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分段压筋的转轴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8177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分段压筋的转轴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具分段压筋的转轴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机中的转轴一般都存在压筋结构,起到传递扭矩的作用,但是目前的转轴中的压筋通常都是一条压筋到底的做法,再在压筋上固定住转子和换向器。这种做法对于低转速,小扭矩的电机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大电机,大扭矩电机则会使得换向器松动,原因在于当转轴进入转子铁芯时,往往会对换向器端的压筋具有挤压作用,经过挤压后,使得换向器端的压筋不够锋利,外径变小,出现换向器与转轴之间的咬合力不足,从而出现松动。此外,现有技术中的压筋都往往都是向转轴内部或者朝转轴外侧一个方向,这样往往不能使得转轴与转子或者换向器之间形成最大的咬合力,因此有很大的可能性会产生松动。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电机转轴结构,其授权公告号为CN 203717609 U,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转轴结构, 包括转轴本体, 转轴本体的外周还设有多根轴向筋, 轴向筋为锥度筋, 且轴向筋的外边与转轴本体的中性线夹角为0.2°~1.5°之间;所述轴向筋为均布的四根。该实用新型能够一次压装完成,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提升产品的合格率,同时提升产品整体性能。但是该实用新型人有许多的不足,例如其转轴上的压筋为通条筋,无法做到转子与换向器之间使用的压筋相独立,压筋的形状单一,都为向外凸出的筋,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转轴上的压筋都是通条筋,压筋的形状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将转子与换向器之间的压筋相独立分段压筋,以及具有形状不同的压筋的一种具分段压筋的转轴连接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分段压筋的转轴连接结构,包括转轴、转子铁芯以及换向器,所述的转轴呈圆柱形,所述的转轴中部设有可与转子铁芯向扣合的第一压筋和可与换向器扣合的第二压筋,所述的第一压筋和第二压筋相互分开,沿转轴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的第一压筋和第二压筋与转轴的轴线平行;所述的转子铁芯中部设有固定环,所述的固定环内部设有第一转轴通孔,所述固定环外部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若干个凸极,所述的转子两端还设有绝缘端板;所述的换向器包括轴套与轴套表面的换向片,所述的轴套中部设有一凹槽,所述的凹槽内部设有第二转轴通孔;所述的转子铁芯、换向器分别采用过盈配合与转轴固定连接。

在转轴上分别设置第一压筋和第二压筋,使得转子铁芯以及换向器不共用一条压筋,从而使得换向器端的压筋不会受到挤压从而出现换向器与转轴之间咬合力不足,出现松动的现象。转子铁芯、换向器分别采用过盈配合与转轴固定连接,保证了转子、换向器与转轴之间的连接的稳固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转轴上的第一压筋和第二压筋其分别由向内凹陷的凹筋与向外凸起的凸筋构成,所述的 凹筋与凸筋交替均匀分布在转轴的圆周面上。设置凹筋与凸筋能够使得转子铁芯以及换向器与转轴之间能够卡扣的非常紧密,从而使得转子、换向器与转轴之间的连接非常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的转子铁芯内部的第一转轴通孔内部设有与凹筋与凸筋相匹配的第一凸柱与第一凹槽。第一转轴通孔内部设有第一凸柱与第一凹槽能够与转轴上的凹筋与凸筋相匹配,增强了连接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凹筋、凸筋、第一凸柱与第一凹槽的截面形状均为三角形。三角形能够保证锋利,从而使得转轴与转子铁芯的连接的牢固程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换向器内部的第二转轴通孔内部设有与凹筋与凸筋相匹配的第二凸柱与第二凹槽。第二转轴通孔内部设有第二凸柱与第二凹槽与转轴上的凹筋与凸筋相匹配,增强了连接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凹筋、凸筋、第二凸柱与第二凹槽的截面形状均为三角形。三角形能够保证锋利,从而使得换向器与转子铁芯的连接的牢固程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绝缘端板包括绝缘盘座与绝缘盘,所述的绝缘盘远离绝缘盘座的端面上设有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凸块,所述的绝缘端板中部还设有转轴孔,所述的转轴孔贯通绝缘盘座与绝缘盘。在绝缘端板上设置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凸块能够与转子铁芯相扣合,起到保护铁芯提高绝缘可靠性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凸极与相邻的凸极之间形成凸极凹槽,所述的凸极凹槽与凸块形状相同,可将转子铁芯和绝缘端板相扣合成为一个整体。这样设置能够使得转子铁芯和绝缘端板牢固的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的凹槽与绝缘盘座的末端相扣接。这样设置使得绝缘端板与换向器之间不会存在缝隙,从而不会使得杂质掉落,电机的转动。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采用分段压筋,换向器端的压筋不会变形;(2)增强了换向器与转轴之间的咬合力;(3)转轴与转子铁芯和换向器之间连接紧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转子铁芯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绝缘盘座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4 是本实用新型换向器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5 是本实用新型转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转轴1 转子铁芯2 换向器3 绝缘端板4 第一压筋11 第二压筋12 凹筋13 凸筋14 第一转轴通孔21 凸极22 第一凹槽23 第一凸柱24 固定环25 凸极凹槽26 换向片31 轴套32 凹槽33 第二转轴通孔34 第二凹槽35 第二凸柱36 绝缘盘座41 绝缘盘42 凸块43 转轴孔4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具分段压筋的转轴连接结构,包括转轴1、转子铁芯2以及换向器3;所述的转轴1呈圆柱形,所述的转轴1中部设有可与转子铁芯2向扣合的第一压筋11和可与换向器扣合的第二压筋12,第一压筋11和第二压筋12相互分开,沿转轴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第一压筋11和第二压筋12与转轴的轴线平行,第一压筋11和第二压筋12其分别由向内凹陷的凹筋13与向外凸起的凸筋14构成,凹筋13与凸筋14截面呈三角形交替均匀分布在转轴的圆周面上;转子铁芯2中部设有固定环25,固定环25内部设有第一转轴通孔21,第一转轴通孔21内部设有与凹筋13与凸筋14相匹配的截面呈三角形的第一凸柱24与第一凹槽23,所述固定环25外部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若干个凸极22,凸极22与相邻的凸极22之间形成凸极凹槽26,所述的转子两端还设有绝缘端板4,绝缘端板4包括绝缘盘座41与绝缘盘42,所述的绝缘盘42远离绝缘盘座41的端面上设有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凸块43,所述的绝缘端板4中部还设有转轴孔44,所述的转轴孔44贯通绝缘盘座41与绝缘盘42,凸极凹槽26与凸块43形状相同,可将转子铁芯2绝缘端板4相扣合成为一个整体;所述的换向器3包括轴套32与轴套32表面的换向片31,所述的轴套中部设有一凹槽33,所述的凹槽33内部设有第二转轴通孔34,凹槽33与绝缘盘座41的末端相扣接;所述的转子铁芯2、换向器3分别采用过盈配合与转轴1固定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