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部件和电线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88144阅读:来源:国知局
伸以覆盖电线11的外周;以及多个托架13 (见图2),其将外部部件12固定到车辆的地板8等。
[0042]电线11是用于传输高压电流的屏蔽线。电线11包括未示出的诸如编织体这样的屏蔽材料。电线11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通过未示出的屏蔽连接器电连接到接线块6和逆变器4。电线11不限于屏蔽电线,当外部部件12具有屏蔽功能时,还可以使用不具有屏蔽材料的常规电线。
[0043]外部部件12具有外部部件本体14,其形成为长的并且一体的、由诸如铝合金这样的金属制成的管、由耐热硬树脂制成的管等形成。如图2所示,外部部件12在沿着其纵向的多个中间位置处(在图2的位置A处)弯曲。即,外部部件12根据地板8的形状和布线路径而弯曲成三维形状,使得能够沿着车辆的地板8的下侧设置电线布置结构10的中间部1Bo此外,外部部件12从电线布置结构10的中间部1B分别朝着前部1A和后部1C向上弯曲。以该方式,外部部件本体14形成为具有多个直线部14A和与直线部14A互相连接的弯曲部14B。
[0044]外部部件12具有设置在外部部件本体14的外表面14C上的识别标记15。识别标记15具有与外部部件本体14的底色不同的识别色。识别标记15具有以螺旋图样(即,螺旋地)连续地设置的线标记15A(即,螺旋线标记),该螺旋图样关于外部部件主体14的纵向倾斜,如图4A所示。或者,识别标记15具有多个沿着外部部件本体14的纵向连续地设置并且互相平行(即,条纹地)的线标记15B(即,条纹线标记),如图4B所示。线标记15A、15B着为橙色以作为表示电线11具有高压的情况的标记色。标记色不限于橙色,而可以用任何颜色,只要该颜色是可见的并且与外部部件本体14的底色不同。
[0045]此外,如图4C所示,识别标记15可以具有辅助标记15C,其设置在线标记15A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并且着为与线标记15A的识别色不同的另一识别色。优选的是,辅助标记15C的识别色是与外部部件本体14的底色不同并且与线标记15A、15B的识别色互补的颜色。例如,当线标记15A和15B着为橙色时,辅助标记15C的识别色优选为蓝色、蓝紫色或蓝绿色。辅助标记15C不限于设置在线标记15A的两侧上。可以将辅助标记15C设置在线标记15A的一侧上。此外,辅助标记15C不限于沿着线标记15A(即,螺旋线标记)设置。辅助标记15C可以设置在线标记15B(即,条纹线标记)的一侧或两侧上。
[0046]在识别标记15中,如图4A和4B所示,互相靠近地布置的线标记15A、15B之间的间隔L与线标记15A、15B的线宽B的比率是两倍以上。此处,在图4A所示的螺旋线标记中,围绕外部部件本体14 一圈的单独的连续线标记15A形成互相相邻的部分,并且这些部分之间的间隔L等于螺旋距。螺旋线标记不限于由单独的连续线标记15A组成的标记,并且可以由双(或三以上)螺旋组成。在该情况下,不同的线标记15A互相靠近地布置。因此,不同的线标记15A之间的间隔L可以设定成是线宽度B的两倍以上。另一方面,在图4B所示的条纹线标记中,每个线标记15B的线宽B和相邻的线标记15B之间的间隔L分别由在外部部件本体14的周向上延伸的尺寸设定。
[0047]当在该方式中,外部部件本体14的外表面14C上,间隔L与线宽B的比率是二倍以上时(即,满足关系L/B ^ 2),保留外部部件本体14的底色的部分的面积变得大于着色为线标记15A或线标记15B的部分的面积。从而,能够减少着色剂(诸如油漆或彩带)的使用,使得能够抑制材料成本。间隔L与线标记15A、15B的线宽B的比率的最小值是二倍(即满足关系L/B = 2的情况),其中线标记15A、15B的宽度等于底色的宽度。当比率设定成大于二倍时,例如,设定成三倍、五倍、至少七倍或进一步为至少十倍时,能够进一步减少着色剂的使用。优选的是,为确保可视性,间隔与线标记的线宽的比率是大约十倍以下。
[0048]将识别标记15着色于如此构造的外部部件12中的外部部件本体14的外表面14C上的方法的示例包括:将具有识别色的油漆涂敷于外表面14C的方法;将具有识别色的彩带粘贴于外表面14C的方法等。为利用油漆添加识别标记15,存在这样一种方法:外部部件本体14在纵向输出的同时在周向旋转,并且至少一个涂布头压在外表面14C上,以涂敷油漆,从而添加螺旋线标记15A。存在另一种方法:外部部件本体14在纵向上输出,同时将以给定间隔布置在周向上的多个涂布头压在外表面14C上以添加线标记15B。外部部件本体14和(多个)涂布头以该方式在适当的方向上以适当的速度相对彼此移动,使得能够相对容易地将线标记15A或线标记15B着色。
[0049]根据上述实施例,具有与外部部件本体14的底色不同的识别色的识别标记15设置在外部部件12中,使得能够通过将与外部部件本体14的材料无关的外表面14C着色来给定识别标记15。另外,识别标记15具有包括螺旋线标记15A和条纹线标记15B之一的构造,使得能够在外部部件本体14的周向上的任意位置视觉识别线标记15。因此,即使当外部部件12弯曲成三维形状时也能够增强外部部件12的可区分性。此外,当设置了具有与线标记15A的识别色不同的识别色的辅助标记15C时,能够增强线标记15A的对比以进一步增强可视性。
[0050]上述实施例简要示出了本发明的代表模式。本发明不限于实施例。即,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执行本发明的各种修改例。
[0051]例如,虽然实施例通过示例示出以下情况:针对用于在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中的高压电线的电线11,并且用于识别电线11具有高压的事实的识别标记15设置在外部部件12中,但是识别标记不限于用于识别高压电线的标记。识别标记可以用于识别诸如电线的用途或电线的分类这样的任意信息的识别。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识别标记15设置在电线11的外部部件12中,其中电线11布置在车辆的地板8的下方,但是外部部件12不限于布置在地板8的下方。布置在发动机舱的线束7可以由具有识别标记15的外部部件12覆盖。根据本发明的外部部件可适用于布置于任何位置处的电线。此外,外部部件本体不限于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由金属或树脂制成的并且弯曲的管形成,外部部件还可以由诸如波纹管这样的具有柔性的管组成。
[0052]下面将总结根据实施例的外部部件和电线布置结构。
[0053](I)根据实施例的外部部件12是沿着电线11延伸以覆盖电线11的外周的外部部件,该电线11布置在电气组件(逆变器4和接线块6)之间。外部部件12包括:外部部件本体14,其构造成具有细长的管状并且具有底色;以及识别标记15,其设置在外部部件本体14的外表面14C中,并且具有与底色不同的识别色(诸如橙色)。识别标记15包括下面的至少一个:多个线标记15B (见图4B),其沿着外部部件本体14的纵向连续地设置,并且互相平行;以及至少一个线标记15A (见图4A),其沿着外部部件本体14的纵向连续并螺旋地设置。
[0054](2)在根据实施例的外部部件12中,每个线标记15A、15B都具有线宽B,并且将相邻的线标记15A和15B设置成使得以给定的间隔L隔置,并且间隔L与线宽B的比率是两倍以上。
[0055](3)在根据实施例的外部部件12中,识别标记15包括辅助标记15C,其沿着线标记15A、15B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或两侧设置,并且着有与线标记15A、15B的识别色不同的另一识别色。
[0056](4)根据实施例的电线布置结构10包括:电线11,其布置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并且在车辆(汽车I)的地板8的下方;以及根据上述(I)至(3)的任意一项的外部部件12,其覆盖电线11的外周。
[0057]本发明是基于2012年9月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0.2012-192883,该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058]工业适用性
[0059]根据本发明的外部部件和电线布置结构是有用的,因为其能够抑制各种材料的外部部件的制造成本,并且能够提供具有高度可区分的识别标记的外部部件和电线布置结构。
【主权项】
1.一种外部部件,用于沿着布置在电气组件之间的电线覆盖所述电线的外周表面,该外部部件包括: 外部部件本体,该外部部件本体构造成具有细长的管状,并且具有底色;以及识别标记,该识别标记设置在所述外部部件本体的外表面上,并且具有与所述底色不同的识别色, 其中所述识别标记包括下列标记中的至少一个: 多个线标记,该多个线标记沿着所述外部部件本体的纵向连续地设置,并且互相平行;以及 至少一个线标记,该至少一个线标记沿着所述外部部件本体的纵向连续地并且螺旋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部部件,其中每个线标记都具有线宽,相邻的所述线标记设置成以给定的间隔隔置,并且所述间隔与所述线宽的比率是两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部部件,其中所述识别标记包括辅助标记,该辅助标记在所述线标记的宽度方向上沿着所述线标记的一侧或两侧设置,并且着有与所述线标记的识别色不同的另一识别色。
4.一种电线布置结构,包括:布置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并且在所述车辆的地板下方的电线;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外部部件,该外部部件覆盖所述电线的外周。
【专利摘要】一种外部部件(12),包含:外部部件主体(14),其具有预定的底色;以及识别标记(15),其具有与底色不同的识别色。识别标记(15)包括设置成互相平行的多个线标记(15B)和/或设置成连续的螺旋形状的线标记(15A)。
【IPC分类】H02G3-04, B60R16-02
【公开号】CN104604060
【申请号】CN201380045908
【发明人】稻尾伸一, 足立英臣, 小久江健, 雄鹿达也, 胜吕和晃, 尾崎佳昭, 吉田博之
【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3年8月30日
【公告号】EP2894737A1, US20150179308, WO2014034894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