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发生装置和电器设备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10443372阅读:来源:国知局
2的针尖与第4针状电极44的针尖的间隔分别为37mm。
[0116] 管道15以空气在图18的纸面垂直方向上流动的方式配置,离子发生装置26以流经 管道15内的空气贯通空间38内的方式将外装壳体31竖立配置在管道15内。其结果是,第1 ~第4针状电极41~44在与管道15内的空气流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配置。为了接近 后述的比较例1的离子发生装置的条件,实施例1的离子发生装置26在管道15内在高度方向 上偏向配置。具体地,配置成将第1针状电极41和第2针状电极42连接的轴位于管道15的距 离底面侧的内壁为18.5mm的位置。
[0117] 图19是表示将实施例2的离子发生装置26配置在风路10内的状态的示意图。实施 例2的离子发生装置26设为参照图12说明的实施方式2的离子发生装置26、即感应电极45在 高电压发生电路部53内按照配线图案状设置的构成。如图19所示,在与图18为相同形状的 管道15内,同样地配置实施例2的离子发生装置26。
[0118] 图20是表示将比较例1的离子发生装置226配置在风路10内的状态的示意图。比较 例1的离子发生装置226具备:作为放电电极的第1针状电极241、第2针状电极242、第3针状 电极243和第4针状电极244;以及围绕各放电电极的4个圆环状的感应电极。对第1~第4针 状电极241~244分别施加正或负的高电压,分别产生正离子或者负离子。
[0119] 在与图18为相同形状的管道15内,将上述比较例1的离子发生装置226配置在管道 15内的高度方向的底面侧的位置。第1~第4针状电极241~244以各自的针尖向管道15内突 出7mm的方式设置。
[0120] 表1是对比较例1和实施例1的离子浓度的测量值的积分值以将比较例1设为100 % 而实现了标准化后统计的内容。此外,在流经管道15的空气流的下游侧(下风侧)的、距离电 极350mm的位置测量了离子浓度。测量点设为在管道15的宽度方向上间隔100mm的3点而在 高度方向上间隔60_的3点的格子状的合计9点。
[0121] [表 1]
[0123] 如表1所示,实施例1的9个测量点的离子浓度的积分值是比较例1的318%。根据该 结果,可确认实施例1的离子发生装置26与比较例1的离子发生装置226相比能更多地供应 正离子和负离子,在离子发生装置26的吹出口近旁能供应数量充足的正离子和负离子。
[0124] 表2是对在实施例1和2中距离流经管道15的空气流的下游侧(下风侧)的电极 350mm的、管道15的底面侧的内壁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1个测量点的离子浓度以将实施例1 设为100 %进行统计的内容。
[0125] [表 2]
[0127] 如表2所示,实施例2的1个测量点的正离子浓度是实施例1的101%,负离子浓度是 实施例1的103%。根据该结果,可确认在通过配线图案形成有感应电极45的实施例2中,也 能供应与实施例1的离子发生装置26同等或者大于等于其的数量充足的离子。
[0128] 图21是表示实施例1的离子发生装置26的下游侧的离子浓度分布的示意图。图22 是表示比较例1的离子发生装置26的下游侧的离子浓度分布的示意图。
[0129] 在图21、图22的实施例1和比较例1中,在距离流经管道15的空气流的下游侧(下风 侦D的电极350mm的位置处测量的、正离子和负离子中的任一浓度低的一方的浓度分布(即 正负离子共存时的低的一方的离子浓度的分布)图示为坐标图。在图21、图22中,纵轴表示 管道15的高度方向的坐标,横轴表示管道15的宽度方向的坐标,用坐标的浓淡表示实现了 标准化的离子浓度。此外,将管道15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高度方向的底面侧的内壁设为坐标 轴的0。
[0130] 在图22所示的比较例1中,虽然在设有4个针状电极的管道15的底面中央附近得到 高离子浓度,但是管道15的天花板附近和宽度方向的左右的离子浓度小,高浓度的离子存 在的范围小。
[0131] 而在图21所示的实施例1中,可知正离子和负离子共存的区域存在于大范围,且如 果与坐标轴0近旁的离子浓度相比,则实施例1的高浓度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共存的区域与比 较例1相比更大地存在。因而,示出能通过实施例1的离子发生装置26供应数量充足的正离 子和负离子,能使高浓度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存在于大范围。
[0132] 如上所示,虽然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适当地组合 各实施方式的构成。另外,应考虑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全部方面为例示而非限 制性内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是由上述说明而是由所要保护技术方案示出,旨在包括与 所要保护技术方案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0133] 附图标记说明
[0134] 10风路;12、15管道;16送风装置;26离子发生装置;31外装壳体;31s外表面;32、33 基板收纳部;34、35、36肋状部;37第1壁面;38空间;39第2壁面;40放电电极;41第1针状电 极;42第2针状电极;43第3针状电极;44第4放电电极;45感应电极;46供电连接器;50基材; 51、52基板;51a、51b、52a表面;53高电压发生电路部;54、55基板支撑壳体;56、57配线;90升 压电路;91升压变压器;91a初级线圈;91b次级线圈;92、93二极管;94、95电容器;100电器设 备;N负离子;P正离子;T1、T2端子。
【主权项】
1. 一种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放电电极和第2放电电极,其分别通过放电产生离子; 第1基材,其搭载上述第1放电电极; 第2基材,其搭载上述第2放电电极,与上述第1基材不同; 高电压发生部,其产生用于对上述第1放电电极和上述第2放电电极施加的高电压; 连接部,其将上述高电压发生部和上述第2放电电极电连接; 第1箱体,其收纳上述高电压发生部和上述第1基材;以及 第2箱体,其收纳上述第1箱体、上述第2基材以及上述连接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箱体具有外表面, 上述外表面的一部分面对构成风路的一部分的中空空间,输送上述第1放电电极和上 述第2放电电极产生的离子的气体流经上述风路, 上述第1放电电极的顶端向上述中空空间突出, 上述第2放电电极的顶端向上述中空空间突出。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放电电极和上述第2放电电极从面对上述中空空间的同一壁面向上述中空空 间突出。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放电电极和上述第2放电电极分别从面对上述中空空间且相互相对的一对壁 面向上述中空空间突出。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放电电极的顶端和上述第2放电电极的顶端相互面对。6. 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部是具有与上述高电压发生部产生的高电压对应的耐绝缘性的高压线。7. -种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以及送风装置,上述送 风装置送出气体,上述气体输送上述离子发生装置的放电电极产生的离子。
【专利摘要】提供能在大范围内释放高浓度的离子并且使用性能优异的离子发生装置和电器设备。其中,所述离子发生装置具备:第1针状电极(41)和第2针状电极(42),其分别通过放电产生离子;基板(51),其搭载第1针状电极(41);第2基材,其是与基板(51)不同的基材并且搭载第2针状电极(42);高电压发生电路部(53),其产生用于对第1针状电极(41)和第2针状电极(42)施加的高电压;配线(56),其将高电压发生电路部(53)和第2针状电极(42)电连接;基板支撑壳体(54),其收纳高电压发生电路部(53)和基板(51);以及外装壳体(31),其收纳基板支撑壳体(54)、基板(52)以及配线(56)。
【IPC分类】H01T23/00, H01T19/04, F24F7/00, A61L9/22
【公开号】CN205355533
【申请号】CN201490000884
【发明人】江崎哲也, 山本聪彦, 高土与明, 世古口美德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2月28日
【公告号】WO2015019641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