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基于可调节结构的机械设备的电机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510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基于可调节结构的机械设备的电机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的电机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基于可调节结构的机械设备的电机架。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机架只能够安装一台电机,当某个设备需要安装多台电机时需要重新设计电机架的结构,以及占用大量的空间,使得整个设备的体积大大增加,在影响设备整体结构的同时还增加了成本,需要改进。

现有的机械设备的电机架存在着不容易移动,调节费力,不能伸缩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新型基于可调节结构的机械设备的电机架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基于可调节结构的机械设备的电机架,以解决现有的机械设备的电机架存在的不容易移动,调节费力,不能伸缩的问题,一种新型基于可调节结构的机械设备的电机架,包括底板,调节结构,固定板,电机固定孔,移动轮,伸缩板固定螺栓,支架,固定板螺栓孔,固定板螺栓,伸缩板连接螺栓孔和伸缩板,所述的伸缩板固定螺栓通过伸缩板连接螺栓孔将伸缩板固定在支架的中间;所述的固定板螺栓通过固定板螺栓孔将固定板固定在支架的内侧;所述的电机固定孔开设在固定板的表面;所述的调节结构设置在底板的中上部;所述的调节结构包括防护垫,一级伸缩杆,二级伸缩杆和液压泵,所述的防护垫粘贴在一级伸缩杆的上部;所述的二级伸缩杆插接在液压泵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伸缩板上设置有固定板螺栓孔,所述的固定板螺栓孔设置有多个,有利于使固定板提升高度,使用方便。

所述的一级伸缩杆、二级伸缩杆和液压泵相适配,有利于在调节固定板时更加轻松,节省人力。

所述的移动轮采用聚氨酯胶轮,所述的移动轮设置有两个,所述的移动轮螺栓连接在支架的左侧下部,当支架向移动轮倾斜30度角至60度角时,可方便移动,有利于使人们在使用时不费力,使用轻便。

所述的底板焊接在支架的内侧底部,有利于更好的固定支架,能够提高稳定性,提高工作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轮的设置,有利于方便移动,通过伸缩板、固定板螺栓孔和伸缩板螺栓的设置,可方便使固定板提升高度,通过调节结构的设置,在调节固定板时更加轻松,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板;2-调节结构;21-防护垫;22-一级伸缩杆;23-二级伸缩杆;24-液压泵;3-固定板;4-电机固定孔;5-移动轮;6-伸缩板固定螺栓;7-支架;8-固定板螺栓孔;9-固定板螺栓;10-伸缩板连接螺栓孔;11-伸缩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基于可调节结构的机械设备的电机架,包括底板1,调节结构2,固定板3,电机固定孔4,移动轮5,伸缩板固定螺栓6,支架7,固定板螺栓孔8,固定板螺栓9,伸缩板连接螺栓孔10和伸缩板11,所述的伸缩板固定螺栓6通过伸缩板连接螺栓孔10将伸缩板11固定在支架7的中间;所述的固定板螺栓9通过固定板螺栓孔8将固定板3固定在支架7的内侧;所述的电机固定孔4开设在固定板3的表面;所述的调节结构2设置在底板1的中上部;所述的调节结构2包括防护垫21,一级伸缩杆22,二级伸缩杆3和液压泵24,所述的防护垫21粘贴在一级伸缩杆22的上部;所述的二级伸缩杆23插接在液压泵24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伸缩板11上设置有固定板螺栓孔8,所述的固定板螺栓孔8设置有多个,有利于使固定板3提升高度,使用方便。

所述的一级伸缩杆22、二级伸缩杆23和液压泵24相适配,有利于在调节固定板3时更加轻松,节省人力。

所述的移动轮5采用聚氨酯胶轮,所述的移动轮5设置有两个,所述的移动轮5螺栓连接在支架7的左侧下部,当支架7向移动轮5倾斜30度角至60度角时,可方便移动,有利于使人们在使用时不费力,使用轻便。

所述的底板1焊接在支架7的内侧底部,有利于更好的固定支架7,能够提高稳定性,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过程中,根据电机需要用到的高度,进行调节固定板3,通过设置有固定板螺栓孔8给固定板3提升高度,然后通过固定板螺栓9进行固定,在支架7达不到所需要的高度时,可通过提升伸缩板11的高度,再用伸缩板固定螺栓6与伸缩板连接螺栓孔10固定,在固定板3上放置有电机时可通过一节伸缩杆22、二级伸缩杆23和液压泵的配合,把固定板3向上顶,顶到相应的位置后通过固定板螺栓9进行固定。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