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电枢的液体填充料浸渍后密封固化的工艺装备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31766发布日期:2019-07-10 10:1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电机电枢的液体填充料浸渍后密封固化的工艺装备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用于电机电枢的液体填充料浸渍后密封固化的工艺和工艺装备,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阻止液体从多种组织部件缝隙口流出的密封方法和协同固化装置。



背景技术:

风能是最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利用风力发电已越来越成为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风力发电机组是一种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大型发电装置。

电机作为风力发电机组的核心部件,包括转子和定子,定子包括定子铁心以及缠绕在定子铁心上的绕组。如图1-3所示,定子电机电枢100包括定子铁心10和绕组20,在定子铁心10上设置有绕组槽11,绕组20嵌入在绕组槽11内,并在绕组槽11的槽口安装槽楔30来将绕组20固定在绕组槽11内。

由于风力发电机组设置在户外,经受风吹雨淋,水汽和湿气会进入发电机定子和转子内部,导致定子铁心以及绕组受到腐蚀而损坏。尤其是,安装在海上的风力发电机,更容易受到盐雾的侵袭腐蚀。除此之外,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绕组的绝缘膜以及铁心槽内的槽绝缘等绝缘层会由于受到电磁振动和机械振动的冲击而磨损,同时还会经受发热而老化。因此,为了保证定子绕组的绝缘性能,还需要将绕组与其相邻部件用绝缘树脂包封形成紧密坚固的整体。

因此,在制造发电机的过程中,电机各个部件,尤其是定子绕组的防腐处理和绝缘处理特别关键。

为了提高定子绕组的防腐性能和绝缘性能,通常对定子绕组采用浸渍处理,用绝缘漆或绝缘胶等填充材料填充定子绕组中的孔隙。浸漆处理是对电机定子绕组进行绝缘处理的一种常用的浸渍处理方式。目前采用的浸漆处理工艺是属于热沉浸工艺的二次浸漆,例如,真空压力浸渍工艺(简称vpi工艺)浸漆过程大致包括:预烘、第一次浸漆、滴漆、第一次烘干、第二次浸漆、滴漆、第二次烘干。通过浸漆处理,可以使绝缘漆填充定子绕组的内层空隙并覆盖绕组的表面,并通过将浸渍后的定子绕组放置在烘箱中进行烘干处理,使绝缘漆固化从而与绕组以及绕组槽内壁粘接。

在浸漆的过程,希望绝缘漆能够更好、更充分地渗透到定子铁心的各个缝隙中,尽量减少定子绕组中的孔隙。而在滴漆过程中,希望绝缘漆尽可能少地从定子铁心中流出。然而,由于在槽楔30与槽口之间存在径向缝隙口,在电枢端部位置存在轴向缝隙口,虽然在浸漆过程中,绝缘漆能够进入到绕组槽11内,但是,在滴漆和烘干过程中,大量的绝缘漆在重力以及离心力等力的作用下又会沿着径向和轴向从绕组槽11内流出。图4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绝缘处理工艺定子绕组处于旋转烘焙状态的示意图。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该电机为外转子内定子构造,在旋转烘焙过程中,定子电机电枢100轴向水平放置。当定子旋转到6点钟位置时,绕组槽11内的液体填充料不仅沿绕组槽11的轴向两端的出口向外流出,还会沿着槽楔30与绕组槽11的槽口之间的缝隙向下滴落。在12点钟位置,即使绕组槽11内的液体填充料不会沿着槽口沿径向向外流出,也会沿着轴向两端的出口向外流出。

因此,在采用传统的绝缘处理工艺和工艺设备对定子绕组进行绝缘处理的过程中,无法有效阻止液体绝缘漆沿着径向方向从槽口(槽楔)处流出,以及沿着轴向方向从绕组槽的轴向两端向外流出,导致在定子绕组内绝缘漆填不满而存在大量空隙,尤其铁磁边界的表面上挂漆量小、漆层薄。在槽口部分,也难以在槽楔外周形成严格的密封圈,造成槽楔与铁心槽口硅片之间形成缝隙,潮气和水自然会沿着脱粘缝隙进入槽内破坏绝缘,为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电枢的液体填充料密封浸渍固化的工艺装备,以避免在固化期间绝缘漆从绕组上滴落在槽楔周围形成严密的封堵,延长发电机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电枢的液体填充料密封浸渍固化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机电枢的液体填充料浸渍固化的固化设备,筒体,电机电枢被轴向竖直地放置在所述筒体内;气流供应装置,产生被加热且升压后的气流,并将其供应到所述筒体内;电枢端部扼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筒体内并处于所述电机电枢下方,并且从所述气流供应装置接收的第一气流从下到上地喷吹所述电机电枢的处于下方的电枢端部而对所述电枢端部形成气压密封;红外筒体,竖直地设置在所述电机电枢的内腔中并且上下两端敞开,在所述红外筒体与所述电机电枢的内侧部之间形成有供气流上行的环形通道。

可选地,处于所述电机电枢周向外侧的第二气流中的一部分通过所述电枢主体上的径向通风孔而穿流到所述环形通道内,并且所述第一气流中的一部分从所述电枢端部处继续向上流动到所述环形通道内,以引射所述第二气流中的一部分通过径向通风孔穿越流入到所述环形通道中并裹挟着穿流过来的第二气流一起向上流动,进入所述红外筒体内部。

可选地,在所述红外筒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红外辐射加热器,以加热所述电枢主体的内侧部。

可选地,所述红外筒体的尺寸沿着轴向从下到上地渐缩。

可选地,沿着所述红外筒体的轴向,所述红外辐射加热器的辐射加热功率不同地设置。

可选地,所述红外筒体的上端朝向内部形成有呈弧形弯曲的导流弧。

可选地,所述第一气流的所述一部分在所述环形通道内螺旋地向上流动。

可选地,所述工艺装备还包括从所述红外筒体沿轴向向下延伸的红外筒体延伸段,所述红外筒体和所述红外筒体延伸段的内部被形成为回流通道,喷吹所述电枢主体的外侧部的第二气流、穿流到所述环形通道的第二气流和经由所述环形通道向上流动的第一气流均在所述红外筒体的上端流入到所述回流通道中,并通过所述回流通道向下流动而流出所述筒体。

可选地,在所述回流通道的底部还设置有引风设备,以抽吸气流使其沿回流通道更快地向下流动。

可选地,所述电枢端部扼流装置包括形成在所述红外筒体延伸段的外部的环形进气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过所述环形进气通道向上流动而喷吹所述电枢端部。

可选地,所述工艺装备还包括:环形密封部,用来密封所述电枢端部的外周,防止所述第一气流泄露;呈环形分布的多个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环形进气通道内,以支撑所述电机电枢,并且相邻两个支撑部相互隔开,所述多个支撑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红外筒体延伸段的内径。

可选地,所述工艺装备还包括:电枢主体扼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筒体内并处于电枢主体周围,并且从所述气流供应装置接收的所述第二气流斜向上地喷吹到所述电枢主体的外侧部而对所述电枢主体形成气压密封。

可选地,所述电枢主体扼流装置包括:环形配气室,从所述气流供应装置接收的第二气流在所述环形配气室内变成在轴向上均匀分布且沿径向向内流动的气流;环形的气流加速器,设置在所述环形配气室的径向内侧,并将从所述环形配气室流出的气流转变成斜向上的高速射流而喷吹所述电枢主体的外侧部而形成气压密封。

可选地,所述气流加速器包括呈圆形分布的多个加速柱,所述加速柱均在轴向上从下到上地沿径向向外倾斜,并在相邻两个加速柱之间形成具有喉部(295)的加速射流通道。

可选地,所述工艺装备还包括:下部电磁涡流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电枢端部的下方,通过激发所述电枢端部处的绕组振动协同所述第一气流形成的气压密封,使得所述电机电枢上的液体填充料能够沉降,使轴向缝隙口的根部处是密实的。

可选地,所述下部电磁涡流发生器的横向上的横截面呈倒t形,且竖直部分伸入到所述电枢端部的鼻状绕组内侧,水平部分处于所述鼻状绕组下方。

可选地,所述工艺装备还包括:上部电磁涡流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电机电枢的上方,通过激发所述电机电枢的处于上方的电枢端部处的绕组振动的同时产生热量,使得所述电枢端部的鼻状绕组上的液体填充料向下沉降,使轴向缝隙口的根部处是密实的。

可选地,所述上部电磁涡流发生器的横向上的横截面呈t形,且竖直部分伸入到所述电枢端部的鼻状绕组内侧,水平部分处于所述鼻状绕组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机电枢的液体填充料浸渍后密封固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利用第一气流沿电机电枢的轴向从下到上地喷吹所述电机电枢的处于下方的电枢端部,以对所述电枢端部形成气压密封;利用第二气流斜向上地喷吹到电枢主体的外侧部,以对所述电枢主体形成气压密封,其中,所述第二气流中的一部分通过所述电枢主体上的径向通风孔而穿流到所述电机电枢的内腔中,并且所述第一气流中的一部分从所述电枢端部处继续向上流动到所述电机电枢的内腔中,以引射所述第二气流中的一部分穿越流入到所述电机电枢的内腔中并且并裹挟着穿流过来的第二气流一起向上流动。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红外线辐射的方式对所述电枢主体的内侧部进行加热。

可选地,使所述电机电枢的上下两个电枢端部中的至少一个上的绕组振动,使得所述电机电枢上的液体填充料能够沉降,使轴向缝隙口的根部处是密实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机电枢的液体填充料浸渍后密封固化的工艺装备,包括:筒体,待固化的电机电枢被轴向竖直地放置在所述筒体内;气流供应装置,产生被加热且升压后的气流,并将其供应到所述筒体内;电枢端部扼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筒体内并处于待固化的电机电枢下方,并且从所述气流供应装置接收的第一气流从下到上地喷吹所述电机电枢的处于下方的电枢端部而对所述电枢端部形成气压密封;电磁涡流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电机电枢的两个电枢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电枢端部附近,通过激发所述至少一个电枢端部处的绕组振动,使得所述电机电枢内部缝隙的液体填充料沉降。

可选地,所述电磁涡流发生器包括:下部电磁涡流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电机电枢下方,通过激发所述电机电枢的处于下方的电枢端部处的绕组振动协同所述第一气流形成的气压密封,使处于下方的电枢端部的绕组上的液体填充料沉降,使轴向缝隙口的根部处是密实的;上部电磁涡流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电机电枢上方,通过激发所述电机电枢的处于上方的电枢端部处的绕组振动,使处于下方的电枢端部的绕组上的液体填充料沉降,使轴向缝隙口的根部处是密实的。

可选地,所述工艺装备还包括:电枢主体扼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筒体内并处于电枢主体周围,并且从所述气流供应装置接收的第二气流斜向上地喷吹到所述电枢主体的外侧部而对所述电枢主体形成气压密封。

可选地,所述电枢主体扼流装置包括:环形配气室,从所述气流供应装置接收的第二气流在所述环形配气室内变成在轴向上均匀分布且沿径向向内流动的气流;环形的气流加速器,设置在所述环形配气室的径向内侧,并将从所述环形配气室流出的气流转变成斜向上的高速射流而喷吹所述电枢主体的外侧部,以利用气流冲击力封堵所述电枢主体上的液体填充料。

根据本发明,通过环形高压气流柱向电枢端部的多种组织部件与空气交接区域施加气流冲击,在槽楔和定子铁心的轴向缝隙口处构筑密封防护体系,克服液体填充料受重力和传统旋转烘焙方法的离心力作用,防止液体填充料下滴甚至从缝隙口中外流。借助变截面通道获得高速气流对绕组上的径向缝隙口实施气流或压力密封,使得电机电枢传统的铁磁边界(叠片铁心)结构具有阻止一次浸漆之后的液体填充料径向流失、轴向流失的双重功能。在真空压力浸渍工艺之后降低滴漆过程,避免传统旋转烘焙固化过程中液体填充料沿铁磁边界的径向流失和轴向流失,得以提高浸漆后液体填充料填充浸渍的饱满率,并率先封锁住液体填充料自然流失的缝隙口,增加了边界阻止潮气和其他介质侵入的能力。使空气中的氧、潮气和水等不易侵入槽绝缘内部,可延缓绝缘体系老化过程。降低电机受潮气和水侵入存留其中的风险,提高绝缘可靠性,并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风力发电机组的定子绕组的示意图;

图2是风力发电机组的定子绕组的局部结构立体图;

图3是风力发电机组的定子绕组的一个绕组槽的局部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定子绕组的放置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密封浸渍固化用的工艺装备的作业状态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工艺装备进行电枢端部固化的分解视图;

图7是图5所示的工艺装备的电枢端部扼流装置内的气流流动的分解视图;

图8是图1所示的工艺装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的工艺装备的电枢主体扼流装置;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工艺装备的气流加速器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气流加速器的加速射流通道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气流加速器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气流加速器的加速射流通道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密封浸渍固化用的工艺装备的作业状态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工艺装备的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16是图14所示的工艺装备的电枢端部扼流装置的作业状态图;

图17是图14所示的工艺装备的电枢主体扼流装置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密封浸渍固化用的工艺装备的作业状态图;

图19是图18所示的工艺装备的另一作业状态图;

图20是图18所示的工艺装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机电枢,10:铁心,11:绕组槽,20:绕组,21、22:电枢端部,23:电枢主体,30:槽楔,200、300、400:密封浸渍固化用的工艺装备,210、310:筒体,220、320、420:电枢端部扼流装置,221:气流接入口,222:环形进气通道,223:溢流口,224:第一回流通道,225:回流管路,226:环形承载封闭板,227:液体逆止阀,228:蓄压空间;231:第一气流,232:第二气流,240、340、440:电枢主体扼流装置,241:进气管路,242:环形配气室,243:气流加速器,244:外部协同热源,245:内部协同热源,246:汇流区域,247:第二回流通道,248:第三回流通道,249:回流管路,260:气流供应装置,261:气流母管,262:吸附塔,263:加热器,264:压气机,280:控制系统,291:加速柱,292:加速射流通道,293:进口端,294:出口端,295:喉部;321:环形活塞;322:进气通道;323:第一回流通道;324:上端面;325:传感器;326:外缸体;327:遮挡件;328:下端面:329:推进器;330液压缸;331:电磁涡流加热器;332:内缸体;333:上端面;341:流动方向调转升压装置;342:离心式叶轮;343:环形迂回部;421:环形进气通道;422:下部电磁涡流发生器;423:环形密封部;424:进气管路;425:支撑部;426:液体逆止阀;441:上部电磁涡流发生器;442:红外筒体;443:导流弧;444:红外筒体延伸段;445:回流通道;446:环形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4,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浸漆之后待固化的定子电机电枢100。该电机电枢100包括定子铁心10和绕组20,在定子铁心10上设置有绕组槽11,绕组20嵌入在绕组槽11内,并在绕组槽11的槽口安装槽楔30来将绕组20固定在绕组槽11内。

电机电枢100可分成电枢主体23和两个电枢端部21和22,在对电机电枢100上的液体填充料(例如,绝缘漆或者液体绝缘介质等,为了便于描述,在下文中,使用绝缘漆代表)进行固化时,电机电枢100可轴向竖直地放置和支撑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密封浸渍固化用的工艺装备200中,电枢端部21处于下方,电枢端部22处于上方。

参照图5,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工艺装备200的作业状态图,为了便于示出工艺装备200,其内的电机电枢100未示出。

工艺装备200可包括筒体210、电枢端部扼流装置220、电枢主体扼流装置240和气流供应装置260。

筒体210位于最外围,其外轮廓可大体上呈圆柱状,电机电枢100轴向竖直地放置在筒体210内。该筒体210可由高强度材质制成,以确保其强度足够高而能够承受过高的压力,并且还可设置有绝热层,能够防止筒内的热量外泄,从而在其内部大体上形成密封的高温高压环境。

气流供应装置260用来产生加热和升压后的气流以将其供应到筒体210内对电机电枢100执行烘干和固化操作,另外,气流供应装置260还可以从筒体210中回收一部分气流再循环利用。气流供应装置260可包括压气机264和加热器263,从外界吸入的空气被过滤掉杂质之后送入到压气机264中进行增压,然后高压空气流向加热器263,以对高压空气进行加热使其升高至足够的温度,以便后续进行烘干固化操作。最终高温和高压气流经一系列管路被输送至气流母管261中,其中,气流母管261可位于筒体210的下方并且将高温和高压气流输送到筒体210中。

在输送时,气流可被分成两部分,第一气流231可被输送到电枢端部扼流装置220,用来烘干固化电枢端部21上的绝缘漆并防止绝缘漆从电枢端部21上的轴向缝隙口中流出,第二气流232可被输送到电枢主体扼流装置240,用来烘干固化电枢主体23上的绝缘漆并防止绝缘漆从电枢主体23上的径向缝隙口中流出。为此,在气流母管261上可各自连接管路,分别向电枢端部扼流装置220和电枢主体扼流装置240输送气流。

下面参照图5至图7对电枢端部扼流装置220进行具体描述。

电枢端部扼流装置220包括环形进气通道222和第一回流通道224。环形进气通道222处于电枢端部21下方并与电枢端部21在轴向上对齐。第一回流通道224处于环形进气通道222的径向外侧,也呈环形分布,并且在上部通过溢流口223与环形进气通道222连通。

第一气流231在气流接入口221处被输送到环形进气通道222中,并沿着环形进气通道222向上流动,如图5中箭头所示。在环形进气通道222内流动的气流在横截面上的各个径向位置处的速率可大体上一致,以对电枢端部21施加大体上均匀的冲击力。

在第一气流231流向到环形进气通道222的上部(该区域还可称为蓄压空间)228处时,可冲击到电枢端部21上,撞击到端部处的绕组和铁心,并在该区域建立高压氛围,通过后续流过来的气流还可在此处蓄压而形成环状蓄压气流柱,从而保持该区域始终为高压区,对电枢端部21向上施加冲击力或压力,阻止电机电枢100及其绕组缝隙口内的绝缘漆沿着电机电枢100的轴向从绕组所在槽内的上方向向下流动而从电枢端部21流出。这相当于对电枢端部21形成气压密封或压力密封,从而从下方举托住布满电枢端部21的绝缘漆,持续地封堵或锁住轴向缝隙口。结果,电枢端部21处的绝缘漆不仅不会向下滴落,并且位于电枢端部21处的轴向缝隙口内的绝缘漆也不会流出,使得绝缘漆充满缝隙口而不会在内部出现空穴等缺陷,提高绝缘漆在定子铁心槽内的填充率和饱满度,阻止绝缘漆的轴向流失。另一方面,具有一定温度的第一气流231还可烘干绝缘漆,使绝缘漆尽快固化。

在蓄压空间228处,还设置有环形承载封闭板226,该环形承载封闭板226可具体位于电枢端部21和电枢主体23之间的位置处,可用来承载和支撑电机电枢100,并且还可以封闭电枢端部21附近的气流,避免第一气流231泄露到电枢主体23周围而与第二气流232汇合,也就是说,在筒体210内,第一气流231和第二气流232是相互分隔开的。

在气流冲击电枢端部21时,气流的冲击力应根据绝缘漆的重力和轴向缝隙口处的压差而精确地控制,只要使得绝缘漆不会从轴向缝隙口中外流和下滴即可,避免冲击力过大而导致绝缘漆被吹得在电机电枢100的表面上向上流动。

在蓄压空间228处冲击电枢端部21之后的第一气流231通过溢流口223而被挤出到第一回流通道224,并在第一回流通道224内向下流动,最终挤出筒体210。第一回流通道224的横截面可相对较窄,提高气流的流速,以加速回流进程,避免第一气流231发生拥堵现象。

被回收到第一回流通道224中的气流最终经由回流管路225被回收到气流供应装置260的吸附塔262中,以便进行后处理,分离出可燃性气体,之后被处理过的气流可被输送到压气机264中进行增压,实现循环利用,而被分离出的可燃性气体可另作回收处理。

请参阅图6,在环形进气通道222内还可以设置有液体逆止阀227,该液体逆止阀227可相当于单向阀门,仅允许第一气流231从下到上地冲击而打开液体逆止阀227,同时防止从电枢端部21上滴落的绝缘漆经其下落。在具体安装时,可以采用在360度周向上多弧段安装的方式来装配液体逆止阀227。液体逆止阀227可采用类于蝶阀的结构形式。

下面参照图5、图8和图9对电枢主体扼流装置240进行具体描述。

电枢主体扼流装置240可包括环形配气室242、环形的气流加速器243和第二回流通道247。从气流母管261经由进气管路241接收到的第二气流232可被输送到环形配气室242,环形配气室242将所接收到的气流均匀地分配出去,使得气流在轴向上均匀分布且流速大体相同,同时使得气流沿径向向内流动,如图5中的箭头所示。

气流加速器243可设置在环形配气室242的出口侧,从环形配气室242流出的第二气流232沿径向流向气流加速器243。气流加速器243一方面使气流的流速提高,另一方面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使其从沿径向向内流动转换成斜向上流动,也就是说,第二气流232在流经气流加速器243之后变成了斜向上的向心高速射流,如图5中处于气流加速器243径向内侧的箭头所示。

向心高速射流随后冲击到电枢主体23上,在电枢主体23的定子铁心和槽楔周围形成高压氛围,阻止电机电枢100及其绕组缝隙口内的绝缘漆从绕组所在槽内外流以及从电机电枢100的表面向下流动,同样也对绝缘漆形成气压密封、气垫密封或压力密封,对整个电枢主体23施加均匀的冲击力或压力,以利用气流冲击力封堵电枢主体23上的绝缘漆。该冲击力可具有竖直方向上的分量和水平方向上的分量,从而既可从下方举托住电枢主体21上的挂漆防止其下滴,还可通过竖直方向上的分量持续地封堵或锁住径向缝隙口,防止已经充满径向缝隙口的绝缘漆外流而在固化后出现空穴等缺陷,确保绝缘漆的填充率,避免绝缘漆的径向流失。另一方面,具有一定温度的第二气流232还可烘干绝缘漆,使绝缘漆尽快固化。

在气流冲击电枢主体23上时,向心高速射流应基于与重力场力学平衡的方式来精确地控制,只要使得绝缘漆不会从径向缝隙口中外流和下滴即可,避免冲击力过大而导致绝缘漆被吹得在电机电枢100的表面上向上流动。

在高速射流冲击电枢主体23之后可在汇流区域246处穿越上方的电枢端部22而从四周360度地汇流到第二回流通道247,其中,第二回流通道247可设置在电枢主体23的内腔中。之后,第二气流232可沿第二回流通道247向下流动进而流出筒体21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环形进气通道222的径向内侧可形成第三回流通道248,该第三回流通道248位于第二回流通道247下方并与其连通,从而第二气流232可沿着第二回流通道247和第三回流通道248向下流动,并经由回流管路249流向吸附塔262并进行回收循环利用。

参照图10至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沿径向截取的气流加速器243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在图5中示出的气流加速器243的示意与图8和图9中的示意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来示出。所示出的气流加速器243可包括多个加速柱291,这些加速柱291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长度,并且总体上呈圆形分布。每个加速柱291均在轴向上从下到上地沿径向向外倾斜,即,大体上相对于电机电枢100的中心呈后仰的姿态,从而将沿径向流过来的气流的方向转变成斜向上。加速柱291向后倾斜的角度等于气流加速器243的高速射流的出口端端面的倾斜角度,从整体上来看,气流加速器243的出口端294的端面也相应地呈后仰的姿态,如图5中所示。

在相邻的两个加速柱291之间形成加速射流通道292,从每个加速射流通道292中流出的高速射流总体上呈竖条状。这些加速射流通道292可在径向上与电枢主体23上的槽楔30一一对应地设置,从而从加速射流通道292中形成的高速射流可正好冲击到每个槽楔30上,以利用气流冲击力封堵绕组所在槽缝隙的绝缘漆,防止其外流,从而构成气压密封或压力密封。加速射流通道292为变截面通道或缩放通道,在加速射流通道292中形成有喉部295,该喉部295处于缩放通道的最窄截面处,在气流从进口端293流入之后流经喉部295时会转变成高速射流,然后从出口端294流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加速柱291倾斜的角度可大体上为5°至10°,此外,根据气流加速器243与电机电枢100之间的径向距离和绝缘漆的粘稠度、气流速率和温度等因素,倾斜角度还可以被调节到其他范围,可小于5°,也可以大于10°。在绝缘漆黏度较稠时,其流动性差,倾斜角度可设置得小些,例如5°至7°,相反,在绝缘漆黏度较稀时,可设置相对大些的倾斜角度,例如8°至10°。在气流速度和温度较高时,倾斜角度可相对小些,反之,可设置大些的倾斜角度。

另外,加速柱291的倾斜角度还可以是实时可调的。因为在对电机电枢100进行烘干固化期间,绝缘漆的黏度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因此可基于绝缘漆的黏度变化来实时地调节加速柱291的倾斜角度,从而改变高速射流相对于电枢主体23的表面的角度和冲击力。例如,在烘干固化中期绝缘漆黏度变稀时,可将倾斜角度设置成10°。通过实时调节加速柱291的倾斜角度,在任何烘干固化阶段中都可阻止绝缘漆的径向流失。

如图10和图11所示,加速柱291的横截面可大体上呈多边形,或者也可以呈鼓形。如图12和图13所示,加速柱291的横截面可大体上呈瓜子形,这些形状的加速柱291均可形成有效的加速射流通道而形成高速射流。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加速柱291,只要相邻两个加速柱291之间能够形成喉部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气流加速器243可包括沿轴向上下叠放的多个加速环,每个加速环可在径向上向内斜向上地倾斜,加速射流通道可形成在相邻两个加速环之间,并且通过将相邻两个加速环相面对的表面设计成外凸形状,可在加速射流通道中也形成喉部,从而将气流转变成向心高速射流。处于相邻两个加速环之间的加速射流通道在径向上总体上也呈相对于水平面斜向上倾斜的平面状。

再次参照图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工艺装备200还可包括外部协同热源244和内部协同热源245。该外部协同热源244可呈环形,可位于电枢主体23的外侧并具体设置在气流加速器243的出口端,从而从外侧加热电枢主体23,以协同高速射流共同起作用,也即是说,在气流加速器243产生的向心高速射流的基础上,另外地对电机电枢100及其上的绝缘漆进行加热,两者相协作地共同执行烘干固化操作。内部协同热源245可位于电枢主体23的内部腔体内,以从内侧加热电机电枢100。

因此,整体上来说,第二气流232还可称为力学场协同气流,而两个热源还可称为电磁波协同热源,在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下,加速绝缘漆的固化,尤其是使槽楔与铁心之间的径向缝隙口与空气交接区域及与该区域处的表面直接接触的的绝缘漆先于其他位置热起来,从而有利于绝缘漆的浸润,并且使得这些位置处的绝绝缘漆先于其他位置处的绝缘漆稠化,失去流动性,最后率先固化,从而封堵住绝缘漆自然流失的径向缝隙口,防止其他未固化的绝缘漆经由径向缝隙口流出,之后其他部分的绝缘漆再持续完成固化,这样可进一步确保绝缘漆填充浸渍的饱满率,并且还可以将固化处理时间缩短一半。

具体地说,外部协同热源244和内部协同热源245可以为电磁涡流发生器或者电磁涡流感应加热器。该电磁涡流发生器具有电磁感应线圈,可通过与绕组的定子铁心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电磁涡流,协同高温高压的高速射流在绝缘漆与电机电枢100的多种组织接触面进行强制性的电磁感应辐射加热。电磁涡流发生器用于液体填充料在电枢100及其绕组缝隙浸渍浸润、渗流,借助电磁涡流发生器诱导液体填充料振动填充缝隙、消除缝隙内的空穴。例如,可以采用对流放热和辐射放热的方式,激发热能或电磁波,通过这些加热方式,可以在对第二气流232产生明显干扰的情况下实现加热。通过感应加热,可以使定子铁心大约2mm后的外表部分先热起来,提高其上的绝缘漆的浸润,并且使绝缘漆的温度升高,提高绝缘漆相对于定子铁心上的槽和槽楔的服帖度,显著减小绝缘漆的浸润角,从而有助于对绕组实现彻底的封闭化处理,提高电机电枢的绝缘体系的可靠性,延缓电机老化进程。

上述外部协同热源244和内部协同热源245可对电枢主体23的整个表面进行加热。另外,在烘干固化的不同时期或阶段,根据绝缘漆的黏度、气流流速和温度等各种因素,可通过调节电磁涡流发生器所产生的电磁波的频率来调节加热幅度而适配地执行加热和固化操作。

本发明并于限于以上形式,除了采用电磁涡流加热的方式以外,还可以采用远红外热源加热,通过朝向绕组表面放射红外线的方式来提高绝缘漆的温度并降低浸润角。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工艺装备200还可包括控制系统280。该控制系统280可整体上控制工艺装备200内的固化烘干操作,控制气流供应装置260为电机电枢100提供温度和压力符合预期的气流,并且控制电涡流感应器产生适宜的电磁波来对电机电枢进行加热,还可以从各种感测器件接收反馈正在进行的固化烘干操作的实时信号,以执行监测和控制。

例如,控制系统280可接收所检测的筒体210内的各种温度和压力信号或者绝缘漆成像信号等来控制压气机264、加热器263和电涡流感应器,以使第一气流部分231和第二气流部分232保持在预期的温度和压力,或者在不同的固化阶段进行实时调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机电枢的绝缘浸渍固化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工程热力学和流体力学原理获得高速气流对界面泄露缝隙实施压力密封或气压密封,防止缝隙内的液体外泄。

对于电枢端部21和电枢主体23上的轴向缝隙口和径向缝隙口分别利用第一气流231和第二气流232执行压力密封,从而封堵缝隙口。

工艺装备的控制系统280可首先基于浸漆时使用的绝缘漆的物理属性(例如黏度)和滴漆工艺以及初始固化时的绝缘漆流动状态来分析计算出气流供应装置260所需要向筒体210内供应的气流的压力和温度,并控制向电枢端部扼流装置220和电枢主体扼流装置240供应气流。

第一气流231在环形进气通道222内大致形成与电枢端部21相对应或在竖直方向上对齐的环形高速气流柱而直接冲击到电枢端部21上,作用于电机电枢100的槽楔与铁心缝隙口和空气交接的区域,形成严密的气压密封,从而从下方利用气流托住绝缘漆防止其下滴或者从轴向缝隙口中流出,即,阻止绝缘漆沿着电机电枢100的轴向从绕组所在槽内的上方向向下流动而从电枢端部21流出,阻止绝缘漆的轴向流失。

第二气流232在经过气流加速器243中的变截面通道之后转换成向心高速射流,并且这样的高速射流可正对径向槽楔,直接冲击到电枢主体23的外周表面上,作用于电枢主体23上的槽楔与铁心缝隙口和空气交接的区域,形成严密的气压密封,从而利用气流托住电机电枢100上的绝缘漆防止其下滴,阻止绝缘漆沿着电机电枢轴向从绕组所在槽内流出并向下流动,并阻止绝缘漆从径向缝隙口外流,从而阻止绝缘漆的径向流失。

在第二气流232作用于电枢主体23上时,控制系统280还可控制协同热源(如上所述的外部协同热源244和内部协同热源245)对电枢主体23进行协同加热,使得定子铁心的外表面部分和处于槽楔与铁心槽之间的绝缘漆先于其他位置热起来,而率先完成固化,从而对径向缝隙口完成封堵,防止内部未固化仍处于黏稠状态的绝缘漆流出,进而避免绝缘漆径向流失。

在上述固化期间,第一气流231和第二气流232相互被分隔开,而不会发生汇流的现象,以避免对电机电枢100的表面因气流而发生绝缘漆混流。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执行固化的方法中,还可以基于上述工艺装备200的各种操作状态而相应地执行某些操作,例如,调节气流加速器243的倾角,调节第一气流231和第二气流232的压力和温度等各种操作,而不仅限于上面描述的具体操作。

下面参照图14至图17对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用于电机电枢的绝缘漆浸渍固化的密封浸渍固化用的工艺装备300进行具体描述。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工艺装备300的与工艺装备200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使用相同的标号指示。

根据图14,图14示出了工艺装备300的作业状态图,该工艺装备300可包括筒体310、气流供应装置260、电枢端部扼流装置320和电枢主体扼流装置340。

筒体310位于最外围,其外轮廓可大体上呈圆柱状,电机电枢100轴向竖直地放置在筒体310内。该筒体310可由高强度材质制成,以确保其强度足够高而能够承受过高的压力,并且还可设置有绝热层,能够防止筒内的热量外泄,从而在其内部大体上形成密封的高温高压环境。

气流供应装置260可与以上参照图5至图13描述的工艺装备200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4所示,电枢端部扼流装置320设置在筒体310内,并处于待固化的电机电枢100下方。电枢端部扼流装置320可包括能够上下往复运动并能够保持在某个位置的环形活塞321,该环形活塞321可在轴向上与电枢端部21相对应或者大体上对齐。在环形活塞321上还可开设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进气通道322,或者说,进气通道322从环形活塞321的下端面328延伸到上端面324。从气源供应装置260接收的第一气流231可通过进气通道322向上流动而冲击到电枢端部21,从而对电枢端部21施加气流冲击力,从而大体上对电枢端部21形成气压密封或压力密封,阻止电机电枢100及其绕组缝隙口内的绝缘漆沿着电机电枢100的轴向从绕组所在槽内的上方向向下流动而从电枢端部21流出,从下方托住电枢端部21上的绝缘漆,防止绝缘漆从电枢端部21上的轴向缝隙口外流或下滴。

在进行烘干固化操作期间,环形活塞321可处于某个预定高度处,在环形活塞321的上端面与电枢端部21之间可形成蓄压空间228,该蓄压空间228通过持续不断地流过来的第一气流231而呈现出高压环境,从而实现压力密封而封锁轴向缝隙口。在液体填充料失去流动性后环形活塞321上方的气压降低到气流能够冲刷电枢端部即可,不需要较大压力,维持需要的固化温度,便于压气机节能降耗。在固化过程后期,环形活塞321可以上移靠近电机电枢100的端部绕组,可以节能降耗。

除了进气通道322之外,在环形活塞321上还可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回流通道323,蓄压空间228处的第一气流231可通过第一回流通道323向下流动而流出筒体210。

进气通道322和第一回流通道323的横截面均可以是圆形,从而尽可能地降低气阻和流动过程中的压降。进气通道322的数量可多于第一回流通道323,从而维持蓄压空间228处的压强。另外,进气通道322在确保环形活塞321的结构强度和承压能力的情况下,可尽可能密得设置。

另外,第一回流通道323可相对于环形活塞321的上端面向上突出预定长度l,在突出部分的上顶端可设置有遮挡件327,以防止从电机电枢100上落下的绝缘漆经第一回流通道323滴落。第一气流231可通过突出部分的竖直侧部而流入到第一回流通道323内,也就是说,在该竖直侧部上可以开设有通气口或者该竖直侧部的大部分区域可以是敞开的。

该电枢端部扼流装置320还可包括均呈圆筒形的外缸体326和内缸体332,环形活塞321可在外缸体326和内缸体332之间的环形空腔内往复运动。该外缸体326还可用来形成筒体210的下半部分,内缸体322的上端面333可用来支撑电机电枢100的定子支架(图中未示出),另外,通过将电机电枢100放置在内缸体332上,还可以将电枢端部21下方的空间与电机电枢100(具体地为电枢主体23)的内腔相互封闭而隔离开,避免第一气流231与第二气流232汇流。

因为蓄压空间228处的压强非常高,呈高温高压的状态,并且固化用气流含有可燃性成分,在该区域存在爆炸的潜在危险,因此外缸体326和内缸体332可具有很高的结构强度和厚度,以承受高温高压负载,并且还能够在内部发生爆炸时起保护作用。

环形活塞321可具体地由液压缸330驱动,在液压缸330与环形活塞321之间可连接有推进器329,以将液压缸330的驱动力传递到环形活塞321,从而驱动环形活塞321上下运动或者将环形活塞321保持在固定的位置而形成蓄压空间228。另外,还可在蓄压空间228处安装用以感测蓄压空间228内的压力和温度的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在图中两者可统一使用标号325指示。传感器325可将检测结果作为信号实时发送给控制系统280,从而可监测筒体210内的实时状态。当传感器325检测到蓄压空间228处的压强过高或者超过预定值时,控制系统280便可命令液压缸330动作,驱使环形活塞321向下运动,从而增大蓄压空间228处的容积,降低压强,避免发生爆炸等安全事故。

除此以外,工艺装备300还可包括设置在电枢端部21稍微下方但仍处于蓄压空间228内的电磁涡流加热器331。该电磁涡流加热器331一方面可以在第一气流231的压力密封的基础上对端部处的定子铁心和绕组进行协同加热,使得电枢端部21处的槽楔与铁心缝隙口和空气交接的区域以及轴向缝隙口处的绝缘漆先热起来,而率先稠化和固化,从而对轴向缝隙口完成封堵,防止内部未固化仍处于黏稠状态的绝缘漆流出,进而避免绝缘漆轴向流失。加热的方式可以是朝向电枢端部21产生电磁波,利用辐射放热的方式执行加热,通过产生电磁涡流来对电枢端部21及其上的绝缘漆进一步加热,提高绝缘漆相对于定子铁心上的槽和槽楔的服帖度,并显著减小绝缘漆的浸润角,改善固液界面贴服度,从而有助于对绕组实现彻底的封闭化处理。可通过调节电磁波的频率来调节加热的速率,以适应不同的固化阶段。

另一方面,电磁涡流加热器331还可以以电磁波的形式激发电枢端部21上的绕组在电磁感应作用下振动,通过处于定子铁心上的绕组槽中的绕组以一定的频率振动,可以使得流挂在绕组上的绝缘漆由于振动作用而自然地向下沉降。这样,电磁涡流加热器331可相当于振动筛的作用。具体地说,在绝缘漆向下沉降期间,由于第一气流231在电枢端部21处形成的气压密封作用,绝缘漆可最终沉降到定子铁心与绕组间接触区域的根部,或者轴向缝隙口的根部或底部,从而使得绝缘漆能够完全填充满根部和绝缘漆的浸润,提高绝缘漆在根部的丰满度。在第一气流231以及电磁涡流加热器331的协同加热作用下,处于根部缝隙口处的绝缘漆先固化完成,从而可更加可靠地封堵轴向缝隙口,并确保处于根部的轴向缝隙口密实,提高此处的绝缘漆封堵效果,封锁在电机使用时外界风霜雨雪侵入缝隙口的门径,防止风霜雨雪灌入,延缓电机老化进程。

在绕组振动的同时,一方面如上所述的绕组的绝缘漆会向下沉降,另一方面处于底部绕组上的绝缘漆也会因为振动而有一部分向下滴落从而在底部绕组上出现空白部分而不能实现全面的绝缘化,因此,可通过二次浸渍以及二次固化的方法补偿流失的绝缘漆,填补底部绕组上的空白部分,完善电枢端部21处的绕组的绝缘处处理。

具体地说,在二次浸渍之后进行二次固化时,可将电机电枢100翻转180度放置在筒体210内,使得电枢端部22处于下方而电枢端部21处于上方,这样,既可以实现电枢端部21处的补充固化,还可以再次通过电磁涡流加热器331使电枢端部22振动起来,实现该端部处的绝缘漆沉降,强化该根部的绝缘化处理。

工艺装备300的电枢主体扼流装置340除了上述电枢主体扼流装置240的结构以外,还可进一步包括流动方向调转升压装置341。对于电枢主体扼流装置240和340两者相同的部件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电枢主体扼流装置240中用来引导第二气流232向下流动的第三回流通道248可形成在内缸体332和环形活塞321的中央。

流动方向调转升压装置341可设置在第二回流通道247的底部,经由第二回流通道247向下流动的第二气流232的一部分通过流动方向调转升压装置341而向上调头并斜向上地冲击到电枢主体23的内侧部,从而对电枢主体23的内侧部施加向上的冲击力,从而阻止液体填充料在电枢主体23的内表面上流挂,防止电枢主体23的内表面上的绝缘漆向下流,然后被随后流过来的第二气流的一部分裹挟着沿着内侧部附近的环形区域向下流动,并最终通过第三回流通道248而流出筒体2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流动方向调转升压装置341可包括离心式叶轮342和设置在离心式叶轮342的外周的环形迂回部343。环形迂回部343可大体上具有环形的凹窝,横截面可呈斜向上弯曲的弧形,即,大体上从中间到最外边缘的弧形部倾斜向上。另外,整个流动方向调转升压装置341的外径可小于安装出的气流回流通道的内径,从而在环形迂回部343的外周与回流通道之间形成有环形通道或者环形缝隙(这是因为环形通道的尺寸相对较小)。

离心式叶轮342在旋转时,由上向下流动的高压高速的第二气流232的一部分会冲击到离心式叶轮342上,然后在离心式叶轮342的叶片的导流和离心力作用下,沿径向四散开,并流到环形迂回部343上,并且在倾斜向上的弧形部的引导下,气流最终斜向上地流出,然后冲击到电枢主体23的内侧部或内壁上,从而在内壁附近形成蓄压区,对内壁形成压力密封或气压密封,使得流挂在内壁上的绝缘漆不会向下流,显著改善电机电枢100的内壁的绝缘化处理。

被斜向上打出的气流会被随后经由汇流区域246而流入到第二回流通道247中的第二气流232(该气流为高压高速状态)携带或裹挟着再次调头而向下流动,并经由环形迂回部343周围的环形通道流向第三回流通道248。

也就是说,离心式叶轮342一方面能够使穿越电枢端部22而汇流到第二回流通道247中的部分高压气流实现流向调转而冲击到电机电枢100的内侧部上,从而在内侧部周围建立蓄压空间,以从下方托住挂在内侧部的绝缘漆防止其下流,另一方面,在离心式叶轮342的旋转作用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第二回流通道247内的气流的流速,使气流更快地向下流动,避免第二气流232滞留在第三回流通道248内,防止第三回流通道248内压强过高而引发潜在的爆炸事故。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筒体210内还安装有缝隙口表面成像系统345,可在进行初期烘干固化时对缝隙口进行实时成像,并将成像信息发送给控制系统280,以便控制系统280获知当前缝隙口处的绝缘漆状态,比如绝缘漆是否下滴。控制系统280可基于绝缘漆的状态确定烘干固化用气流的温度和压强等参数。

针对上述工艺装备30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机电枢的绝缘浸渍固化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工程热力学和流体力学原理获得高速气流对界面泄露缝隙实施压力密封或气压密封,防止缝隙内的液体外泄。

工艺装备300的控制系统280可首先基于浸漆时使用的绝缘漆的物理属性(例如黏度)和滴漆工艺以及初始固化时的绝缘漆流动状态(这样的状态可通过上述缝隙口表面成像系统345来获得)来分析计算出气流供应装置260所需要向筒体210内供应的气流的压力和温度,并控制向电枢端部扼流装置320和电枢主体扼流装置340供应气流。

第一气流231通过环形活塞321中的进气通道322(大体上形成条状高压气流柱)沿着电机电枢100的轴向从下到上地冲击到电枢端部21上,作用于电机电枢100的槽楔与铁心缝隙口和空气交接的区域,在电枢端部21附近形成蓄压空间228,从而对电枢端部21形成严密的气压密封或压力密封,阻止电机电枢100及其绕组缝隙口内的绝缘漆沿着电机电枢100的轴向从绕组所在槽内的上方向向下流动而从电枢端部21流出,即,从下方利用气流托住绝缘漆防止其下滴或者从轴向缝隙口中流出,阻止绝缘漆的轴向流失。

在上述固化期间,控制系统280可通过传感器325实时地监测蓄压空间228处的温度和压强,当检测到蓄压空间228处的压强过高而导致该区域内的可燃性气体存在潜在的爆炸事故时,控制系统280可控制环形活塞321下行至合适的位置,从而增大其上端面与电枢端部21之间的空腔的容积,降低其内的压强,避免发生爆炸。

另外,控制系统280还可以控制电磁涡流加热器331,以使电枢端部21上的绕组振动,从而使绕组上的绝缘漆向下沉降,如上所述。在不同的烘干固化阶段期间,可通过改变电磁涡流加热器331所产生的电磁波的频率来实现绕组不同的振动频率和幅度,以适合各个不同的阶段。

同样,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对电枢主体23进行烘干固化操作,该烘干固化操作与上述操作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将不再具体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在对电枢主体23进行烘干固化操作时,还可以控制流动方向调转升压装置341,使回流到第二回流通道247中的第二气流的一部分调头而斜向上地冲击到电枢主体23的内侧部从而对电枢主体的内侧部形成气压密封,这部分气流然后被随后流过来的第二气流232裹挟着再次调转方向而向下流动,并通过流动方向调转升压装置341与第二回流通道247之间的环形缝隙而向下流动,如上所述。

下面参照图18至图20对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用于电机电枢的密封浸渍固化用的工艺装备400进行具体描述。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工艺装备400的与工艺装备200和300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使用相同的标号指示。

根据图18和图19,示出了工艺装备400的作业状态图,该工艺装备400可包括筒体410、气流供应装置260、电枢端部扼流装置420和电枢主体扼流装置440。

筒体410位于最外围,其外轮廓可大体上呈圆柱状,电机电枢100轴向竖直地放置在筒体410内。该筒体410可由高强度材质制成,以确保其强度足够高而能够承受过高的压力,并且还可设置有绝热层,能够防止筒内的热量外泄,从而在其内部大体上形成密封的高温高压环境。

气流供应装置260可与以上参照图5至图17描述的工艺装备200和300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电枢端部扼流装置420可设置在筒体410内并处于电机电枢100下方,包括环形进气通道421,该环形进气通道421可形成在红外筒体延伸段444(下面将具体描述)外周,通过进气管路424从气流供应装置260接收的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强的第一气流231可通过环形进气通道421向上流动,并冲击到电枢端部21上,撞击到该端部处的绕组和定子铁心,从而在电枢端部21下方形成蓄压空间228,对电枢端部21施加大体上朝向的冲击力或压力。这相当于对电枢端部21形成气压密封或压力密封,阻止电机电枢100及其绕组缝隙口内的绝缘漆沿着电机电枢100的轴向从绕组所在槽内的上方向向下流动而从电枢端部21流出,从下方举托住流挂在电枢端部21上的绝缘漆,持续地封堵或锁住轴向缝隙口。

在电枢端部扼流装置420与电枢端部21之间还设置有环形密封部423,用于密封电枢端部21的外周,防止第一气流231从该部位泄露。环形密封部423可以有具有一定柔性的材料制成。在工艺装备400处于分解状态的情况下,环形密封部423可大体上从电枢端部扼流装置420向上突出一定的长度,并在其顶端处外表面的高度可低于内表面的高度。在密封时,可通过环形密封部423紧密包裹住或栓紧电枢端部21的底部而实现电机电枢100底部的严密密封。

在环形进气通道421中还可设置有呈环形分布的多个支撑部425,电机电枢100的定子支架可被支撑在支撑部425上。这些支撑部425彼此之间可设置有一定的间隙而彼此分隔开,从而支撑部425的设置不会大幅影响第一气流231在环形进气通道421内的向上流动,以允许第一气流231布满整个环形进气通道。另外,支撑部425所排成的环形的内径可大于红外筒体延伸段444的内径和电机电枢100的内径,在环形进气通道421内大体上处于支撑部425与红外筒体延伸段444之间的那部分第一气流231可通过红外筒体延伸段444与电机电枢100的内侧部之间的环形气口(将在下面具体描述)而继续向上流动到环形通道446(将在下面具体描述)中。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可将该部分气流称为部分引射气流2311。

例如,可通过使用多个立柱来支撑电机电枢100,或者还可以使用多个弧形板来支撑电机电枢100,或者还可以使用圆筒来支撑电机电枢100,并且在该圆筒的竖直侧壁开设多个通气口。

电枢主体扼流装置440的处于电枢主体23外部的结构大体上与电枢主体扼流装置240和340大体上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主要描述工艺装备400与工艺装备200和300不同的结构。

工艺装备400还可包括设置在电机电枢100内腔中的红外筒体442,红外筒体442的上下两端是敞开的,其长度可大体上等于或者略小于电机电枢100的内腔的高度,并且红外筒体442可沿着轴向从下到上地渐缩,也就是说,其直径从下到上地逐渐减小。在红外筒体442与电机电枢100的内侧部之间可形成有环形通道446,那么该环形通道446的横截面尺寸也相应地从下到上地逐渐增大。

另外,从红外筒体442沿轴向朝下延伸有红外筒体延伸段444,红外筒体延伸段444的内径可等于红外筒体442的底端的内径(即,红外筒体442的最大的内径),但是却小于电机电枢100的内腔的直径,从而在红外筒体442或者红外筒体延伸段444与电机电枢100之间形成有环形气口,以允许第一气流231中的一部分通过该环形气口向上流动到环形通道446。红外筒体442和红外筒体延伸段444的内部被形成为回流通道445。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电机电枢100的叠片之间形成有一些径向间隙或通风孔,从而从电枢主体23外部冲击外侧部的第二气流232中的一小部分会穿过这些径向通风孔而流到环形通道446中。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可将该部分气流称为部分穿流气流2322。

同时,如上所述,部分引射气流2311会从蓄压空间228处经由红外筒体442和红外筒体延伸段444与电机电枢100的内侧部之间的环形气口而向上流动到环形通道446中,由于该环形气口相对较为狭窄,因而可大致相当于喉部,使得流动到环形通道446中的部分引射气流2311加速而形成高速气流,从而引射第二气流232中的一部分通过径向通风孔穿越流入到环形通道446中,并裹挟或携带着从电机电枢100外部径向穿流过来的部分穿流气流2322一起向上流动,这部分气流对电机电枢100的内侧部及其上的绝缘漆施加向上的冲击力,使得流挂于内侧部上的绝缘漆不会向下流动。这里,红外筒体442与电机电枢100的内表面下端部的环形入口便构成射流引射器的射气器,红外筒体442的外表面与电机电枢100的内表面之间构成的环形腔体即构成射流引射器的混合腔。

在两部分气流流动到红外筒体442的上端时,流向发生改变而流动到回流通道445中,并向下流动。为了减小在红外筒体442上端处的气阻,在上端处可朝向内部形成有弧形弯曲的导流弧443。

另外,为了防止这两部分气流在红外筒体442以及从外侧冲击电枢主体23的外侧部并穿越最上方的绕组流动到回流通道445上端处的第二气流232在此区域发生拥堵,在回流通道445的底部还可设置有引风设备450,通过引风设备450的抽吸作用,使得气流能够顺畅且快速地流动到回流通道445并快速地下行,起加速引流并强化换热的作用,避免气流滞留或拥堵,避免降低阻止电枢主体23内侧部流挂的效果。同时通过使气流快速流动,还可加快烘干固化过程中的换气操作,避免固化用气流内的可燃性气体滞留太多而促发潜在的爆炸等安全事故。

另外,部分引射气流2311除了在轴向竖直地沿着环形通道446向上流动以外,还可以通过在通道内设置螺旋形的引导肋片的方式使得部分引射气流2311以螺旋地方式向上流动。

在红外筒体442的外表面上可设置有红外辐射加热器(未示出),这些红外辐射加热器可浅埋在红外筒体442上,并朝向电机电枢100的内侧部发射特定波谱段内的红外线,从而形成红外辐射热源。在对电机电枢100浸漆之后进行固化时所使用的气流为多元子气流,含有可燃性成分、稀释剂、挥发性成分等,因此,通过发射红外线可穿越这种密度较大的气流,最终到达电机电枢100的内侧部,使得定子铁心和槽楔等多组织金属部位温度先于其他部位热起来并快速升高,提高绝缘漆与金属表面的服帖度,降低绝缘漆的浸润角,并且快速加热表面上的绝缘漆,使绝缘漆快速固化。另外,红外辐射加热器还可以加热通过径向通风孔流入到环形通道446中的部分穿流气流2322以及部分引射气流2311,使处于环形通道446内的所有气流的温度升高。

还可以改变红外辐射加热器在红外筒体442上的排布,从而可对电机电枢100上的某些特定区域进行加热以使该区域的绝缘漆快速固化。另外,在轴向上,可以使处于中间位置的红外辐射加热器的布置更密一些。在固化的不同阶段,还可通过调节红外辐射加热器的加热功率,改变所发射的红外线的波长来实现不同的加热速率。或者,还可以在某些固化阶段,不启动红外辐射加热器,而在另外一些阶段,启动红外辐射加热器进行加热。或者,还可以在同一个固化阶段期间,仅启用某些红外辐射加热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工艺装备400还可包括设置在电机电枢100下方的下部电磁涡流发生器422。从侧视方向观看,该下部电磁涡流发生器422可呈倒t形,或者说其轴向的横截面呈倒t形,可以由多个子电磁涡流发生器集成。虽然横截面呈倒t形,但是下部电磁涡流发生器422可整体呈瓶塞状,其径向横截面为圆形。下部电磁涡流发生器422总体上包括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竖直部分可伸入到电枢端部21处的呈环形分布的鼻状绕组内侧,水平部分可处于该鼻状绕组的下方,换句话说,该下部电磁涡流发生器422大致处于蓄压空间228内。

一方面,下部电磁涡流发生器422可对电枢端部21进行加热,使得该端部处的定子铁心和定子槽较其他位置快速热起来,改善端部处的绝缘漆浸润,如本发明之前描述的实施例所述的那样。

另一方面,下部电磁涡流发生器422还可以通过电磁波激发处于电枢主体23下部的绕组振动,使得绕组附近的绝缘漆(包括电机电枢100及其导磁部件(例如,铁心)的组合体上的绝缘漆、绕组与导磁部件之间的绝缘漆)向下沉降,同时协同第一气流231对电枢端部21的气压密封作用,大部分绝缘漆不会从电机电枢100上滴落,而是沉降到电机电枢100的根部,例如,轴向缝隙口处的根部位置。随着绝缘漆的沉降,挤出缝隙口内的挥发性气体,并填充缝隙口内的绝缘漆之间的空穴,使得在电机电枢100下部位置处绝缘漆沉降地非常丰满且保证固化后是密实的,而不存在空穴和空隙,从而提高了绝缘漆的充满度和填充率,尤其是轴向缝隙口根部处,最终固化之后轴向缝隙口的根部处是密封的、连续的、不间断的。因此,可以显著提高电枢端部21处的绝缘漆固化以及对轴向缝隙口的封堵效果,完全锁死风霜雨雪和外界杂质进入缝隙口的门径,延缓电机的老化进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工艺装备400还可包括设置在电机电枢100上方的上部电磁涡流发生器441。该上部电磁涡流发生器441的轴向的横截面可呈t形,同样可以由多个子电磁涡流发生器集成。虽然横截面呈t形,但是上部电磁涡流发生器441可整体呈瓶塞状,其径向横截面为圆形。上部电磁涡流发生器441总体上也包括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竖直部分可伸入到电枢端部22处呈环形分布的鼻状绕组内侧,水平部分可处于该鼻状绕组的上方。换句话说,该上部电磁涡流发生器441大致处于第二气流232朝向回流通道445回流的汇流区域246内,或者也可以整体设置在相对于汇流区域246或电枢端部22略靠上些的位置。

一方面,上部电磁涡流发生器441可对电枢端部22进行加热,使得端部处的定子铁心和定子槽较其他位置快速热起来,改善电枢端部22处的绝缘漆浸润,如本发明之前描述的实施例所述的那样。

另一方面,上部电磁涡流发生器441也可以通过电磁波激发处于电枢端部22处的鼻状绕组振动,使得流挂于鼻状绕组上的绝缘漆向下沉降,并大体沉降到电枢端部22的根部,例如,轴向缝隙口处的根部位置或者最上端位置。随着绝缘漆的沉降,挤出缝隙口内的挥发性气体,并填充缝隙口内的绝缘漆之间的空穴,使得轴向缝隙口根部及其下方的部分区域内的绝缘漆沉降地非常丰满,从而提高了这些区域处绝缘漆的充满度和填充率,最终固化之后轴向缝隙口的根部处是密封的、连续的、不间断的。因此,可以显著提高电枢端部处的绝缘漆固化,以及对轴向缝隙口的封堵效果,完全锁死风霜雨雪和外界杂质进入缝隙口的门径,延缓电机的老化进程。

在上部电磁涡流发生器441和下部电磁涡流发生器422激发的振动作用下,电机电枢100的上下两端处的鼻状绕组上的绝缘漆最终的固化和包裹效果可能不符合预期,因此,可通过二次浸漆和固化来完善绕组上的绝缘处理。在二次浸漆之后,可将电机电枢100倒置,即,将电枢端部21处于上方,电枢端部22处于下方,通过二次固化,可补偿绕组上的绝缘化处理,实现对电机电枢100的全面绝缘化处理。

另外,为了防止从电机电枢100上的绝缘漆通过环形进气通道421向下滴落,在环形进气通道421中可设置有液体逆止阀426,其可与上述液体逆止阀227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针对上述工艺装备40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机电枢的绝缘漆浸渍固化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工程热力学和流体力学原理获得高速气流对界面泄露缝隙实施压力密封或气压密封,防止缝隙内的液体外泄。

工艺装备400的控制系统280可首先基于浸漆时使用的绝缘漆的物理属性(例如黏度)和滴漆工艺以及初始固化时的绝缘漆流动状态(这样的状态可通过上述缝隙口表面成像系统来获得)来分析计算出气流供应装置260所需要向筒体210内供应的气流的压力和温度,并控制向电枢端部扼流装置420和电枢主体扼流装置440供应气流。

除了与参照本发明之前的实施例所描述的固化方法执行的相似操作(例如,利用第一气流231和第二气流232分别对电枢端部21和电枢主体23形成气压密封,在此不再赘述)以外,本实施例中的固化的方法还可包括利用设置在红外筒体442上的红外辐射加热器来加热电机电枢100的内侧部,具体可通过控制系统280监测的筒体210内的固化状态,来实时地调节红外辐射加热器的加热功率,实现针对不同阶段或不同位置而有针对性地调节加热速率的效果。

另外,还可以通过控制系统280来分别控制上部电磁涡流发生器441和下部电磁涡流发生器422,以激发电机电枢100的上下两端附近的绕组振动,使得绝缘漆在轴向缝隙口的上下两端处的根部沉降得丰满,提高这些位置处的充满度和填充率,强化轴向缝隙口根部处的绝缘化处理。

本发明所提供的工艺装备和方法可在电机电枢一次浸漆和二次浸漆之后执行烘干和固化。另外,除了电机电枢之外,本发明的构思还可适用于其他需要进行绝缘处理的任何装置。

根据本发明,通过环形高压气流柱向电枢端部的多种组织部件与空气交接区域施加气流冲击,在槽楔和定子铁心的轴向缝隙口处构筑密封防护体系,克服绝缘漆受重力和传统旋转烘焙方法的离心力作用,防止绝缘漆下滴甚至从缝隙口中外流。借助变截面通道获得高速气流对电机电枢上的径向缝隙口实施气流或压力密封,使得电机电枢传统的铁磁边界(叠片铁心)结构具有阻止一次浸漆之后的绝缘漆径向流失、轴向流失的双重功能。在真空压力浸渍工艺之后降低滴漆过程,避免传统旋转烘焙固化过程中绝缘漆沿铁磁边界的径向流失和轴向流失,得以提高浸漆后绝缘漆填充浸渍的饱满率,并率先封锁住绝缘漆自然流失的缝隙口,增加了边界阻止潮气和其他介质侵入的能力。使空气中的氧、潮气和水等不易侵入槽绝缘内部,可延缓绝缘体系老化过程。降低电机受潮气和水侵入存留其中的风险,提高绝缘可靠性,并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另外,本发明所提供的绝缘处理工艺(如vpi工艺)在电枢端部阻止绝缘漆流失(从内部流出)的操作期间,将电机电枢竖直放置在筒体内,正压高温气流和柱状聚压腔体密封气流(流体)封堵电机电枢轴向端部,并通过向心射流与重力场力学平衡气压密封来阻止槽楔与铁心径向缝隙口处液体流失。

本发明籍于电机转子或定子表面(凸面或凹面)柱状内腔中面向电机电枢的多种组织部件(铁心)构成选择性辐射热源兼具电磁涡流发生器联合协同高速气体在液体与固体多种组织接触面执行强制放热(对流放热、辐射放热)、激发热能(电磁波),从而能够改善绝缘漆对接触表面的浸润。

本发明的实施例针对的对象可以是电机定子或者是其他需要绝缘化处理的零部件,针对特定结构实施扼流力学场协同、固化场协同。

上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虽然已表示和描述了一些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其范围的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修改和完善,这些修改和完善也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