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闭器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3169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开闭器壳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开闭器壳体。



背景技术:

凝露是高温、高湿的空气遇到低温的物体,冷却至饱和状态,致使空气中的水汽液化的一种自然现象。

凝露的产生可导致如下问题:

(1)设备的绝缘强度大幅度下降,乃至击穿;

(2)绝缘件表面爬电闪络,造成短路,严重者发生火灾;

(3)降低二次设备绝缘性能,会使二次回路接地、短路,造成电气开关误动、拒动;

(4)设备机构锈蚀卡涩,操作不到位;

(5)设备生锈腐蚀,增加设备检修次数,缩短设备使用寿命。

因此,电力柜,特别是开闭器壳体应特别预防产生凝露。

目前,常用的预防凝露产生的措施有如下三种:

(1)加热法。加热法是在设备内部安装自动温湿控制加热器,通过加热降低设备内部空气的相对湿度,提高设备内表面的温度,以减少凝露的形成;

(2)除湿法。除湿法是利用除湿器,采用制冷的方法过滤设备内部的空气,将空气中的水汽液化并排出设备,即降低设备内的相对湿度,以减少凝露的形成;

(3)强制通风法等。强制通风法是通过增设排风扇,加强设备内部与外部的空气循环,降低温差,以减少凝露的形成。

现有预防凝露产生的措施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加热法:加热器功率选小了,不能起到降低相对湿度的作用;功率选大了,虽然可以降低凝露的发生,但在长期加热的条件下,二次导线的绝缘线皮容易老化,并且影响继电器的正常运行;

(2)除湿法:传感器启动值难设定,除湿慢;若长期运行,能耗高,并且要考虑设备排水;

(3)强制通风法:增加维护成本,并没有从根本上降低相对湿度。

由此可见,预防开闭器壳体产生凝露的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闭器壳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开闭器壳体易产生凝露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闭器壳体,包括:顶盖;壳身,顶盖设置在壳身的顶端;底座,底座设置在壳身的底端,且底座的侧壁上开设有百叶窗式出风口。

进一步地,开闭器壳体还包括封板,封板设置在底座的顶端与壳身的底端之间以使壳身的内腔与底座的内腔彼此隔离。

进一步地,壳身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口,通风口处设置有百叶窗式的格栅。

进一步地,顶盖包括:外顶盖;内顶盖,外顶盖罩设在内顶盖的上方,且内顶盖与外顶盖之间形成有空气夹层。

进一步地,顶盖上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与空气夹层连通,且排水孔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与壳身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错开。

进一步地,顶盖还包括挡水框,内顶盖的下边沿与挡水框的内圈侧连接,外顶盖的下边沿与挡水框的外圈侧连接,挡水框支撑在壳身的顶端。

进一步地,挡水框的内圈侧在竖直方向上高于挡水框的外圈侧。

进一步地,挡水框的内圈侧具有向上翻折的挡水凸沿,内顶盖的下边沿与挡水框的上表面连接,且内顶盖的下边沿位于挡水凸沿和外顶盖的下边沿之间。

进一步地,内顶盖的下边沿处设置有过水孔。

进一步地,挡水框的外圈侧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与空气夹层连通,且排水孔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与壳身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错开。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开闭器壳体的底座的侧壁上开设有百叶窗式出风口,以保证底座的内腔与外部环境换气通畅,有效减少或避免凝露的产生,从而有效降低开闭器壳体内的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与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开闭器壳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开闭器壳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开闭器壳体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开闭器壳体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的顶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图5中的顶盖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顶盖;11、外顶盖;12、内顶盖;121、过水孔;13、空气夹层;14、排水孔;15、挡水框;151、挡水凸沿;20、壳身;21、格栅;30、底座;31、百叶窗式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开闭器壳体易产生凝露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闭器壳体。

如图1至图6所示,开闭器壳体包括顶盖10、壳身20和底座30,顶盖10设置在壳身20的顶端;底座30设置在壳身20的底端,且底座30的侧壁上开设有百叶窗式出风口31。

通过在开闭器壳体的底座30的侧壁上开设有百叶窗式出风口31,以保证底座30的内腔与外部环境换气通畅,有效减少或避免凝露的产生,从而有效降低开闭器壳体内的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与使用寿命。

由图3可以看出,底座30四面通风,有利于散电缆沟潮气。特别是当开闭器壳体安装在地下室等潮湿的环境中时,这种底座结构的开闭器壳体,能够尽可能的减少凝露产生,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

可选地,开闭器壳体还包括封板,封板设置在底座30的顶端与壳身20的底端之间以使壳身20的内腔与底座30的内腔彼此隔离。由于设置有封板,因而可以有效阻止电缆沟潮气进入开闭器壳体内部。即使有进、出线电缆孔封堵不严的情况,也只能有少量潮气进入开闭器壳体的内部,大部分潮气已经通过底座30的百叶窗式出风口31散掉。因此,上述结构的底座30和封板配合,能够有效降低凝露现象的产生,避免电缆沟潮气对开闭器壳体内设备的影响。

如图1和图2所示,壳身20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口,通风口处设置有百叶窗式的格栅21。由附图可知,壳身20的四周尽量多开设通风口,并在通风口处设置格栅21,在增加壳体内部与外部的空气循环的同时,也有效避免外部施力对开闭器壳体内部的设备进行损坏,既保证了设备的隐秘性和安全性,也有效避免误触发生触电危险,同时还保证了空气对流,使壳体内部的温度、湿度近似于壳体外部的空气,从而降低了壳体内部空气的相对湿度,同时也降低了壳体内外的温差,减少了凝露现象的形成。

如图4至图6所示,顶盖10包括外顶盖11和内顶盖12,外顶盖11罩设在内顶盖12的上方,且内顶盖12与外顶盖11之间形成有空气夹层13。顶盖10采用双层结构,中间形成有空气夹层13,使得空气夹层13作为隔热层(空气的导热系数很低),有利于降低凝露的产生。

可选地,内顶盖12采用覆铝锌板材质制作。覆铝锌板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耐热性和热反射性,利用这些特性无需进行表面处理,多用作耐热和隔热材料,并且表面光滑,易于凝露滑落。另外,空气夹层13与覆铝锌板的隔热作用有利于减小开闭器壳体的内外温差,减少凝露现象的形成。

为了使得凝露能够向顶盖10的下边沿汇聚,内顶盖12和外顶盖11均采用中心高、四周低的设置方式,具有尖顶,以便于凝露导流至顶盖10的外部。

由图4和图5可知,内顶盖12呈“人”字形。两侧各倾斜一定角度,若在顶盖10的内顶产生凝露,其可沿斜面向顶盖10的下边沿滑落,不会滴落在设备上。

在图6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顶盖10上设置有排水孔14,排水孔14与空气夹层13连通,且排水孔14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与壳身20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错开。这样,当凝露产生后,向顶盖10的下边沿流动,会逃逸至壳身20的投影平面的外侧,避免凝露滴落在开闭器壳体内的设备上,保证了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设备故障。

具体而言,顶盖10还包括挡水框15,内顶盖12的下边沿与挡水框15的内圈侧连接,外顶盖11的下边沿与挡水框15的外圈侧连接,挡水框15支撑在壳身20的顶端。这样,在内顶盖12上产生的凝露,最终会汇聚到挡水框15处,避免凝露滴落在开闭器壳体内的设备上,保证了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设备故障。

为了保证产生的凝露能够顺利排出至顶盖10的外部,挡水框15的内圈侧在竖直方向上高于挡水框15的外圈侧。这样,有利于凝露向顶盖10的外部导流,避免回流至开闭器壳体内。

为了避免内顶盖12朝向壳身20的腔体一侧产生的凝露不会流到开闭器壳体内的设备上,挡水框15的内圈侧具有向上翻折的挡水凸沿151,内顶盖12的下边沿与挡水框15的上表面连接,且内顶盖12的下边沿位于挡水凸沿151和外顶盖11的下边沿之间。当内顶盖12的朝向开闭器壳体内的表面上产生凝露后,凝露会沿着内顶盖12滑落至挡水框15上,凝露会被挡水凸沿151挡住,避免流入设备上,从而进一步保证了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了使得挡水框15上的水能够顺利排到顶盖10的外部,内顶盖12的下边沿处设置有过水孔121。具体可见图6,这样,被挡水凸沿151拦截的凝露,可通过过水孔121流向外顶盖11的下边沿侧,以保证凝露回流至开闭器壳体的内腔中。

在图6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挡水框15的外圈侧设置有排水孔14,排水孔14与空气夹层13连通,且排水孔14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与壳身20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错开。这样,挡水框15上聚集的凝露能够顺利被排出。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中的顶盖10,利用其自身的隔热作用,并结合内顶盖12、外顶盖11的具体结构,使产生的凝露可沿斜面滑落,使凝露不滴落在设备上。

本实用新型的开闭器壳体具有制造成本低的优点。通过改进开闭器壳体的结构,虽不能完全杜绝凝露的产生,但可以减少凝露的产生,降低了凝露对设备的损坏程度,降低设备的故障。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