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式汽车线束扎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7023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节点式汽车线束扎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线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节点式汽车线束扎捆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线束产业链包括电线电缆、连接器、加工设备、线束制造和下游应用产业,线束应用非常广泛,可用在汽车、家用电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各种电子仪器仪表等方面,车身线束连接整个车身,大体形状呈H形。

线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汽车线束在装配时所采用的束紧装置一般为扎带,扎带一般为单向结构,一旦扎紧就不可能再松开,而且只能越扎越紧,不利于重复利用,也不具备扩展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能够重复利用,并且可针对不同密度的汽车线束,还可以将线束一分为二进行捆扎的节点式汽车线束扎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节点式汽车线束扎捆装置,安装在汽车内电子线束上,每一个扎捆装置为一个节点,若干个节点将电子线束按照规定方向进行走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个外壳,外壳为矩形体形状,外壳的中间设置有一个可在垂直方向运动的压杆,压杆分为两部分,头部为尖端朝上的菱形,尾部为杆状,其中菱形的上面两个边为受压面,下面两个面为工作面;所述的外壳两侧设置有通孔,孔内安装有楔块,楔块直接贴紧受压面,并可将楔块的水平进给转化为压杆的垂直运动;所述的外壳内部两边还设置有聚线槽,聚线槽上方有一个倾斜的压块,压块铰接在聚线槽上方,并可被工作面带动向下压紧线束。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压杆的尾部还套接有弹簧,拔掉楔块后用于复位。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压块为一个内凹的弧形结构,且内凹面朝下正对线束方向。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外壳中间的顶端还开设有通槽,供线束穿入壳体。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能够重复利用,并且可针对不同密度的汽车线束,还可以将线束一分为二进行捆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内部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状态下外部视图;

图中:1线束,2外壳,3压杆,4楔块,5聚线槽,6压块,7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清楚地被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节点式汽车线束扎捆装置,安装在汽车内电子线束1上,每一个扎捆装置为一个节点,若干个节点将线束1按照规定方向进行走线,包括有一个外壳2,外壳2为矩形体形状,外壳2的中间设置有一个可在垂直方向运动的压杆3,压杆3分为两部分,头部为尖端朝上的菱形,尾部为杆状,其中菱形的上面两个边为受压面,下面两个面为工作面;所述的外壳2两侧设置有通孔,孔内安装有楔块4,楔块4直接贴紧受压面,并可将楔块4的水平进给转化为压杆3的垂直运动;所述的外壳2内部两边还设置有聚线槽5,聚线槽5上方有一个倾斜的压块6,压块6铰接在聚线槽5上方,并可被工作面带动向下压紧线束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压杆3的尾部还套接有弹簧,拔掉楔块4后用于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压块6为一个内凹的弧形结构,且内凹面朝下正对线束1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壳2中间的顶端还开设有通槽7,供线束穿入壳体。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