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输电导线振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2843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抑制输电导线振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输电导线表面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抑制输电导线振动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风吹雨淋等恶劣天气影响,架设于高压电杆上的输电导线难免会产生振动。常见的振动形式包括风雨激振和输电导线舞动。其中,风雨激振是指输电导线在特定的风雨耦合条件下诱发气动力失稳而发生的低频大幅振动;输电导线舞动是指输电导线在有风无雨的条件下产生的一种低频大幅自激振动。由于输电导线的大幅振动易造成金具剧烈磨损及输电导线伤股、断股现象,从而严重影响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

目前常用的抑制输电导线振动的方式是在输电导线上安装防振锤,以机械控制措施抑制输电导线的大幅振动。防振锤在其安装位置形成输电导线的压重点,当输电导线产生大幅振动时,防振锤通过限制压重点的振幅,在压重点处形成振动节点,产生与输电导线振动相位相反的运动,从而使输电导线振动消除或减弱。

由于防振锤通过内置防振锤线夹固定在输电导线上,容易导致防振锤线夹处的输电导线损伤较大。因此安装过多的防振锤会造成输电导线的损伤和张力增大,容易导致输电导线疲劳受损,威胁输电导线的安全运行。另外,安装防振锤虽然可以抑制输电导线舞动,却无法抑制风雨激振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抑制输电导线振动的装置,以解决输电导线的大幅振动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抑制输电导线振动的装置,包括表面护套和螺旋凸起,表面护套包裹于输电导线的外表面,螺旋凸起螺旋缠绕于表面护套表面,其中,螺旋凸起包括正向螺旋凸起和反向螺旋凸起,正向螺旋凸起与反向螺旋凸起关于表面护套的轴截面对称设置、且方向相反,正向螺旋凸起和反向螺旋凸起的结构一致。

可选地,表面护套的外表面上均匀布满多个凹槽。

可选地,正向螺旋凸起和反向螺旋凸起的螺距为4D-6D,其中,D为表面护套的外径。

可选地,正向螺旋凸起和反向螺旋凸起的横截面为圆弧形、矩形、梯形或三角形。

可选地,正向螺旋凸起和反向螺旋凸起的最高点距离表面护套外表面的垂直间距为3-6mm,正向螺旋凸起和反向螺旋凸起的横截面的最大宽度为3-6mm。

可选地,表面护套为铝护套。

可选地,凹槽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表面护套的外表面上。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抑制输电导线振动的装置,包括表面护套和螺旋凸起,表面护套包裹于输电导线表面,螺旋凸起螺旋缠绕于表面护套表面,其中,螺旋凸起包括正向螺旋凸起和反向螺旋凸起,正向螺旋凸起与反向螺旋凸起关于表面护套的轴截面对称设置,正向螺旋凸起和反向螺旋凸起的结构一致。该装置所具有的正向螺旋凸起与反向螺旋凸起,一方面能破坏输电导线轴向行程的有规律的气体流动和旋涡,降低气动作用力对输电导线的影响,抑制输电导线的舞动现象;另一方面可以起到破坏雨水沿输电导线表面下流的水道,防止连续雨线的形成,阻碍雨线在输电导线产生表面震荡,从而抑制输电导线的风雨激振现象。除此之外,该装置还可以结合防振锤使用,起到降低防振锤线夹与输电导线之前的摩擦的作用,更好地发挥防振锤的作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抑制输电导线振动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抑制输电导线振动的装置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抑制输电导线振动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抑制输电导线振动的装置与防振锤配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符号表示为:1-表面护套,2-输电导线,3-正向螺旋凸起,4-反向螺旋凸起,5-凹槽,6-防振锤线夹,7-防振锤,21-铜芯,22-铝股。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目的是克服现有输电导线减振措施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抑制输电导线振动的装置,起到同时抑制输电导线舞动和风雨激振现象的发生。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抑制输电导线振动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表面护套1和螺旋凸起,表面护套1包裹于输电导线2表面,螺旋凸起螺旋缠绕于表面护套1表面,其中,螺旋凸起包括正向螺旋凸起3和反向螺旋凸起4,正向螺旋凸起3与反向螺旋凸起4关于表面护套1的轴截面对称设置、且正向螺旋凸起3与反向螺旋凸起4方向相反,正向螺旋凸起3和反向螺旋凸起4的结构一致,即正向螺旋凸起3和反向螺旋凸起4的材料相同、尺寸相同以及形状相同等等,具体在此不再限定,可参照以下实施方式的相关描述。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抑制输电导线振动的装置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由于输电导线2一般为铝股22包裹缠绕铜芯21的结构,在输电导线2上安装金具时,由于金具与输电导线2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因此,容易造成输电导线2的磨损程度增加,加剧输电导线2的老化,严重时威胁输电导线2的运行安全。本申请提供的抑制输电导线振动的装置采用表面护套1对输电导线2进行包裹,此时若再在输电导线2上安装金具时,便可降低输电导线2与金具之间的摩擦,避免上述情况发生。表面护套1可以采用铝护套。由于表面护套1与输电导线2之间紧密包裹,相比于其他减振装置并不会增加导线的迎风面积,从而避免增大导线的气动阻力。

正向螺旋凸起3和反向螺旋凸起4的设置一直是输电导线振动的关键。正向螺旋凸起3和反向螺旋凸起4能改变输电导线表面的边界层分离点,破坏输电导线轴向行程的有规律的气体流动和旋涡,即破坏沿输电导线轴向形成轴向流和轴向涡,改变导线周围的三维结构,降低气动作用力对导线的影响,抑制输电导线舞动现象的发生。正向螺旋凸起3和反向螺旋凸起4还可以破坏雨水沿导线表面下流的水道,防止连续雨线的形成,阻碍雨线在输电导线表面振荡,避免输电导线发生风雨激振。

正向螺旋凸起3和反向螺旋凸起4可以如图2所示,横截面可设置为矩形。除此之外,正向螺旋凸起3和反向螺旋凸起4接触表面护套1的部分还可设置圆弧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正向螺旋凸起3和反向螺旋凸起4也可设置为半圆形;还可设置为梯形或三角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正向螺旋凸起3和反向螺旋凸起4也可设置为等腰梯形或等腰三角形。本申请中并未示出以上几种所对应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但仍归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根据安装本申请提供的装置处的振动情况,输电导线2振动越剧烈的部位,要求该装置上正向螺旋凸起3和反向螺旋凸起4的设置越紧密,反之,输电导线2振动不太剧烈的部位,要求该装置上正向螺旋凸起3和反向螺旋凸起4的设置越稀疏。通常情况下,以D为表面护套1的外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正向螺旋凸起3和反向螺旋凸起4的螺距设置为4D-6D。同样地,输电导线2振动越剧烈的部位,要求该装置上正向螺旋凸起3和反向螺旋凸起4的设置越凸出,反之,输电导线2振动不太剧烈的部位,要求该装置上正向螺旋凸起3和反向螺旋凸起4的设置越凹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正向螺旋凸起3和反向螺旋凸起4的最高点距离表面护套1的外表面的垂直间距为3-6mm,正向螺旋凸起3和反向螺旋凸起4的横截面的最大宽度为3-6mm。以横截面为矩形的螺旋凸起为例,横截面矩形长宽均可设置在3-6mm之间。类似地,当螺旋凸起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时,横截面等腰梯形的下底可设置为3-6mm,高可设置为3-6mm,且上底长度小于下底长度。其他情况均与上述类似,在此不详细阐述。

除此之外,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抑制输电导线振动的装置。如图3所示,该装置的表面护套1的外表面上还均匀布满多个凹槽5。这些凹槽5可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表面护套1上。这些凹槽5可提高输电导线2表面的粗糙度,进一步破坏雨线在输电导线2表面的形成和振荡,有效抑制输电导线发生风雨激振现象。

本申请提供的抑制输电导线振动的装置除可以在输电导线振动严重的部位进行独立安装使用外,还可以与防振锤配合使用,用以进一步提高防振效果。具体地,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抑制输电导线振动的装置与防振锤配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防振锤线夹6与输电导线2之间,增设本申请提供的装置,且本装置在输电导线2上的覆盖范围要大于防振锤线夹6。本装置与防振锤6的配合使用,既可以减少防振锤7对输电导线2产生的应力过于集中,又可以降低防振锤7与输电导线2之间的摩擦,从而降低对输电导线2的损伤,使防振效果大幅提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抑制输电导线振动的装置,以表面护套1紧密包裹于输电导线2外表面,相比于其他减振装置并不会增加导线的迎风面积,从而避免增大导线的气动阻力。正向螺旋凸起3与反向螺旋凸起4的设置,一方面能破坏输电导线轴向行程的有规律的气体流动和旋涡,降低气动作用力对输电导线2的影响,抑制输电导线2的舞动现象;另一方面可以起到破坏雨水沿输电导线表面下流的水道,防止连续雨线的形成,阻碍雨线在输电导线2产生表面震荡,从而抑制输电导线2的风雨激振现象。本装置还可以结合防振锤7使用,起到降低防振锤线夹6与输电导线2之前的摩擦的作用,更好地发挥防振锤7的作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申请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