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四回一组拓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4389发布日期:2018-07-07 10:33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配电网四回一组拓扑结构。



背景技术:

国内外城市中压配电网普遍采用环网结构,其运行方式分为开环运行和闭环运行两种。其中,开环运行方式,即正常运行时相互联络的各配电线路之间的联络开关常开,单回馈线故障后,通过打开故障点两侧的分段开关实现故障隔离,此后闭合联络开关向非故障段的供电。与开环运行方式相比,闭环运行方式联络开关常闭,不会造成非故障段的短时停电,理论上有更高可靠性,是目前国内配电常用的接线模式。

然而,采用闭环运行方式,由于互相联络的配电线路不能灵活适应负荷发展情况而改变拓扑结构,不便于调度管理,容易造成线路重过载或线路轻载的问题。而且,闭环运行方式线路最高平均负载率仅为50%,电网建设成本高,造成了电力设备的浪费,因此,传统的配电网接线灵活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配电网接线灵活性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配电网四回一组拓扑结构。

一种配电网四回一组拓扑结构,包括第一回配电线路、第二回配电线路、第三回配电线路和第四回配电线路,所述第一回配电线路、所述第二回配电线路、所述第三回配电线路和第四回配电线路均包括若干环网单元和线路段,所述若干环网单元通过所述线路段连接,所述第一回配电线路和所述第二回配电线路的末端经第一末端环网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末端环网单元的进线间隔或出线间隔开关作为第一联络开关,所述第三回配电线路和所述第四回配电线路的末端经第二末端环网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末端环网单元的进线间隔或出线间隔开关作为第二联络开关,所述第一回配电线路和所述第二回配电线路上的非末端环网单元中分别包括一个馈出线间隔开关作为第三联络开关和第四联络开关,所述第三回配电线路和所述第四回配电线路上的非末端环网单元中分别包括一个馈出线间隔开关作为第五联络开关和第六联络开关,所述第五联络开关连接所述第三联络开关,所述第六联络开关连接所述第四联络开关,所述环网单元内的其余所有开关为分段开关。

上述配电网四回一组拓扑结构,采用四回配电线路开环联络,每回配电线路均有两个联络点形成的1个线路组的接线型式,每回配电线路均由若干环网单元和线路段构成,每回配电线路均通过2个联络开关与其他线路连接,其中,第一回配电线路和第二回配电线路共用一个联络开关,第三回配电线路和第四回配电线路共用一个联络开关可以通过联络开关和分段开关的转换,实现电力负荷可以在四回线路的重新分布,从而更加灵活地适应负荷的发展,克服闭环运行方式灵活性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配电网四回一组拓扑结构结构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配电网四回一组拓扑结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配电网四回一组拓扑结构,包括第一回配电线路9、第二回配电线路10、第三回配电线路11和第四回配电线路12,第一回配电线路9、第二回配电线路10、第三回配电线路11和第四回配电线路12均包括若干环网单元和线路段,若干环网单元通过线路段连接,第一回配电线路9和第二回配电线路10的末端经第一末端环网单元14连接,第一末端环网单元14的进线间隔或出线间隔开关作为第一联络开关20,第三回配电线路11和第四回配电线路12的末端经第二末端环网单元15连接,第二末端环网单元15的进线间隔或出线间隔开关作为第二联络开关15,第一回配电线路9和第二回配电线路10上的非末端环网单元16和17中分别包括一个馈出线间隔开关作为第三联络开关22和第四联络开关23,第三回配电线路11和第四回配电线路12上的非末端环网单元18和19中分别包括一个馈出线间隔开关作为第五联络开关24和第六联络开关25,第五联络开关24连接第三联络开关22,第六联络开关25连接第四联络开关23,环网单元内的其余所有开关为分段开关。

具体地,若干环网单元包括非末端环网单元和末端环网单元,第一回配电线路9和第二回配电线路10各自向环网单元供电,第一回配电线路9和第二回配电线路10的末端经第一末端环网单元14连接,形成闭环环网结构,线路末端环网单元中的进线间隔或出线间隔开关作为第一联络开关20,进线间隔或出线间隔开关为电流流进或流出的开关;第三回配电线路11和第四回配电线路12向环网单元供电,第三回配电线路11和第四回配电线路12的末端经第二末端环网单元15连接,第二末端环网单元15的进线间隔或出线间隔开关作为第二联络开关15,分别在第一回配电线路9和第二回配电线路10上选定1个非末端环网单元分别为非末端环网单元16和非末端环网单元17,非末端环网单元中设置1面馈出线间隔开关作为联络开关,即第三联络开关22和第四联络开关23,分别在第三回配电线路11和第四回配电线路12上选定1个非末端环网单元分别为非末端环网单元18和非末端环网单元19,非末端环网单元中设置1面馈出线间隔开关作为联络开关,即第五联络开关24和第六联络开关25,经第三回配电线路11的非末端环网单元18的第五联络开关24连接于第一回配电线路9的非末端环网单元16的第三联络开关22,经第四回配电线路12的非末端环网单元19的第六联络开关25连接于第二回配电线路10的非末端环网单元17的第四联络开关23,其余没被选中的非末端环网单元13、选中的非末端环网单元16-19和末端环网单元14和15内的其余开关均为分段开关。

当第一回配电线路9、第二回配电线路10、第三回配电线路11或第四回配电线路12上某个节点因为故障停运时,故障点由上游和下游的环网单元隔离,非故障段在联络开关闭合后恢复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配电网四回一组拓扑结构还包括第一母线5、第二母线7、第三母线6和第四母线4,第一回配电线路9连接第一母线5,第二回配电线路10连接第二母线7,第三回配电线路11连接第三母线6,第四回配电线路12连接第四母线4。

具体地,从独立两段母线(第一母线5和第二母线7)各自引出1回中压配电线路,即第一回配电线路9和第二回配电线路10,从第三母线6和第四母线4各自引出1回中压配电线路,即第三回配电线路11和第四回配电线路12,每回线路上供电的负荷不超过热稳定极限供电负荷的75%。

在一个实施例中,配电网四回一组拓扑结构还包括第一变电站和第二变电站,第一母线5和第二母线7设置于第一变电站内,第三母线6和第四母线4设置于第二变电站内。

具体地,第一母线5、第二母线7、第三母线6和第四母线4线路电源均来自变电站,环网单元通过配电线路连接。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配电网四回一组拓扑结构还包括第一变电站1、第二变电站3、第三变电站2和第四变电站4,第一母线5设置于第一变电站1内,第二母线7设置于第二变电站3内,第三母线6设置于第三变电站2内,第四母线4设置于第四变电站4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联络开关20至第六联络开关25为常开开关,分段开关为常闭开关。

具体地,正常运行时,分段开关处于闭合状态,联络开关处于开断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联络开关20至第六联络开关25和分段开关均配置配电自动化设备。在本实施例中,配电自动化设备为配电自动化终端DTU。

具体地,配电自动化终端DTU(Data Transfer unit,数据传输单元)可迅速实施故障定位,分段开关把配电线路分成一段一段,这样当出现节点故障时,可以把故障段线路隔离开,其他非故障段继续可以供电,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都经过配电自动化改造,让它们具备一定控制逻辑和实现可控,通过配电自动化设备遥控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的开断。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联络开关20至第六联络开关25和分段开关均为断路器。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联络开关20至第六联络开关25和分段开关均为负荷开关。

具体地,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分段开关如果是断路器,当线路故障时,它可以动作跳开,当分段开关中的开关是负荷开关时,则不能马上跳开,要等配电线路完全停电后,才能跳开。

如图2所示,当配电线路1(对应第一回配电线路9)发生故障了(已通过配电自动化设备迅速实施故障定位,故障发生第一个环网单元内),把第一个环网单元跳开,然后把配电线路1末端环网单元的第一联络开关20闭合,这样配电线路1剩余的负荷就可以由配电线路2供电了,或者把配电线路1非末端环网单元16的第二联络开关15闭合,这样配电线路1剩余的负荷就可以由配电线路3供电了。

采用“开环运行+集中式配电自动化”方式应用于配电网,当一回馈线故障后,通过配电自动化设备迅速实施故障定位和隔离,快速恢复供电,适合于对可靠性要求较高、配电线路廊道资源紧张的城市供电区。

在一个较为详细的应用场景中,一种配电网四回一组拓扑结构,包括有4个变电站、4段母线和4回配电线路,每回配电线路均有两个联络点形成的1个线路组的接线型式,每回配电线路均由若干环网单元和线路段构成,若干环网单元通过线路段连接,每回配电线路均通过2个联络开关与其他线路连接,其中,第一回配电线路9和第二回配电线路10共用一个联络开关,第三回配线线路和第四回配电线路12共用一个联络开关,1个线路组内平均每回线路最高负载率为75%,带有联络开关的环网单元同时包含有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正常运行时分段开关处于闭合状态,联络开关处于开断状态。每回线路电源均来自变电站,环网单元均通过线路连接,环网单元内的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上配置配电自动化设备,当配电线路上某个节点因为故障停运时,故障点由上游和下游的环网单元隔离,非故障段在联络开关闭合后恢复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线过程为从第一母线5引出第一回配电线路9,从第二母线7引出第二回配电线路10,从第三母线6引出第三回配电线路11,从第四母线4引出第四回配电线路12,第一回配电线路9和第二回配电线路10的末端经第一末端环网单元14连接,第一末端环网单元14中的进线间隔或出线间隔开关作为第一联络开关20。在第一回配电线路9和第二回配电线路10上分别选定一非末端环网单元分别为非末端环网单元16和非末端环网单元17,在第一回配电线路9和第二回配电线路10上的非末端环网单元中分别设置一个馈出线间隔开关作为第三联络开关22和第四联络开关23;第三回配电线路11和第四回配电线路12的末端经第二末端环网单元15连接,第二末端环网单元15的进线间隔或出线间隔开关作为第二联络开关15,第三回配电线路11和第四回配电线路12上的非末端环网单元分别为非末端环网单元18和非末端环网单元19中分别包括一个馈出线间隔开关作为第五联络开关24和第六联络开关25,经第三回配电线路11的非末端环网单元18的第五联络开关24连接于第一回配电线路9的非末端环网单元16的第三联络开关22,经第四回配电线路12的非末端环网单元19的第六联络开关25连接于第二回配电线路10的非末端环网单元17的第四联络开关23。

上述配电网四回一组拓扑结构,采用四回配电线路开环联络,可以通过联络开关和分段开关的转换,实现电力负荷可以在四回线路的重新分布,从而更加灵活地适应负荷的发展,即当四回配电线路其中有一条线路出现故障了,可以把该故障线路的负荷转供到另外三回没故障的线路上,此外,采用四回配电线路开环联络,理论最高线路平均负载率为75%,远高于闭环运行方式50%的最高线路平均负载率,解决现有配电网接线不便于调度管理、灵活性不足、建设成本高、电力设备利用率不足等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