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线缆的连接组件及变送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88705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用于线缆的连接组件及变送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线缆的连接组件和一种变送器组件,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变送器和传感器的连接组件以及包括该连接组件的变送器组件。
【背景技术】
[0002]本部分的内容仅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可能并不构成现有技术。
[0003]变送器和传感器在机械仪表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它们之间往往是组装在一起使用,使信号诸如电信号、压力信号、光信号等能够有效地在它们之间进行传输。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它们之间的稳固可靠的连接显得尤为重要。
[0004]目前,用于变送器和传感器之间的较为常见的一种连接结构是插接式连接结构。但这种插接式的连接结构使得变送器接口以及传感器接口的结构复杂,且对配合精密度要求较高,从而导致制造成本增加。而且,这种插接式连接只有在单方向上的限制,很容易产生松动,使得连接不稳固。
[0005]在目前市场上,特别是在远传式变送器的应用中,另一种较为常见的连接结构是借助于卡箍将与变送器连接的接线盒连接至传送器接口。然而,这种方式存在如下问题:首先,这种连接结构需要客户在现场将上述接线盒打开,手动进行接线操作以及密封操作,这一方面会增加客户的工作量,导致客户评价下降,另一方面,很容易由于客户的不当操作使得接线不稳固或者密封不当,最终降低信号传输效率。其次,由于需要客户接线操作,所以接线方式一般都设计为非永久性接线方式,例如借助于螺栓的压接接线方式,这种非永久性接线方式同样会降低接线质量,从而影响信号传输效率。再次,现有技术中的接线盒体积和质量都较大,特别是在苛刻环境下进行安装时自身会受到重力和狭小空间的影响,从而降低连接的质量和易操作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或至少缓解文中所描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
[0007]本实用新型旨在实现文中所描述的目的中的至少一个目的。
[000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方式简单的连接组件。
[000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质量轻且连接性能可靠的连接组件。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线缆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0011]壳体,所述壳体在第一侧和第二侧敞开;
[0012]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侧与所述壳体密封地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线端子;以及
[0013]端盖,所述端盖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侧与所述壳体密封地连接,
[0014]其中,所述线缆延伸穿过所述端盖并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线端子电连接。
[0015]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在由所述端盖、所述连接件以及所述壳体限定的空间内填充有密封剂。
[0016]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的外表面形成有向外突出的连接件凸缘,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形成有向内突出的第一台阶部,其中,所述连接件凸缘抵靠在所述第一台阶部上。
[0017]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连接件凸缘与所述第一台阶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
[0018]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连接件凸缘的与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一侧相反的另一侧设置有止挡件,所述止挡件能够抵接至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的凹槽内。
[0019]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连接件凸缘与所述止挡件之间设置有迫压件,以迫压所述连接件凸缘。
[0020]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包括端盖外套筒、端盖内套筒以及端盖垫圈,其中,所述端盖外套筒对所述端盖内套筒、所述端盖垫圈和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向内突出的第二台阶部施加压缩力使得所述端盖垫圈提供在所述线缆与所述壳体之间的密封。
[0021]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连接件对准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件对准部相匹配的壳体对准部。
[0022]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部分地或全部地容纳在所述壳体内。
[0023]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线端子能够与设置在传感器接口上的相应的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
[0024]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器接口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壳体内,其中,所述传感器接口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0025]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传感器接口借助连接夹具夹持在一起或以螺钉锁定的方式组装在一起。
[00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变送器组件,其包括文中描述的用于线缆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线缆电连接至变送器。
[00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连接组件的优点在于:在出厂时完成连接组件内的接线及密封操作,无需客户在现场手动进行接线及密封操作,从而减少了客户的工作量,又避免了因为客户的不当操作而引起的连接性能降低。
[0028]其次,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采用永久性接线方式,从而降低信号泄漏,提高连接性能。
[0029]再次,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体积小、质量轻,可适用于狭小空间和多种定向方式。
【附图说明】
[0030]通过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其中:
[0031]图1A是现有技术的变送器的接线盒与传感器接口组装在一起的立体图;
[0032]图1B是图1A中示出的接线盒与传感器接口组装前的分解立体图;
[0033]图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连接组件和传感器接口组装在一起的立体图;
[0034]图2B是图2A中示出的连接组件和传感器接口组装前的分解立体图;
[0035]图3A是图2B中示出的连接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0036]图3B是图2B中示出的连接组件的平面图;
[0037]图3C是图2B中示出的连接组件的另一平面图;
[0038]图3D是图2B中示出的连接组件的沿图3C中示出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0039]图4A是图2B中示出的传感器接口的立体图;
[0040]图4B是图2B中示出的传感器接口的侧视图;
[0041]图4C是图2B中示出的传感器接口的平面图;以及
[0042]图4D是图2B中示出的传感器接口沿图4C中示出的线C-C截取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对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示范性的,而绝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
[0044]需要说明的是,在下文中,术语“连接侧”表示连接组件的朝向与传感器接口连接的一侧(对应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壳体的第一侧”),术语“线缆侧”表示连接组件的朝向线缆离开连接组件的一侧(对应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壳体的第二侧”)。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侧(第一侧)”和“线缆侧(第二侧)”在连接组件的轴向上是彼此相反的,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设想,“连接侧(第一侧)”和“线缆侧(第二侧)”可以朝向同一方向或者彼此成任一角度。
[0045]在现有技术中,特别是在远传式变送器的应用中,需要由用户在现场手动将接线盒打开,从而将接线盒与来自变送器的线缆连接,并随后将连接有所述线缆的接线盒与传感器接口相连,从而实现接线操作,与之同时还需要进行密封操作。例如,图1A和图1B分别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变送器(未示出)的接线盒I借助于连接夹具300与传感器接口 200连接的组装立体图和分解立体图。如图1B所示,接线盒I包括上盖11、第一密封圈12、接线模块13、第二密封圈14、卡箍15、底座16以及塞17。第一密封圈12用于提供上盖11与底座16之间的密封,第二密封圈14用于提供接线模块13下侧的接线端子部分与传感器接口 200之间的密封,塞17用于在从变送器出厂到实际组装应用期间对底座16的线缆孔口的螺纹进行保护。在接线盒I的组装过程中,需要先将接线盒的上盖11与底座16分开,除去塞17,将线缆从线缆孔口引入到底座16中,并将线缆相应地连接到接线模块13,这通常采用螺栓压接的方式来将线缆中的每个线芯连接至接线模块的相应的接线柱,然后利用卡箍15将接线模块13固定在底座16中,此时,接线模块13下侧的接线端子与底座16下侧的开口对准以便于随后与传感器接口 200相连接。然后将上盖11与底座16例如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然后再将接线盒I与传感器200通过连接夹具300组装在一起。这种现有技术的接线盒I不仅需要由用户在现场手动进行接线操作,而且需要由用户在现场进行多个位置的密封,这增加了人力成本,同时也增大了由于用户不当操作致使接线性能下降的风险。此外,这种现有技术的接线盒I的体积和质量均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安装及操作空间以及自身重量的限制。
[0046]下面将参见附图2A至4D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0047]图2A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连接组件100与传感器接口 200通过连接夹具300组装在一起的立体图。图2B示出了图2A中所示的连接组件100、传感器接口200、连接夹具300以及密封件(对应于本申请的第二密封件)400的分解立体图。由图2A和图2B可知,在组装后,传感器接口 200的靠近连接组件100的部分容纳在连接组件100内部。而第二密封件400在组装后位于传感器接口 200的容纳在连接组件100内部的部分的径向外侧,且用于在连接组件100与传感器接口 200之间进行密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设想,传感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