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06689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能进行重工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和一屏蔽壳体。绝缘本体下表面的后部开设有一供电路板安装的安装缺槽,若干导电端子固设于绝缘本体内,各导电端子的末端均具有一先向下延伸再向后弯折延伸的焊接部,各焊接部伸入安装缺槽并通过SMT (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焊接于电路板上。屏蔽壳体的后端具有一后板,屏蔽壳体固装于绝缘本体的外部,后板设于绝缘本体和焊接部的后面,从而能很好的防止外部干扰信号对导电端子传输信号时的干扰,提高导电端子的信号传输质量。
[0003]但若干导电端子焊接于电路板上后,可能会出现上锡问题,而屏蔽壳体固装于绝缘本体的外部,从而使该电连接器无法进行重工,造成产品不良和浪费。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进行重工的电连接器,以减少产品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能进行重工的电连接器,以减少产品损失。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装设于一电路板上,包括一主体部、若干导电端子、一遮蔽壳体和一外壳体;主体部固装于电路板上;若干导电端子呈横向排列的固设于主体部内,各导电端子的后端固接于电路板上,各导电端子的前端裸露出主体部;遮蔽壳体固装于主体部的外部,遮蔽壳体的前端与主体部的前端围设形成一插接空间;外壳体固装于遮蔽壳体的外部,后端连接有一具有弹片部,弹片部的后端缘连接有一向下弯折延伸的后板,弹片部可分离的固设于遮蔽壳体的外侧,后板设于主体部及遮蔽壳体的后表面。
[000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主体部下表面的后部开设有一安装缺槽,所述电路板的一端固设于安装缺槽内;所述各导电端子的后端伸入安装缺槽内。
[000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遮蔽壳体具有一顶板,顶板的两侧缘均向下弯折延伸出一收容部侧板,两收容部侧板的下端缘连接有一底板,顶板、底板和两收容部侧板围设成一收容部,顶板的后端缘连接有一遮蔽延伸板;所述外壳体具有一外壳体基板,外壳体基板的后部开设有一外壳体缺口,所述弹片部从外壳体缺口的前壁向后上方弯折延伸而成;所述收容部套设于主体部的前部,遮蔽延伸板设于主体部后部的上表面,所述外壳体基板固装于顶板的上表面及遮蔽延伸板上表面的前部,所述弹片部设于遮蔽延伸板后部的上表面。
[000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遮蔽延伸板的中部对应外壳体缺口的前壁处开设有一开孔。
[00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遮蔽延伸板的左右两侧缘均连接有一向下弯折延伸的遮蔽侧板;所述外壳体基板的左右两侧缘均连接有一向下弯折延伸的外壳体侧板;所述弹片部的两侧缘均向下弯折延伸出一卡固侧板;所述外壳体基板固装于顶板的上表面及遮蔽延伸板上表面的前部,两外壳体侧板分别固设于两收容部侧板的外侧面及两遮蔽侧板的外侧面的前部,所述两卡固侧板分别卡设于遮蔽侧板外侧面的后部。
[00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两遮蔽侧板的后部均开设有一卡持孔;所述两卡固侧板上均设有—^扣;两卡扣分别卡设于—^持孔内。
[00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主体部包括一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具有一绝缘基部,绝缘基部的前表面向前凸设有一对接部,对接部的前表面向前凸设有一比对接部小的舌板部,绝缘基部的后部呈矩形状,绝缘基部前部的四个边角均设有倒圆角从而于绝缘基部上表面和左右两侧面的交界处分别形成一断差的挡格;所述收容部的顶板、底板与两收容部侧板连接处均为圆角过渡,收容部套设于绝缘基部的前部,收容部的后表面抵顶于挡格上,收容部与对接部和舌板部围设成所述插接空间;所述遮蔽延伸板设于绝缘基部后部的上表面。
[001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主体部还包括一中屏蔽板,中屏蔽板前端缘的左右两侧均向前凸伸出一舌板延伸板,中屏蔽板模内成型于绝缘基部内,两舌板延伸板的前端均凸伸出舌板部的前表面。
[0014]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安装缺槽从绝缘基部下表面的后部开设而成,绝缘基部上表面的中部于安装缺槽处开设一与安装缺槽连通并贯穿绝缘基部后表面的缺口 ;所述中屏蔽板具有一遮蔽基板,遮蔽基板的后端缘向下弯折延伸出一遮蔽后板,遮蔽后板下端缘的左右两侧均向下延伸出一遮蔽板焊接部,遮蔽基板的前端缘向下弯折延伸出一遮蔽前板,遮蔽前板的前端缘连接有一向前弯折延伸的遮蔽舌板,所述两舌板延伸板分别从遮蔽舌板前端缘的左右两侧向前凸伸而成;所述遮蔽基板的两侧、遮蔽后板的两侧、遮蔽前板和遮蔽舌板的后部模内成型于绝缘基部内,遮蔽舌板的前部模内成型于对接部和舌板部内,两舌板延伸板的后部模内成型于舌板部内,遮蔽基板的中部及遮蔽后板的中部收容于缺口的前部,遮蔽板焊接部伸入安装缺槽内并固设于所述电路板上。
[0015]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若干下端子和若干上端子,各下端子前部的左右两侧面与上表面连接处均设有一下倒直角,各上端子前部的左右两侧面与下表面连接处均设有一上倒直角;所述主体部还包括一下绝缘体和一上绝缘体;所述下绝缘体固设于缺口的前部于遮蔽基板的下方,所述各下端子呈横向排列地固设于下绝缘体上,各下端子的前端凸伸出下绝缘体的前表面并固设于绝缘基部、对接部和舌板部内且均裸露出舌板部的下表面,各下端子的后端凸伸出下绝缘体的下表面并分别从遮蔽后板的前部伸入所述安装缺槽内;所述上绝缘体固设于缺口内于遮蔽基板的上方,所述各上端子呈横向排列地固设于上绝缘体上,各上端子的前端凸伸出上绝缘体的前表面并固设于绝缘基部、对接部和舌板部内且均裸露出舌板部的上表面,各上端子的后端凸伸出上绝缘体的下表面并分别从遮蔽后板的后部伸入所述安装缺槽内。
[0016]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遮蔽壳体的外部固装一外壳体,外壳体后端连接有一弹片部,弹片部可分离的固设于遮蔽壳体的外侧,弹片部的后端缘连接有一向下弯折延伸的后板,后板设于主体部及遮蔽壳体的后表面,扳开弹片部,使弹片部不再固设于遮蔽壳体的外侧,弹片部通过弹力向上翘起,后板上移,从而可以进行重工,以减少产品损失。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19]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20]图4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中屏蔽板模内成型于绝缘本体上的立体图。
[00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下端子模内成型于下绝缘体上的立体图。
[00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上端子模内成型于上绝缘体上的立体图。
[0024]图8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没有遮蔽壳体和外壳体的立体图。
[0025]图9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右视图。
[0026]图10为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X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进行重工时的示意图。
[0028]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外壳体的立体图。
[0029]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0]电连接器100主体部10
[0031]中屏蔽板11遮蔽基板111
[0032]遮蔽后板112遮蔽板焊接部113
[0033]遮蔽前板114遮蔽舌板115
[0034]舌板延伸板116绝缘本体12
[0035]绝缘基部121挡格122
[0036]安装缺槽123缺口124
[0037]第一开槽125支撑块126
[0038]对接部127固持开槽1271
[0039]舌板部128下端子槽1291
[0040]上端子槽1292下绝缘体13
[0041]下基部131竖板132
[0042]上绝缘体14上基部141
[0043]第一开槽142上凸块143
[0044]金属壳15上金属壳151
[0045]下金属基板1511下金属侧板1512
[0046]下金属壳152上金属基板1521
[0047]上金属侧板1522导电端子20
[0048]下端子21下固持部211
[0049]下水平部2111下竖直部2112
[0050]下接触部212下倒直角2121
[0051]下焊接部213上端子22
[0052]上固持部221上水平部2211
[0053]前竖直部2212后竖直部2213
[0054]上接触部222上倒直角2221
[0055]上焊接部223遮蔽壳体30
[0056]收容部31顶板311
[0057]收容部侧板312底板313
[0058]遮蔽延伸板32限位缺口33
[0059]开孔34限位片35
[0060]遮蔽侧板36后插脚37
[0061]卡持孔38外壳体40
[006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