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防噪音干扰电路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5168发布日期:2018-07-07 11:3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工业防噪音干扰电路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工业控制的电子系统和电子设备极大地方便了工业生产,然而在这些电子系统和电子设备中,电子电路噪声是困扰人们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防噪音电路通常采用在电源电路中加入单一的电感或者电容或者RC回路进行处理,这种电路虽然结构简单,但是效果不佳,不能满足用户生产的需求,导致用户体验度不好。

综上所述,现有的防噪音电路存在用户体验度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防噪音干扰电路及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防噪音电路存在用户体验度不高的问题,能够改善用户体验度。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工业防噪音干扰电路,包括:电源转换模块CON2、电解电容EC14、电感L2、电解电容EC15、电容C115 以及保险丝F1;

电解电容EC14的正极端与电源转换模块CON2的输出端引脚5相连,电解电容EC14的负极端与电源转换模块CON2的接地端引脚3相连;

电感L2的一端与电解电容EC14的正极端相连,电感L2的另一端与保险丝F1的一端相连;

电解电容EC15的正极端与电感L2的另一端相连,电解电容EC15的负极端与电解电容EC14的负极端相连;

电容C115的一端与电解电容EC15的正极端相连,电容C115的另一端与电解电容EC15的负极端相连;

保险丝F1的另一端为所述电源转换模块CON2的输出端;

电源转换模块CON2的接地端引脚3、电解电容EC14的负极端、电解电容EC15的负极端以及电容C115的另一端接地。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保险丝F1采用自恢复保险丝。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电源转换模块CON2采用AC/DC 电源转换器。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电源转换模块CON2的输出端的电压为24V。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工业防噪音干扰系统,包括:第一电压转换电路、第二电压转换电路和上述的工业防噪音干扰电路;

所述工业防噪音干扰电路和所述第一电压转换电路相连;所述第二电压转换电路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电路相连。

结合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电压转换电路包括:芯片TPS54331、电解电容EC3、电解电容EC4、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零欧姆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和二极管D3;芯片TPS54331的引脚1与电容C14的一端相连;芯片TPS54331的引脚2与电源转换模块CON2的输出端相连;芯片TPS54331 的引脚2还与电解电容EC4的正极端、电容C16的一端以及电阻R19的一端相连;电解电容EC4的负极端和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芯片TPS54331 的引脚3与电阻R19的另一端和电阻R21的一端相连;芯片TPS54331的引脚4与电容C19的一端相连;电阻R21的另一端和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芯片TPS54331的引脚5与电阻R20的一端和电阻R23的一端相连;芯片TPS54331的引脚6与电容C17的一端和电容C18的一端相连;电容 C17的另一端与电阻R22的一端相连;电容C18的另一端与电阻R22的另一端接地;芯片TPS54331的引脚7接地、二极管D3的阳极、电解电容EC3 的负极端和电容C15的一端均接地;芯片TPS54331的引脚8与电容C14 的另一端、二极管D3的阴极以及电感L1的一端相连;电感L1的另一端、电解电容EC3的正极端和电容C15的另一端相连且为所述第一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20的另一端通过零欧姆电阻R18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相连。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电压转换电路包括:芯片AM117-3.3、电解电容E3、电解电容E4、电容C12和电容C13;芯片 AM117-3.3的引脚3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相连;电解电容E3 的正极端和电容C12的一端与芯片AM117-3.3的引脚3相连;芯片 AM117-3.3的引脚2、芯片AM117-3.3的引脚4、电解电容E4的正极端以及电容C13的一端相连且为所述第二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芯片 AM117-3.3的引脚1、电解电容E3的负极端、电解电容E4的负极端、电容 C12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13的另一端均接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该工业防噪音干扰系统还包括:状态指示电路,所述状态指示电路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电路相连。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状态指示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Power1以及保护电阻R17,保护电阻R1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相连;保护电阻R17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Power1的阳极相连;发光二极管Power1的阴极接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Power1采用绿光发光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业防噪音干扰电路及系统,其中,该工业防噪音干扰电路包括:电源转换模块CON2、电解电容EC14、电感L2、电解电容EC15、电容C115以及保险丝F1;电解电容EC14的正极端与电源转换模块CON2的输出端引脚5相连,电解电容EC14的负极端与电源转换模块CON2的接地端引脚3相连;电感L2的一端与电解电容EC14的正极端相连,电感L2的另一端与保险丝F1的一端相连;电解电容EC15的正极端与电感L2的另一端相连,电解电容EC15的负极端与电解电容EC14 的负极端相连;电容C115的一端与电解电容EC15的正极端相连,电容C115 的另一端与电解电容EC15的负极端相连;保险丝F1的另一端为所述电源转换模块CON2的输出端;电源转换模块CON2的接地端引脚3、电解电容EC14的负极端、电解电容EC15的负极端以及电容C115的另一端接地。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电解电容EC14与电感L2 作为一级噪音过滤,通过电解电容EC14与电容C115作为二级噪音过滤,能够有效的提升工业噪声的防护效果,从而缓解了传统的防噪音电路的噪音防护效果不佳,不能满足用户生产的需求,导致用户体验度不好的技术问题,能够改善用户体验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工业防噪音干扰电路的电路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前端防护电路的电路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工业防噪音干扰电路的电路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工业防噪音干扰系统的电路图;

图5示出了图4中的第一转换电路的电路图;

图6示出了图4中的第二转换电路的电路图;

图7示出了图4中的状态指示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的防噪音电路通常采用在电源电路中加入单一的电感或者电容或者RC回路进行处理,这种电路虽然结构简单,但是效果不佳,不能满足用户生产的需求,导致用户体验度不好。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业防噪音干扰电路及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防噪音电路存在用户体验度不高的问题,能够改善用户体验度。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励磁单元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业防噪音干扰电路,可用于工业控制领域,具体的,该工业防噪音干扰电路包括:电源转换模块CON2、电解电容EC14、电感L2、电解电容EC15、电容C115以及保险丝F1。

电解电容EC14的正极端与电源转换模块CON2的输出端引脚5相连,电解电容EC14的负极端与电源转换模块CON2的接地端引脚3相连。

电感L2的一端与电解电容EC14的正极端相连,电感L2的另一端与保险丝F1的一端相连。

电解电容EC15的正极端与电感L2的另一端相连,电解电容EC15的负极端与电解电容EC14的负极端相连。

电容C115的一端与电解电容EC15的正极端相连,电容C115的另一端与电解电容EC15的负极端相连。

保险丝F1的另一端为所述电源转换模块CON2的输出端,也就是说,保险丝F1的另一端为所述工业防噪音干扰电路的输出端。

电源转换模块CON2的接地端引脚3、电解电容EC14的负极端、电解电容EC15的负极端以及电容C115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的,保险丝F1采用自恢复保险丝。

进一步的,电源转换模块CON2采用AC/DC电源转换器或者DC/DC 电源转换器的一种。

进一步的,电源转换模块CON2的输出端的电压为直流24V。

本实施例提供的工业防噪音干扰电路包括:电源转换模块CON2、电解电容EC14、电感L2、电解电容EC15、电容C115以及保险丝F1;电解电容EC14的正极端与电源转换模块CON2的输出端引脚5相连,电解电容 EC14的负极端与电源转换模块CON2的接地端引脚3相连;电感L2的一端与电解电容EC14的正极端相连,电感L2的另一端与保险丝F1的一端相连;电解电容EC15的正极端与电感L2的另一端相连,电解电容EC15 的负极端与电解电容EC14的负极端相连;电容C115的一端与电解电容 EC15的正极端相连,电容C115的另一端与电解电容EC15的负极端相连;保险丝F1的另一端为所述电源转换模块CON2的输出端;电源转换模块 CON2的接地端引脚3、电解电容EC14的负极端、电解电容EC15的负极端以及电容C115的另一端接地。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电源转换模块能够适应对不同负载的供电需求,通过电解电容EC14 与电感L2作为一级噪音过滤,通过电解电容EC14与电容C115作为二级噪音过滤,能够有效的提升工业噪声的防护效果,从而缓解了传统的防噪音电路的噪音防护效果不佳,不能满足用户生产的需求,导致用户体验度不好的技术问题,能够改善用户体验度。

实施例二:

参见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工业防噪音干扰电路,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电源转换模块CON2采用AC/DC电源转换器,具体的,电源转换模块CON2采用220V AC转24V DC电源转换器。

鉴于电源转换模块CON2的输入电路为交流,进一步的,该工业防噪音干扰电路还包括:前端防护电路,所述前端防护电路包括:相连接的保险丝F2和前端过滤模块。

其中,所述保险丝用于当接入电源的电功率过大时,阻止电源的接入。

进一步的,所述保险丝F2采用自恢复保险丝。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为交流电,并且,所述电源的电压值为220V或者 380V中的一种。

这里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保险丝的具体规格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灵活设定。

所述前端过滤模块用于对所述电源进行过滤,以过滤所述电源的电磁干扰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模块包括:第一电容CX1和共模电感L 5;

所述第一电容CX1的一端与所述保险丝F2的一端相连;所述保险丝 F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的正极端(B_VA1)相连;

所述第一电容CX1的一端还与所述共模电感L5的引脚1相连;即共模电感L5的引脚1通过所述保险丝连接到电源的正极端。

所述第一电容CX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的负极端(UN1)相连;

所述第一电容CX1的另一端还与所述共模电感的引脚2相连;即即共模电感L5的引脚2连接到电源的负极端。

所述共模电感L5的引脚4与所述电源转换模块CON2的引脚1(电源转换模块CON2的交流输入端的正极)相连;

所述共模电感L5的引脚3与所述电源转换模块CON2的引脚2(电源转换模块CON2的交流输入端的负极)相连。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电源的电压值为220V交流电,保险丝F2采用 1A自恢复保险丝,第一电容CX1采用0.1uF的电容器。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转换模块CON2的功率值为12W。

该前端防护电路包括:相连接的保险丝和前端过滤模块;在该电路中,保险丝用于当接入电源的电功率过大时,阻止电源的接入,即当电路中接入电源的电流或者电压过大时,保险丝自动熔断,以切断电路中电源的连接,对控制系统和生产设备进行保护,之后由前端过滤模块对电源进行过滤,以过滤所述电源的电磁干扰信号,使电路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业防噪音干扰系统,该工业防噪音干扰系统包括:电压转换电路400、状态指示电路500和前述实施例所涉及的工业防噪音干扰电路300。

其中,工业防噪音干扰电路300、电压转换电路400和状态指示电路 500依次相连接。

电压转换电路400用于对工业防噪音干扰电路300中的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进行转换,以满足不同工业负载的电压需求。

状态指示电路500用于指示上述工业防噪音干扰电路300、电压转换电路400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电压转换电路401和第二电压转换电路402,所述工业防噪音干扰电路和所述第一电压转换电路相连;所述第二电压转换电路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电路相连,所述状态指示电路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电路相连。

所述第一电压转换电路用于对所述电源转换模块进行电压一级转换。所述第二电压转换电路用于对所述电源转换模块进行电压二级转换。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转换模块CON2的输出端的电压为24V。所述第一电压转换电路为5V电压转换电路,即第一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的电压为直流5V,所述第一电压转换电路用于将电源转换模块CON2输出的 24V电压转换为5V电压;所述第二电压转换电路为3.3V电压转换电路,即第二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的电压为直流3.3V,所述第二电压转换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一电压转换电路输出的5V电压转换为3.3V电压。

通过上述电压转换过程,使得电路中的直流电的种类更加丰富,满足了实际需要。

具体的,参照图5,所述第一电压转换电路包括:芯片TPS54331、电解电容EC3、电解电容EC4、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零欧姆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和二极管D3;芯片TPS54331的引脚1与电容C14的一端相连;芯片TPS54331的引脚2与电源转换模块CON2的输出端相连(即芯片TPS54331的引脚2与保险丝F1的另一端相连);芯片TPS54331的引脚2还与电解电容EC4的正极端、电容C16的一端以及电阻R19的一端相连;电解电容EC4的负极端和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芯片TPS54331的引脚3与电阻R19的另一端和电阻R21的一端相连;芯片TPS54331的引脚4与电容C19的一端相连;电阻R21的另一端和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芯片TPS54331的引脚5与电阻R20的一端和电阻R23的一端相连;芯片 TPS54331的引脚6与电容C17的一端和电容C18的一端相连;电容C17 的另一端与电阻R22的一端相连;电容C18的另一端与电阻R22的另一端接地;芯片TPS54331的引脚7接地、二极管D3的阳极、电解电容EC3的负极端和电容C15的一端均接地;芯片TPS54331的引脚8与电容C14的另一端、二极管D3的阴极以及电感L1的一端相连;电感L1的另一端、电解电容EC3的正极端和电容C15的另一端相连且为所述第一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20的另一端通过零欧姆电阻R18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相连。

具体的,二极管D3采用SS24肖特基二极管。

需要指出的是,零欧姆电阻R18相当于很窄的电流通路,能够有效地限制环路电流,使噪声得到抑制。电阻在所有频带上都有衰减作用(由于零欧姆电阻也有阻抗,所以也可以起到电感或者电容的作用)。

考虑到第一转换电路可能产生噪音的情况,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换电路的输出端5V电压与大地(GND)之间还设置有电解电容EC8。

参照图6,所述第二转换电路包括:芯片AM117-3.3、电解电容E3、电解电容E4、电容C12和电容C13;芯片AM117-3.3的引脚3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相连;电解电容E3的正极端和电容C12的一端与芯片AM117-3.3的引脚3相连;芯片AM117-3.3的引脚2、芯片AM117-3.3 的引脚4、电解电容E4的正极端以及电容C13的一端相连且为所述第二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芯片AM117-3.3的引脚1、电解电容E3的负极端、电解电容E4的负极端、电容C12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13的另一端均接地。

参照图7,所述状态指示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Power1以及保护电阻 R17,保护电阻R1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相连;保护电阻R17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Power1的阳极相连;发光二极管Power1的阴极接地。

进一步的,发光二极管Power1采用绿光发光二极管,颜色利于视力且指示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业防噪音干扰系统,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工业防噪音干扰电路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