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杆地线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6082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泥杆地线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架空输电线路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泥杆地线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采用水泥杆进行电力架空输电线路的施工中,水泥杆地线采用悬垂线夹与挂点连接,连接采用螺栓固定,由于风力、腐蚀以及热胀冷缩等原因,螺栓的销子容易腐蚀脱落,进而造成水泥杆地线脱落。

由于地线挂点上方无传递绳挂点,所以给地线复位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传统方式只能采用人力肩扛地线进行复位,但由于横担与地线挂点距离为2.5米,作业人员在横担上无法操作,需要爬到上端,用肩膀将地线扛到挂点,将悬垂线夹连接板与地线固定挂点的螺丝孔对齐,穿入螺杆,拧紧螺丝然后安装销子。两个档距的地线近40公斤,且作业人员在杆上不好发力,地线复位始终是检修中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有效降低地线复位难度、安全性能好、工作效率高的水泥杆地线复位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泥杆地线复位装置,包括提升装置和线夹固定装置,提升装置包括电线杆可拆卡具、支架和支架上对称设置的一对定滑轮,电线杆可拆卡具设置于电线杆地线挂点上方,所述支架和电线杆可拆卡具固定连接;所述线夹固定装置包括线夹和位于其上端的螺栓穿入装置。

作为优选,支架上设有位置可调支架,所述一对定滑轮设在位置可调支架的两端。

作为优选,位置可调支架为倒U型。

作为优选,支架包括带螺纹的水平杆,位置可调支架通过螺纹通孔可在水平杆上移动。

作为优选,螺栓穿入装置包括外侧框架、弹性元件一、挡块弹性元件二和燕尾槽,所述外侧框架设置于线夹上端外侧对应螺栓孔的位置,所述外侧框架对应螺栓孔的内侧面固定设置有能够将螺栓推入的弹性元件一,所述燕尾槽竖向设置于线夹上端内侧对应螺栓孔的位置,所述挡块侧部设有和燕尾槽配合的燕尾块、且纵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弹性元件二设置于挡块的下部、且其下端固定在线夹内侧。

作为优选,电线杆可拆卡具包括两个半圆箍和转轴,所述半圆箍一端通过转轴铰接,另一端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

作为优选,线夹包括线夹本体和固定箍,所述固定箍设置于线夹本体两端部。

作为优选,弹性元件一和弹性元件二为弹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方便,便于携带和使用,该装置用于地线复位操作中,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极大的降低了劳动强度和作业难度,保证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泥杆地线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线夹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

图中:1、提升装置;11、电线杆可拆卡具;111、半圆箍;112、转轴;12、支架;13、位置可调支架;14、定滑轮;2、线夹固定装置;21、线夹;211、线夹本体;212、固定箍;22、螺栓穿入装置;221、外侧框架;222、弹性元件一;223、挡块;224、弹性元件二;225、燕尾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水泥杆地线复位装置,包括提升装置1和线夹固定装置2,所述提升装置1包括电线杆可拆卡具11、支架12和支架12上对称设置的一对定滑轮14,所述电线杆可拆卡具11设置于电线杆地线挂点上方,所述支架12和电线杆可拆卡具11固定连接;所述线夹固定装置2包括线夹21和位于其上端的螺栓穿入装置22。该地线复位专用装置主要包括用来提升脱落的地线的提升装置1和用来将脱落的地线固定在水泥杆上地线挂点的线夹固定装置2,提升装置1主要通过地面作业人员进行控制,省去站在横担上的作业人员将脱落的地线扛到地线挂点处的繁重工作,保证了横担上的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提升装置1位于地线挂点上部,其通过电线杆可拆卡具11固定在电线杆上,设置在电线杆可拆卡具11一侧的支架12平行于电线杆上设置有地线挂点的扁铁,且支架12两侧对称设置一对定滑轮14,定滑轮14位于地线挂点上方两侧部,便于通过拉拽设置于定滑轮14上的传递绳实现地线的位置上移,直至到达地线挂点,然后通过线夹固定装置2上的螺栓穿入装置22将螺栓依次穿过线夹固定装置2的一侧、地线挂点的U型箍、线夹固定装置2的另一侧,进而通过横担上的作业人员将螺母拧在该螺栓上,完成地线在地线挂点上的固定。

作为优选,支架12上设有位置可调支架13,所述一对定滑轮14设在位置可调支架13的两端。为了适应地线挂点距离电线杆距离不同的情况,支架12上设有位置可调支架13,该位置可调支架13水平设置,且保证和支架12呈直角布置,可调支架13两端分别位于支架12两侧,且端部设置有一对定滑轮14,位置可调支架13相对支架12可水平移动至距离电线杆远近不同的位置,便于配合天线挂点的不同位置需求,保证传递绳对地线的牵拉效果,方便地线顺利到达地线挂点,实现地线的顺利复位。

作为优选,位置可调支架13为倒U型。位置可调支架13设置成倒U型,便于将一对定滑轮14稳定的固定在位置可调支架13的下开口端部,保证定滑轮14的牵拉更稳定,受力更均衡,有效保证地线提升的稳定性,避免地线提升装置1受力不均造成的晃动,降低了作业难度。

作为优选,支架12包括带螺纹的水平杆15,位置可调支架13通过螺纹通孔可在水平杆15上移动。支架12和位置可调支架13之间的位置调整主要通过螺纹进行旋转调节,支架12的水平杆15上设有外螺纹,对应该螺纹,位置可调支架13中部设有和水平杆15上外螺纹相配合的螺纹通孔,对应地线挂点到水泥杆的距离,调整位置可调支架13在水平杆15上的位置,并采用锁紧销等锁紧构件进行固定锁紧,以便于保证后期传递绳提升地线至地线挂点的位置准确性。

作为优选,螺栓穿入装置22包括外侧框架221、弹性元件一222、挡块223弹性元件二224和燕尾槽225,所述外侧框架221设置于线夹21上端外侧对应螺栓孔的位置,所述外侧框架221对应螺栓孔的内侧面固定设置有能够将螺栓推入的弹性元件一222,所述燕尾槽225竖向设置于线夹21上端内侧对应螺栓孔的位置,所述挡块223侧部设有和燕尾槽225配合的燕尾块、且纵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弹性元件二224设置于挡块223的下部、且其下端固定在线夹21内侧。弹性元件一222在初期便对已经放置于其一侧的螺栓施加一定的压力,由于前端挡块223的阻挡作用,螺栓稳定的处于燕尾槽225外侧,当挡块223在地线挂点U型箍的作用下被向下推动,沿燕尾槽225运动至下方,避开燕尾槽225处螺栓孔的位置时,此时螺栓在弹性元件一222的作用下,被向线夹21的另一侧推动,继而穿过地线挂点U型箍和线夹21另一侧的螺栓孔,完成整个螺栓穿入的过程。弹性元件二225上端和挡块223下端固定连接,在正常状态下能够为挡块223提供有效的支撑力,保证挡块223位于线夹上部,起到能够封堵装有螺栓一侧螺栓孔的作用,当随着地线在提升装置1的提升作用下,上部地线挂点U型箍嵌入线夹21中部,进而推动挡块223向下移动,此时弹性元件二225逐渐受压至挡块223避开螺栓孔的位置,此时螺栓顺利穿过地线挂点U型箍和线夹21另一侧螺栓孔,完成螺栓穿入过程。

作为优选,电线杆可拆卡具11包括两个半圆箍111和转轴112,所述半圆箍111一端通过转轴112铰接,另一端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电线杆可拆卡具11主要用于将支架12和定滑轮14固定在地线挂点的上端,由于该装置要多次用于固定在脱落地线的电线杆上,所以制作成方便拆卸的形式,以方便使用,转轴12处采用凹凸齿相配合的形式,保证半圆箍111在围绕转轴112转动时,两个半圆箍111之间不产生相对碰撞,便于实现转动效果。

作为优选,线夹21包括线夹本体211和固定箍212,所述固定箍212位于线夹本体211两端部。线夹21包括承托地线的线夹本体211以及将地线固定在线夹本体211内部的固定箍212,固定箍212开口向下,两端设有螺纹,便于使用螺母进行紧固。

作为优选,弹性元件一222和弹性元件二224为弹簧。弹性元件一222和弹性元件二224优选为弹簧,因为弹簧采购方便、价格低廉,且能够很好的实现弹性元件的功能。

使用过程:

在进行水泥电线杆地线复位的操作中,首先作业人员爬到电线杆的顶部,先将电线杆可拆卡具11固定在地线挂点上部的电线杆上,调节位置可调支架13在支架12上位置至可调装置13两端的定滑轮14位于地线挂点旁侧便于进行地线提升时能够准确对准挂点的位置。将线夹固定装置2固定在对应地线挂点较近的地线上,将定滑轮14近地线一侧的两根传递绳挂到地线固定孔里。然后地面工作人员提升地线,至地线上升至地线挂点处时,继续上拉传递绳,使地线挂点上的U型箍的底端接触螺栓穿入装置22的挡块223的上端,从而对其施加向下的压力,推动挡块223向下运动至将整个螺栓孔露出的位置,弹性元件一222将螺栓推动依次穿过U型箍和线夹21另一侧的螺栓孔,此时,横担上的作业人员直接将螺母拧到螺栓上,完成整个地线复位过程。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方便,便于携带和使用,该装置用于地线复位操作中,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极大的降低了作业难度和劳动强度,保证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