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压过渡舱电缆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9311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压过渡舱电缆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盾构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压过渡舱电缆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盾构施工过程中为了进行设备维修和地址调查,人员和设备需要进入开挖舱内,而为了保持开挖面稳定、避免涌水等突发事故,开挖舱内往往充满高压空气。为了安全地使人员从常压下进入到高压开挖舱内,需要使用气压过渡舱,它是一种具有多个舱室并能进行加减压操作和舱内环境显示、控制功能的载人压力容器,是盾构机的重要配套设备。

载人压力容器内部具有多种设备需要电缆提供能源或是数据信息的交换等,而现行载人压力容器电缆连接装置普遍为非密封或半密封电缆接头,其密封性不好,容易漏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电缆通舱密封效果好,安全可靠的电缆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压过渡舱电缆连接装置,包括通舱体和压盖,所述通舱体穿在气压过渡舱壁上;所述通舱体具有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两端为敞口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为内螺纹的阶梯孔;在通舱体两端螺旋连接有压盖,所述压盖下端与阶梯孔台阶相抵,所述压盖下端与阶梯孔台阶相抵面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压盖上设有与第一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二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内壁与电缆外壁紧密贴合;所述压盖在通舱体两端双向压紧;使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组成电缆穿越舱壁的密封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压盖下端与阶梯孔台阶相抵面之间设有垫圈,所述垫圈位于密封圈与压盖下端面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为管形容纳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压盖包括一体的连接端以及手持端,所述连接端为具有外螺纹柱体;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由手持端贯穿至连接端。

进一步的:所述手持端面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第二容纳空间连通;所述导向孔与第二容纳空间的连接面为斜面。

进一步的:该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壁与电缆外壁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压盖上端具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周向设有防滑纹。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缆接口装置,既可固定电缆,又可使电缆进舱完全密封;无接点,增加了安全气密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中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舱体1、密封圈2、垫圈3、压盖4、导向孔41、手持端42、连接端43、第二容纳腔44、电缆5、通舱体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气压过渡舱电缆连接装置,包括通舱体和压盖,所述通舱体穿在气压过渡舱壁上;所述通舱体具有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两端为敞口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为内螺纹的阶梯孔;在通舱体两端螺旋连接有压盖,所述压盖下端与阶梯孔台阶相抵,所述压盖下端与阶梯孔台阶相抵面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压盖上设有与第一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二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内壁与电缆外壁紧密贴合;所述压盖在通舱体两端双向压紧;使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组成电缆穿越舱壁的密封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电缆连接装置,结构简单,同时安装方便,无接点,降低漏气的可能性,安全性提高;压盖与通舱体之间螺纹连接,连接紧密,在压盖与通舱体之间设有密封圈,进一步使密封效果更好,同时将通舱件焊接到舱体壁上,,确保结构强度,增加了连接装置的使用寿命;基本不需要维护,降低后期的维护成本,制作快捷,工艺简单,方便快速施工制作,成本低,具备普遍推广应用的基础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如下:

在舱体壁上开有通孔,将通舱体穿到通孔上,采用焊接的方式将通舱体固定,电缆穿过压盖并且穿过位于通舱体上的第一容纳空间,再次穿过压盖;压盖与通舱体通过螺纹连接进行配合;载人压力容器电缆接口为双密封对夹式结构;舱体厚度为D,通舱体的长度为L;在实际设计中L≥D,通舱体的外径与内径视通舱电缆的尺寸而定,在此不做限定。

为了分散压盖对通舱体的压力,在压盖下端与阶梯孔台阶相抵面之间设有垫圈,垫圈位于密封圈与压盖下端面之间。

垫圈具有金属与非金属的选择,同样也具有不同的功能标准,在此不做特别限定,但是为提高连接的稳定性,采用止动垫圈、或是普通垫圈都可以。

为了加工制造简便,将第一容纳空间设为管形容纳空间。

通常来说采用管形的容纳空间,加工制造简单,可以采用管材截取加工,同样也可以采用柱体加工,通常来说采用车削加工就可以实现,加工制造简单,成本低。

为了便于连接,压盖包括一体的连接端以及手持端,连接端为具有外螺纹柱体;第二容纳空间由手持端贯穿至连接端。

连接端与手持端设为一体结构,可以铸造或是在同一柱体上加工,避免了多部分连接而发生连接不牢靠的问题发生。

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电缆穿过压盖的速度,在手持端面设有导向孔,导向孔与第二容纳空间连通;导向孔与第二容纳空间的连接面为斜面。

由于电缆与压盖之间是紧密结合的,因此在将电缆穿过第二容纳空间时,回比较难对应、对准,因此在手持端面设有导向孔,导向孔具有倾斜面,可以顺利将电缆导入第二容纳空间,进而穿过压盖,穿入迅速,提高操作效率。

为控制生产成本,采用的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

由于O型密封圈可以承受几十帕斯卡(千磅)的压力、价格又相对便宜,功能可靠,并且安装要求简单,而此处又是静态密封,因此选择O型密封圈。

为了提高密封效果:使第二容纳空间内壁与电缆外壁过盈配合。

过盈配合的第二容纳空间内壁与电缆之间无缝隙,同时具备相互挤压效果,结合更加紧密,防止紧密结合失效。

为提高安装速度:在手持端周向设有防滑纹。防滑纹可以根据实际加工需要进行设计,可以是网纹、凸起、凹坑、或是竖条纹路等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增加了纹路,相当于增加了安装过程中工具或是手与压盖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手持端的摩擦力,使操作者更加省力,并且也相应的提高了操作效率,防止压盖与通舱体之间加预紧力时,摩擦力不够而滑脱。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