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发生装置和电器设备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10443372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离子被经过空间38内的空气流输送而向室内空间供应。 [0093](实施方式4)
[0094]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离子发生装置26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5所示的实施方 式1的离子发生装置26具备向空间38突出的第1~第4针状电极41~44。也可以代替该构成 而设为如下构成:具备从外装壳体31的第1壁面37向空间38突出的1个第1针状电极41和从 第2壁面39向空间38突出的1个第2针状电极42。在这种情况下,第1和第2针状电极41、42配 置于肋状部34、35的中间位置,外装壳体31不具有肋状部36。感应电极45以针尖向空间38突 出的方式配置于相对于第1针状电极41接近肋状部35的位置。
[0095](实施方式5)
[0096]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离子发生装置26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在上述实施方式 中,外装壳体31以包围空间38的方式设置,设有从相互相对的第1壁面37和第2壁面39的两 侧向空间38释放离子的多个针状电极。也可以代替该构成而将第1壁面37和第2壁面39形成 为面对空间38的同一壁面。即,如图15所示,平面状的第1壁面37和平面状的第2壁面39形成 同一平面。第1~第4针状电极41~44从同一平面突出,向空间38内露出。
[0097]电极单元一分为二成:包括第2针状电极42的一方电极单元(图15中的左侧)和包 括第4针状电极44的另一方电极单元(图15中的右侧)。设于电源单元的1个高电压发生电路 部53通过配线56与第2针状电极42电连接,通过配线57与第4针状电极44电连接。感应电极 45包括高电压发生电路部53的配线图案。
[0098](实施方式6)
[0099]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离子发生装置26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与图15所示的实 施方式5的离子发生装置26相比,在图16所示的实施方式6的离子发生装置26中,在基板51 上搭载1个第1针状电极41而没有设置第3针状电极43。搭载于基板51的第1针状电极41和感 应电极45从第1壁面37向空间38突出设置。
[0100] 在这种情况下,第1针状电极41也可以是释放正离子和负离子中的任一种的构成。 第2和第4针状电极42、44中的至少任一方产生与第1针状电极41产生的离子的极性不同的 离子。例如,在第1针状电极41产生正离子的情况下,既可以是第2和第4针状电极42、44两者 产生负离子,或者也可以是第2和第4针状电极42、44的一方产生负离子而另一方产生正离 子。
[0101] (实施方式7)
[0102]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离子发生装置26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在图17所示的实 施方式7的离子发生装置26中,1个第1针状电极41设于电源单元,1个第3针状电极43设于电 极单元。第1和第2针状电极41、42从同一平面上的第1壁面37和第2壁面39分别向空间38突 出。电源单元所包括的高电压发生电路部53和电极单元所包括的第2针状电极42通过配线 56电连接。
[0103] 如下所示,对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的构成和作用效果进行总结说明。此外,对实 施方式的构成附上附图标记,但其仅为一例。
[0104] 离子发生装置26具备:作为第1放电电极的第1针状电极41和作为第2放电电极的 第2针状电极42;作为搭载第1针状电极41的第1基材的基板51;以及作为搭载第2针状电极 42的第2基材的基板52。第1针状电极41和第2针状电极42分别通过放电产生离子。基板52设 为不同于基板51的独立的构成。离子发生装置26还具备:高电压发生电路部53,其产生用于 对第1针状电极41和第2针状电极42施加的高电压;配线56,其作为将高电压发生电路部53 和第2针状电极42电连接的连接部;基板支撑壳体54,其作为收纳高电压发生电路部53和基 板51的第1箱体;以及外装壳体31,其作为收纳基板支撑壳体54、基板52以及配线56的第2箱 体。
[0105]这样的话,对第1和第2针状电极41、42施加高电压发生电路部53所产生的高电压, 由此,第1和第2针状电极41、42能产生高浓度的离子。第1针状电极41和第2针状电极42搭载 于独立的基板51、52,由于是第2针状电极42通过配线56与高电压发生电路部53电连接的构 成,因此能将第1针状电极41和第2针状电极42配置于在空间上分开的位置,能在更广的范 围内释放离子,并且能促进产生的离子的扩散而抑制离子浓度的降低。
[0106]构成离子发生装置26的各要素、特别是包括第1和第2针状电极41、42以及高电压 发生电路部53的高电压要素全部收纳于外装壳体31而实现一体化,设为一个单元,因此离 子发生装置26的使用性能提高,使用者能容易地操作离子发生装置26。而且,高电压发生电 路部53收纳于基板支撑壳体54,而且,基板支撑壳体54收纳于外装壳体31,高电压发生电路 部53收纳于双重壳体。双重地保护高电压发生电路部53,由此能避免操作离子发生装置26 的使用者直接触碰高电压发生电路部53,因此能提高离子发生装置26的安全性。
[0107]优选外装壳体31具有外表面31s,外表面31s的一部分面对中空的空间38,上述空 间38构成输送第1针状电极41和第2针状电极42产生的离子的气体所流经的风路10的一部 分,第1针状电极41的顶端向空间38突出,第2针状电极42的顶端向空间38突出。这样的话, 由向空间38内突出的第1和第2针状电极41、42的针尖产生离子,产生的离子被流经空间38 的气体输送。因而,可实现能高效地释放高浓度离子的离子发生装置26。
[0108]优选第1针状电极41和第2针状电极42从构成面对空间38的同一面的第1和第2壁 面37、39向空间38突出。这样的话,在面积大的平面构成空间38的情况下,能在大范围内释 放高浓度的离子。
[0109]优选第1针状电极41和第2针状电极42分别从面对空间38并相互相对的一对第1壁 面37和第2壁面39的每一个向空间38突出。这样的话,能将产生极性不同的离子的第1针状 电极41和第2针状电极42分开配置,能在更广的范围内扩散正离子和负离子。另外,能抑制 由产生的正离子与负离子的中和或者离子向极性不同的电极的回收等造成的离子浓度的 减少,因此能产生更高浓度的离子。如果按贯通外装壳体31的形状设置空间38,则能尽快扩 散在空间38的内部产生的离子,能进一步抑制由正离子与负离子的中和造成的离子浓度的 减少。
[0110] 优选第1针状电极41的顶端和第2针状电极42的顶端相互面对面。由此,第1针状电 极41和第2针状电极42在同一直线上并排配置,因此能将离子发生装置26实现小型化。
[0111] 优选配线56是具有与高电压发生电路部53产生的高电压对应的耐绝缘性的高压 线。这样的话,作为高压线的配线56收纳于外装壳体31内,外装壳体31形成配置配线56的路 径,由此能避免操作离子发生装置26的使用者与高压线直接接触,因此能进一步提高离子 发生装置26的安全性。
[0112] 电器设备100具备:上述任一方面的离子发生装置26;以及送风装置16,其送出气 体,上述气体输送离子发生装置26的放电电极40产生的离子。这样的话,能提供电器设备 100,上述电器设备100具备能在大范围内产生高浓度的离子并且使用性能和安全性优异的 离子发生装置26。离子发生装置26设为一个单元,因此在离子发生装置26相对于电器设备 100能装拆的情况下,离子发生装置26的更换也是容易的。
[0113] 实施例
[0114] 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18是表示将实施例1的离子发生装置26配置于 风路10内的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8所示,在电器设备100的相当于箱体的外壳14的内部,设 置用于形成风路10的管道15,在管道15的内部,配置有参照图2~图6说明的实施方式1的离 子发生装置26。如图18所示,外壳14的尺寸为宽度300mm、高度150mm,管道15的尺寸为宽度 245mm、高度150mm。在该管道15内,通过未图示的横流风扇以在放电电极40处成为5m/s的流 速的方式输送空气。
[0115] 第1~第4针状电极41~44分别以针尖从外装壳体31突出9.5mm的方式设置。第1针 状电极41的针尖与第2针状电极42的针尖的距离和第3针状电极43的针尖与第4针状电极44 的针尖的距离分别是101mm。第1针状电极41的针尖与第3针状电极43的针尖的间隔和第2针 状电极4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