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接点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7776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接点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装置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给充电电池充电的 充电装置,适用玩具、生活用品、宠物发光制品、汽车及电动车等含 有充电电池的产品使用。 京纹不
对于玩具、生活用品、宠物发光制品以及汽车和电动车等,需用 电池给予其上的负载供电,从而获得发光、发声、发电或运动等状态。 而采用普通电池时, 一旦电量用完后,需要更换新的电池,较为麻烦, 且不环保;采用充电电池可减少更换和污染,但需要充电动作。
现有技术中,给充电电池充电通常为接点充电,这种充电模式经 常将有关接点暴露,存在密封性差、安全性低的缺陷,也不利于主产 品的使用。如使用时不可防水防尘,易造成接点接触不良,影晌充电 电池的使用寿命,也就影响产品的使用。
此外,随着电磁产品的广泛使用,如电磁炉、微波炉等,在使用 时产生的电磁波扩散在空中,如何进一步利用这些外在能量,则成为 社会关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好、使用安全,可重复充 电使用,使用方便、快捷的无接点充电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接点充电装置,包含初级 线圈、次级线圈及充电电池,充电电池经过一充电电路与次级线圈连 接,次级线圈缠附于一磁芯上,充电电池、充电电路、次级线圈及磁 芯安装在第一附件内,充电电池给第一附件上的负载供电;初级线圈 与其缠附的磁芯安装在第二附件上,初级线圈接收外电;第一附件和 第二附件活动组合恰好使相对隔离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感应导通 给充电电池充电。
所述第一附件可为生活用品、玩具、宠物发光制品、汽车及电动车。
缠绕次级线圈的磁芯及缠绕初级线圈的磁芯均为"U"型,在第 一附件和第二附件活动组合时,两磁芯对接形成一磁场而实现初级线 圈和次级线圏的导通。
初级线園可直接通过电源插头连接市电,或者是通过能量信号转 换模块接收电能,其中能量信号转换模块包括天线、放大电路、电流 转换电路,其中电流转换电路输出端连接初级线圈。
本实用新型利用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感应导通,并通过充电电 路给予充电电池充电,达到无接点充电之功效,结构简单,密封性好, 使用安全、方便。
本实用新型再一优点是充电电池及有关充电电路可相对的密封 设置于第一附件内,无外露的接口,防水防尘性能良好;充电时只需 将第一附件和第二附件组合,而充电完成后再将两者分开即可,有效 保证第一附件(对应的制品)的结构完整及其使用。
本实用新型又一优点是可通过能量信号转换模块接收以电磁波 形式存在之外在能量,如电磁炉之电磁波、微波炉之电磁波或者是充 斥在空间里的载微波等,从而有效利用能源,达到随时随地皆可充电, 适用面广。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见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接点充电装置,包含初级线
圈10、次级线圈20及充电电池30,充电电池30经过一充电电路40 与次级线圈20连接,次级线圈20缠附于一磁芯50上,充电电池30、 充电电路40、次级线圈20及磁芯50安装在第一附件60内,充电电 池30给第一附件60上的负载供电;初级线圈10与其缠附的磁芯70 安装在第二附件80上,初级线圈10通过一电源插头11直接与市电 连接;第一附件60和第二附件80活动组合恰好使相对隔离的初级线 圈10和次级线圈20感应导通给充电电池30充电。
缠绕次级线圈20的磁芯50及缠绕初级线圈10的磁芯70均为"U" 型,在第一附件60和第二附件80活动组合时,两磁芯50、 70对接 形成一磁场而实现初级线圈10和次级线圈20的导通。
第一附件60可为生活用品、玩具、宠物发光制品、汽车及电动 车等所有含有充电电池的产品。制作时,可将充电电池30、充电电 路40、次级线圈20及磁芯50密封安置于对应产品内,而将初级线 圈10与其缠附的磁芯70安装在第二附件80内,第二附件80可留有 对应的接合部对接第一附件60之相应部位,利用两磁芯50、 70对接 形成一磁场而实现初级线圈IO和次级线圈20的导通之无接点模式来 充电,初级线圈IO可通过插头等部件与市电连接,次级线圈20获得 的感应电压经充电电路40整合后给充电电池30充电,整个充电过程 不需要连接接点,防水防尘性能良好,使用安全;而充电完成后再将 第一附件60和第二附件80分开即可。第一附件60不会因为充电需 要而破坏其结构,也不需要卸下电池来充电,以致第一附件60充电 后即可重复使用。
图2所示,无接点充电装置,包含初级线圈IO、次级线圈20及 充电电池30,充电电池30经过一充电电路40与次级线圈20连接, 次级线圈20缠附于一磁芯50上,充电电池30、充电电路40、次级 线圈20及磁芯50安装在第一附件60内,充电电池30给第一附件 60上的负载供电;初级线圈10与其缠附的磁芯70安装在第二附件 80上,且第二附件80内还设有能量信号转换模块接收电能。其中能
量信号转换模块包括天线12、放大电路13、电流转换电路14,其中 电流转换电路14输出端连接初级线圈10。天线12接收电磁波信号, 电磁波信号经过放大电路13滤波及信号放大,电流转换电路14将放 大后的信号转换为电流,并适当调节电流后输送给初级线圈10,初 级线圈10获得电能,第一附件60和第二附件80活动组合后使相对 隔离的初级线圈10和次级线圈20感应导通给充电电池30充电。放 大电路13、电流转换电路14为普通电路,在此不再详细赘述。该方 案可达到随时随地皆可充电,不受市电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接点充电装置,使用方便,简化充电程序, 有效保证第一附件(对应的制品)的结构完整及其使用。
以上图示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 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 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无接点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初级线圈(10)、次级线圈(20)及充电电池(30),充电电池(30)经过一充电电路(40)与次级线圈(20)连接,次级线圈(20)缠附于一磁芯(50)上,充电电池(30)、充电电路(40)、次级线圈(20)及磁芯(50)安装在第一附件(60)内,充电电池(30)给第一附件(60)上的负载供电;初级线圈(10)与其缠附的磁芯(70)安装在第二附件(80)上,初级线圈(10)接收外电;第一附件(60)和第二附件(80)活动组合恰好使相对隔离的初级线圈(10)和次级线圈(20)感应导通给充电电池(30)充电。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点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附件(60)可为生活用品、玩具、宠物发光制品、汽车及电动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点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缠绕 次级线圈(20)的磁芯(50)及缠绕初级线圈(10)的磁芯(70)均 为"U"型,在第一附件(60)和第二附件(80)活动组合时,两磁 芯(50、 70)对接形成一磁场而实现初级线圈(10)和次级线圈(20) 的导通。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无接点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级线圈(10)直接通过电源插头(11)连接市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无接点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初级线圈(10)通过能量信号转换模块接收电能,其中能量信号转换 模块包括天线(12)、放大电路(13)、电流转换电路(14),其中电 流转换电路(14)输出端连接初级线圈(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装置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给充电电池充电的充电装置,适用玩具、生活用品、宠物发光制品、汽车及电动车等含有充电电池的产品使用。包含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及充电电池,充电电池经过一充电电路与次级线圈连接,次级线圈缠附于一磁芯上,充电电池、充电电路、次级线圈及磁芯安装在第一附件内,充电电池给第一附件上的负载供电;初级线圈与其缠附的磁芯安装在第二附件上,初级线圈接收外电;第一附件和第二附件活动组合恰好使相对隔离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感应导通给充电电池充电。充电方便、快捷,无接点,密封性、安全性好,可达到随时随地皆可充电。
文档编号H02J7/00GK201063447SQ200720053668
公开日2008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30日
发明者秦书雄 申请人:秦书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