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转子转轴装配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73758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机转子转轴装配治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转子转轴装配治具,特别涉及小型电机的转子转轴装配。
背景技术
在外转子电机组装过程中,对定转子同心度提出了要求,例如,当定子部分装配进带转轴的转子时,会出现碰擦及偏心状况。因为外转子电机以转轴为旋转轴心运动,对定子与转子转轴的同轴度提出了要求。通常,当转轴与无轴转子压置装配没有准确合理的定位时,无法确保转轴与无轴转子中心位置的同轴度。若转轴倾斜安装在无轴转子内部,转轴发生偏移,电机各部分后续的装配很可能无法顺利进行,从而最终影响到最终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因此,如何实现转轴与无轴转子同轴度定位,是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转子转轴装配治具,其目的主要是对转轴与转子外壳进行准确定位装配。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转子转轴装配治具,包括转子外壳定位装置和转轴定位装置,所述转子外壳定位装置还包括定位圈、底座和T型台,所述转轴定位装置还包括旋钮、支撑台、中心体、支爪、轴承、端盖、凸台和压入块,所述底座上部设有凸台,定位圈沿凸台圆形内壁过渡配合置于底座上,底座中心位置设有通孔,通孔处置有T型台;所述轴承过盈配合垂直置于中心体的圆形型腔内部并与中心体底部的端盖相连,支爪上部的凸出位于支撑台上、下层形成的卡槽,其上部凸出的另一端与支撑台上层靠近中心体的一侧形成的卡槽,与旋钮的卡槽交错对接且在旋钮的卡槽对接位留有间隙,旋钮螺纹连接于中心体上部,支爪接触环绕在中心体周围,压入块位于中心体圆形型腔的上部,定位圈内壁上部设有台阶承载支撑台使转轴定位装置位于转子外壳定位装置内部。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I、上述方案中,所述轴承的数量由具体型号的转轴长度而定,等距过盈配合垂直置于转轴定位装置的圆环形腔体内部。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将转子外壳过盈配合置于转子外壳定位装置内部,使转子外壳和转子外壳定位装置处于同一轴线上,将转轴定位装置伸入到转子外壳型腔内部一定深度,调节支爪,实现转轴定位装置和转子外壳过渡配合,且转子外壳、转子外壳定位装置和转轴定位装置处在同一轴线,通过与转轴定位装置处在同一轴线的轴承和压入块将转轴装配到转子外壳指定位置。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I、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运用,避免了转轴压入转子外壳过程中的误差且降低了转轴装配到转子外壳的难度。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运用,提高了产品精度和生产效率。3、由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容易实施、效果明显。

附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转子外壳定位装置;2、转轴定位装置;3、定位圈;4、底座;5、T型台;6、旋钮;7、支撑台;8、中心体;9、支爪;10、轴承;11、端盖;12、转子外壳;13、转轴;14、凸台;15、压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描述实施例如图I所示,一种电机转子转轴装配治具,包括转子外壳定位装置I和转轴定位装置2,所述转子外壳定位装置I还包括定位圈3、底座4和T型台5,所述转轴定位装置2还包括旋钮6、支撑台7、中心体8、支爪9、轴承10、端盖11、凸台14和压入块15。所述底座4上部设有凸台14,定位圈3沿凸台14圆形内壁过渡配合置于底座4上,底座4中心位置设有通孔,通孔处置有T型台5。所述轴承10过盈配合垂直置于中心体8的圆形型腔内部并与中心体8底部的端盖11相连,支爪9上部的凸出位于支撑台7上、下层形成的卡槽,其上部凸出的另一端与支撑台7上层靠近中心体8的ー侧形成的卡槽,与旋钮6的卡槽交错对接且在旋钮6的卡槽对接位留有间隙,旋钮(6)螺纹连接于中心体8上部,支爪9接触环绕在中心体8周围,压入块15位于中心体8圆形型腔的上部,定位圈3内壁上部设有台阶承载支撑台7使转轴定位装置2位于转子外壳定位装置I内部。所述轴承10的数量由具体型号的转轴长度而定,等距过盈配合垂直置于转轴定位装置2的圆环形腔体内部,转轴13的长度相对较长,转子外壳12的型腔又具有一定深度,转轴13不易安装到转子外壳12内部的转轴孔位,同时又可以保证转轴13与转子外壳12的同轴度。设置与转子外壳12型腔内部转轴孔在同一轴线上的通孔,用以使转轴13沿此通孔安装至转轴孔位,由于对同轴度要求较高,选取轴承10引导转轴13至转轴孔位进行装配。转子外壳12近似椎体,设置定位圈3、底座4,底座4上还设有T型凸台5,使其稳平稳放置。由于转子外壳12有尺寸公差,又要确保轴承10的通孔与转轴孔位能处在较好的装配位置,定位圈3过渡配合至于底座4的凸台5上。转轴孔位在转子外壳12型腔封闭ー端,距离转子外壳12开ロ方向有一定距离,在安装转轴13之前,需将轴承10放置到距离转轴13安装孔位较近的位置,由于轴承10是圆环形零部件,需要承载装置来装载轴承10,使用中心体8装载轴承10,轴承10过盈配合垂直置于中心体8的圆形型腔内部并与中心体8底部的端盖11相连接,中心体8上部为圆柱体,下部为圆锥体,中心体8位于转轴定位装置2的中心位置。定位圈3的端面是圆环形,通过在转轴定位装置2设置支撑台7,使其架设在定位圈3的圆环形端面。转轴定位装置2伸入转子外壳12内部型腔到达某ー深度,轴承10与转轴孔位不一定在同一轴线上,装载轴承10的转轴定位装置2伸入转子外壳12内部型腔的部分若能与转子外壳12内部型腔紧密接触的同时又保证轴承10与转子外壳12的转轴孔位处于同一轴线,便于将转轴13装配到转子外壳12的转轴孔位,由于转轴定位装置2要伸入转子外壳12型腔,转轴定位装置2伸入转子外壳12的内部型腔部分不可能直接与转子外壳12的内部型腔达到紧密接触的配合。由此,在中心体8外围设置三支支爪9,在中心体8上部设置旋钮6,支爪9上部的凸出位于支撑台7上、下层形成的卡槽,其上部凸出的另一端与支撑台7上层靠近中心体8的ー侧形成的卡槽,与旋钮6的卡槽交错对接且在旋钮6的卡槽对接位留有间隙,旋钮6螺纹连接于中心体8上部。支爪9的内侧曲面与中心体8的外表面吻合,通过旋转旋钮6调节支爪9的位置使其沿着中心体8的外表面上下移动,从而均匀改变转轴定位装置2伸入转子外壳12内部型腔的部分的直径,使其能放入转子外壳12内部型腔并且能与转子外壳12内部型腔紧密接触,同时使轴承10和转轴孔位在同一轴线上。中心体8通孔的上部还设有压入块15,转轴13放入轴承10以后,经在压入块15上施压,将转轴13装配至转轴孔位。综上,转子外壳定位圈I过渡配合置于底座
4的凸台14上,底座4中心位置设有通孔,通孔上设有T型台5,转子外壳12开ロ方向向上 放入转子外壳定位装置1,承载在T型台5上,将转轴定位装置2放入转子外壳定位装置1,定位圈3内的圆环台面支撑转轴定位装置2的支撑台7,转轴定位装置2的主体伸入到转子外壳12型腔内部转轴孔位之上,旋转旋钮6,支爪9沿中心体8外表面向下移动,均匀增加转轴定位装置2下端的直径尺寸直至与转子外壳型12腔内壁紧密接触的同时,轴承10与转轴孔位处在同一轴线上,将转轴13放入轴承10,经施压在压入块15上将转轴13装配到转子外壳12型腔内部的转轴孔位。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机转子转轴装配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外壳定位装置(I)和转轴定位装置(2),所述转子外壳定位装置(I)还包括定位圈(3)、底座(4)和T型台(5),所述转轴定位装置(2)还包括旋钮(6)、支撑台(7)、中心体(8)、支爪(9)、轴承(10)、端盖(11)、凸台(14)和压入块(15), 所述底座(4)上部设有凸台(14),定位圈(3)沿凸台(14)圆形内壁过渡配合置于底座(4)上,底座⑷中心位置设有通孔,通孔处置有T型台(5); 所述轴承(10)过盈配合垂直置于中心体(8)的圆形型腔内部并与中心体(8)底部的端盖(11)相连,支爪(9)上部的凸出位于支撑台(7)上、下层形成的卡槽,其上部凸出的另一端与支撑台(7)上层靠近中心体(8)的一侧形成的卡槽,与旋钮¢)的卡槽交错对接且在旋钮(6)的卡槽对接位留有间隙,旋钮(6)螺纹连接于中心体(8)上部,支爪(9)接触环绕在中心体(8)周围,压入块(15)位于中心体(8)圆形型腔的上部,定位圈(3)内壁上部设有台阶承载支撑台(7)使转轴定位装置(2)位于转子外壳定位装置(I)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机转子转轴装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10)的数量由具体型号的转轴长度而定,等距过盈配合垂直置于转轴定位装置(2)的圆环形腔体内部。
专利摘要一种电机转子转轴装配治具,包括转子外壳定位装置和转轴定位装置,转子外壳定位装置还包括定位圈、底座和T型台,转轴定位装置还包括旋钮、支撑台、中心体、支爪、轴承、端盖、凸台和压入块,定位圈沿底座凸台内壁过渡配合置于底座,轴承过盈配合垂直置于中心体型腔内部,旋钮螺纹连接于中心体上部,支爪接触环绕在中心体周围,压入块位于中心体圆形型腔的上部,定位圈内壁上部设有台阶承载支撑台使转轴定位装置位于转子外壳定位装置内部。本方案解决了转轴与转子外壳准确定位装配的问题。
文档编号H02K15/02GK202475176SQ20122008358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8日
发明者曹兆磊 申请人:苏州斯奥克微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