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导电背板层和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23058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导电背板层和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导电背板层和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0002]常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一般都是H型结构,电池正反两面都有两到三根对称的银主栅线来汇集电流,通过焊接方式将相邻两片电池片正反面的正负极栅线用焊带焊接,实现电池片的串联,然后采用玻璃+EVA+电池片+EVA+背板或玻璃的方式封装成组件。这种常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需要使用焊带焊接,焊接温度一般为300-380度,热应力很容易引起电池片弯曲和破碎。串焊时,需将焊带同时焊接在相邻电池片的正面和背面电极上,焊接难度大,工艺复杂。另外,由于电池片正面栅线及焊带阻挡了约8%的入射光线,电池片效率也存在一定损失。
[0003]不同于常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以其独特的器件结构、简单的制备工艺、较高的电池效率及美观等优点备受光伏市场关注。这种新型太阳能电池正面没有主栅线,正负极都处于电池背面。由于电池正面没有主栅线及焊带阻挡光线,电池片正面完全受光,提高了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另外,正负电极均分布在电池片的背面,简化了焊接工艺。
[0004]这种新型高效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封装技术包括如下两种:
[0005]第一种是使用焊带、导电胶来实现电池片之间的低温连接,然后按照常规晶体硅组件的封装方式采用玻璃+EVA+电池片+EVA+传统背板/玻璃进行封装。采用这种方法成本低,避免了因采用高温焊接造成的电池片弯曲、破碎以及电极短路。
[0006]第二种是使用导电背板和导电胶来实现电池片之间的低温连接,采用玻璃+EVA+电池片+EVA+导电背板进行封装。这种先进的连接方式省去了焊带的焊接工艺,也不会因为热应力对电池片造成损伤。
[0007]第一种封装方法由于焊带短、焊点少、焊点小,电池片不容易定位,焊接操作困难。另外,电池片之间仅用三根很短的焊带串联起来,焊接点又小,这就导致在铺设电池串过程极易出现焊点断开及电池片损坏的问题。
[0008]第二种封装方法,由于光伏组件上的导电背板技术尚未成熟,可靠性不高,光刻电路及化学腐蚀等制作方法复杂,成本昂贵。而且导电背板面铺设的EVA需要定位打孔,并须先将电池片与导电背板用EVA预粘结在一起以定位电池片,然后翻板进行层压组件,这些工艺繁琐,耗能,及容易在翻板的过程中损坏电池片。
[0009]因此,开发低成本、高可靠性的背接触电池组件封装技术和产品是实现背接触电池组件产业化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00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导电背板层和电池组件,该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成本低,且可靠性高,电池片的定位效果好,不易产生偏移。
[00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导电背板层,其中,该导电背板层包括导电基板和位于所述导电基板上方的网格状绝缘层;所述导电基板包括基板层以及位于基板层上表面的金属电路层;所述网格状绝缘层包括并列排布的用于放置太阳能电池片且穿透所述网格状绝缘层的网格口以及分隔所述网格口的反光层;所述导电背板层还包括导电件,该导电件用于电连接太阳能电池片背光面的电极和所述金属电路层。
[0012]优选地,所述导电件位于导电基板上方,所述导电件穿过网格状绝缘层的网格口电连接太阳能电池片背光面的电极和所述金属电路层。
[0013]优选地,所述反光层与太阳能电池片边缘重合的区域设置有用于定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放置位置的绝缘定位圈。
[0014]优选地,所述网格口内导电基板的上表面上或所述反光层的侧面或所述反光层上表面上与电池片的背光面的边缘重叠的区域设置有用于定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放置位置的绝缘定位圈。
[0015]优选地,所述反光层包括多条相互垂直的第一反光筋和第二反光筋。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光筋和第二反光筋的横截面为顶角在上、底边位于导电基板上表面上的三角形。
[0017]优选地,所述三角形的底角角度为15-85°,所述三角形的顶角为30-150°的圆弧倒角。
[0018]优选地,所述金属电路层通过印刷、电镀、化学气相沉积、磁控溅射或直接粘贴附着在所述导电基板上;所述导电件为导电胶。
[0019]优选地,所述反光层通过涂覆、印刷或喷涂附着在所述导电基板上。
[0020]优选地,所述绝缘定位圈通过涂覆、印刷或喷涂紧贴在所述导电基板的上表面、反光层的侧面或反光层的上表面上与电池片的背光面的边缘重叠的区域。
[002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导电背板层,以及依次位于该导电背板层上的第一胶粘层、电池片组层、第二胶粘层和盖板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背板层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电背板层;所述电池片组层包括若干太阳能电池片,所述太阳能电池片位于所述网格状绝缘层的网格口上。
[0022]优选地,所述第一胶粘层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电池片背光面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的开口,导电件穿过该开口使电池片背光面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与金属电路层形成电连接。
[0023]优选地,所述若干个太阳能电池片通过金属电路层形成串联或者并联。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具有以下优点:
[0025]设置绝缘定位圈能够在组件组装过程中精确地将电池片定位在导电基板的金属电路层上,电池片的位置不会产生偏移,便于精确地将电池片的背光面的电极与金属电路层之间采用导电件精确电连接,增加连接可靠性。同时绝缘定位圈隔绝了金属电路层与电池片边缘部分的接触,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电池短路。
[0026]反光层覆盖了电池片之间的间隙,从盖板入射到电池片间隙的光线,可以在反光层进行反射,反射后的光线可以入射到盖板层的下表面继续反射到电池片上利用,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光子的利用率,提高了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
[0027]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8]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9]图1是本实用新型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本实用新型导电背板层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I盖板层2电池片组层3导电背板层
[0034]4第二胶粘层5第一胶粘层31导电基板
[0035]32导电件33网格状绝缘层331反光层
[0036]332绝缘定位圈 333网格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38]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导电背板层,其中,该导电背板层3包括导电基板31和位于所述导电基板31上方的网格状绝缘层33;所述导电基板31包括基板层以及位于基板层上表面的金属电路层;所述网格状绝缘层33包括并列排布的用于放置太阳能电池片且穿透所述网格状绝缘层33的网格口 333以及分隔所述网格口333的反光层331;所述导电背板层3还包括导电件32,该导电件32用于电连接太阳能电池片背光面的电极和所述金属电路层;其中,基板层可以为透明层,具体可以为玻璃板。
[0039]如图3所示,网格口333是由反光层331所分隔的空间。如图2所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网格口333是由第一反光筋和第二反光筋所分隔的空间,位于网格状绝缘层33中。
[0040]如图3,导电件32可以位于导电基板31上方,具体可以位于导电基板的金属电路层的上表面,所述导电件32可以穿过网格状绝缘层33的网格口 333电连接太阳能电池片背光面的电极和所述金属电路层。导电件32可以是条形、片形、线形或栅线形的铜、铝、银和石墨烯等导电材质,可以通过印刷、电镀、化学气相沉积、磁控溅射或直接粘贴等方式附着连接太阳能电池片背光面的电极和所述金属电路层,也可以将制备成型的导电件32直接夹在导电基板31和网格状绝缘层33之间。
[0041]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反光层331与太阳能电池片边缘重合的区域可以设置有用于定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放置位置的绝缘定位圈332,优选的是,所述网格口 333内导电基板31的上表面上或所述反光层331侧面或所述反光层331上表面上与电池片的背光面的边缘重叠的区域可以设置有用于定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放置位置的绝缘定位圈332。绝缘定位圈的形状一般与太阳能电池背光面的边缘相吻合,但是不能覆盖太阳能电池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以及导电件32。绝缘定位圈332可以是任意绝缘材料做成的,只要能使肉眼识别太阳能电池放置的位置即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是:绝缘定位圈是由含有填料的高分子材料所制备,填料可以是碳黑或其它颜色的材料,而高分子材料可以是氟碳树脂、聚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聚偏氟乙烯、聚乙烯、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