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逆变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9887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交流逆变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流逆变电路,包括三相交流电(1)、浪涌吸收电路(3)、整流滤波电路(5)、逆变电路(7)、负载(9)、检测反馈电路(10)、控制电路(12),驱动电路(14);所述三相交流电(1)把电源信号(2)通过所述浪涌吸收电路(3)进行干扰信号处理后,把交流电信号(4)传输给所述整流滤波电路(5);经整流滤波后输出所述直流电信号(6)为所述逆变电路(7)的四个功率开关管提供集电极电源;所述直流电信号(6)经所述控制及驱动电路(12)控制逆变电路(7)四个功率开关管的PWM脉冲控制信号(13)输出所述负载(9)所需的所述交流逆变信号(8);所述交流逆变信号(8)经所述检测反馈电路(10)检测后输出反馈信号(11)为所述控制电路(12)提供控制信号;驱动电路(14)把控制信号(13)放大隔离后,驱动功率开关管。利用本实用新型,改善逆变电路的性能,减小变换电路中功率开关管的开关损耗,延长开关管的使用寿命,采用死区控制策略,实现负载阻抗调节。
【专利说明】交流逆变电路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开关技术,尤其涉及到通过变换器实现AC-DC-AC的交流逆变 电路的感应加热电源。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交流逆变电路可用于交流电动机的变频调速、提高市电电网的供电质量、新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不间断电源、家用电器等众多领域。但逆变器的高频化必然带来开关损 耗的问题。利用本实用新型,改善逆变电路的性能,减小开通损耗,抑制尖峰电压,减少器件 的关断损耗,保证功率管更好的工作;同时采用死区控制策略后,可实现负载阻抗调节。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利用功率开关管的通断把工频 50Hz变成负载所需频率的交流逆变电路。
[0004] 交流逆变电路,包括三相交流电、浪涌吸收电路、整流滤波电路、逆变电路、负载、 检测反馈电路、控制电路、驱动电路;
[0005] 所述三相交流电为所述的负载提供电信号;
[0006] 所述浪涌吸收电路对所述三相交流电的干扰信号进行处理;
[0007] 所述整流滤波电路把所述浪涌吸收电路输出的三相交流信号经所述整流滤波电 路整流滤波后为所述的逆变电路提供直流电压信号;
[0008] 所述负载是通过所述逆变电路逆变后的方波电压信号供给所述的负载;
[0009] 所述检测反馈电路是通过电流互感器从负载端感应出交流电,并经处理后把反馈 信号送给所述控制电路;
[0010] 所述控制电路是把所述检测反馈电路的信号送至所述控制电路,通过调节控制芯 片SG3525的6脚电阻大小可调控SG3525输出的PWM脉冲频率,通过调节9脚电压来改变 输出脉宽,通过调节死区电阻来控制死区时间,保证上、下功率开关管不能直通,避免同一 桥臂的2个功率开关管同时导通面造成电源直接短路,通过SG3525A内部的晶体管T3和8 脚外接电容C3及锁存器来实现软起动,经控制后,输出2路PWM脉冲信号来控制4个功率 开关管的轮流导通,从而实现逆变电压和逆变频率;
[0011] 所述驱动电路对所述控制电路输出的PWM脉冲信号放大到足以驱动IGBT,并对控 制电路和逆变电路进行光电隔尚;
[0012] 所述三相交流电包括由电网进来的A、B、C三相交流电信号,经所述逆变电路逆变 后为负载供给电源;
[0013] 所述浪涌吸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 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所述浪涌吸收电路可防止电网上的高次谐波窜入 电源;
[0014] 所述第一电容一端接所述三相交流电的A端、第一电阻、第二电容、第二电阻、第 四电容和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第一二极管及第二二极管;另一端接所述三相交流电的C 端、第一电阻、第三电阻、第五电容、第六电容和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第五二极管及第六二 极管;
[0015] 所述第三电容一端接所述三相交流电的B端、第三电阻、第六电容、第二电阻、第 四电容和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第三二极管及第四二极管,另一端接第五电容、第二电容,并 接地;
[0016] 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 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四电阻、继电器开关、第一电感、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 第五电阻、第六电阻;
[0017] 所述第四电阻一端接第一二极管的负端、第三二极管的负端、第五二极管的负端 和继电器开关,另一端接继电器开关、第一电感、第七电容;
[0018] 所述第八电容的一端接第一电感、第五电阻和所述逆变电路的第七二极管负端, 另一端接第九电容、第六电阻、第五电阻;
[0019] 所述第九电容接第二二极管的正端、第四二极管的正端和第六二极管的正端、第 七电容的负端和第六电阻;
[0020] 所述整流滤波电路中的第一到第六二极管把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第七电容、第 一电感和第八电容、第九电容构成II型滤波器,第八、第九两个电解电容串联以减小单个 电容的承受电压,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起均压作用,第四电阻为限流电阻,当系统开始上电 时,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为零,故刚开始对电容充电时,电流很大,加上限流电阻后电流就不 会很大了。当电容两端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交流接触器闭合,将限流电阻短接。系统即可 正常工作;
[0021] 所述逆变电路包括第一功率开关管、第二功率开关管、第三功率开关管、第四功率 开关管、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第九二极管、第十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二二极管、 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 容;
[0022] 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集电极接第七电阻、第十电容、第七二极管的负端、第三功率 开关管的集电极、第十一二极管的负端、第十二电容、第九电阻;发射极接第七二极管的正 端、第九二极管的负端、负载、第十二极管的正端、第八二极管的负端和第二功率开关管的 集电极;
[0023] 所述第十电容接第九二极管的正端和第八电阻,第七电阻接第十一电容和第十二 极管的负端;
[0024] 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接第八二极管的正端、第八电阻、第十一电容、第四 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第十二二极管的正端、第十电阻、第十三电容;
[0025] 所述第三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接第十一二极管的正端、第十三二极管的负端、第 十四二极管的正端、第十二二极管的负端、第四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和负载;
[0026] 所述第十二电容接第十三二极管的正端、第十电阻;第九电阻接第十四二极管的 负端、第十三电容;
[0027] 所述逆变电路是将整流滤波后的电信号经四个功率开关管的控制输出交流电信 号,第七电阻、第九二极管、第十电容、第八电阻作为第一功率开关管的缓冲电路,第八二极 管、第十二极管、第七电阻、第十一电容作为第二功率开关管的缓冲电路,第十一二极管、第 十二电容、第十三二极管和第十电阻作为第三功率开关管的缓冲电路,第十二二极管、第 十四二极管、第九电阻和第十三电容作为第四功率开关管的缓冲电路;缓冲电路为抑制其 逆变电路中杂散电感引起高压而产生的开关浪涌电压和关断时的电压轨迹超过了功率开 关管反向偏置电压安全动作区域而会损坏元件作的保护电路;
[0028] 所述检测反馈电路包括互感器、桥堆、第二十六电阻、滑动变阻器、第十四电容;通 过电流互感器从负载端出交流电信号,经整流滤波及稳压后,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把反馈 信号送给所述控制电路;
[0029] 所述桥堆交流端连互感器、直流端接第十四电容,第二十六电阻接滑动变阻器,另 一端接桥堆的直流电正端;
[0030]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SG3525A、第十五电容、第十六电容、第十七电容、第 十八电容、第十九电容、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 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
[0031] 所述控制芯片SG3525A的1脚通过第i^一电阻接9脚,2脚通过第十二电阻接16 脚,7脚通过第十三电阻接5脚,并通过第十五电容接地,第6脚通过第十四电阻接地,8脚 通过第十六电容接地,9脚通过第十七电容接地,10脚接入所述检测反馈电路的滑动变阻 器,11脚接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12脚接地,13脚和15脚接15V电源,14脚接 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的基极,16脚通过第十八电容接地;
[0032] 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接12V电源,发射极接第十五电阻和第 十七电阻,所述第二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发射极分别接第十六电阻和第 十八电阻,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六电阻相连,并输出控制信号OutB,第十七电阻的另 一端与第十八电阻相连,并输出控制信号OutA ;
[0033] 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四组驱动,四组结构相同,故其三组省略,一组驱动电路包括驱 动芯片HCPL316J,第二十电容、第二i^一电容、第二十二电容、第二十三电容、第二十四电 容、第二十五电容、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i^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
[0034] 所述驱动芯片HCPL316J的1脚接控制信号OutA,2脚接5V电源的负端,3脚接5V 电源的正端,4脚通过第二十电容接3脚,6脚接2脚,并通过第十九电阻接3脚,8脚通过 第二i 电容接6脚,9脚通过第二十二电容接16脚,并接电源5V的负端,5V的正端接16 脚和15V的负端,并把信号输给第一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11脚通过第二十电阻连接9脚, 通过第二十一电阻接第一功率开关管的栅极,12脚和13脚接电源15V的正端,13脚通过 第二十三电容接9脚,通过第二十四电容接16脚,14脚通过第二十五电容接16脚,通过第 二十四电阻接第一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
[0035]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流逆变电路,采用软起动、零电流关断,过压过流保护, 通过控制死区时间来改善逆变电路的性能,输出电压方波给中频感应加热提供电源信号。 采用本实用新型,减小了器件的开关损耗,抑制尖峰电压,保证功率管更好的工作;采用死 区控制,实现负载阻抗调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交流逆变电路结构示意图。
[0037]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交流逆变电路的主电路图。
[0038]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交流逆变电路的反馈及控制电路图。
[0039]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交流逆变电路的驱动电路图。
[0040] 图5为利用本实用新型开发的感应加热电源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一步说明。
[0042]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交流逆变电路的结构图,包括三相交流电1、浪涌吸收 电路3、整流滤波电路5、逆变电路7、负载9、检测反馈电路10、控制电路12,驱动电路14 ;
[0043] 所述三相交流电1作为所述的负载9的信号源;
[0044] 所述浪涌吸收电路3处理所述三相交流电1的干扰信号;
[0045] 所述整流滤波电路5经所述浪涌吸收电路3处理后的三相交流信号4传输给所述 整流滤波电路5,并经整流滤波后把直流电压信号供给所述的逆变电路7 ;
[0046] 所述负载9是通过所述逆变电路7逆变后的交流信号8供给出所述的负载9 ;
[0047] 所述检测反馈电路10是通过电流互感器从负载9端感应出交流电,并经整波滤波 和稳压后把反馈信号送给所述控制电路12,实现功率开关管的过流保护;
[0048] 所述控制电路12是把所述检测反馈电路10的信号送至所述控制电路12,通过调 节控制芯片SG3525的6脚电阻来调控SG3525输出的PWM脉冲频率,通过调节9脚电压大 小来改变输出脉宽,通过调节死区电阻来控制死区时间,保证上、下功率开关管不能直通, 避免同一桥臂的2个功率开关管同时导通而造成电源直接短路,通过SG3525A内部的晶体 管T3和8脚外接电容C3及锁存器来实现软起动,经控制后,输出2路PWM脉冲信号来控制 4个功率开关管的轮流导通,从而实现逆变电压和逆变频率;
[0049] 所述驱动电路对所述控制电路输出的PWM脉冲信号放大到足以驱动IGBT,并对控 制电路和逆变电路进行光电隔离。
[0050]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交流逆变电路的主电路图。
[0051] 所述三相交流电1包括由电网进来的A、B、C电源信号2,经所述逆变电路7逆变 为负载9供给电源;
[0052] 所述浪涌吸收电路3包括电阻11,电阻14、电阻18和电容12、电容13、电容15、电 容16、电容17、电容19,所述浪涌吸收电路3可防止电网上的高次谐波窜入电源;
[0053] 所述电容12 -端接所述三相交流电1的A端、电阻11、电容13、电阻14、电容17 和所述整流滤波电路5的二极管501及二极管502 ;另一端接所述三相交流电1的C端、电 阻11、电阻18、电容16、电容19和所述整流滤波电路5的二极管505及二极管506 ;
[0054] 所述电容15 -端接所述三相交流电1的B端、电阻18、电容19、电阻14、电容17 和所述整流滤波电路5的二极管503及二极管504,另一端接电容16、电容13,并接地;
[0055] 所述整流滤波电路5包括二极管501、二极管502、二极管503、二极管504、二极 管505、二极管506、电阻507、继电器开关508、电感510、电容509、电容511、电容512、电阻 513、电阻 514 ;
[0056] 所述电阻507 -端接二极管501的负端、二极管503的负端、二极管505的负端和 继电器开关508,另一端接继电器开关508、电感510、电容509 ;
[0057] 所述电容511的一端接电感510、电阻513和所述逆变电路7的二极管703负端, 另一端接电容512、电阻514、电阻513 ;
[0058] 所述电容512接二极管502的正端、二极管504的正端和二极管506的正端、电容 509的负端和电阻514 ;
[0059] 所述整流滤波电路5中的第一到第六二极管把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电容509、电 感510和电容511、电容512构成II型滤波器,II型滤波器具有滤波的功能,消除输出电 压的纹波,电容511、512串联以减小单个电容承受的电压,电阻513和电阻514起均压作 用,电阻507为限流电阻,当系统开始上电时,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为零,故刚开始对电容充 电时,电流很大,加上限流电阻507后电流就不会很大了。当电容两端电压达到一定数值 时,交流接触器闭合,将限流电阻507短接。系统即可正常工作;
[0060] 所述逆变电路7包括功率开关管701、功率开关管702、功率开关管712、功率开关 管713、二极管703、二极管704、二极管705、二极管706、二极管714、二极管715、电阻710、 电阻709、电阻720、电阻719、电容707、电容711、电容718、电容721 ;
[0061] 所述功率开关管701集电极接电阻710、电容707、二极管703的负端、功率开关管 712的集电极、二极管714的负端、电容718、电阻720 ;发射极接第二极管703的正端、二极 管705的负端、负载、二极管706的正端、二极管704的负端和功率开关管702的集电极;
[0062] 所述电容707接二极管705的正端和电阻709,电阻710接电容711和二极管706 的负端;
[0063] 所述功率开关管702的发射极接二极管704的正端、电阻709、电容711、功率开关 管713的发射极、二极管715的正端、电阻719、电容721 ;
[0064] 所述功率开关管712的发射极接二极管714的正端、二极管716的负端、二极管 717的正端、二极管715的负端、功率开关管713的集电极和负载;
[0065] 所述电容718接二极管716的正端、电阻719 ;电阻720接二极管717的负端、电 容 721 ;
[0066] 所述逆变电路7是将整流滤波后的电信号经四个开关管的控制输出交流电信号, 电阻710、二极管705、电容707、电阻709作为功率开关管701的缓冲电路,二极管704、二 极管706、电阻710、电容711作为功率开关管702的缓冲电路,二极管714、电容718、二极 管716和电阻719作为功率开关管712的缓冲电路,二极管715、二极管717、电阻720和电 容721作为功率开关管713的缓冲电路;缓冲电路对功率开关管开关过程中产生的过电压 进行吸收和抑制,限制di/dt,减小开通损耗,同时限制尖峰电压减少器件的关断损耗,使开 关管工作于安全动作区域,同时有部分能量得到反馈,在功率开关管的栅极加负压,降低关 断时间,减少管子的热耗,保证功率管更好的工作。
[0067]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交流逆变电路的反馈及控制电路图。
[0068] 所述检测反馈电路包括互感器101、桥堆102、电容103、电阻104、滑动变阻器105 ; 通过电流互感器101从负载端出交流电信号,经整流滤波及稳压后,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 105把反馈信号送给所述控制电路12 ;
[0069] 所述桥堆102的交流端连互感器101、直流端接电容103,电阻104接滑动变阻器 105,另一端接桥堆102的直流电正端;
[0070] 所述控制电路12包括控制芯片SG3525A、电容1202、电容1205、电容1207、电容 1208、电容1209、电阻1201、电阻1203、电阻1204、电阻1206、电阻1211、电阻1212、电阻 1215、电阻1216、三极管1210、三极管1213、三极管1214、三极管1217 ;
[0071] 所述控制芯片SG3525A的1脚通过电阻1201接9脚,2脚通过电阻1206接16脚, 7脚通过电阻1204接5脚,并通过电容1202接地,第6脚通过电阻1203接地,8脚通过电 容1205接地,9脚通过电容1207接地,10脚接入所述检测反馈电路10的滑动变阻器105, 11脚接三极管1214和三极管1217的基极,12脚接地,13脚和15脚接15V电源,14脚接三 极管1210和三极管1213的基极,16脚通过电容1209接地;
[0072] 所述三极管1210和三极管1214的集电极接12V电源,发射极接电阻1211和电阻 1215,所述三极管1213和三极管1217的集电极接地,发射极分别接电阻1212和电阻1216, 电阻1212的另一端与电阻1211相连,并输出控制信号OutB,电阻1216的另一端与电阻 1215相连,并输出控制信号OutA。
[0073]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交流逆变电路的驱动电路图。
[0074] 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四组驱动,四组结构相同,故其三组省略,一组驱动电路包括驱 动芯片HCPL316J,电容1401、电容1402、电容1403、电容1404、电容1406、电容1407、电阻 1400、电阻 1405、电阻 1408、电阻 1409 ;
[0075] 所述驱动芯片HCPL316J的1脚接控制信号OutA,2脚接5V电源的负端,3脚接5V 电源的正端,4脚通过电容1402接3脚,6脚接2脚,并通过电阻1400接3脚,8脚通过电 容1401接6脚,9脚通过电容1406接16脚,并接电源5V的负端,5V的正端接16脚和15V 的负端,并把信号输给第一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11脚通过电阻1408连接9脚,通过电阻 1409接第一功率开关管的栅极,12脚和13脚接电源15V的正端,13脚通过电容1407接9 脚,通过电容1403接16脚,14脚通过电容1404接16脚,通过电阻1405接第一功率开关管 的集电极;
[0076] 产生负载所需的交流电信号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77] (1)所述三相交流电1为所述整流滤波电路5提供电源信号2 ;
[0078] (2)所述浪涌吸收电路3吸收滤除三相交流电1的干扰信号后给所述整流滤波电 路5提供优质的交流电信号4;
[0079] (3)所述整流滤波电路5是将交流电信号4整流滤波后变成直流电信号6,为功率 开关管提供集电极提供电源;
[0080] (4)所述逆变电路7是将所述直流电信号逆变成负载9所需的交流逆变信号8,具 体工作,当功率开关管701和713导通时,在负载两端产生一个正电压,当功率开关管702 和712导通时,在负载两端产生一个负电压,即在负载两端产生一个交流方波信号,由于负 载为感性负载,而产生的电流为近似正弦波的电流信号;
[0081] (5)所述检测反馈电路10利用电流互感器检测流过负载的信号,并将反馈信号11 传输给控制电路12 ;
[0082] (6)所述控制电路12产生控制2路PWM脉冲信号13为所述驱动电路提供信号,控 制4个功率开关管的通断,实现电压逆变和频率逆变;
[0083] (7)所述驱动电路14对所述PWM脉冲信号13进行放大,产生足够驱动功率开关管 的信号15,并对所述控制电路和主电路进行隔离;
[0084] (8)所述交流逆变电路中的功率开关管选用具有自关断功能的IGBT管,缓冲电路 中的RCD选用无感元件,控制芯片选用具有欠压、软起动等功能的SG3525A,驱动芯片选用 欠饱和检测及故障状态反馈的光电耦合驱动器件HCPL-316J。
[0085] 如图5所示,为利用本实用新型开发的感应加热电源的电路图。
[〇〇86]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流逆变电路,并且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 施方式和效果。应该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 型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范围内的实用新型创造,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 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交流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相交流电、浪涌吸收电路、整流滤波电路、逆变电 路、负载、检测反馈电路、控制电路、驱动电路; 所述三相交流电为所述的负载提供电信号; 所述浪涌吸收电路对所述三相交流电的干扰信号进行处理; 所述整流滤波电路把所述浪涌吸收电路输出的三相交流信号经所述整流滤波电路整 流滤波后为所述的逆变电路提供直流电压信号; 所述负载是通过所述逆变电路逆变后的方波电压信号供给所述的负载; 所述检测反馈电路是通过电流互感器从负载端感应出交流电,并经处理后把反馈信号 送给所述控制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是把所述检测反馈电路的信号送至所述控制电路,通过调节控制芯片 SG3525的6脚电阻大小可调控SG3525输出的PWM脉冲频率,通过调节9脚电压来改变输出 脉宽,通过调节死区电阻来控制死区时间,避免同一桥臂的2个功率开关管同时导通面造 成电源直接短路,通过SG3525A内部的晶体管T3和8脚外接电容C3及锁存器来实现软起 动,经控制后,输出2路PWM脉冲信号来控制4个功率开关管的轮流导通,从而实现逆变电 压和逆变频率; 所述驱动电路对所述控制电路输出的PWM脉冲信号放大到足以驱动IGBT,并对控制电 路和逆变电路进行光电隔离。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三相交流电包括由电网进来的A、B、 C三相交流电信号,经所述逆变电路逆变为负载提供电信号源。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浪涌吸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 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所述浪涌 吸收电路可防止电网上的高次谐波窜入电源; 所述第一电容一端接所述三相交流电的A端、第一电阻、第二电容、第二电阻、第四电 容和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第一二极管及第二二极管;另一端接所述三相交流电的C端、第 一电阻、第三电阻、第五电容、第六电容和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第五二极管及第六二极管; 所述第三电容一端接所述三相交流电的B端、第三电阻、第六电容、第二电阻、第四电 容和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第三二极管及第四二极管,另一端接第五电容、第二电容,并接 地。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 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四电阻、继电器开关、第一 电感、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五电阻、第六电阻; 所述第四电阻一端接第一二极管的负端、第三二极管的负端、第五二极管的负端和继 电器开关,另一端接继电器开关、第一电感、第七电容; 所述第八电容的一端接第一电感、第五电阻和所述逆变电路的第七二极管负端,另一 端接第九电容、第六电阻、第五电阻; 所述第九电容接第二二极管的正端、第四二极管的正端和第六二极管的正端、第七电 容的负端和第六电阻; 所述整流滤波电路中的第一到第六二极管把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第七电容、第一电 感和第八电容、第九电容构成II型滤波器,II型滤波器具有滤波的功能,消除输出电压的 纹波,第八、第九两个电解电容串联以减小单个电容承受的电压,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起均 压作用,第四电阻为限流电阻,当系统开始上电时,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为零,故刚开始对电 容充电时,电流很大,加上限流电阻后电流就变小了,当电容两端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交 流接触器闭合,将限流电阻短接,系统即可正常工作。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逆变电路包括第一功率开关管、第 二功率开关管、第三功率开关管、第四功率开关管、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第九二极管、 第十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二二极管、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 电容、第i^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 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集电极接第七电阻、第十电容、第七二极管的负端、第三功率开关 管的集电极、第十一二极管的负端、第十二电容、第九电阻;发射极接第七二极管的正端、 第九二极管的负端、负载、第十二极管的正端、第八二极管的负端和第二功率开关管的集电 极; 所述第十电容接第九二极管的正端和第八电阻,第七电阻接第十一电容和第十二极管 的负端; 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接第八二极管的正端、第八电阻、第十一电容、第四功率 开关管的发射极、第十二二极管的正端、第十电阻、第十三电容; 所述第三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接第十一二极管的正端、第十三二极管的负端、第 十四二极管的正端、第十二二极管的负端、第四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和负载; 所述第十二电容接第十三二极管的正端、第十电阻;第九电阻接第十四二极管的负端、 第十三电容; 所述逆变电路是将整流滤波后的电信号经四个功率开关管的控制后输出交流电信 号,第七电阻、第九二极管、第十电容、第八电阻作为第一功率开关管的缓冲电路,第八二极 管、第十二极管、第七电阻、第十一电容作为第二功率开关管的缓冲电路,第十一二极管、第 十二电容、第十三二极管和第十电阻作为第三功率开关管的缓冲电路,第十二二极管、第 十四二极管、第九电阻和第十三电容作为第四功率开关管的缓冲电路;缓冲电路对功率开 关管开关过程中产生的过电压进行吸收和抑制,限制di/dt,减小开通损耗,同时限制尖峰 电压减少器件的关断损耗,使开关管工作于安全动作区域,同时有部分能量得到反馈,在功 率开关管的栅极加负压,降低关断时间,减少管子的热耗,保证功率管更好的工作。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检测反馈电路包括互感器、桥堆、第 二十六电阻、滑动变阻器、第十四电容;通过电流互感器从负载端出交流电信号,经整流滤 波及稳压后,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把反馈信号送给所述控制电路; 所述桥堆交流端连互感器、直流端接第十四电容,第二十六电阻接滑动变阻器,另一端 接桥堆的直流电正端。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SG3525A、第 十五电容、第十六电容、第十七电容、第十八电容、第十九电容、第i 电阻、第十二电阻、第 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一三极管、第 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 所述控制芯片SG3525A的1脚通过第十一电阻接9脚,2脚通过第十二电阻接16脚,7 脚通过第十三电阻接5脚,并通过第十五电容接地,第6脚通过第十四电阻接地,8脚通过第 十六电容接地,9脚通过第十七电容接地,10脚接入所述检测反馈电路的滑动变阻器,11脚 接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12脚接地,13脚和15脚接15V电源,14脚接第三三极 管和第四三极管的基极,16脚通过第十八电容接地; 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接12V电源,发射极接第十五电阻和第十七电 阻,所述第二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发射极分别接第十六电阻和第十八电阻, 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六电阻相连,并输出控制信号OutB,第十七电阻的另一端与第 十八电阻相连,并输出控制信号OutA。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驱动电路包括四组驱动,四组结构 相同,在描述时只描述一组,一组驱动电路包括驱动芯片HCPL316J,第二十电容、第二^ 电容、第二十二电容、第二十三电容、第二十四电容、第二十五电容、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 阻、第二i^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 所述驱动芯片HCPL316J的1脚接控制信号0utA,2脚接5V电源的负端,3脚接5V电 源的正端,4脚通过第二十电容接3脚,6脚接2脚,并通过第十九电阻接3脚,8脚通过第 二i^一电容接6脚,9脚通过第二十二电容接16脚,并接电源5V的负端,5V的正端接16 脚和15V的负端,并把信号输给第一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11脚通过第二十电阻连接9脚, 通过第二十一电阻接第一功率开关管的栅极,12脚和13脚接电源15V的正端,13脚通过 第二十三电容接9脚,通过第二十四电容接16脚,14脚通过第二十五电容接16脚,通过第 二十四电阻接第一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
【文档编号】H02M5/458GK203840210SQ201420137277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4日
【发明者】吴丽君 申请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