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转子铆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3104发布日期:2019-05-17 20:08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转子铆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铆压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机转子铆压设备。



背景技术:

电机转子一般包括居中的转子芯体、位于转子芯体两端的铜片一、铜片二以及铆钉,所述铆钉依次穿过铜片一、转子芯体、铜片二,进而需要对外露的铆钉进行铆压,最终把上述部件固定在一起,形成电机转子。通常采用人工操作,将放入转子芯体的铆钉采用梆头敲打方式进行翻边铆接,多个铆钉的铆压只能逐个进行,该方法危险性大,作业效率低,铆压力不均匀。

为了实现电机转子的自动化装配,中国专利(公布号:CN103457420A)公开了一种伺服电机转子铁芯铆压工装,包括底板、固定板和芯棒,所述的底板呈圆盘状,其上端连接安装有圆柱形的固定板,所述的芯棒居中布置在底板的上端并从固定板上端穿出,所述的固定板的上端面沿着圆周均匀布置有若干个压簧,所述的压簧的上端连接有下压板,所述的固定板的上端面安装有若干个顶针,该顶针上端的下压板上相对应的位置开有通孔,所述的芯棒从下压板中间穿出其上端连接有上压板。

但是上述方案,为了便于转子铁芯置入芯棒上,芯棒尺寸要小于转子铁芯的中心孔尺寸,但芯棒与转子铁芯的中心孔之间有间隙,将导致转子铁芯在芯棒上上晃动;特别是压铆时,挤压力可能会使得转子铁芯位置发生变动,进而顶针按照预设位置对铁芯上的铆钉进行压铆时,顶针的压铆范围可能会与铆钉尾部有错位,铆压力不均匀,使得铆钉局部被压平,影响压铆效果。

更进一步,采用顶针铆压转子铁芯上的铆钉,需要事先把铆钉位置对准顶针位置,装配精度要求高,不利于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转子芯体置入,同时能够对转子芯体进行有效固定,转子芯片不会移位,铆压力均匀的电机转子铆压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无需校对铆钉位置的装配精度要求低,加工效率高的电机转子铆压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机转子铆压设备,包括支架以及用于压铆电机转子的上压座、下压座,所述上压座和下压座装配在支架上,

所述下压座上连接一用于定位电机转子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具有中空腔的

的限位轴、穿设于限位轴中空腔的固定件。

所述限位轴的外侧壁开设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装配一活动块。

所述固定件向下移动推动活动块向外移动,把与限位轴间隙配合的电机转子定位在限位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向下移动推动活动块向外移动,使得活动块抵触在电机转子的侧壁上,进而把与限位轴间隙配合的电机转子定位在限位轴上。限位轴与电机转子间隙配合,方便转子芯体的放入限位轴上,外移的活动块能够对转子芯体进行有效固定,使得转子芯片即电机转子不会移位,进而使得电机转子铆压时受力均匀,压铆效果好。

作为固定件的一种优选技术措施,所述固定件上端设有圆台体,所述圆台体上端粗,下端细,固定件的圆台体下移,能够逐渐增大对活动块的挤压力,进而使得活动块凸出于限位轴的侧壁并与电机转子的转子芯体相抵触,圆台状的结构能够调节活动块的外移量,避免活动块外移量太多,损坏转子芯体;同时圆台体与活动块逐渐增加接触面积,能够减少圆台体以及活动块相互磨损。

作为活动块的一种优选技术措施,所述活动块相邻中空腔的部分为斜面结构,其坡度角为锐角,当固定件下移时,固定件与活动块相抵触,进而使得活动块凸出于限位轴的侧壁并与电机转子的转子芯体相抵触,斜面结构能够调节活动块的外移量,避免活动块外移量太多,损坏转子芯体;同时圆台体与活动块逐渐增加接触面积,能够减少圆台体以及活动块相互磨损。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活动块最长部分的长度与固定件最粗部分直径之和大于限位轴的壁厚,确保活动块能够凸出于限位轴的侧壁,进而能够与转子芯体相抵触。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活动块外侧壁开设凹槽,所述限位轴在与凹槽水平投影相重合的位置开设一周圈的槽口,所述槽口以及凹槽内嵌设一伸缩件,所述伸缩件能够驱动外露的活动块复位,当固定件复位后,活动块通过伸缩件自动复位,结构简单、实用,便于生产制造,方案切实可行,所述伸缩件可以为弹簧圈或者橡胶圈,优选弹簧圈,圈状结构便于套设限位轴,装配效率高,弹簧圈为金属材质,经久耐用。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上压座下端面和下压座上端面分别设有刀刃部,所述刀刃部沿端面一周圈布置。刀刃部被设置在上、下端面的一周圈,相比顶针结构,由点接触改为面接触,无需校对铆钉位置,装配精度要求低,加工效率高。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限位座中间开设用于装配下压座的腔体,下压座安装在限位座内腔中,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占用体积小。所述腔体下端壁开设用于穿设固定件的通孔。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下压座下端开设能够部分容纳弹性件二的容纳腔,所述弹性件二装配在所述容纳腔与限位座腔体的下端壁之间。当上压座压向下压座时,弹性件二使得下压座具有一定弹性位移,进而能够对装配有铜片一、转子芯体、铜片二的电机转子进行预压紧,使得电机转子的三部分能够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避免电机转子被压坏。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固定件穿设一弹性件一,所述弹性件一能够驱动下移的固定件复位;所述固定件下端与定位驱动源的活动端固定连接,当固定件的外力消失后,固定件能够自动复位,结构简单、实用,便于生产制造,所述定位驱动源为气缸,所述固定连接为螺接或焊接或销接,优选螺接,便于拆卸。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限位座上端部绕限位轴布置若干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沿水平方向开设穿设槽,所述穿设槽内装配一弹簧,所述弹簧连接一用于对电机转子的铜片二进行限位的限位体,所述限位体在外力作用下缩回到穿设槽内,在弹簧力的作用下,限位体伸出对铜片二进行定位。由于电机转子组装时,首先要把铜片二放置在限位轴上,进而把转子芯体放置在限位轴上(即铜片二上方);再把铆钉插入转子芯体、铜片二上;最后把铜片一放置限位轴上,即把铜片一插入铆钉上并放置在转子芯体上。由于铜片二的中心孔大于限位轴的尺寸,因此电机转子组装时,需要对铜片二进行有效定位,避免铜片二移动,通过能够伸缩的定位体限位铜片二,结构便于生产制造,方案切实可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向下移动推动活动块向外移动,使得活动块抵触在电机转子的侧壁上,进而把与限位轴间隙配合的电机转子定位在限位轴上。限位轴与电机转子间隙配合,方便转子芯体的放入限位轴上,外移的活动块能够对转子芯体进行有效固定,使得转子芯片即电机转子不会移位,进而使得电机转子铆压时受力均匀,压铆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上压座下端面和下压座上端面分别设有刀刃部,所述刀刃部沿端面一周圈布置。刀刃部被设置在上、下端面的一周圈,相比顶针结构,由点接触改为面接触,无需校对铆钉位置,装配精度要求低,加工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示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置入电机转子的结构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图。

图5为图4所示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限位座;2、安装座;3、固定组件;4、下压座;5、上压座;6、上压驱动源;7、支架;8、电机转子;11、限位部;31、限位轴;32、固定件;321、圆台体;33、活动块;34、伸缩件;35、弹性件一;36、定位驱动源的活动端;41、弹性件二;42、下刀刃部; 51、上压基座;52、上压部;53、弹性件三;61、上压驱动源的移动端;81、铜片一;82、铆钉;83、转子芯体;84、铜片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相反,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两个元件被称为“固定连接”或“固接”时,两个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 “水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如图1-5所示,一种电机转子铆压设备,包括支架7以及用于压铆电机转子8的上压座5、下压座4,所述下压座4通过安装座2装配在支架7上, 所述下压座4上连接一用于定位电机转子8的固定组件3,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具有中空腔的限位轴31、穿设于限位轴31中空腔的固定件32。所述限位轴31的外侧壁开设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装配一活动块33。所述固定件32向下移动推动活动块33向外移动,把与限位轴31间隙配合的电机转子8定位在限位轴31上。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32向下移动推动活动块33向外移动,使得活动块33抵触在电机转子8的侧壁上,进而把与限位轴31间隙配合的电机转子8定位在限位轴31上。限位轴31与电机转子8间隙配合,方便转子芯体83的放入限位轴31上,外移的活动块33能够对转子芯体83进行有效固定,使得转子芯片即电机转子8不会移位,进而使得电机转子8铆压时受力均匀。

所述上压座5包括上压基座51、上压部52、弹性件三53、上压驱动源6,所述上压驱动源6固定在支架7上,上压驱动源6的移动端61与上压基座51固接,所述上压基座51下端设有用于装配上压部52的空腔,所述上压部52通过弹性件三53与上压基座51弹性连接,所述上刀刃部开设在上压基座51的边端。

所述限位座1中间开设用于装配下压座4的腔体,下压座4安装在限位座1内腔中,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占用体积小。所述腔体下端壁开设用于穿设固定件32的通孔。

所述下压座4下端开设能够部分容纳弹性件二41的容纳腔,所述弹性件二装配在所述容纳腔与限位座1腔体的下端壁之间。当上压座5压向下压座4时,弹性件二41使得下压座4具有一定弹性位移,进而能够对装配有铜片一81、转子芯体83、铜片二84的电机转子8进行预压紧,使得电机转子8的三部分能够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避免电机转子8被压坏。

所述固定件32穿设一弹性件一35,所述弹性件一35能够驱动下移的固定件32复位;所述固定件32下端与定位驱动源的活动端36固定连接,当固定件32的外力消失后,固定件32能够自动复位,结构简单、实用,便于生产制造。

所述限位座1上端部绕限位轴31布置若干限位部11,所述限位部沿水平方向开设穿设槽,所述穿设槽内装配一弹簧,所述弹簧连接一用于对电机转子8的铜片二84进行限位的限位体,所述限位体在外力作用下缩回到穿设槽内,在弹簧力的作用下,限位体伸出对铜片二84进行定位。由于电机转子8组装时,首先要把铜片二84放置在限位轴31上,进而把转子芯体83放置在限位轴31上(即铜片二84上方);再把铆钉82插入转子芯体83、铜片二84上;最后把铜片一81放置限位轴31上,即把铜片一81插入铆钉82上并放置在转子芯体83上。由于铜片二84的中心孔大于限位轴31的尺寸,因此电机转子8组装时,需要对铜片二84进行有效定位,避免铜片二84移动,通过能够伸缩的定位体限位铜片二84,结构便于生产制造,方案切实可行。

本实用新型固定件32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固定件32上端设有圆台体321,所述圆台体321上端粗,下端细,固定件32的圆台体321下移,能够逐渐增大对活动块33的挤压力,进而使得活动块33凸出于限位轴31的侧壁并与电机转子8的转子芯体83相抵触,圆台状的结构能够调节活动块33的外移量,避免活动块33外移量太多,损坏转子芯体83;同时圆台体321与活动块33逐渐增加接触面积,能够减少圆台体321以及活动块33相互磨损。

本实用新型活动块33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活动块33相邻中空腔的部分为斜面结构,其坡度角为锐角,当固定件32下移时,固定件32与活动块33相抵触,进而使得活动块33凸出于限位轴31的侧壁并与电机转子8的转子芯体83相抵触,斜面结构能够调节活动块33的外移量,避免活动块33外移量太多,损坏转子芯体83;同时圆台体321与活动块33逐渐增加接触面积,能够减少圆台体321以及活动块33相互磨损。

所述活动块33最长部分的长度与固定件32最粗部分直径之和大于限位轴31的壁厚,确保活动块33能够凸出于限位轴31的侧壁,进而能够与转子芯体83相抵触。所述活动块33外侧壁开设凹槽,所述限位轴31在与凹槽水平投影相重合的位置开设一周圈的槽口,所述槽口以及凹槽内嵌设一伸缩件34,所述伸缩件34能够驱动外露的活动块33复位,当固定件32复位后,活动块33通过伸缩件34自动复位,结构简单、实用,便于生产制造,方案切实可行。

所述上压座5下端面和下压座4上端面分别设有刀刃部,所述刀刃部分为上刀刃部、下刀刃部42。所述刀刃部沿端面一周圈布置。刀刃部被设置在上、下端面的一周圈,相比顶针结构,无需校对铆钉82位置,装配精度要求低,加工效率高。

所述上压驱动源6为气缸,所述固接方式可以是螺接或榫接或铆接或焊接,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所述弹性件一35、弹性件二41、弹性件三53可以选择弹簧,弹簧的规格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作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