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74863发布日期:2020-05-08 17:42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废旧电机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中型步进电机在各大设备中及生产生活中极为常见,因此电机在废旧领域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电机中的定子铁心及定子绕组上的铜制漆包线可回收利用,因此电机的定子及绕组回收是重要的应用方向,由于定子的绕组绕制在定子铁心的绕组槽内,因此通过扳手或者钳子简单的夹取很难快速取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使得定子的绕组及铁芯分离,因此定子铁心的绕组回收效率极为低下,对于电机生产制造企业存在一定的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离装置,能够有效提高定子绕组与铁芯的拆卸效率。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分离装置,包括定子定芯机构,所述定子定芯机构的旁侧设置有绕组顶出机构,所述绕组顶出机构的旁侧设置有绕组夹紧机构,绕组夹紧机构用于将绕组与定子铁芯的分离;所述绕组夹紧机构设置在定子定芯机构的两侧,所述绕组夹紧机构用于将绕组两端的绕组伸出端夹紧并且拉出。

本发明还存在以下特征:

所述膨胀环为条板状沿着顶出头长度方向布置,所述膨胀环的截面呈弧板状且沿着顶出头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三个。

所述顶出头上设置有避让槽,所述膨胀环卡置在避让槽内,所述膨胀环的外壁与顶出头外壁平齐。

所述顶出头的避让槽槽底设置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内设置有两组膨胀连杆,所述两组膨胀连杆平行间隔布置,所述两组膨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条形槽及膨胀环的内壁铰接,所述两组膨胀连杆的铰接轴与顶出头长度方向垂直。

所述顶出头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一端与支撑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支撑连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滑块铰接,所述支撑连杆两端的铰接轴水平且与膨胀连杆的铰接轴平行。

所述条形槽的两侧设置有滑轨,所述支撑滑块的两端滑动设置在滑轨内,所述支撑滑块通过连杆与连接支架连接,驱动油缸驱动连接支架沿着顶出头长度方向移动。

所述顶出头的一端与连接支架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顶出头及连接支架抵靠,所述顶出头的一端通过支架与固定支板连接,所述驱动油缸的缸体固定在固定支板上。

所述水平顶出机构包括顶出支板,所述顶出支板通过延伸支架与顶出头的一端连接,所述顶出支板上水平延伸设置有顶出杆,所述顶出杆上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驱动齿轮啮合,所述驱动齿轮通过变速机构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顶出支板上设置有两组滑动杆,所述两组滑动杆滑动设置在固定机架上,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固定机架上。

所述绕组夹紧机构包括设置在膨胀环一端的翻边,所述翻边与膨胀环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翻边的延伸端设置有夹紧头,所述顶出头插置在定子内后,所述夹紧头与膨胀环外壁靠近且实施对绕组的夹紧操作。

所述夹紧头的截面轮廓与膨胀环的截面轮廓吻合,所述夹紧头上设置有复位滑杆,所述复位滑杆与翻边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复位滑杆上设置有复位簧,所述复位簧的两端分别与夹紧头及翻边的延伸板抵靠。

所述夹紧头上设置有驱动折板,所述驱动折板沿着顶出头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支撑滑块上设置驱动支板,所述驱动支板的延伸端设置有驱动滚珠,所述驱动滚珠与驱动折板的外侧板面抵靠,所述驱动折板两端外侧板面与顶出头之间的间距各异。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为:废弃的定子绕组通过定子输送机构输送至定子定芯机构内,利用定子定芯机构实施对定子的定芯操作,方便绕组顶出机构实施对定子绕组的展开展平,而后利用绕组夹紧机构实施对定子两端绕组的夹紧,而后实现对定子铁芯与绕组的分离,该拆卸装置能够有效提高定子绕组与铁芯的拆卸效率。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电机绕组拆卸装置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定子定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a至图4d是定子定芯机构的四种状态主视图;

图5和图6是绕组顶出机构及绕组夹紧机构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是绕组顶出机构及绕组夹紧机构移出顶出头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绕组顶出机构及绕组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和图10是图8剖开后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1是顶出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和图13是定子输送机构两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如在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平行”和“垂直”不限于其严格的几何定义,而是包括对于机加工或人类误差合理和不一致性的容限;

下面结合整个电机绕组拆卸装置,对本发明的分离装置作详尽的说明:

下面详尽说明该电机绕组拆卸装置的具体特征:

一种电机绕组拆卸装置,包括定子输送机构10,所述定子输送机构10的出口位置设置有定子定芯机构20,所述定子定芯机构20的旁侧设置有绕组顶出机构30,所述绕组顶出机构30的旁侧设置有绕组夹紧机构40,绕组夹紧机构40用于将绕组与定子铁芯的分离;

结合图1和图2及图12和图13所示,电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定子导送至定子输送机构10内,或者废旧的定子绕组导送至定子输送机构10内,实现对定子绕组的输送,并且将定子单个或者单排导送至定子定子机构20内,以实施对定子的定芯操作,大致确定定子的中心位置,而后启动定子绕组顶出机构30实施对定子插接操作,而后使得绕组处在定子两端位置,启动绕组夹紧机构40实施对定子两端绕组的夹紧操作,在定子绕组顶出架构30复位后,实现定子与绕组的分离,进而实现对废旧绕组及定子铁芯的回收;该设备十分适合电机生产企业及废旧处理企业的应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绕组夹紧机构40设置在定子定芯机构20的两侧,所述绕组夹紧机构40用于将绕组两端的绕组伸出端夹紧并且拉出;

上述的定子通过定子输送机构10输送至定子定芯机构20内,从而实现对定子的定芯操作,而后绕组顶出机构30导入定子内后,两侧的绕组夹紧机构40实施对定子两端绕组的夹紧操作,当绕组顶出机构30复位后,绕组夹紧机构40实施对绕组的夹紧操作,进而实现定子与绕组的分离操作,从而实现对定子绕组的拆卸。

为实现对定子的导送,以实现对定子的单个导送,所述定子输送机构10包括第一输送架11,所述第一输送架11呈现一端高、一端低布置,所述第一输送架11的低端构成存料单元,所述存料单元的旁侧设置有接料单元,所述接料单元承接存料单元的物料并且转运至定子定芯机构20内;

废旧的定子导送至第一输送架11上,并且定子呈现卧式布置的姿态,沿着第一输送架11上滚动,并且有高端滚动至低端位置处,低端位置处的存料单元实现对定子的有效拜访,而后接料单元实施对单个定子呈现卧式的姿态承接至定子定芯机构20内,实施对卧式布置的定子的定芯操作,使得定子的两端开口水平,方便实现对绕组及定子铁芯的拆卸操作。

进一步地优选方案,结合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第一输送架11包含设置在框面内的辊杆111,所述存料单元包含至少三根平行间隔布置的存料辊杆112,中间位置的存料辊杆112的高度低于两侧位置的存料辊杆111的高度,所述第一输送架11的一端设置有挡板113;

上述的定子呈现卧式布置,使得定子沿着第一输送架11的辊杆111滚动下落,并且内下落至低端位置的存料辊杆112上,实现对定子的定位,避免定子的随意移位,存料辊杆112的中间位置高度较低,实现对定子的有效拖撑,并且利用挡板113实现对定子的稳定支撑,避免从第一输送架11上移出。

更进一步地,所述接料单元包括设置在第一输送架11旁侧的转运输送链12,所述转运输送链13上设置有承接叉14,所述承接叉14包含至少三根平行间隔布置的承接杆141,中间位置的承接杆141的高度低于两侧位置的承接杆141的高度,所述承接杆141与存料辊杆111平行布置,所述转运输送链12驱动承接叉14位于存料单元位置时,所述承接杆141与存料辊杆111错位;

上述的转运输送链12在实施对定子的转运过程中,转运输送链12上的承接叉14与第一输送架11的低端存料单元配合时,承接叉14竖直上升,且使得承接杆141与存料辊杆111存在错位配合,从而将位于存料光杆111上的单个定子托起并且抬升起来,定子由承接叉14抬升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定子的单个拖料操作,并且将定子以卧式的姿态导送至定子定芯机构20内,以方便后续的加工操作;

上述的承接杆141的布置方式,能够有效实现对第一输送架11的存料单元上的存料辊杆111定子的承托,并且可有效避免定子从承接叉14上掉落下来,以稳定转运至定子定芯机构20上以实现对绕组及定子铁芯的分离。

具体地,所述转运输送链13为封闭式输送链,所述转运输送链13的环面竖直,所述第一输送架11高端位置设置有第二输送架15,所述第二输送架15包含设置在框面内的接料辊杆151,所述第二输送架15的框面一端高、一端低布置,所述接料单元的承接叉14承接定子位于第一输送架11的存料单元及第二输送架15的高端往复移动,所述承接叉14靠近第二输送架15的高端位置时,所述承接杆141与接料辊杆151错位,所述接料辊杆151与承接杆141平行布置;

上述的转运输送链13封闭布置,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承接叉14的转动,进而实现对定子的转运,转运下来的定子转运至第二输送架15上,并且将转运下来的定子转你运至第二输送架15的高端位置,定子沿着第二输送节哀15高端滚落至定子定芯机构20上,以实现对定子铁芯绕组的分离。

更进一步地,所述承接叉14包含限位滑块142,所述限位滑块142一端转动式固定在转运输送链13的单元链节上,所述限位滑块142滑动设置在滑槽16上滑孔内,所述滑槽16的滑孔为条形孔且长度方向水平布置;

上述的承接叉14上的限位滑块142通过转接轴与转运输送链13的单元链节转接链节,当转运输送链13在转动的过程中,使得限位滑块142沿着滑槽16的滑孔内滑动,进而可有效实现对限位滑块142的滑动导向,在转运输送链13的驱动力作用下,以使得承接叉14的承接杆141构成的插接板处在水平状态,从而实现对定子承接时,能够确保对定子转运的稳定性,进而能够稳定且有效的将定子转运至第二输送架15上。

更为具体地,为实现对限位滑块142的竖直滑动导向,以达到对限位滑块142竖直滑动的限位,所述滑槽16的两端滑动设置在滑杆17上,所述滑杆竖直布置且两端滑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转运输送链13两端封闭端与链轮配合,其中一个链轮通过变速机构与驱动电机连接;

驱动电机驱动转运输送链13转动的过程中,从而连动限位滑块142沿着滑槽16的滑孔滑动,进而连动滑槽16沿着竖直滑杆17上滑动,以实现对定子的稳定有效转运。

为实现对定子的定芯操作,所述定子定芯机构20包括第一、第二槽板21、22,所述第一槽板21与第二槽板22整体呈“v”形结构,驱动单元驱动第一槽板21与第二槽板22相互靠近且使得二者夹角变小;

结合图3至图4d所示,所述第二输送架15的低端位于第一槽板21的上方位置,定子导送至第一槽板21与第二槽板22之间的空间内,并且以卧式的方式布置,当实现对定子的定芯操作时,驱动单元驱动第一槽板21与第二槽板22相互靠近,当第一槽板21与第二槽板22靠近时,从而使得定子沿着第一槽板21与第二槽板22之间的间隙向上提升,进而可有效实现对定子的定位定芯操作;

定子在抬升的过程中,使得定子的两端水平且与绕组顶出机构30靠近,以实现对定子两端的定位操作,方便后续对定子铁芯及绕组的找寻,以实现对定子绕组的夹持及拆卸。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槽板21与第二槽板22的下端均设置有滚轮23,所述滚轮23轮芯的水平且分别与第一槽板21与第二槽板22宽度方向平行,所述滚轮23滚动设置在支撑滑槽24上,所述支撑滑槽24长度方向水平布置;

上述的驱动单元驱动第一槽板21及第二槽板22相向移动的过程中,使得第一槽板21与第二槽板22相互靠近,进而使得第一槽板21下端的滚轮23与第二槽板22的滚轮23抵靠,当第一槽板21与第二槽板22下端的滚轮23抵靠时,以实现对定子的承托,当定子承托起来后,第一槽板21上端与第二槽板22上端相互靠近,以实现对定子的抬起,以实现对定子的定芯操作;

上述的定子定芯完毕后,实施对定子绕组的夹紧及绕组的拆卸,绕组与定子铁芯分离后,第一槽板21与第二槽板22远离,从而使得第一槽板21与第二槽板22下端远离,从而使得定子从二者槽板的间隙卸载下来。

为方便定子铁芯能够从第一槽板21与第二槽板22之间的间隙导出,所述滚轮23分别位于第一槽板21与第二槽板22的两侧布置。

为实现对定子的定芯操作,所述第一槽板21与第二槽板22的上端分别与连杆25铰接,所述连杆25的另一端与驱动油缸26铰接,所述驱动油缸26的缸体铰接设置在机架上,所述连杆25两端的铰接轴水平且与滚轮23的轮芯水平;

结合图4a至图4d,上述的驱动油缸26驱动第一槽板21与第二槽板22相互靠近的过程中,第一槽板21下端的滚轮23与第二槽板22的滚轮23抵靠,从而使得第一槽板21与第二槽板22绕滚轮23的轮芯转动并且相互靠近,进而实现对定子抬升操作,以实现对定子的定芯操作,当定子的绕组与铁芯分离后,驱动油缸26复位,从而使得第一槽板21绕滚轮23的轮芯翻转复位,使得第一槽板21与第二槽板22之间的夹角变大,驱动油缸26继续复位,连动第一槽板21沿着第二槽板22远离,使得第一槽板21及第二槽板22下端的滚轮沿着支撑滑槽24滚动,进而使得第一槽板21下端与第二槽板22下端形成有效的间隔,方便实现对定子铁芯的卸料操作。

为实现对定子两端的阻挡,以方便上述绕组顶出机构30能够实施对定子铁芯的插入,避免定子从第一槽板21与第二槽板22之间的槽口移出,所述第一槽板2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挡板211,所述第二槽板22的两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挡板221。

结合图5至图10所示,下面详细介绍绕组顶出机构30的具体特征:

所述绕组顶出机构30位于定子定芯机构20位于第一槽板21与第二槽板22构成的“v”槽口两端布置,所述绕组顶出机构30包括顶出头31,所述顶出头31长度方向水平,所述顶出头31的外壁设置有膨胀环32,水平顶出机构驱动顶出头31水平移动且与定子定芯机构20的定子构成插接配合,所述顶出头31插置在定子内且膨胀环32的外径增大;

定子有定子输送机构10导送至定子定芯机构20的第一槽板21及第二槽板22之间的槽口内,启动水平顶出机构,使得顶出头31水平移动且实施对第一槽板21及第二槽板之间内定子一端的插接操作,当顶出头31插置在定子内后,膨胀环32远离顶出头31外壁,从而使得顶出头31外径与定子内径吻合,当顶出头31卡置在定内后,以实现对绕组两端的整平操作,方便实现对定子绕组的夹持并且拆卸下来。

为实现对定子的卡接固定,以适配不同直径尺寸的定子拆卸需求,所述膨胀环32为条板状沿着顶出头31长度方向布置,所述膨胀环32的截面呈弧板状且沿着顶出头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三个;

上述的水平顶出机构驱动顶出头31插置在定子内,上述的是三个膨胀环32的直径增大的过程,实现对定子的卡紧动作,进而方便后续的定子绕组夹紧机构40实施对定子两端伸出绕组的夹紧操作,进而实现对定子铁芯的拆卸动作。

更进一步地,为方便顶出头31在前期能够顺利插入定子铁芯内,所述顶出头31上设置有避让槽311,所述膨胀环32卡置在避让槽311内,所述膨胀环32的外壁与顶出头31外壁平齐;

在顶出头31未插置在定子内之前,膨胀环32卡置在避让槽311内,以方便顶出头31插入定子内,当顶出头31插置在定子内后,膨胀环32远离顶出头31,从而实现对定子的卡紧操作。

为实现对膨胀环32与顶出头31外壁的靠近或远离,所述顶出头31的避让槽311槽底设置有条形槽312,所述条形槽312内设置有两组膨胀连杆313,所述两组膨胀连杆313平行间隔布置,所述两组膨胀连杆313的两端分别与条形槽312及膨胀环32的内壁铰接,所述两组膨胀连杆313的铰接轴与顶出头31长度方向垂直;

具体地,所述顶出头3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头314,所述连接头314的一端与支撑连杆315的一端铰接,所述支撑连杆315的另一端与支撑滑块316铰接,所述支撑连杆315两端的铰接轴水平且与膨胀连杆313的铰接轴平行;

当上述的支撑滑块316沿着顶出头31长度方向滑动的过程中,连动支撑连杆315移动,支撑连杆315连动连接头314移动,从而实现对膨胀环32的展开,膨胀环32展开的过程中,两根膨胀连杆313与膨胀环32构成的菱形结构展开,从而使得膨胀环32与顶出头31远离,以实现对定子的顶紧操作,进而实现对定子的卡定操作。

为实现对膨胀环32的展开及收缩,所述条形槽312的两侧设置有滑轨3121,所述支撑滑块316的两端滑动设置在滑轨3121内,所述支撑滑块316通过连杆与连接支架317连接,驱动油缸318驱动连接支架317沿着顶出头31长度方向移动。

为实现对上述膨胀环32的展开及收缩,所述顶出头31的一端与连接支架317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33,所述复位弹簧33的两端分别与顶出头31及连接支架317抵靠,所述顶出头31的一端通过支架与固定支板34连接,所述驱动油缸318的缸体固定在固定支板34上;

当上述驱动油缸318复位后,在复位弹簧33的弹性复位力下,使得膨胀环32能够回退到避让槽311内,以方便下次顶出头31插置另外一个定子内。

所述水平顶出机构包括顶出支板35,所述顶出支板35通过延伸支架与顶出头31的一端连接,所述顶出支板35上水平延伸设置有顶出杆350,所述顶出杆350上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驱动齿轮36啮合,所述驱动齿轮36通过变速机构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顶出支板35上设置有两组滑动杆351,所述两组滑动杆351滑动设置在固定机架352上,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固定机架352上;

为实现对顶出头31的水平方向的移动,上述的驱动电机通过变速机构驱动驱动齿轮36转动,进而连动两组滑动杆351沿着固定机架352滑动,从而实现对顶出头31的水平滑动导向,以方便顶出头31插置在定子内,当顶出头31插置在定子内后,上述的驱动油缸318启动,以实现对定子的卡定操作,以方便实现对绕组的夹紧并且实现绕组的分离。

更进一步地,所述绕组夹紧机构40包括设置在膨胀环32一端的翻边321,所述翻边321与膨胀环32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翻边321的延伸端设置有夹紧头41,所述顶出头31插置在定子内后,所述夹紧头41与膨胀环32外壁靠近且实施对绕组的夹紧操作;

上述顶出头31水平移动的过程中,顶出头31插置在定子内,而后使得翻边321与定子的一端抵靠,当膨胀环32展开的过程中,夹紧头41与膨胀环32靠近,从而实现对定子一端绕组的夹紧操作,当顶出头31回退的过程中,定子的一端与第一槽板21及第二槽板22上的第一限位挡板211及第二限位挡板221上抵靠,从而实现定子铁芯与绕组的分离,进而实现对定子绕组与铁芯的分离;

上述的绕组夹紧机构40位于第一槽板21及第二槽板22构成的槽板两端设置,以同样的方式实现对对定子另一端绕组的分离操作。

为实现对绕组的夹紧操作,所述夹紧头41的截面轮廓与膨胀环32的截面轮廓吻合,所述夹紧头41上设置有复位滑杆411,所述复位滑杆411与翻边321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复位滑杆411上设置有复位簧412,所述复位簧412的两端分别与夹紧头41及翻边321的延伸板抵靠;

具体地,所述夹紧头41上设置有驱动折板42,所述驱动折板42沿着顶出头31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支撑滑块316上设置驱动支板43,所述驱动支板43的延伸端设置有驱动滚珠431,所述驱动滚珠431与驱动折板42的外侧板面抵靠,所述驱动折板42两端外侧板面与顶出头31之间的间距各异;

上述的驱动油缸318启动过程中,连动驱动支板43沿着支撑滑块316同步移动,并且沿着顶出头31的长度方向移动,驱动支板43的驱动滚珠431与驱动折板42的外侧板面抵靠,使得直线运动转化为竖直运动,压缩复位簧412,使得夹紧头41与膨胀环32的外壁靠近,进而实现对定子两端绕组的夹紧操作,形成搞一个环形家头,顶出头31在复位的过程中,使实现对绕组与定子铁芯的分离操作;

当顶出头31复位后,绕组与定子铁芯分离后,驱动油缸318复位,使得上述的复位簧412复位及复位弹簧33复位,实现上述各部件的复位,以实现对下一个新的定子绕组的拆卸操作。

所述固定机架352外设置有齿圈353,齿圈353与齿条354啮合,通过驱动油缸驱动齿条354水平移动,且实现对固定机架352的转动,进而实现对绕组的卸载。

下面介绍一下定子绕组的拆卸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定子放置在定子输送机构10上,使得定子沿着定子输送机构10的第一输送架11上滚动,并且滚动至第一输送架11的存料单元上;

第二步,启动转运输送链13,利用承接叉14实施对第一输送架11上存料单元的定子转运至第二输送架15上,并且利用第二输送架15将定子转运至定子定芯机构20的第一、第二槽板21、22之间;

第三步、启动第一、第二槽板21、22上端的驱动油缸26,实现对定子的抬高,并且实现对定子的定芯操作;

第四步、启动水平启动机构,使得顶出头31水平移动,且使得顶出头31插置在第一、第二槽板21、22之间的定子内,直至使得顶出头31上的膨胀环32一端的翻边321与定子一端绕组抵靠;

第五步、启动驱动油缸318,使得膨胀环32与顶出头31远离,实现对定子的内壁抵靠操作,以实现对定子一端绕组的整形,并且连动夹紧头41与膨胀环32外壁抵靠,以实现对定子一端绕组的夹紧操作;

第六步、使得水平启动机构复位,从而实现对绕组牵扯,并且实现绕组与定子的分离;

第七步、重复步骤第四步至第六步,实施对定子另一端绕组的拆卸操作;

第八步、驱动油缸26复位,使得第一、第二槽板21、22远离,并且实现对定子铁芯的卸载操作;

第九步、顶出头31复位后,驱动油缸318复位,使得夹紧头41与膨胀环32分离,并且使得膨胀环32复位,实现扯出的定子绕组的松开;

第十步、而后启动驱动该机构实现对顶出头31及附件的转动,实现对绕组的卸载操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