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发生装置和电器设备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10443372阅读:来源:国知局
41~44的顶端部配置于空间38。第1针状电 极41和第3针状电极43的针尖从第1壁面37向外装壳体31的外部突出,并排配置于空间38 内。第2针状电极42和第4针状电极44的针尖从第2壁面39向外装壳体31的外部突出,在空间 38内并排配置。第1针状电极41和第2针状电极42的针尖配置于肋状部34和肋状部36之间的 空间38,第3针状电极43和第4针状电极44的针尖配置于肋状部36和肋状部35之间的空间 38 〇
[0073]肋状部36将产生极性相互不同的离子的第1和第3针状电极41、43之间隔开,同样 地将第2和第4针状电极之间隔开。肋状部36具有作为将相邻的两个针状电极之间隔开的隔 板的功能。肋状部36构成外装壳体31的一部分,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产生极性不同的 离子的两个针状电极之间被肋状部36在空间上遮断,因此抑制极性不同的正离子和负离子 中和而离子浓度减少。
[0074]将外装壳体31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开口部形成于第1壁面37,该开口部将基板收 纳部32的内部空间和空间38连通。第1针状电极41和第3针状电极43贯通形成于第1壁面37 的开口部,使顶端向空间38突出配置。将外装壳体31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开口部形成于第2 壁面39,该开口部将基板收纳部33的内部空间和空间38连通。第2针状电极42和第4针状电 极44贯通形成于第2壁面39的开口部,使顶端向空间38突出配置。
[0075]空气在空间38内通过。外装壳体31规定空气的流路的一部分。放电电极40产生的 离子被经过空间38而流动的空气输送。空间38构成用于输送第1~第4针状电极41~44所产 生的离子的气体所流经的风路的一部分。规定空间38的外缘的第1壁面37和第2壁面39构成 风路的一部分。
[0076] 流经空间38的空气在图2和图5的纸面垂直方向、即图3、图4以及图6的上下方向上 通过。第1~第4针状电极41~44配置于与空间38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同一平面上。 第1~第4针状电极41~44在与空间38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相互平行地 配置。
[0077]由离子发生装置26的外装壳体31规定的空间38构成图1所示的风路10的一部分。 空间38与由管道15形成的一部分风路10连通。送风装置16向风路10所包括的空间38内送出 气体。流经管道15内的风路10的空气通过空间38。通过空间38流动的空气向图1中的向上的 方向通风。
[0078]空气经过空间38流动,由此放电电极40产生的离子被空气流输送,经由图1所示的 风路10从吹出口向室内空间释放。为了避免配置成妨碍向第1~第4针状电极41~44的通风 的结构物,而将电器设备100设于向空间38内突出的第1~第4针状电极41~44的上风处和 下风处。管道15从向外部开口形成的吹出口释放第1~第4针状电极41~44产生的正离子P 和负离子N(参照图1)。由在风路10内平行地配置的第1~第4针状电极41~44产生的离子由 空气输送而向广区域扩散,高浓度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存在于大范围。
[0079]离子发生装置26还具备供电连接器46。供电连接器46设于收纳高电压发生电路部 53的基板收纳部32。供电连接器46设置为用于向高电压发生电路部53供应电力的供电部。 [0080]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离子发生装置26的构成的电路图。如图7所示,离子发生装 置26除了第1~第4针状电极41~44和感应电极45以外,具备端子T1、T2、升压电路90、升压 变压器91、二极管92、93、电容器94、95。升压电路90、升压变压器91、二极管92、93、电容器 94、95包含于图5所示的高电压发生电路部53的构成。
[0081] 升压电路90适当地包括二极管、电阻元件以及NPN双极晶体管等。升压变压器91包 括初级线圈91a和次级线圈91b。为了进行整流而设置二极管92、93和电容器94、95。次级线 圈91b的一端与第1~第4针状电极41~44电连接。次级线圈91b的另一端与感应电极45电连 接。
[0082]升压变压器91产生对各个第1~第4针状电极41~44施加的正或负的高电压。当 对端子T1、T2之间施加电压时,通过二极管92对第1针状电极41和第4针状电极44施加正的 高电压脉冲,通过二极管93对第2针状电极42和第3针状电极43施加负的高电压脉冲。由此, 在第1~第4针状电极41~44的针尖和感应电极45之间发生电晕放电,第1针状电极41和第4 针状电极44产生正离子,第2针状电极42和第3针状电极43产生负离子。
[0083]能通过1个升压变压器91对各个第1~第4针状电极41~44施加高电压,能将高电 压发生用电路的数量限制为最小限度,因此能削减部件数量而抑制离子发生装置26的制造 成本,并且能降低离子发生装置26的功耗。与高电压发生用电路的数量相应地减少感应电 极45的数量,由此能提高离子产生的效率并且能抑制由第1~第4针状电极41~44产生的离 子被感应电极45回收而降低离子浓度,能产生更高浓度的离子。
[0084]此外,正呙子是在氢呙子(H+)的周围附带多个水分子的簇呙子,表不为H+(H2〇)m(m 是0以上的任意的整数)。负离子是在氧离子(or)的周围附带多个水分子的簇离子,表示为 〇r(H20)n(n是0以上的任意的整数)。当释放正离子和负离子时,两离子包围在空气中浮游 的霉菌或病毒的周围,在其表面上相互发生化学反应。通过此时生成的活性种的羟基自由 基(? 0H)的作用来去除浮游霉菌等。
[0085]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离子发生装置26和风路10的关系的第1例的示意图。图9是 表示实施方式1的离子发生装置26和风路10的关系的第2例的示意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 1的离子发生装置26和风路10的关系的第3例的示意图。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离子发生 装置26和风路10的关系的第4例的示意图。此外,在图8~图11中附上了斜线影线的部分表 示风路10。
[0086]如上所述,形成于电器设备100的管道15内的风路10包括被离子发生装置26的外 装壳体31规定的空间38。作为该空间38和风路10的关系,例如如图8所示,可以相等地形成 风路10的外形和空间38的外形。即可以设为经过管道15内的所有空气经过空间38的构成。 或者,如图9所示,也可以是,使风路10的外形大于空间38的外形,典型地使风路10的外形大 于外装壳体31的外形。即也可以设为仅经过管道15内的空气的一部分经过空间38的构成。
[0087] 另外,在电器设备100具备形状或者尺寸不同的管道15的情况下,也可以与管道15 的形状相应地形成外装壳体31的形状、从而是空间38的形状。例如如图10所示,也可以设为 如下构成:在管道15形成横长形状的风路10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外装壳体31的形状而使空 间38的形状也成为横长的,经过管道15内的所有空气经过空间38。如图11所示,也可以设为 如下构成:在管道15形成纵长形状的风路10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外装壳体31的形状而使空 间38的形状成为纵长的,经过管道15内的所有空气经过空间38。
[0088]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更廉价地制作可供应适于各个风路的尺寸的高浓度离子的离 子发生装置26。
[0089](实施方式2)
[0090]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离子发生装置26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与图5所示的实施 方式1的离子发生装置26相比,在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离子发生装置26中,感应电极45 相对于基板51设于另一方表面51b侧。感应电极45包括高电压发生电路部53的配线图案。如 果用基板51上的印刷图案形成感应电极45,则与设置针状的感应电极45的构成相比,能削 减部件数量并且抑制加工费。
[0091](实施方式3)
[0092]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离子发生装置26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在图5所示的实施 方式1的离子发生装置26中,具备第1~第4针状电极41~44的各个针尖向空间38突出的构 成。如图13所示,既可以是第1~第4针状电极41~44配置成针尖存在于外装壳体31内,也可 以是在外装壳体31中形成开口形成于第1壁面37的2个孔和开口形成于第2壁面39的2个孔 来代替该构成。在这种情况下,由第1和第3针状电极41、43产生的离子从开口形成于第1壁 面37的孔向空间38释放。由第2和第4针状电极42、44产生的离子从开口形成于第2壁面39的 孔向空间38释放。释放到空间38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