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电源电路、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3938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源电源电路、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源电源电路、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属于背光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全球LCD及背光源产业以亚洲为生产重心,2000年LCD生产值地区分布比例是:日本(61%)、韩国(24%)、中国台湾(9%)三地几乎包办全球产能。其次是大陆(3%)、欧洲(2%)北美(1%)。不同的LCD产品主要生产地区不相同,但明显看出日本主导整个市场走向,尤其是在高价产品市场上;号称液晶显示器王国的日本,不仅发展历史完整悠久,能够提供各项材料及设备,加上每家厂商拥有下游应用产品品牌、开发、生产能力,产业结构完整是最大优势;韩国厂商规模够大且集中力量在大尺寸面板,短时间创造TFT-LCD世界前两大厂地位;后起之秀中国台湾,以世界最重要下游应用产品生产王国,庞大内需市场,加上资金全力支援,快速抢占市场;1999年,中国台湾LCD销售额约为4.36亿美元;2000年产值则达到25.57美元;预估到2005年,中国台湾TFT-LCD产值可达116.29亿美元,占全球TFT-LCD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背光源市场主要根据LCD产品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根据中国台湾资策会统计:全球LCD市场在整体数量上每年将以15%以上的速度成长,消费大众对产品高画质、高解析度及视角的要求,必将使得CCFL背光源发展迅猛;另根据日本富士总研对全球背光源模组市场的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全球背光源模组的销售额已达590亿日元,虽然背光模组的价格会随LCD价格的不断下调会有所降低,预计仍会以12%以上的比例快速成长,到2003年销售金额会达到1130亿日元。

背光源广泛应用于触摸屏、电视、LCD/LCM、手机、平板电脑、GPS、太阳能电池等行业,处行业领先水平,公司多机组合的自动贴膜生产线实现完全自动化生产,可为客户节约80%以上的生产工人,为企业实现大幅 度降低用工成本,为企业提供一整套适用的生产工艺流程及生产解决方案。但是,目前的背光源电源电路大多设计复杂,开发难度大,成本高。为此,需要发明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能够综合性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背光源电源电路、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背光源电源电路大多设计复杂,开发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满足了实际使用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背光源电源电路,包括与背光源电源电路连接的背光源驱动电路中交直流转换单元及驱动单元,所述交直流转换单元对市交流电进行交直流转换,所述驱动单元驱动背光源工作,所述背光源电源电路包括:通路控制模块、微处理器模块、第一对比模块以及退磁检测模块;

所述通路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交直流转换单元的输出端,所述通路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所述通路控制模块在导通时将交直流转换单元输出的直流电通过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供给背光源;

所述第一对比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对比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对比模块将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电压与第一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并在所述输入电压超过所述第一参考电压时输出断开控制信号,使所述微处理器模块控制所述通路控制模块断开;

所述退磁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电压输出端,所述退磁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的输出端,所述退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退磁检测模块在所述微处理器模块控制所述通路控制模块断开时输出断开控制信号、使所述微处理器模块控制所述通路控制模块保持断开状态,并在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参考电压时输出导通控制信号、使所述微处理器 模块控制所述通路控制模块导通;

所述微处理器模块根据所述第一对比模块和所述退磁检测模块输出的控制信号调节所述通路控制模块的导通频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退磁检测模块包括第二对比模块、时延控制模块以及第一与非门;所述第二对比模块的输入端为所述退磁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时延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为所述退磁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对比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时延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与非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与非门的输出端为所述退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时延控制模块包括时延单元和或非门,所述时延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或非门的输入端共同构成所述时延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且所述或非门的输出端为所述延时保持电路的输出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微处理器模块包括第二与非门、第三与非门及非门;所述第二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为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与非门的输出端,所述第三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三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与非门的输出端,所述第三与非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非门的输入端,且所述非门的输出端为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的输出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通路控制模块为场效应管,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漏极以及源极分别为所述通路控制模块的控制端、输入端以及输出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一种背光源驱动电路,包括交直流转换单元和驱动单元,所述开关电源驱动电路还包括上述所述的背光源电源电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交直流转换单元包括整流桥和第二电容,所述整流桥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接入市交流电,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为所述交直流转换单元的输出 端,所述整流桥的接地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均接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采样电阻、电感、二极管、第一电容及分压采样电路;

所述采样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所述采样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感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的阴极及所述分压采样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分压采样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为所述驱动单元的电压输出端,所述分压采样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感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分压采样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为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所述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分压采样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分压采样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分压采样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分压采样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以上所述的背光源驱动电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背光源电源电路、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通过通路控制模块在导通时将交直流转换单元输出的直流电通过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供给背光源,并通过所述第一对比模块将驱动单元的输入电压与第一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并在输入电压超过第一参考电压时输出断开控制信号,使微处理器模块控制通路控制模块断开,通过退磁检测模块在微处理器模块控制通路控制模块断开时,输出断开控制信号使微处理器模块控制通路控制模块保持断开状态,并在驱动单元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参考电压时输出的导通控制信号,使微处理器模块控制通路控制模块导通,由微处理器模块根据第一对比模块和退磁检测模块输出的控制信号调节通路控制模块的导通频率。本发明解决现有背光源电源电路大多设计复杂,开发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满足了实际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电源电路的模块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电源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所述一种背光源电源电路20,包括与背光源电源电路20连接的背光源驱动电路中交直流转换单元10及驱动单元30,交直流转换单元10对市交流电进行交直流转换,驱动单元30驱动背光源40工作,背光源电源电路20包括:通路控制模块14、微处理器模块13、第一对比模块11以及退磁检测模块12;

通路控制模块14输入端连接交直流转换单元10的输出端,通路控制模块14的输出端连接驱动单元30的输入端,通路控制模块14在导通时将交直流转换单元10输出的直流电通过驱动单元30的输出端供给背光源40;

第一对比模块11的输入端连接驱动单元30的输入端,第一对比模块11的输出端连接微处理器模块13的第一输入端,第一对比模块11将驱动单元30的输入电压与第一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并在输入电压超过第一参考电压时输出断开控制信号,使微处理器模块13控制通路控制模块14断开;

退磁检测模块1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驱动单元30的电压输出端,退磁检测模块12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微处理器模块13的输出端,退磁检测模块12的输出端连接微处理器模块13的第二输入端,退磁检测模块12在微处理器模块13控制通路控制模块14断开时输出断开控制信号、使微处理器模块13控制通路控制模块14保持断开状态,并在驱动单元30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参考电压时输出导通控制信号、使微处理器模块13控制通路控制模块14导通;

微处理器模块13根据第一对比模块11和退磁检测模块12输出的控制信号调节通路控制模块14的导通频率。

具体地,参阅图2所示,退磁检测模块12包括第二对比模块17、时延控制模块16以及第一与非门U4;第二对比模块17的输入端为退磁检测模块12的第二输入端,时延控制模块16的输入端为退磁检测模块12的第一输入端,第二对比模块17的输出端和时延控制模块16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与非门U4的输入端,第一与非门U4的输出端为退磁检测模块12的输出端。

具体地,参阅图2所示,时延控制模块16包括时延单元U1和或非门U2,时延单元U1的输入端和或非门U2的输入端共同构成时延控制模块16的输入端,且或非门U2的输出端为延时保持电路16的输出端。

具体地,参阅图2所示,微处理器模块13包括第二与非门U5、第三与非门U6及非门U7;第二与非门U5的第一输入端为所微处理器模块13的第二输入端,第二与非门U5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三与非门U6的输出端,第三与非门U6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微处理器模块13的第一输入端,第三与非门U6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与非门U5的输出端,第三与非门U6的输出端连接非门U7的输入端,且非门U7的输出端为微处理器模块13的输出端。

具体地,通路控制模块14为场效应管,场效应管的栅极、漏极以及源极分别为通路控制模块14的控制端、输入端以及输出端。

进一步改进地,一种背光源驱动电路,包括交直流转换单元10和驱动单元30,开关电源驱动电路还包括上述所述的背光源电源电路20。

具体地,参阅图3所示,交直流转换单元10包括整流桥2和第二电容C2,整流桥2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接入市交流电,整流桥2的输出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为交直流转换单元10的输出端,整流桥2的接地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均接地。

具体地,参阅图3所示,驱动单元30包括采样电阻R1、电感L1、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及分压采样电路15;采样电阻R1的第一端为驱动单元30的输入端,采样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电感L1的第一端、二极管D1的阴极及分压采样电路15的输入端,分压采样电路15的第一输出端为 驱动单元30的电压输出端,分压采样电路15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电感L1的第二端和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分压采样电路15的第二输出端为驱动单元30的输出端,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具体地,参阅图3所示,分压采样电路15包括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为分压采样电路15的输入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为分压采样电路15的第二输出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为分压采样电路15的第一输出端。

进一步改进地,一种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源40,显示装置还包括以上所述的背光源驱动电路。

具体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背光源电源电路、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通过通路控制模块14在导通时将交直流转换单元10输出的直流电通过驱动单元30的输出端供给背光源40,并通过所述第一对比模块11将驱动单元30的输入电压与第一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并在输入电压超过第一参考电压时输出断开控制信号,使微处理器模块控制通路控制模块14断开,通过退磁检测模块12在微处理器模块13控制通路控制模块14断开时,输出断开控制信号使微处理器模块13控制通路控制模块14保持断开状态,并在驱动单元30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参考电压时输出的导通控制信号,使微处理器模块13控制通路控制模块14导通,由微处理器模块13根据第一对比模块11和退磁检测模块12输出的控制信号调节通路控制模块14的导通频率。本发明解决现有背光源电源电路大多设计复杂,开发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满足了实际使用要求。

具体工作原理:参阅图2、图3,当反相器U7输出为高电平时,场效应管Q1导通,则流过采样电阻R1的电流逐渐增大即流过电感L1的电流也逐渐增大,采样电阻R1两端电压也逐渐增大,当采样电阻R1上的电压达到第一参考电压时,第一电压比较器U8输出控制低电平,微处理器模块13中的与非门U6输出高电平,导致非门U7输出低电平,从而关断场效应管Q1,此时采样电阻R1两端电压变为0V,第一电压比较器U8输出控制 高电平;由于微处理器模块13中的与非门U6输出高电平,使退磁检测模块12中的时延单元U1和或非门U2产生一个禁闭信号,使与非门U4的输出在非门U7输出信号的下降沿一定延时时间之内保持为高输出,通过设置分压电阻R2和R3合适的比例,当场效应管Q1关闭时,使FB端口电压高于第二参考电压,使退磁检测模块12中的第二电压比较器U3输出低电平,进一步使与非门U4输出高电平,则微处理器模块13中的与非门U5和与非门U6组成的RS锁存器输出保持之前的状态即与非门U6输出高电平,非门U7输出保持低电平,此时流过电感L1中的电流逐渐减小,当减小为零后,FB端口电压会降低到第二参考电压以下,使退磁检测模块12中的第二电压比较器U3输出高电平,由于此时或非门U2输出也是高电平,则与非门U4输出低电平,则使微处理器模块13中的与非门U5和与非门U6组成的RS锁存器改变状态使与非门U6输出低电平,非门U7输出高电平,从而使场效应管Q1导通,如此反复循环实现控制原理,从而也达到电源电路稳定工作的目的。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