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06721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夹持端子的电连接器。
[0003]【【背景技术】】
[0004]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CN201421906号披露了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夹持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向前开口的对接腔,所述夹持端子自后向前组装入所述绝缘本体且具有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入所述对接腔且相对设置一对夹持臂。当对接连接器插入时,所述夹持端子的夹持臂夹持并固定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由于所述电连接器的夹持端子的夹持臂沿前后方向延伸且需要一定的长度,导致所述电连接器的体积较大;由于所述电连接器的夹持端子为自后向前组装,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对接连接器的多次插接,所述夹持端子容易松动。
[0005]所以,希望设计一种新型的方案以改善上述问题。
[0006]【【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的夹持端子的夹持力较好且方便对接连接器插接。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夹持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前端面及向前贯穿该前端面的对接腔,所述夹持端子具有延伸入所述对接腔的弹性夹持臂,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第一限位部,所述弹性夹持臂弹性抵压于第一限位部而具有预压力。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端子具有一对上述弹性夹持臂,该对弹性夹持臂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分别抵压于该对弹性夹持臂的内侧以使该对弹性夹持臂相背发生弹性变形。
[0010]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夹持臂分别设有相对的接触凸部,夹持端子组装至绝缘本体后,两接触凸部之间的距离为2.5_,所述弹性夹持臂在接触凸部的前方设有倾斜导引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夹持臂具有头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头部的内侧并向外抵压所述头部。
[0012]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本体具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上下对齐且与对接腔相通的两个活动槽,所述两个弹性夹持臂的头部分别延伸入所述两个活动槽中,两个活动槽均具有上下内侧壁,所述上面活动槽的下内侧壁及所述下面活动槽的上内侧壁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部。
[0013]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弹性夹持臂的外侧以防止所述弹性夹持臂向外过度变形。
[0014]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弹性夹持臂的外侧以防止所述弹性夹持臂向外过度变形,所述上面的活动槽的上内侧壁及下面的活动槽的下内侧壁形成所述第二限位部。
[0015]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与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夹持端子的头部穿过所述第二侧壁组装至第一侧壁的活动槽中;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与所述对接腔及所述活动槽相通且相对设置的让位空间,所述夹持端子的弹性夹持臂活动于所述让位空间。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壁自外壁面向内设有组装槽,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凸伸入所述组装槽内的凸块以在所述组装槽内形成呈台阶状的第一固定槽及滑移槽,所述滑移槽直接与所述让位空间相连通。
[0017]进一步的,所述组装槽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槽相通且竖直设置的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槽及滑移槽的后方且向外延伸出所述第二侧壁;所述夹持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槽内的平板状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向后完全贴附于所述第二固定槽的内壁面。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夹持端子具有预压力,夹持力较好,且方便对接连接器插接。
[0019]【【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21]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22]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23]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沿A-A线移除上面部分后立体图。
[0024]图5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未插接对接连接器时的示意图,其中夹持端子的两个弹性夹持臂分别抵靠在上、下活动槽的内侧壁。
[0025]图6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插接有对接连接器后的示意图,其中夹持端子的两个弹性夹持臂分别抵靠在上、下活动槽的外侧壁。
[0026]【【具体实施方式】】
[0027]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100,所述电连接器100用于传输音频讯号,但本实用新型之技术方案并不限于音频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及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前端面10及向前贯穿该前端面的对接腔20,所述对接腔20具有轴心。
[0028]请参阅图3,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22、第三端子23、第四端子24及夹持端子25,所述第一端子21为麦克风端子,所述第二端子22为接地端子,所述第三端子23为右声道端子,所述第四端子24为左声道端子,所述夹持端子25不仅具有夹持作用还具有侦测作用。
[0029]结合图5,所述夹持端子25具有延伸入对接腔20的弹性夹持臂251,所述弹性夹持臂251至少有一个,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第一限位部31,所述第一限位部31作用于所述夹持端子25的弹性夹持臂251,以使所述夹持端子25组装固定至所述绝缘本体后,所述弹性夹持臂251偏离所述对接腔20的轴心发生弹性变形,即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1的夹持端子25的弹性夹持臂251弹性抵压于所述第一限位部31,这种结构使得组装入绝缘本体1后的夹持端子25具有一定的预弹性,在保证端子夹持力的情况下无需提供更多的空间以供夹持端子弹性变形,有助于电连接器的小型化发展。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端子25具有一对上述弹性夹持臂251,该对弹性夹持臂251相对设置,所述夹持端子25组装固定至所述绝缘本体1后,所述第一限位部31分别抵压于该对弹性夹持臂31的内侧以使该对弹性夹持臂251相背发生弹性变形,由于弹性夹持臂251相背发生了一定的弹性变形使得所述一对弹性夹持臂251之间的间距变大,在保证端子夹持力的同时方便对接连接器的插入。更具体的,所述弹性夹持臂251具有头部2510,所述第一限位部31位于两个头部2510的内侧并向外抵压所述头部2510。所述弹性夹持臂251分别设有相对的接触凸部2511,所述夹持端子25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1后,两接触凸部2511之间的距离L为2.5_,该尺寸比较方便标准对接连接器端子的插入,所述弹性夹持臂251在接触凸部2511的前方设有倾斜导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