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57060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具有若干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USB3.1 Type-C的最大特点是,虽然开口部分的尺寸与安卓智能手机及平板计算机标配的Micro-B连接器一样小,但支持最大数据传输速度为10G bit/秒。Type_C插孔的开口尺寸约为8.3mmX2.5mm(Micro-B约为7.5mmX2.5mm)。可承受达到连接器产品水平的1万次插拔。另外,Type-C还支持较以往提高了供电能力的“USB Power DeliverySpecificat1n (USB PD) ”。USB PD 根据可供给的电力设定了 10W、18W、36W、60W、100W 五级规格。Type-C连接器支持100W(20V、5A)的供电。
[0003]USB3.1 Type-C还在提高易用性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支持从正反两面均可插入的“正反插”功能、导入了插入连接器时用声音通知用户是否已准确插入的功能。Type-C连接器实际上是Micro-B连接器的后续规格,因此将来可能会成为安卓设备的标准接口。
[0004]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考2014年12月17日公开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CN204030066U号揭露的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为USB3.1 Type-C母口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屏蔽壳体、绝缘本体、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所述金属屏蔽壳体包覆在绝缘本体的外侧,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具有对接端口,所述对接端口用于对接连接器的插入配合,所述绝缘本体还具有顶壁、底壁、及位于顶壁和底壁之间的两侧壁,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分别安装在绝缘本体的顶壁和底壁上形成用以对接对接连接器的夹持配合结构,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所述下排导电端子也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采用上下两排结构。
[0005]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所述电连接器端子尾部分开焊接于电路板两侧。如此设置,焊接较麻烦,不便于电连接器的组装。
[0006]因此,有必要对现有之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电连接器。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电连接器端子组以及用以焊接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的电路板,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包括若干复合端子,所述复合端子包括头部和连接头部的尾部,所述尾部包括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向头部方向反折延伸的下料部,所述下料部与头部形成上下对称或非对称的用以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夹持结构,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的尾部焊接于所述电路板的同一侧,所述绝缘本体在上下方向上夹持所述电路板。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自基部向后水平延伸的平板部以及自基部向后延伸的夹持臂,所述平板部和夹持臂之间夹设有用以收容夹持所述电路板的夹持槽。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板部后端向夹持槽内凸伸有用以顶持所述电路板的顶持凸部。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板部顶持于所述电路板下方,所述夹持臂夹持于所述电路板上方两侧,所述夹持臂设有用以在左右方向上扣持所述电路板的缺口。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部位于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的尾部一侧,所述基部设有突起状的用以隔离相邻电连接器端子组尾部的隔栏。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的尾部与电路板之间设有间隙。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还包括不具下料部的单一端子,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的头部和下料部设有触头,所述触头包括第一排触头及第二排触头,所述第一排触头依次包括第一接地触头、第一电源触头、信号发送触头、信号接收触头、第一侦测触头、第二电源触头及第二接地触头,所述第二排触头依次包括第三接地触头、第三电源触头、第二侦测触头、第四电源触头及第四接地触头,所述第一接地触头与所述第三接地触头上下相对,所述第一电源触头与所述第三电源触头上下相对,所述第二接地触头与所述第四接地触头上下相对,所述第二电源触头与所述第四电源触头上下相对,所述第一侦测触头与第二侦测触头在左右方向上分布于信号发送触头、信号接收触头两侧。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排触头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接地触头与第一电源触头之间空置两个触头的间隙,所述第一电源触头与信号发射触头之间空置一个触头的间隙,所述第二电源触头和第二接地触头之间空置两个触头的间隙;所述第二排触头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三接地触头与第三电源触头之间空置两个触头的间隙,所述第二侦测触头与第四电源触头之间空置三个触头的间隙,所述第四电源触头和第四接地触头之间空置两个触头的间隙。
[00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电子元件。
[00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USB Type C或FPC电连接器。
[001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包括若干复合端子,所述复合端子包括头部和连接头部的尾部,所述尾部包括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向头部方向反折延伸的下料部,所述下料部与头部形成上下对称或非对称的用以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夹持结构,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的尾部焊接于所述电路板的同一侧,所述绝缘本体在上下方向上夹持所述电路板。如此设置,可减小产品阻抗,提高产品性能,简化产品结构,降低工艺难度,无需对电路板进行双面焊接,缩短产品制造流程,降低产品成本,所述电路板上可用以焊接电容、电阻和芯片等,从而满足所述电连接器的特定需求,且所述绝缘本体可较好地固持所述电路板。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3是图2中分离出遮蔽壳体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端子组与电路板、第二绝缘本体的立体组合图。
[0023]图5是图4中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0024]图6是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电路板与第二绝缘本体的立体组合图。
[0026]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结构分解图。
[0027]图9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结构分解图。
[0028]图10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端子组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中电路板与第二绝缘本体的立体组合图。
[0030]图12是图11中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0031]附图标记:
[0032]电连接器100
[0033]电连接器端子组1 第一接地触头11
[0034]第一电源触头 12 信号发送触头13
[0035]信号接收触头 14 第一侦测触头15
[0036]第二电源触头 16 第二接地触头17
[0037]第三接地触头 21 第三电源触头22
[0038]第二侦测触头 23 第四电源触头24
[0039]第四接地触头 25 复合端子3
[0040]头部 31 尾部32
[0041]主体部 320 下料部321
[0042]夹持结构 30 单一端子4
[0043]头部 41 竖直部411
[0044]平直部 412 尾部42
[0045]倒刺 33 导电端子6
[0046]第一接地端子 61第一电源端子 62
[0047]第一侦测端子 63信号发送端子 6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