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电机高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2539发布日期:2019-06-21 23:34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流电机高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度调节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直流电机高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高度调节装置在现有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常用的有通过直流电机进行高度调节;但是,现有技术中,直流电机高度调节装置在使用时,当货物放在上端后容易导致弹簧与升降板之间摇晃,容易出现上板像两侧倾斜的情况出现,导致货物从上板上摔落,损坏货物,加大企业的生产负担;其次,当上板上端放置的货物超出最大承重范围时,容易出现弹簧被压坏,而现有的直流电机高度调节装置没有较好的应急装置,一旦出现情况,整个直流电机高度调节装置便会被损坏,甚至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流电机高度调节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直流电机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上板、调节装置及下板;所述上板位于下板上方;所述调节装置与应急装置均设置在上板与下板之间;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螺杆、升降板、第一弹簧、电机、大齿轮、小齿轮及控制装置;所述螺杆一端固定在下板顶部,另一端依次穿过大齿轮中心及升降板;所述第一弹簧套在螺杆上,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固定在升降板上,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上板底部;所述电机固定在升降板上端右部,所述电机的转轴穿过升降板及小齿轮中心,所述大齿轮与小齿轮之间啮合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固定在上板下表面右部;还包括应急装置;

所述应急装置对称设置在螺杆左右侧;所述应急装置包括滑动杆、第二弹簧、第一连杆、支脚及固定架;所述滑动杆前侧壁上部设有第一凸轴,所述滑动杆上端固定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滑动杆底部连接,另一端与升降板上表面左部连接,所述固定架数量为两个,两所述固定架对称设置在滑动杆左右侧,两个所述固定架前侧壁上部设有第二凸轴;所述支脚前侧壁下部设有第三凸轴,所述第一连杆中部铰接在第二凸轴上,所述第一连杆一端铰接在第一凸轴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凸轴上;所述第一连杆及支脚对称设置在滑动杆右侧。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装置为距离传感器37,所述距离传感器37与电机34之间电路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为直流电机。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板与大齿轮之间设有轴承。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架上端固定有橡胶垫。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直流电机高度调节装置通过设置滑动杆及第一支架,设置在第一弹簧两侧用于支撑上板稳定,使得上板在放置货物时,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而在滑动杆底部设置第二弹簧,配合第一弹簧的作用,当上板与下板之间的距离发生较大变化时,通过距离传感器控制电机旋转,使上板与下板之间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中,防止货物因上板倾斜而摔落地面,导致货物损坏的情况出现;通过设置应急装置,当上板上的货物超出最大承重范围时,滑动杆下压,第一连杆、固定架及支脚形成杠杆关系,支脚顶住上部,起到临时支撑作用,等待工作人员将货物卸下,降低直流电机高度调节装置的损坏,提高直流电机高度调节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一种直流电机高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板,2-下板,31-螺杆,32-升降板,33-第一弹簧,34-电机,35-大齿轮,36-小齿轮,37-距离传感器,41-滑动杆,42-第二弹簧,43-第一连杆,44-支脚,45-固定架,411-第一凸轴,412-第一支架,413-橡胶垫,441-第三凸轴,451-第二凸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直流电机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上板1、调节装置及下板2;所述上板1位于下板2上方;所述调节装置与应急装置均设置在上板1与下板2之间;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螺杆31、升降板32、第一弹簧33、电机34、大齿轮35、小齿轮36及控制装置;所述螺杆31一端固定在下板2顶部,另一端依次穿过大齿轮35中心及升降板32;所述第一弹簧33套在螺杆31上,所述第一弹簧33一端固定在升降板32上,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上板1底部;所述电机34固定在升降板32上端右部,所述电机34的转轴穿过升降板32及小齿轮36中心,所述大齿轮35与小齿轮36之间啮合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固定在上板1下表面右部;还包括应急装置;

所述应急装置对称设置在螺杆31左右侧;所述应急装置包括滑动杆41、第二弹簧42、第一连杆43、支脚44及固定架45;所述滑动杆41前侧壁上部设有第一凸轴411,所述滑动杆41上端固定有第一支架412,所述第二弹簧42一端与滑动杆41底部连接,另一端与升降板32上表面左部连接,所述固定架45数量为两个,两所述固定架45对称设置在滑动杆41左右侧,两个所述固定架45前侧壁上部设有第二凸轴451;所述支脚44前侧壁下部设有第三凸轴441,所述第一连杆43中部铰接在第二凸轴451上,所述第一连杆43一端铰接在第一凸轴411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凸轴451上;所述第一连杆43及支脚44对称设置在滑动杆41右侧。

通过设置滑动杆41及第一支架412,设置在第一弹簧33两侧用于支撑上板1稳定,使得上板1在放置货物时,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而在滑动杆41底部设置第二弹簧42,配合第一弹簧42的作用,当上板1与下板2之间的距离发生较大变化时,通过距离传感器37控制电机34旋转,使上板1与下板2之间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中,防止货物因上板1倾斜而摔落地面,导致货物损坏的情况出现;通过设置应急装置,当上板1上的货物超出最大承重范围时,滑动杆41下压,第一连杆43、固定架45及支脚44形成杠杆关系,支脚44顶住上部,起到临时支撑作用,等待工作人员将货物卸下,降低直流电机高度调节装置的损坏,提高直流电机高度调节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为距离传感器37,所述距离传感器37与电机34之间电路连接,用于检测上板1与下板2之间的距离后控制电机34进行升降,本实施例使用SDM100的距离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34为直流电机,便于维修,运转距离大,本实施例使用90YS40-3直流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板32与大齿轮35之间设有轴承,提高升降板32的升降速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412上端固定有橡胶垫413,减少放置货物时上板1产生的震动。

将货物放置在上板1上端,第一支架412顶部上板1,当上板1货物下压第一弹簧33与第二弹簧42时,上板1与下板2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距离传感器37感应距离后发出信号控制电机34正转或反转,控制升降板32上升或下降,使上板1与下板2处于一个稳定的距离范围中;当上板1上端货物超重时,滑动杆41向下压缩第二弹簧42,第一连杆43与第一凸轴411铰接处向下移动,由于第一连杆43、第二凸轴451及支脚44形成杠杠关系,一端下压另一端则上升,支脚44升起顶住上板1,提供临时支撑。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