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056765阅读:来源:国知局
接在壳体上,另一端可拨动复位杆24b转动,所述复位杆24b的一端连接设有弹簧片241b,弹簧片241b的一侧与电磁式继电器9的撞针相抵,另一侧与脱扣杆25b相对设置,脱扣时,磁式继电器9的撞针顶出推动弹簧片241b,带动复位杆24b转动,同时弹簧片241b推动脱扣杆25b带动复位杆24b转动破坏锁扣22b和跳扣23b的连锁。本实用新型的脱扣复位机构,脱扣时,一方面弹簧片241b可带动复位杆24b转动进行脱扣,同时弹簧片241b推动脱扣杆25b带动复位杆24b转动破坏锁扣22b和跳扣23b的连锁进行脱扣,双重脱扣加快脱扣时间,提高产品性能;复位时,磁式继电器9的撞针被弹簧片241b撞击复位。
[0036]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包括壳体1,固定在壳体1上的试验按钮2,试验回路3B和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导电桥3、电阻4、第一静触点51和第二静触点52 ;所述试验回路3B的一端与电阻4连接,电阻4的另一端与第一静触点51连接,试验回路3B的另一端导线5与第二静触点52连接;导电桥3设置于试验按钮2上用于控制第一静触点51和第二静触点52的通断,试验按钮2和壳体1之间设有复位弹簧6。本发明断路器的试验按钮装置采用双断点式结构,增加电气间隙,满足一体式产品需求;连接在试验回路一端的电阻的另一端和连接在试验回路另一端的导线分别与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连接,结构简单,降低材料成本,设置于试验按钮上的导电桥来控制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的通断,结构更加简单,同时减小了试验按钮的动作行程,断路器的试验按钮机构结构紧凑,试验按钮采用专门的复位弹簧,复位更加可靠,工作更加可靠稳定,操作更为灵敏,同时降低了材料成本。显而易见,本发明试验按钮装置的双断点式结构,也可适用于其它的断路器,包括小型断路器、塑壳断路器等。
[0037]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静触点51和第二静触点52位于试验按钮2的一侧,所述复位弹簧6的一端向第一静触点51和第二静触点52—侧延伸出导电桥3,导电桥3在断电状态时位于第一静触点51和第二静触点52的上方。试验按钮2设于第一静触点51和第二静触点52的一侧,试验按钮2动作时避开第一静触点51和第二静触点52,结构合理。复位弹簧6的一端伸出形成导电桥3,无需设置另外的导电桥部件,结构设计巧妙,节省材料。所述第二静触点52位于第一静触点51和试验按钮2之间,第一静触点51高于第二静触点52,导电桥3的一端接触到第一静触点51时,试验电路仍不能够接通,直至导电桥3的另一端接触到第二静触点52时,试验回路接通,进行电路检测,结构设计合理,工作更加可靠稳定。图中所示,试验按钮2位于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的一侧,导电桥3为复位弹簧6上端伸出,并伸向第一静触点51和第二静触点52的上方;试验按钮2也可设置于第一静触点51和第二静触点52之间,复位弹簧6的上端向两侧延伸出导电桥3,两侧导电桥3分别位于第一静触点51和第二静触点52的上方。
[0038]如图3所示,所述壳体1上设有固定电阻4两端的第一固定块11,第一固定块11的中部设有固定凹槽111 ;所述壳体1设有固定电阻4的另一端的第二固定块12,第二固定块12上设有让电阻4的另一端端部穿过固定的固定孔121,电阻4的另一端穿过固定孔121后,露在固定孔121外的部分形成第一静触点51。壳体1上在电阻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块11,电阻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固定块11的固定凹槽111中,结构稳定;还设有第二固定块12,电阻4的另一端端部穿过第二固定块12的固定孔121后,露在固定孔121外的部分形成第一静触点51,合理运用现有结构,无需设置另外的触点结构,结构紧凑,节省材料。电阻4的另一端被第一固定块11固定后,弯折形成U型弯折段41后其端部被第二固定块12固定,此设计使得电阻4的结构更加稳定。
[0039]如图3所示,所述壳体1上设有固定试验回路3B的另一端导线5的第三固定块14,第三固定块14设有让试验回路3B的一端导线5穿过的固定通孔,试验回路3B的一端导线5穿过固定通孔后,伸出固定通孔的部分形成第二静触点52。壳体1上设置的第三固定块14固定试验回路3B的另一端导线5,第三固定块14上设有固定通孔,导线5穿过固定通孔后,伸出固定通孔的部分形成第二静触点52,合理运用现有结构,无需设置另外的触点结构,结构紧凑,节省材料。
[0040]本发明断路器的触点结构,由现有结构相应设置而成,没有增加额外的触点结构,结构简单,材料使用率高。上述固定结构也可采用其他固定方式。
[0041]如图3-4所示,所述试验按钮2的端部延伸设有固定复位弹簧6 —端的弹簧固定柱21,所述壳体1设有弹簧固定块13,弹簧固定块13设有容纳复位弹簧6另一端的容纳凹槽131。试验按钮2 —端设有弹簧固定柱21,复位弹簧6的一端被弹簧固定柱21固定,壳体1的上设有弹簧固定块13,弹簧固定块13设有容纳凹槽131,复位弹簧6的另一端置于容纳凹槽131中固定。所述试验按钮2的一侧设有与壳体1卡扣配合的卡扣臂22,卡扣臂22向下延伸设有延伸臂23,延伸臂23的下端设有固定导电桥3的导电桥固定凹槽231。导电桥3的一端被延伸臂23的固定凹槽固定,结构稳定可靠。
[0042]如图3所示,试验回路3B的另一端导线5由试验回路3B的另一端引出后,向上延伸,延伸段被壳体1上设置的长方形的第四固定块15固定,伸至容纳凹槽131的底部弯折,弯折部分被弧状的第五固定块16固定,接着再次向上弯折,端部被第三固定块14固定,向上弯折部分被容纳凹槽131的一侧固定。上述结构对试验回路3B的另一端导线固定,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0043]安装时,复位弹簧6套装在试验按钮2 —端的弹簧固定柱21上,复位弹簧6的另一端置于容纳凹槽131中,复位弹簧6依靠其自身的弹力,带动试验按钮2向上动作,试验按钮2 —侧的卡扣臂22与壳体卡扣限制试验按钮2向上移动,复位弹簧的6 —端的导电桥3伸向一侧的第一静触点51和第二静触点52的上方,试验按钮2安装完成。
[0044]如图5-6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包括零序互感器7和穿过零序互感器7的零线5a和火线5b ;所述零线5a和火线5b分别从零序互感器7的一端穿过后,在零序互感器7上绕制后从零序互感器7的另一端穿出,所述零线5a和火线5b对称交叉绕制在零序互感器7上。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导线采用交叉对称的绕线方式绕制在零序互感器上,解决了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中出现瞬间较大电流,但同时低于产品瞬间脱扣电流在产品零序互感器二次侧感应电流达到设定值时出现误动作的问题,无需选择平衡特性优良成本偏高的零序电流互感器即可解决此问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显而易见,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导线在零序互感器上的交叉对称的绕制方式也可适用于其它的断路器。
[0045]如图5-6所示,所述零线5a包括第一零线段51a和第二零线段52a,所述火线5b包括第一火线段51b和第二火线段52b,第一零线段51a、第一火线段51b、第二零线段52a和第二火线段52b依次均匀分布在零序互感器7的一端,第一零线段51a和第二零线段52a相对设置,第一火线段51b和第二火线段52b相对设置。零线5a和火线5b采用交叉对称的绕线方式绕制在零序互感器上,最大限度的平衡零序互感器二次侧的感应输出电流,提高产品性能。当然,零线5a和火线5b也可以在零序互感器7上采用交叉对称的绕线方式绕制多圈。
[0046]如图5-6所示,为零线5a和火线5b的具体绕制方式,所述第一零线段51a压在第一火线段51b的上方,零线5a从零序互感器7的一端穿过后,零线5a在零序互感器7的侧壁缠绕后再从零序互感器7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零线段52a被压于第一火线段51b下方,零线5a从零序互感器7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火线段51b被压于第一零线段51a的下方,火线5b从零序互感器7的一端穿过后,火线5b在零序互感器7的侧壁缠绕后再从零序互感器7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火线段52b压于第二零线段52a的下方,火线5b从零序互感器7的另一端穿出。
[0047]如图5-6所示,所述零序互感器7的侧壁形成磁环圆周面71,所述零序互感器7的磁环圆周面71的外侧壁设有方便零线5a和火线5b绕制的两块绕制板711。零序互感器7的磁环圆周面71的外侧壁设有两块绕制板711,方便零线5a和火线5b在零序互感器7上固定。所述两块绕制板711垂直于磁环圆周面71设置,两块绕制板71之间形成的夹角为30度-45度。将两块绕制板71之间形成的夹角控制在30度-45度,便于实现导线的交叉对称绕线。
[0048]如图5所示,还包括两个接线片la,两个脱扣线圈2a和引弧角3a ;所述两个脱扣线圈2a的一端分别与零线5a和火线5b的一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一个引弧角3a连接,零线5a和火线5b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位于剩余电流脱扣极的零序互感器7后分别与一个接线片la连接,所述两个接线片la、两个脱扣线圈2a和两个引弧角3a分别对称设置在零序互感器7的两侧。接线片la、脱扣线圈2a和引弧角3a—起构成断路器的电磁系统,接线片la、脱扣线圈2a和引弧角3a分别对称设置在零序互感器7的两侧,可实现互感器的平衡输出,降低产品误动作风险。所述脱扣线圈2a和引弧角3a,分别对称分布于剩余电流脱扣极两侧的过电流保护极中。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