子22的部分区块)。而于本实施例中,上述容置在屏蔽网格区域G内的信号端子22的部分区块即为部分的第一区段2211及其相接的部分配合段222。换个角度来看,容置在屏蔽网格区域G内的信号端子22的部分区块对应于高度方向H上的高度,其即为每个屏蔽网格区域G对应于高度方向H上的高度,此于本实施例中即如图3C所示的一第二尚度H3。
[0077]须额外说明的是,串接件4于本实施例中是以金属片扣接于接地屏蔽片3为例,但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串接件4的材质也可以是绝缘板上设有导电线路,并以导电线路连接这些接地屏蔽片3 ;或者,所述串接件4与接地屏蔽片3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以焊接、压接、或其他各种等效方式实施。
[0078]请参阅图3A至图3E,所述底板5装设于绝缘壳体1,以使上述差分信号片2与接地屏蔽片3皆安装于绝缘壳体I与底板5之间,并且所述差分信号片2的定位段223与接地屏蔽片3的接地定位段34穿出底板5。
[0079]其中,所述底板5的厚度小于第一高度H1,并且底板5形成有数个贯孔51及数个插槽52(如图3B)。每个差分信号片2的两插接块214分别与其相耦合的差分信号片2的两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