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1780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振动电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振动电机。



背景技术:

振动电机是一种利用电磁力的产生原理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部件,振动电机通常安装在便携式移动设备内,以产生振动反馈,如手机的振动或者游戏机的振动反馈等。

相关技术的振动电机通常包括固定部件和振动部件。固定部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线圈。振动部件通过一弹性件设于壳体的收容空间内。振动部件包括磁钢和用于收容磁钢的配重块。线圈通交流电之后,与磁钢相互作用产生磁场力,由于线圈是不动的,因此整个振动部件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在弹性件的支撑下往复振动。相关技术的振动电机为了获得更强的振动反馈效果,需要增加磁钢和配重块的重量。因而振子振动的负载力增大,弹性件的耐久度减小,导致振动电机的可靠性低。

因而有必要研究一种具有新结构的振动电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解决振动电机的弹性件耐久度低,产品可靠性差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的振动电机。

根据上述需解决的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振动电机,包括设有一底壁的壳体、收容于壳体内的具有配重块和磁钢的振子、固定于底壁的线圈以及支撑所述振子的弹性件,所述振子沿着平行于所述底壁的方向振动,所述线圈和磁钢正对间隔设置,所述弹性件包括与配重块相连的第一固定部、与壳体相连的第二固定部和连接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连接部,所述 配重块包括与底壁相对的下表面、远离所述底壁方向的上表面和连接上下表面之间的侧表面,所述第一固定部贴设在配重块的侧表面上,所述上表面或下表面中至少有一个上设有向远离壳体方向凹陷的凹槽,所述第一固定部贴设在所述凹槽相对应侧表面上,所述第一固定部的边缘与配重块的上下表面平齐。

优选的,所述配重块的下表面向远离壳体底壁方向凹陷形成凹槽。

优选的,所述配重块的上表面向壳体底壁方向凹陷形成凹槽。

优选的,所述配重块上设有位于配重块中央的沿垂直于振子振动方向贯通的收容孔,所述磁钢收容于收容孔内,所述凹槽位于收容孔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配重块包括中央的主体部,自主体部向两侧延伸的延伸部,以及与延伸部相连的端部,所述收容孔位于所述主体部上,所述凹槽位于延伸部上,所述线圈正对所述主体部设置。

优选的,所述端部的下表面到底壁的距离小于所述主体部下表面到底壁的距离,所述振动电机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底壁上,位于端部两端,用于限制配重块位移的挡块。

优选的,所述主体部侧表面到壳体的距离小于所述延伸部侧表面到壳体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与壳体之间、所述第二固定部与配重块之间分别设有缓冲片。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U型弹簧,所述两弹性件的开口方向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振动电机的配重块上设有凹槽,支撑件的边缘与配重块的上下表面平齐,使振子与弹性件的固定更牢固,增加弹性件的耐久度,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振动电机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振动电机的振子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振动电机的配重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3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振动电机100,其包括壳体10和收容于所述壳体10内的振子、定子以及弹性件60。所述壳体10设有固定所述定子的底壁12,所述底壁12为长条形结构。所述振子通过所述弹性件60悬置于所述壳体10内并沿着平行于所述底壁12的长轴方向振动。所述振子和定子的其中一方包括线圈20,其中另一方包括磁钢40,所述线圈20和磁钢40正对间隔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子为线圈20,其固定与壳体10的底壁12上。

所述振子包括配重块30和设置于配重块30上的磁钢40,所述配重块30具有与底壁12相对的下表面302、远离所述底壁12方向的上表面301和连接上下表面之间的侧表面303。配重块30包括中央的主体部31,自主体部31向两侧延伸的延伸部32以及与延伸部32相连的位于两侧的端部33,所述弹性件60固定在所述延伸部32的侧表面上。其中,所述主体部31的侧表面到壳体10侧壁的距离小于延伸部32侧表面到壳体10侧壁的距离,这样可以为支撑件60提供让位,防止在振动中配重块30与支撑件60之间发声碰撞,影响产品的可靠性。

所述主体部31上设有至少一个沿垂直于振子振动方向上下贯通所述配重块30的收容孔310,磁钢40设置在该收容孔310内。进一步的,振子还包括一贴设在配重块30的上表面301,覆盖收容孔310的极芯50。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孔310和磁钢40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在可选择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收容孔310与磁钢40的形状也不限于此。其中,极芯50起导磁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磁导体材质。当然,极芯50的材质也可为与配重块30相同的材质。极芯50覆盖收容孔310,有效的防止磁钢40磁漏,阻碍了磁通量的遗漏,提高磁感应效率。

所述端部33的下表面到底壁12的距离小于主体部31的下表面到底壁12的距离,两端部33之间形成一个收容空间,所述线圈20位于该收容空间内,并设置在正对主体部31的位置。所述振动电机100进一步包括一设 置于所述底壁12上位于两端部两端的挡块80,所述挡块80用于防止振子的过幅振动。

所述壳体10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在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0为分体结构,具体包括外壳101和与所述外壳101组接的盖板102,所述底壁12设置在所述盖板102上。所述配重块30整体为与壳体10相适应的长条形结构。

所述弹性件60包括与所述振子连接的第一固定部61、与所述壳体10连接的第二固定部62和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61和第二固定部62的连接部63。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60共有两个,为U型弹簧,两U型弹簧的开口方向即连接部63的弯折方向相对设置,每个弹性件60的第一固定部61固定于延伸部32的侧表面上,所述第二固定部62固定于壳体10上。

如图2-3所示,所述配重块延伸部32的下表面302向远离底壁12方向凹陷形成凹槽320,支撑件60的第一固定部61贴设在与所述凹槽所对应侧表面303上,使得第一固定部61的边缘与配重块30的上下表面平齐,这样,可以便于支撑件60与配重块30之间固定的稳定性,具体,可以采用在其边缘的缝隙处点焊处理。上述结构可以提高焊接强度,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能,防止传统弹性件脱落而影响可靠性的情况发生。

上述仅为一种实施方式,在可选择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由配重块30的上表面301向底壁12方向凹陷形成凹槽320,也是可以实施的;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上下表面均设置相对凹陷的凹槽320,只要是可以减小延伸部上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在不改变支撑件60的宽度的前提下,使第一固定部61的边缘与配重块30的上下表面平齐,起到提高焊接强度的作用,均是可以实施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61与壳体之间、所述第二固定部62与配重块30之间还分别设有缓冲片,用于防止碰撞,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振动电机的配重块上设有凹槽,支撑件的边缘与配重块的上下表面平齐,使振子与弹性件的固定更牢固,增加弹性件的耐久度,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