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单边型动磁直线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4872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线电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单边型动磁直线电机。



背景技术:

直线电机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动能的机械装置,通常应用于工业生产当中。与直线电机相对应的一种装置是旋转电机,两者的工作原理类似。但是直线电机是进行直线运动的电机,而旋转电机是进行旋转运动的电机。直线电机可以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动能,而不需要中间装置。直线电机一般有平板式、U型式、管式几种。直线电机的工作系统是通过内部直线导轨来完成工作,用环保材料将线圈压缩成的动子和电热调节器连接,然后在稀土磁铁的磁轨上进行动力推动,不需要像旋转电机一样,将动子固定在旋转轴承的支撑架上来保证相对运动部分的稳定,通过直接反馈位置的直线编码器装置,就可以直接测量负载位置,从而保证负载位置的精确度。直线电机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洁,直线电机直接产生直线运动,位置精确度高,更为节省成本、稳定可靠、操作和维护简便;(2)运动效率高,直线电机的气垫和磁垫中间存在缝隙,在运动时,不会出现机械接触,也不会出现摩擦和噪音,对零部件的损伤较小,从而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可以进行高速直线运动;(3)无横向边缘效应,直线电机横向无开断,磁场分布均匀;(4)适应能力强,线电机的铁芯使用环氧树脂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防腐防潮功能,即使在潮湿和有害气体的工作环境中,仍然可以使用;(5)不存在单边磁拉力问题,直线电机的拉力可以相互抵消,因而,不会出现单边磁拉力问题;(6)便于调节和控制,直线电机可以通过调节电压、频率、更换材料等,来实现不同的工作速率,满足低速运动作业。然而现有直线电机发热量大,固定在工作台底部的电机动子是高发热部件,安装位置不利于自然散热,对机床的恒温控制造成很大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动子进行快速高效散热的新型单边型动磁直线电机,不仅可以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还可以降低电机发热对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机床的恒温控制产生的影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新型单边型动磁直线电机,包括载物板、定子、动子、底板、凸台、挡板和散热组件,所述定子包括矩形线圈模块,所述动子包括U形板,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半导体制冷器;所述载物板设在所述U形板的平板部的上方且与所述U形板的平板部可拆卸连接,所述U形板设的平板部设在所述矩形线圈模块的上方且所述U形板的侧立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矩形线圈模块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U形板的侧立板和平板部与所述矩形线圈模块之间设置有气隙;所述矩形线圈模块的下端设在所述凸台上台面上设置的定位槽内且与所述凸台可拆卸连接,所述凸台设在所述底板的上方且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两端设有所述挡板;所述U形板的侧立板临近所述矩形线圈模块的板面上设有永磁材料层;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制冷端设置在所述U形板的平板部上板面上的凹槽内,所述凹槽内壁上设有绝缘导热材料膜层。

上述新型单边型动磁直线电机,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制热端设置在所述载物板的下方且通过安装板与所述载物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板为绝热材料板。

上述新型单边型动磁直线电机,所述安装板上还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制热端。

上述新型单边型动磁直线电机,所述U形板的平板部与所述载物板之间设有隔热板。

上述新型单边型动磁直线电机,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制冷端包括半导体和绝缘导热材料包覆层,所述绝缘导热材料包覆层包覆在所述半导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利用半导体制冷器来对动子进行散热降温,不仅有利于对动子进行快速高效地散热,还能够消除冷媒流体泄漏带来的问题,有利于对电机内部的安全保护以及对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机床进行恒温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单边动磁直线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载物板;2-挡板;3-U形板;4-矩形线圈模块;5-底板;6-凸台;7-半导体制冷器;8-隔热板;9-安装板;10-风机;11-绝缘导热材料包覆层;12-半导体;13-永磁材料层;14-气隙;15-绝缘导热材料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单边型动磁直线电机,包括载物板1、定子、动子、底板5、凸台6、挡板2和散热组件,所述定子包括矩形线圈模块4,所述动子包括U形板3,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半导体制冷器7;所述载物板1设在所述U形板3的平板部的上方且与所述U形板3的平板部可拆卸连接,所述U形板3设的平板部设在所述矩形线圈模块4的上方且所述U形板3的侧立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矩形线圈模块4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U形板3的侧立板和平板部与所述矩形线圈模块4之间设置有气隙14;所述矩形线圈模块4的下端设在所述凸台6上台面上设置的定位槽内且与所述凸台6可拆卸连接,所述凸台6设在所述底板5的上方且与所述底板5固定连接,所述底板5的两端设有所述挡板2;所述U形板3的侧立板临近所述矩形线圈模块4的板面上设有永磁材料层13;所述半导体制冷器7的制冷端设置在所述U形板3的平板部上板面上的凹槽内,所述凹槽内壁上设有绝缘导热材料膜层15。其中,为了减少所述U形板3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给所述载物板1,在所述U形板3的平板部与所述载物板1之间设有隔热板8。

为了方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减少所述半导体制冷器7的制热端在动子运行过程中出现坠落导致导线连接出现松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半导体制冷器7的制热端设置在所述载物板1的下方且通过安装板9与所述载物板1可拆卸连接,为了避免所述安装板9将所述半导体制冷器7的制热端发出的热量传递给所述载物板1,本实施例中,采用绝热材料板作为所述安装板9。由于当直线电机工作环境通风状况较差的时候,所述半导体制冷器7的制热端周围空气的温度逐渐升高,这就会造成所述半导体制冷器7制冷端的制冷效率下降,因此,在所述安装板9上还设置有风机10,并将所述风机10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半导体制冷器7的制热端。

而为了进一步增强用电安全性,避免在通电状态下所述半导体制冷器7制冷端的半导体与本实用新型其他导电部件接触,导致电机受损,本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制冷器7的制冷端包括半导体12和绝缘导热材料包覆层11,且所述绝缘导热材料包覆层11包覆在所述半导体12上。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在使用最初一段时间内,所述动子产生的热量累积较少的时候,可以不开启所述半导体制冷器7。当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则可开启所述半导体制冷器7,此时所述半导体制冷器7的制冷端会迅速地吸收所述动子产生的热量,而当所述半导体制冷器7的制热端周围的空气温度较高时,则可以开启所述风机10向所述半导体制冷器7的制热端进行吹风,以便提高所述半导体制冷器7制冷端的制冷效果。由于整个散热过程中不使用冷媒流体,既不会给电机内部带来灰尘,又不会发生冷媒流体泄漏导致电机内部零部件受损。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