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传输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81633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高速传输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结构简单,且组装效率极高的高速传输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
[0002]电连接器是一个连接桥梁,其在器件与器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是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所必须的基础元件。
[0003]目前的电连接器一般包括一绝缘座、安装于绝缘座中的端子组以及固定于绝缘座外的金属壳体,该绝缘座前端形成有一舌板,该舌板外围与金属壳体之间形成一对插空间,其中,该端子组中端子的引脚部显露于绝缘座外,该端子组中端子的接触部显露于舌板表面,以便于与外接连接器导接。
[0004]现有技术中,上述端子组与绝缘座一般都是通过插嵌组装,即在绝缘座中设置供端子组插装的端子孔位,再将端子组中的端子分别插嵌固定于该端子孔位中,以形成组装。为了使端子组装配更加稳定,大多数厂家都会在绝缘座后端设置一后座,以固定端子组中端子的引脚部,使端子组稳定安装于绝缘座中,但是这样会增加产品结构的复杂性及制作成本。
[0005]对于端子组中端子的数量较多时,上述组装方法存在组装效率低下,市场竞争力不高的缺陷。特别是对于细长型端子,此组装方法具有极大的缺陷,具体而言,由于该细长型端子自身尺寸的缘故导致其硬度小,且易于弯折,在该细长型端子插嵌于绝缘座中的端子孔位时,极易出现细长型端子由于插装不当而导致弯折或插装不到位的现象,导致电连接器出现不良品而返工或报废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组装效率极高的高速传输电连接器。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高速传输电连接器包括:一 PCB板,该PCB板表面设有金属接触片组,且该金属接触片组末端设有锡球;一塑胶座,其固定于PCB板后端,其中,该PCB板后端设有锡球的部分显露于塑胶座外,且该PCB板前端部分伸出于塑胶座前端外,并作为一舌板部;一金属外壳,其包覆固定于塑胶座外围,并与舌板部之间形成一对接空间。
[0008]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接触片组包括分别设置于PCB板上、下表面并相互对应的第一、第二金属接触片,且该第一、第二金属接触片末端分别连接有贯穿PCB板上、下表面的第一焊盘及第二焊盘,该第一焊盘及第二焊盘中位于PCB板的下表面的焊接面均设有所述锡球。
[000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呈两排相互交错分布于PCB板上。
[00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舌板部两侧均设有镍镀层。
[00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塑胶座前端具有一凸台,该凸台外围固定有一接地铁片组;所述PCB板前端的舌板部沿该凸台向前伸出。
[0012]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接地铁片组包括相互扣合固定于该凸台外围的上接地铁片及下接地铁片,且该上接地铁片还与塑胶座上表面固定。
[001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接地铁片包括第一主体板、分别沿第一主体板两侧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一、第二卡板以及沿第一主体板后端向上延伸并向后弯折形成的定位板和分别沿定位板两侧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一、第二定位片,其中,该第一主体板固定于凸台外围,该定位板及第一、第二定位片固定于塑胶座上表面。
[001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接地铁片包括第二主体板及分别沿第二主体板两侧向上弯折形成的第一、第二扣板,该第一、第二扣板上均设有第一卡位;第一、第二卡板中均设置第—^片,该第—片与第—N立扣合定位。
[0015]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塑胶座一体射出成型于PCB板上。
[0016]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塑胶座沿其前端向后开设有供PCB板装配的插装位,所述PCB板插嵌定位于该插装位中,且该PCB板后端设有锡球的部分穿过插装位显露于塑胶座下端。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固且非常简单,其采用PCB板结合塑胶座形成整体,并在该整体外包覆金属外壳形成一完整电连接器,其中,该PCB板上、下表面具有用于与外接连接器导接的第一、第二金属接触片,以至于本实用新型的组装过程无需装配端子,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高的组装效率,且避免出现端子在组装过程出现损坏的现象,以致有效保证产品的品质,令本实用新型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锡球与外接设备进行焊接固定,并形成电性导通,装配起来十分快捷、方便,且连接较为稳定。
【附图说明】
: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的立体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视角的立体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视角的立体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PCB板的立体图;
[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PCB板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3]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0024]图7是本实用新型拆卸金属外壳后的立体图;
[0025]图8是本实用新型拆卸金属外壳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6]图9是图7的主视图;
[0027]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塑胶座的立体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I PCB板10对接空间11舌板部
[0030]2金属接触片组21第一金属接触片22第二金属接触片
[0031]23第一焊盘24第二焊盘201锡球
[0032]3塑胶座31阶梯面32凸台
[0033]33条形槽34第一定位台35第二定位台
[0034]36第一定位槽37第二定位槽38垫高台
[0035]301容置槽
[0036]302第一卡槽4金属外壳41第一铆合片
[0037]42第二铆合片43第一定位缺口44第二定位缺口
[0038]45第三铆合片46第四铆合片47插脚
[0039]48第二凸包5上接地铁片51第一主体板
[0040]52第--^板53第二卡板54定位板
[0041]55第一定位片56第二定位片501第--^片
[0042]502第一凸包6下接地铁片61第二主体板
[0043]62第一扣板63第二扣板601第一卡位
【具体实施方式】
:
[004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45]见图1-3所示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速传输电连接器,其包括:一 PCB板1、固定于PCB板I上的塑胶座3以及包覆固定于塑胶座3外围的金属外壳4,其中,该PCB板I前端部分伸出于塑胶座3前端外,并作为一舌板部11,且该舌板部11与金属外壳4之间形成一用于与外接连接器对插的对接空间10,该结构的电连接器具有高速传输性能。
[0046]所述舌板部11两侧均设有镲镀层,以提高该舌板部11的使用寿命。
[0047]结合图4、5所示,所述PCB板I表面设有金属接触片组2,且该金属接触片组2末端设有锡球201 ;具体而言,所述金属接触片组2包括分别设置于PCB板I上、下表面的第一、第二金属接触片21、22,该第一、第二金属接触片21、22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端子,该第一、第二金属接触片21、22分布位于舌板部11上、下表面,且该第一、第二金属接触片21、22位于舌板部11上、下表面的位置都是一一对应,具体而言,舌板部11上、下表面的形状及尺寸均相同,且第一金属接触片21排列在舌板部11上表面的位置与第二金属接触片22排列在舌板部11下表面的位置是一样的,即舌板部11上、下表面可认为是镜像对称的表面,以致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好的防呆效果,也就是说,无论外接连接器是正插还是反插,均可与本实用新型形成电性导通。
[0048]所述PCB板I上设置有贯穿其上、下表面且呈两排相互交错分布的第一焊盘23和第二焊盘24,所述的第一、第二金属接触片21、22末端分别一体连接该第一焊盘23及第二焊盘24,该第一焊盘23及第二焊盘24中位于PCB板I的下表面的焊接面均设有所述锡球201,也就是说,第一、第二金属接触片21、22上设置的201位于同一平面,并显露于塑胶座3下端面外。
[0049]结合图6所示,所述塑胶座3前端具有一凸台32,所述PCB板I前端的舌板部11沿该凸台32向前伸出。所述塑胶座3后端具有一阶梯面31 ;所述PCB板I后端设有锡球201的部分显露于该阶梯面31上。
[0050]所述塑胶座3 —体射出成型于PCB板I上,令塑胶座3与PCB板I形成一个主体,使本实用新型结构变得更加简单。另外,所述塑胶座3与PCB板I之间还可以采用插装的方式装配,具体而言,所述塑胶座3沿其前端向后开设有供PCB板I装配的插装位,该插装位贯通所述阶梯面31,所述PCB板I插嵌定位于该插装位中,且该PCB板I后端设有锡球201的部分穿过插装位显露于该阶梯面31上。于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塑胶座3与PCB板I的固定方式为:所述塑胶座3 —体射出成型于PCB板I上。
[0051]结合图7-9所示,所述凸台32外围固定有一接地铁片组,该接地铁片组包括相互扣合固定于该凸台32外围的上接地铁片5及下接地铁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