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3847发布日期:2019-08-20 23:59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于使用体验的极致追求,用户对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移动终端的耗电速度也越来越快。

现有的技术中,为了提高移动终端的充电速度,移动终端的电源往往采用双电池串联的方案。由于双电池串联后输出的电压为单电池电压的两倍,因此,电源输出的电压无法直接给移动终端的电源管理控制器供电。在实际应用中,在电源与电源管理控制器之间往往设有倍压降压放电模块,该倍压降压放电模块用于将电源输出的电压降低一倍后输出给电源管理控制器。

然而,现有的移动终端中,由于倍压降压放电模块只能将电源的输出电压降低一倍输送给电源管理控制器,因此,电源的电压需要在电源管理控制器的关机电压的两倍以上才能给电源管理控制器供电。这样,很容易使得电源电容量的使用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的移动终端中电源电容量的使用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及一种移动终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第一降压放电模块、第二降压放电模块、电源管理器以及处理器;其中

所述电源包括至少两个串联的子电源;

所述电源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所述第二降压放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为倍压降压放电模块;

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所述第二降压放电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源管理器连接;

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所述第二降压放电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的第一输出电压,控制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或者所述第二降压放电模块给所述电源管理器供电。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电源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包括至少两个串联的子电源;所述电源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所述第二降压放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为倍压降压放电模块;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所述第二降压放电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源管理器连接;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所述第二降压放电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电压,控制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或者所述第二降压放电模块给所述电源管理器供电。在实际应用中,在所述第一输出电压高于所述电源管理器的最低工作电压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可以控制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给所述电源管理器供电,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电量转换效率较高,损耗较低。在所述第一输出电压低于所述电源管理器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可以控制所述第二降压放电模块给所述电源管理器供电,以提高所述电源的电容量使用效率。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源控制电路,可以同时兼顾较高的电量转换效率和较高的电容量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源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电源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具体可以包括:电源、第一降压放电模块、第二降压放电模块、电源管理器以及处理器;其中,所述电源包括至少两个串联的子电源;所述电源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所述第二降压放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为倍压降压放电模块;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所述第二降压放电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源管理器连接;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所述第二降压放电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的第一输出电压,控制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或者所述第二降压放电模块给所述电源管理器供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包括至少两个串联的子电源;所述电源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所述第二降压放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为倍压降压放电模块;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所述第二降压放电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源管理器连接;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所述第二降压放电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电压,控制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或者所述第二降压放电模块给所述电源管理器供电。在实际应用中,在所述第一输出电压高于所述电源管理器的最低工作电压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可以控制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给所述电源管理器供电,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电量转换效率较高,损耗较低。在所述第一输出电压低于所述电源管理器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可以控制所述第二降压放电模块给所述电源管理器供电,以提高所述电源的电容量使用效率。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源控制电路,可以同时兼顾较高的电量转换效率和较高的电容量使用效率。

参照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源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电源10、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第二降压放电模块12、电源管理器13以及处理器14;其中,电源1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串联的子电源101;电源10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第二降压放电模块1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为倍压降压放电模块;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第二降压放电模块12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源管理器13连接;处理器14分别与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第二降压放电模块12连接,用于根据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的第一输出电压,控制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或者第二降压放电模块12给电源管理器13供电。图1所示的电源控制电路中,处理器14与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检测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的第一输出电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源10包括至少两个串联的子电源101。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电源10包括由至少两个串联的子电源101,电源10中能够存储的电量较多,这样,就可以极大的提高移动终端的充电速度。

具体地,电源10的输出端可以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连接,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为倍压降压放电模块,具体地,所述倍压降压放电模块中可以设置有倍压转换电路,所述倍压转换电路可以将电源10输出的第二输出电压成倍数的降低。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所述倍压转换放电模块的电量转换效率较高,损耗较低,因此,在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为所述降压放电模块的情况下,可以极大的提高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电量转换效率,降低电量损耗。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的降压比例可以用于描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的降压能力。例如,在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的降压比例为1/2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输出的第一输出电压为电源10输出的第二输出电压的1/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源10中子电源101的个数与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的降压比例相同,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的转换效率,降低电量损耗。

例如,在电源10中的子电源101的个数为两个的情况下,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的降压比例可以为1/2。又如,在电源10中的子电源101的个数为三个的情况下,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的降压比例可以为1/3。

可以理解的是,图1中仅示出了电源10中包括两个串联的子电源101、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的降压比例为1/2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电源10中还可以包括3个、4个或者5个串联的子电源101的情况,相应的,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的降压比例相应的可以为1/3、1/4或者1/5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电源10中串联的子电源101的个数,以及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的降压比例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源10的输出端还可以与第二降压放电模块连接。第二降压放电模块12为普通的降压放电模块,具体地,第二降压放电模块中可以设置有降压转换电路,所述降压转换电路可以将电源10输出的第二输出电压降成任意低于所述第二输出电压的电压值。也就是说,第二降压放电模块12的第三输出电压可以是任意低于所述第二输出电压的电压值。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一使能开关(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使能开关分别与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电源管理器13连接;处理器14与所述第一使能开关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使能开关的通断。

在实际应用中,处理器14可以通过控制所述第一使能开关的通断,控制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与电源管理器13导通或者断开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二使能开关(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使能开关分别与第二降压放电模块12、电源管理器13连接;处理器14与所述第二使能开关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使能开关的通断。

在实际应用中,处理器14可以通过控制所述第二使能开关的通断,控制第二降压放电模块12与电源管理器13导通或者断开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输出电压大于或者等于电源管理器13的最低工作电压的情况下,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与电源管理器13导通,第二降压放电模块12与电源管理器13之间断开连接。这样,可以使得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电量转换效率较高,损耗较低。

例如,若电源管理器13的最低工作电压为3.4伏,则当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的第一输出电压大于或者等于3.4伏的情况下,处理器14可以控制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给电源管理器13供电,以使得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电量转换效率较高,损耗较低。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输出电压小于电源管理器13的最低工作电压的情况下,第二降压放电模块12与电源管理器13之间导通,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与电源管理器13之间断开连接。这样,可以使得第一输出电压在小于电源管理器13的最低工作电压的情况下,处理器14可以控制第二降压放电模块给电源管理器13供电,以提高电源10的电容量使用效率。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源控制电路,可以同时兼顾较高的电量转换效率和较高的电容量使用效率。

例如,若电源管理器13的最低工作电压为3.4伏,则当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的第一输出电压小于3.4伏的情况下,处理器14可以控制第二降压放电模块12给电源管理器13供电,以提高电源10的电容量使用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在电源10的第二输出电压与第二降压放电模块12的第三输出电压的差值越小的情况下,第二降压放电模块12在进行电压转换的过程中电量损耗越小,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有第二降压放电模块12给电源管理器13供电的情况下,第二降压放电模块12的第三输出电压与电源管理器13的最高工作电压之间的压差可以满足预设范围。

具体地,第二降压放电模块12的第三输出电压与电源管理器13的最高工作电压之间的压差满足所述预设范围,可以为第二降压放电模块12的第三输出电压与电源管理器13的最高工作电压相同,或者,第二降压放电模块12的第三输出电压与电源管理器13的最高工作电压接近。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预设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所述预设范围可以为所述压差小于0.1伏,或者,所述压差小于0.2伏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所述预设范围的具体内容可以不做限定。

图1所示的电源控制电路中,处理器14与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检测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的第一输出电压。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处理器14连接在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的输出端,直接对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的第一输出电压进行检测,可以使得所述第一输出电压的检测值较为精确。

参照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电源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处理器14与电源10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检测电源10的第二输出电压;所述第二输出电压与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的降压比例的乘积为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的第一输出电压。

例如,若电源10的第二输出电压为8.8伏,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的降压比例为1/2,则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的第一输出电压为4.4伏。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处理器14与电源10的输出端连接,检测电源10的第二输出电压,然后根据所述第二输出电压与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的降压比例得出所述第一输出电压,可以在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进行电压转换之前确定第一降压放电模块11、第二降压放电模块12与电源管理器13之间的通断关系,这样们就可以进一步避免电量损失。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源控制电路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包括至少两个串联的子电源;所述电源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所述第二降压放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为倍压降压放电模块;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所述第二降压放电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源管理器连接;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所述第二降压放电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电压,控制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或者所述第二降压放电模块给所述电源管理器供电。在实际应用中,在所述第一输出电压高于所述电源管理器的最低工作电压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可以控制所述第一降压放电模块给所述电源管理器供电,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电量转换效率较高,损耗较低。在所述第一输出电压低于所述电源管理器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可以控制所述第二降压放电模块给所述电源管理器供电,以提高所述电源的电容量使用效率。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源控制电路,可以同时兼顾较高的电量转换效率和较高的电容量使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具体可以包括:上述电源控制电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但不局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可佩戴式设备中的任意一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具体类型可以不做限定。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及一种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