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磁力直驱圆盘动力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737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线磁力直驱圆盘动力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线磁力直驱圆盘动力装置,包括直线电机初级1、带直线电机次级5的圆盘2、圆盘端面输出轴3以及机架4,圆盘2竖直设置,输出轴3是水平设置,输出轴3与圆盘2固定联接;直线电机初级1通过初级安装座6固定在机架4上,直线电机初级1可对称安装在圆盘2的圆周侧部,输出轴3通过轴承座7设置在机架4上,直线电机次级5设置在圆盘2的圆周侧表面上;输出轴3设有输出端,输出端与负载相连。本实用新型采用直线电机磁力直接驱动圆盘,再通过圆盘带动输出轴上的负载的动力装置,以解决目前一些动力装置中存在的机构复杂,易出故障,系统效率低,能源消耗大的问题。
【专利说明】直线磁力直驱圆盘动力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直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线磁力直驱圆盘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由于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我国是人口大国和资源大国。从能源经济效率看,我国单位GDP能耗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水平。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单位电耗比国外平均高出约40%。装备系统效率低是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装备系统效率低的大部分重要原因是系统结构复杂,多级传动所至。如交通领域的地铁、汽车驱动装备;如物流装备;如工业装备的石油化工机械等装备;还有民用、军品装备等等。介于此,国内外都在寻求将复杂多级的传动装备减化为少级或直接的驱动方式,以提高装备的系统效率,减少生产和维护成本。降低能源消耗。
[0003]为了解决复杂多级传动装备系统效率低,能源消耗大的问题。现代直驱技术得以发展。所谓直驱就是将新型旋转电机或直线电机直接耦合或连接到从动负载上实现驱动。由于取消了传统系统中的许多中间环节,如皮带或链条或钢丝绳或齿轮箱等部件,结构大大简化,从而使整个系统具有高效节能、高速高精度、智能可控、简单可靠、噪音小环境好等优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直线磁力直驱圆盘动力装置,采用直线电机磁力直接驱动圆盘,再通过圆盘带动输出轴上的负载的动力装置,以解决目前一些动力装置中存在的机构复杂,易出故障,系统效率低,能源消耗大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直线磁力直驱圆盘动力装置,包括直线电机初级1、带直线电机次级5的圆盘2、圆盘端面输出轴3以及机架4,圆盘2竖直设置,输出轴3是水平设置,输出轴3与圆盘2固定联接;直线电机初级I通过初级安装座6固定在机架4上,直线电机初级I可对称安装在圆盘2的圆周侧部,输出轴3通过轴承座7设置在机架4上,直线电机次级5设置在圆盘2的圆周侧表面上;输出轴3设有输出端,输出端与负载相连。
[0006]进一步地,直线电机次级5包括铁板和铜板8,铁板固定在圆盘2的圆周侧表面上,铜板8固定在铁板的外表面上。
[0007]进一步地,圆盘2的材质是铁质,圆盘2可以替代铁板,铜板8固定在圆盘2的圆周一侧表面上,直线电机初级I安装在圆盘2的安装有铜板8的一侧。
[0008]进一步地,圆盘2的材质是铁质,圆盘2可以替代铁板,铜板8分别固定在圆盘2的两侧表面上,直线电机初级I分别安装在圆盘2的两侧。
[0009]进一步地,圆盘2的厚度为铜板8的厚度为1.5-2.5mm。
[0010]进一步地,直线电机初级I以及直线电机次级5是电励感应式的,直线电机初级I的数量为一台以上;装置运行时,直线电机初级I与直线电机次级5之间的间隙为2-4_。
[0011]进一步地,直线电机初级I以及直线电机次级5是自励永磁式的,直线电机初级I的数量为一台以上;装置运行时,直线电机初级I与直线电机次级5之间的间隙为2-4_。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直线磁力直驱圆盘动力装置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0013]1.输出轴的输出力矩与圆盘的旋转速度可以通过多台初级组合的方式或通过初级在圆盘上的径向位置来调节;相对于同样大小的负载测试,本装置可减少几倍或几十倍的功率,节能效果显著;
[0014]2.无需通过齿轮减速箱就能得到较低的转速,因而电机噪声和振动很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8]请参照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直线磁力直驱圆盘动力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包括直线电机初级1、带直线电机次级5的圆盘2、圆盘端面输出轴3以及机架4。
[0019]圆盘2竖直设置,输出轴3是水平设置,输出轴3通过多个福板与圆盘2固定联接。直线电机初级I通过初级安装座6固定在机架4上,直线电机初级I可对称安装在圆盘2的圆周侧部。输出轴3通过轴承座7设置在机架4上。直线电机次级5设置在圆盘2的圆周侧表面上。输出轴3设有输出端,输出端与负载相连。
[0020]本实用新型的直线电机初级I以及直线电机次级5可以有不同型式的组合来驱动圆盘2作圆周运动。
[0021]直线电机次级5包括铁板和铜板8,铁板固定在圆盘2的圆周侧表面上,铜板8固定在铁板的外表面上。圆盘2的材质是铁质,圆盘2可以替代铁板,简化直线电机次级5的结构。此时,铜板8固定在圆盘2的圆周一侧表面上,直线电机初级I安装在圆盘2的安装有铜板8的一侧。直线电机初级I与直线电机次级5同侧安装。直线电机初级I沿圆盘2的单侧面安装。
[0022]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直线电机初级I还可以沿圆盘2的双侧面安装。此时,圆盘2的材质是铁质,圆盘2可以替代铁板,铜板8分别固定在圆盘2的两侧表面上,在圆盘2的两侧表面上构成两个相互对立的直线电机次级5。直线电机初级I分别安装在圆盘2的两侧。直线电机初级I成对安装在圆盘2的两侧,使得圆盘2转动时的受力平衡,提高本装置的稳定性。
[0023]在本实施例中,在圆盘2的圆周每侧面设置有两个直线电机初级1,共设置有四个直线电机初级I。每个直线电机初级I分别设置在靠近圆盘2的边缘位置。同侧的两个直线电机初级I对称地分列在输出轴3的两侧。圆盘2的厚度为铜板8的厚度为
1.5-2.5mm。
[0024]直线电机初级I以及直线电机次级5可以是电励感应式的,直线电机初级I的数量为一台以上;装置运行时,直线电机初级I与直线电机次级5之间的间隙为2-4_。直线电机初级I以及直线电机次级5也可以是自励永磁式的,直线电机初级I的数量为一台以上;装置运行时,直线电机初级I与直线电机次级5之间的间隙为2-4mm。
[0025]实际使用时,当直线电机初级I的绕组中通入交变电流,通过与圆盘2上的直线电机次级5之间的气隙,沿圆盘2的园周面产生移动磁场,该磁场产生一种沿圆盘2园周向的驱动力来驱动圆盘2绕其轴向转动,圆盘2转动带动输出轴3转动,从而带动输出轴3输出端的负载一起运动。该圆盘2的运动方向和旋转速度可根据需要进行控制。
[0026]由于该直线电机初级I放在带直线电机次级5的圆盘2靠近外缘的侧面上,相对于圆盘2中心而言,放大了驱动力矩。与现有技术相比,驱动同样大小的负载,本实用新型可以显著地减少电机的输出功率。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直线磁力直驱圆盘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直线电机初级(I)、带直线电机次级(5)的圆盘(2)、圆盘端面输出轴(3)以及机架(4),所述圆盘(2)竖直设置,所述输出轴(3)是水平设置,所述输出轴(3)与圆盘(2)固定联接;所述直线电机初级(I)通过初级安装座(6 )固定在机架(4)上,所述直线电机初级(I)可对称安装在圆盘(2 )的圆周侧部,所述输出轴(3 )通过轴承座(7 )设置在机架(4 )上,所述直线电机次级(5 )设置在圆盘(2 )的圆周侧表面上;所述输出轴(3)设有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与负载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磁力直驱圆盘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电机次级(5)包括铁板和铜板(8),所述铁板固定在圆盘(2)的圆周侧表面上,所述铜板(8)固定在铁板的外表面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磁力直驱圆盘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2)的材质是铁质,所述直线电机次级(5 )包括铜板(8 ),所述铜板(8 )固定在圆盘(2 )的圆周一侧表面上,所述直线电机初级(I)安装在圆盘(2)的安装有铜板(8)的一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磁力直驱圆盘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2)的材质是铁质,所述直线电机次级(5)包括铜板(8),所述铜板(8)分别固定在圆盘(2)的两侧表面上,所述直线电机初级(I)分别安装在圆盘(2)的两侧。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直线磁力直驱圆盘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2)的厚度为所述铜板(8)的厚度为1.5-2.5m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磁力直驱圆盘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电机初级(O以及直线电机次级(5)是电励感应式的,所述直线电机初级(I)的数量为一台以上;装置运行时,所述直线电机初级(I)与直线电机次级(5)之间的间隙为2-4_。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磁力直驱圆盘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电机初级(O以及直线电机次级(5)是自励永磁式的,所述直线电机初级(I)的数量为一台以上;装置运行时,所述直线电机初级(I)与直线电机次级(5)之间的间隙为2-4_。
【文档编号】H02K7-00GK204290594SQ201420480709
【发明者】叶云岳 [申请人]杭州岳峰科技有限公司, 叶云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