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极直流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79940阅读:1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极直流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电机,特别涉及一种单极直流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直流电机的应用范围已经非常广泛,但普遍存在着需要换向、结构复杂、可靠性较低、成本较高、产生强电磁干扰的缺陷。而有一种圆盘式单极直流电机,无须换向且结构较为简单,但是需要将其电枢的两元件边的某一元件边进行屏蔽,被屏蔽的元件边的绕组不发生电磁作用,由于该元件边存在直流电阻,所以通电后要产生热量,降低了电机的效率。另外,该种圆盘式单极直流电机还具有体积较大、重量较大等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须换向、可靠性好、结构简单的单极直流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单极直流电机,包括可以相对运动的励磁体和电枢,励磁体与电枢之间有气隙,所述励磁体由永磁体和磁轭紧固在一起组成,而电枢由线圈元件径向绕制在盘状导磁体上组成,线圈元件的元件边La和Lb均处于气隙的磁场中;所述励磁体和电枢间可以相对转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和传统电机相比,具有无须换向、结构简单、可靠性好、体积较小、重量较轻、效率较高、成本较低、“零”电磁干扰等优点,可以广泛用于军事、航空航天、汽车以及民用电机等领域。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1。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3。
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
图7为图5的B-B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4。
图9为图8的A-A剖视图。
图10为图8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单极直流电机,包括励磁体和电枢,电枢的内孔紧固在套有转动轴承8的转轴9中部,而励磁体与转动轴承8连接。励磁体与电枢之间有气隙5,该气隙5内有磁场垂直穿过;励磁体由永磁体1和磁轭2紧固在一起组成,而电枢由线圈元件3径向绕制在盘状导磁体4上组成,线圈元件3的元件边La和Lb均处于气隙5的磁场中;励磁体和电枢间可以相对转动。
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励磁体可以由电磁线圈6和磁轭2紧固在一起组成。电枢由线圈元件3径向绕制在盘状导磁体4上组成,线圈元件3的元件边La和Lb均处于气隙5的磁场中;励磁体和电枢间可以相对转动。
如图5、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励磁体可以由永磁体1和呈沟槽状的磁轭21组成,永磁体1紧固于沟槽状的磁轭21上;对应的电枢由线圈元件3绕制在截面呈“T”形的导磁体41上构成,线圈元件3的元件边La和Lb均处于气隙5的磁场中;励磁体与电枢之间可以在滑动面7上沿沟槽相对滑动。
如图8、图9、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励磁体可以由电磁线圈6和呈沟槽状的磁轭21组成,电磁线圈6紧固于沟槽状的磁轭21的槽内壁上,沟槽内有横向磁场分布;对应的电枢由线圈元件3和截面呈“T”形的导磁体41构成,线圈元件3绕制在“T”形的导磁体41上,其边沿La和Lb均处于横向分布的磁场中;励磁体与电枢之间可以在滑动面7上沿沟槽相对滑动。
权利要求1.一种单极直流电机,包括可以相对运动的励磁体和电枢,励磁体与电枢之间有气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励磁体由永磁体(1)和磁轭(2)紧固在一起组成,而电枢由线圈元件(3)径向绕制在盘状导磁体(4)上组成,线圈元件(3)的元件边La和Lb均处于气隙(5)的磁场中;所述励磁体和电枢间可以相对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极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励磁体可以由电磁线圈(6)和磁轭(2)紧固在一起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极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励磁体可以由永磁体(1)和呈沟槽状的磁轭(21)组成,永磁体(1)紧固于沟槽状的磁轭(21)的槽内壁上;对应的电枢由线圈元件(3)绕制在截面呈“T”形的导磁体(41)上构成,线圈元件(3)的元件边La和Lb均处于气隙(5)的磁场中;所述励磁体与电枢之间可以在滑动面(7)上沿沟槽相对滑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极直流电机,包括可以相对运动的励磁体和电枢,励磁体与电枢之间有气隙,所述励磁体由永磁体和磁轭紧固在一起组成,而电枢由线圈元件径向绕制在盘状导磁体上组成,线圈元件的元件边La和Lb均处于气隙的磁场中;所述励磁体和电枢间可以相对转动。本实用新型和传统电机相比,具有无须换向、结构简单、可靠性好、制造成本低、电机效率高、“零”电磁干扰等优点,可以广泛用于军事、航空航天、汽车以及民用电机等领域。
文档编号H02K31/00GK2731826SQ20042006096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5日
发明者刘显海 申请人:刘显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