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铁芯、电机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8180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子铁芯、电机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子铁芯、电机及车辆。



背景技术:

电机是以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其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能够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转子铁芯作为电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主要通过转轴固定以实现高速转动。

为了防止转子铁芯沿转轴产生轴向移动,转子铁芯与转轴通常采用轴用弹性挡圈或者圆螺母等进行固定。然而,当转子铁芯高速转动时,轴用弹性挡圈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波形弹簧垫圈开口容易变大,从而可能导致轴用弹性挡圈飞出轴槽而失效。而对于圆螺母固定的方式,需要人工拧紧圆螺母,不仅效率低,而且难以达到一致性。

可见,现有电机存在转子铁芯轴向固定的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及车辆,以解决现有电机存在转子铁芯轴向固定的效果较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子铁芯,包括铁芯和转轴,所述铁芯固定于所述转轴上;

所述转轴第一端设置有限位部,所述转轴第二端的外壁上成型有至少一环向凹槽,所述转轴第二端套设有固定套;

所述固定套朝向所述转轴的内壁具有挤压形成的至少一环形凸缘,所述至少一环形凸缘与所述至少一环向凹槽相咬合;

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固定套共同限制所述铁芯沿所述转轴轴向移动。

可选的,所述转轴第二端的外壁上成型有至少一第一平面,所述固定套朝向所述转轴的内壁具有与所述至少一第一平面对应设置的至少一第二平面,所述至少一第一平面与所述至少一第二平面相贴合。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环向凹槽经过所述至少一第一平面所在的区域,所述至少一环形凸缘经过所述至少一第二平面所在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转轴第二端成型有三个第一平面,所述三个第一平面沿所述转轴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可选的,所述固定套还成型有垂直于所述转轴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铁芯相接触。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包括机壳、前端盖和后端盖和第一方面中任一种转子铁芯,所述机壳为两端敞口的圆筒状,所述转子铁芯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机壳两端敞口通过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进行封闭,所述转子铁芯中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上。

可选的,所述机壳上成型有接线盒,所述接线盒通过接线盒盖进行封闭。

可选的,所述机壳的至少一端面上开设有密封圈容置槽;

所述机壳与所述前端盖通过密封圈密封,和/或所述机壳与所述后端盖通过密封圈密封。

可选的,所述接线盒的端面上开设有密封圈容置槽,所述接线盒与接线盒盖通过密封圈密封。

可选的,所述机壳内设置有螺旋水冷却管路。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第二方面中任一种电机。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对固定套挤压形成环形凸缘与转轴上的环向凹槽咬合,能够限制固定套沿转轴轴向移动,从而能够限制铁芯沿转轴轴向移动。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转子铁芯在轴向固定上通过工装挤压即可,操作简单快捷,由于无需人工操作,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转子铁芯轴向固定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可见,本实用新型提高了转子铁芯轴向固定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子铁芯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子铁芯的局部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子铁芯的转轴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子铁芯的转轴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子铁芯的固定套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子铁芯的固定套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侧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机壳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机壳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取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转子铁芯A,包括铁芯1和转轴2,铁芯1固定于转轴2上;转轴2第一端设置有限位部21,转轴2第二端的外壁上成型有至少一环向凹槽22,转轴2第二端套设有固定套3;固定套3朝向转轴2的内壁具有挤压形成的至少一环形凸缘31,至少一环形凸缘31与至少一环向凹槽22相咬合;限位部21和固定套3共同限制铁芯1沿转轴2轴向移动。

其中,固定套3的内壁可以与转轴2第二端的外壁相配合。

在固定套3与转轴2进行装配之前,固定套3可以自由地沿转轴2第二端移动。在将固定套3安装在转轴2第二端上之后,可以使用挤压设备对固定套进行挤压,固定套3朝向转轴2的内壁产生挤压变形,形成嵌入环向凹槽22内的环形凸缘31。由于环形凸缘31与环向凹槽22相互咬合,因此能够限制固定套3沿转轴2轴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套3在受到挤压时,固定套3的外壁在对应环形凸缘31的位置可以形成图5至图6中所示的环形凹槽32。

由于固定套3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其可以对铁芯1形成阻挡,从而能够实现限制铁芯1沿转轴2轴向上朝第一方向的移动。

其中,转轴2第一端设置的限位部21可以一体成型于转轴2第一端上。限位部21能够实现限制铁芯1沿转轴2轴向上朝第二方向的移动。

这样,在固定套3和限位部21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实现限制铁芯1沿转轴2轴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环向凹槽2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还可以是多个。相应的,环形凸缘3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还可以是多个。

图1至图6示出了环向凹槽22和环形凸缘31的数量均为一个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对固定套3挤压形成环形凸缘31与转轴2上的环向凹槽22咬合,能够限制固定套3沿转轴2轴向移动,从而能够限制铁芯1沿转轴2轴向移动。一方面,转子铁芯在轴向固定上通过工装挤压即可,操作简单快捷,由于无需人工操作,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转子铁芯轴向固定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高了转子铁芯轴向固定的效果。

可选的,转轴2第二端的外壁上成型有至少一第一平面23,固定套3朝向转轴2的内壁具有与至少一第一平面23对应设置的至少一第二平面33,至少一第一平面23与至少一第二平面33相贴合。

电机工作时,转轴2带动铁芯1转动,若转轴2第二端的外壁为光滑圆弧面,则固定套3与转轴2第二端之间在没有周向固定的情况下,固定套3容易与转轴2在圆周方向产生相对转动。

基于以上因素的考虑,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转轴2第二端的外壁上可以成型至少一第一平面23,固定套3朝向转轴2的内壁具有与第一平面23相贴合的第二平面33。这样,当转轴2转动时,能够限制固定套3与转轴2第二端在圆周方向相对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套3内壁上的第二平面33既可以是预先成型于固定套3内壁上,也可以是在固定套3套设于转轴2第二端之后,通过对固定套3挤压形成。相应的,固定套3的外壁在对应第二平面33的位置可以形成图5至图6中所示的第三平面34。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第一平面2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还可以是多个。相应的,第二平面3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还可以是多个。

可选的,至少一环向凹槽22经过至少一第一平面23所在的区域,至少一环形凸缘31经过至少一第二平面33所在的区域。

为使转轴2与固定套3之间在轴向上的限制和在周向上的限制更加集中,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环向凹槽22可以设置在第一平面23所在的区域,相应的,环形凸缘31可以设置在第二平面33所在的区域。

可选的,转轴2第二端成型有三个第一平面23,三个第一平面23沿转轴2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为了使转轴2与固定套3之间在周向上的限制更加均匀,转轴2第二端可以成型有三个第一平面23,三个第一平面23沿转轴2的轴向均匀间隔设置。

可选的,固定套3还成型有垂直于转轴2的限位板35,限位板35与铁芯1相接触。

如前所述,固定套3由于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可以形成对铁芯1的阻挡。为了提高固定套3对铁芯1的阻挡效果,可以增大固定套3对铁芯1的阻挡面积。因此,可以在固定套上成型垂直于转轴2的限位板35,限位板35与铁芯1相接触。

如图7至图10所示,一种电机,包括机壳4、前端盖5和后端盖6和图1至图6所示的转子铁芯A,机壳4为两端敞口的圆筒状,转子铁芯A设置于机壳4内,机壳4两端敞口通过前端盖5和后端盖6进行封闭,转子铁芯A中转轴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前端盖5和后端盖6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转子铁芯A可以是图1至图6所示的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任一种转子铁芯,且能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对此不作赘述。

可选的,机壳4上成型有接线盒7,接线盒7通过接线盒盖(图中未示出)进行封闭。

通过将接线盒7直接成型于机壳4上,这样,接线盒7与机壳4之间省去了连接螺栓和密封部件,不仅简化结构、节省物料成本、减少工作量,还能提高整体结构的可靠性。

可选的,机壳4的至少一端面上开设有密封圈容置槽41;机壳4与前端盖5通过密封圈密封,和/或机壳4与后端盖6通过密封圈密封。

这样,能够提高机壳4密封的可靠性。

可选的,接线盒7的端面上开设有密封圈容置槽71,接线盒7与接线盒盖通过密封圈密封。

这样,能够提高接线盒7密封的可靠性。

可选的,机壳4内设置有螺旋水冷却管路42。

其中,机壳4内设置的螺旋水冷却管路42可以采用铸造成型的加工方式,具体的,螺旋水冷却管路42通过树脂砂模型成型,在机壳4外表面设置连通螺旋水冷却管路42的树脂砂流出孔43,待螺旋水冷却管路42成型后,树脂砂从树脂砂流出孔43流出。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图7至图10所示的任一种电机,并且能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对此不作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